“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寶山區人大常委會將區檢察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列為2025年度重點監督議題,經過三個月的深入調研,形成專項監督調研報告,并在區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開展專題審議,力求通過人大監督壓實檢察責任,推動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格局。
專項監督調研組以“專業立效、精準監督\"為導向,組織成員系統學習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組織代表們多次走進區檢察院,與辦案檢察官面對面交流;組織多場座談會,廣泛聽取區法院、公安、市場監管、文旅等職能部門,以及企業聯合會、工商聯、高新技術企業和律師代表的真實聲音;深入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環上大科技園等創新腹地,實地感受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痛點與期盼。“旁聽知識產權案件庭審,讓我們對辦案難點有了直觀認識;分析案例、參與問卷設計,則讓監督建議更具靶向性。\"參與調研的區人大代表祁建良深有體會地說。這種“聽、看、問、議\"相結合的方式,拓展了人大監督的深度與廣度。
代表匯集智慧獻計賦能謀良策
由前期調研而來的群眾關切此刻凝結為現場的審議意見,代表們肯定了區檢察院在打擊犯罪、創新“四合一”綜合履職模式、設立“藍鯨\"護企工作站所取得的成效,更精準指出還存在著協同保護機制待完善、服務創新前瞻性不足、專業化能力需加強的問題。
“預警信息早一步到達企業,損失就能減少一分。\"來自企業界的人大代表王仕杰道出了創新主體的共同呼聲,知識產權創新保護必須下好“先手棋”。針對風險預警短板,范仲興代表力主健全預警機制,利用大數據精準識別侵權高發點,變被動受理為主動預警,為企業筑起“防火墻”。針對前瞻性研究不足,王坤玉代表建議區檢察院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強對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未來產業的前瞻研究,為司法實踐提供清晰指引。
針對調研發現的“協同保護機制與全鏈條保護要求存在差距\"問題,人大代表的建議指向了構建“大保護\"格局的關鍵環節。馬其忠代表認為統一執法司法標準是當務之急,同時建議深化與區知識產權糾紛調解中心、泛亞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的聯動,提升調解專業性。對于跨域保護難題,陳林勇代表提出要主動融入長三角知識產權一體化發展框架,推動形成“政策共商、執法協同、司法聯動、服務共享\"的立體網絡,并加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等涉外領域的保護力度。這些建議,反映了代表們對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思考。

檢察能動履職人大監督見實效
在人大監督和代表建議推動下,區檢察院整改與提升的路徑愈發清晰。在服務創新前端,檢察院正加緊研究、量身定制針對“六大產業\"的差異化服務指引和證據標準;在提升辦案質效中端,深化“四合一\"機制應用、攻堅取證固證難題、探索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成為重點;在成果轉化后端,主動對接“長三角浦江知光專利連鎖超市\"等平臺,助力創新成果高效轉化,讓人大代表關注的“全鏈條”保護理念落到實處。
針對代表們反復提及的“復合型人才緊缺”“技術事實查明難\"等制約司法保護水平提升的深層次問題,區檢察院對內加速落實英才計劃、對外大力構建專家智庫,人才引育雙管齊下,同時將開發知識產權大數據監督模型、探索區塊鏈技術存證應用等舉措提上日程。“司法救濟需要及時有效。\"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劉禮珺回應了代表和企業的關切,“我們努力把辦案周期控制在企業的技術生命周期內,不讓企業出現贏了官司、丟了市場的情況。”
從精準監督到建言獻策,從把脈痛點到監督落實,在人大監督的持續推動下,寶山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網正越織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