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市委人大工作會議以來,上海人大代表工作亮點頻現。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內,代表與群眾有序交流;代表履職APP實現議案建議提交等“掌上辦理”,打破時空限制,履職效能“動態可見”;四級人大代表常態化參與活動,年度集中聯系社區、專題調研等活動收集的數方條民意吸收為政策舉措,讓民生期盼“落地有聲”;1.4萬余人次代表和干部參與專業化培訓,履職能力持續躍升。五年間,代表們用腳步丈量民情,以行動詮釋擔當,讓全過程人民民主之花在浦江兩岸綻放生動華彩。
織密聯系群眾網絡:從“代表聯系群眾平臺”到“基層實踐站”的迭代升級
“人大代表就在身邊\"是五年來上海市民的直觀感受。2020至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以“家站點”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代表聯系點)為核心載體,持續推動代表聯系群眾平臺提質擴面,讓民主渠道直抵基層末梢。
2020年,全市“家站點\"實現16個區全覆蓋,將1.3萬余名四級人大代表全部編入,成為代表扎根社區、傾聽民聲的“前沿哨所”。當年制定的《關于加強和規范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從功能定位、建設原則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設計,使“家站點\"建成閉會期間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和開展履職活動的主陣地。2021年5月,“上海人大網\"和微信公眾號公開所有“家站點\"的地址、電話及代表接待時間,方便群眾就近聯系代表,全年有980多人次市人大代表,7200多人次區、鄉鎮人大代表通過集中聯系社區活動,收集舊區改造、城市安全等民生意見4400多條。
2022年,“家站點\"建設轉向“提質增效”,全市5600多家平臺啟動績效評估,優化空間布局和活動形式,推動解決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非機動車充電樁布點等一批民生難題。2023年,“家站點\"數量增至5757個,延伸至企業、園區、樓宇等工作場所,全年4.85萬人次代表進站接待群眾14.65萬人次,收集意見建議4.04萬件,推動解決3.24萬件\"民生所望”。
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將代表之家和部分代表聯絡站升級為300余個“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實現與基層治理資源的深度融合。基層實踐站不僅是聯系群眾的窗口,更成為“一府一委兩院\"聽取民意的平臺—政府部門、法檢兩院負責人進站回應養老、教育等關切,能傾聽司法為民的改進建議,讓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均能聽到群眾聲音。
五年來“家站點\"從單純的聯絡平臺,成長為集民意征集、民主協商、基層治理于一體的綜合性民主載體,讓“人民當家作主\"從理念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實踐。
提質議案建議辦理:從“件件有回音”到“事事見實效”的跨越
代表議案建議是反映民意的“晴雨表”,從辦理工作中不斷涌現出破解民生難題的“金鑰匙”。五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以“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為目標,推進代表議案建議全流程、清單化、閉環式辦理,讓代表呼聲轉化為改革發展的實效。
制度體系持續完善為工作開展筑牢根基。2022年,《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規定》修訂,進一步完善了辦理制度體系,強化了代表議案建議對公共事務監督的影響力。陸續出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市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干意見》《上海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內容及辦理結果公開辦法》《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議案與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規程》等工作制度,強化跟蹤問效,為代表提出高質量的議案建議、提升代表團在人大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了完善的制度支撐和服務保障。
辦理機制創新讓流程運轉更富實效。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督促代表建議辦理工作規程》,進一步明確督辦要求。此后,不斷健全完善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領銜督辦、專門委員會專項督辦、代表工委協調督辦機制,加強跟蹤落實,如完善長期護理保險、中醫藥傳承創新、促進勞動就業、推動企業破產機制建設等專題的代表建議通過督辦取得積極辦理實效。2024年,代表議案建議辦理繼續向“全流程、清單化、閉環式\"積極推進,主任會議成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群眾反映集中問題督辦重點建議37件,涉及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商業健康保險覆蓋社區醫療機構等專題。
同時,落實代表議案建議提出前溝通機制。用好市人代會契機,搭建代表問政直通車,開展現場辦理咨詢,幫助代表團風采 lt;返回關于防范電動汽車火災危害,建議內容 基本信息表團心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0 》 √ 4未提交 已提交代表團 已提交人大4 48 80 4議案 建議 審議發言 新聞報道所屬屆次:16屆人大第3次會議總體情況 建議編號:1288標題:關于防范電動汽車火災危害,優化新代表團繼續審議“兩院”工作報告建商品房地下車庫建設規范的建議領銜代表 代表號 代表團代表團認真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院工作報告1 1 嘉定代表團繼續審查計劃報告和草案、預算報告和 其它提出代表早案代表姓名 代表號 代表團代表團認真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草案、預算報告和草案1.此建議、批評和意見通過下列何種調查研具體情況 究方式形成聯系社區、聯系人民群眾量 2.建議內容屬于多年多次提出、尚未解決3.是否允許在“上海人大網公開別 是28上海人大2025年第8期。
代表知情知政,為提出高質量代表議案建議奠定基礎。通過走訪、調研、座談等途徑,了解議案建議提出背景情況,增強辦理精準度和滿意度。如市政府外辦主要負責人主持召開了“優化外籍人士服務\"專項工作辦理座談會,市委社會工作部召開了基層治理專題辦理座談會等,介紹相關工作情況,并充分聽取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市區人大聯動,委托市人大代表各原選舉單位組織代表和承辦單位開展前期調研,為提出高質量的代表團議案建議做好準備,五年來共提出代表團議案22件,代表團建議44件,充分展現了集體智慧。
代表議案建議辦理“不止于答復”。為了讓民意的回應更具持續性和實效性,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從“重答復\"向“重落實\"轉變,將抓好代表建議跟蹤辦理視作辦理工作的“重頭戲”,并開創了“當年提當年辦”“往年提接續辦”“上屆提本屆辦\"的辦理新局面。如朱雪芹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展執法檢查的議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于檢查本市貫徹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情況的報告。林夕愛代表提出“將輔助生殖醫療項目納入醫保范圍\"建議,當年即推動12個輔助生殖類項目納入醫保支付;周衛紅等代表關于“重視入境游客小額支付功能”的建議,促成全市投放29.3萬個零錢包,3萬多家商戶支持外卡支付。謝榕榕等代表聯名提出“加快暢通三門路鐵路沿線居民出行,進一步完善‘15分鐘生活圈’構建\"建議,歷時2年的跟蹤監督,促成“三門路跨線天橋\"于2024年正式建成,約1.2萬居民跨越出行難關。這些案例生動體現代表議案建議從“紙上\"到“地上\"的轉化,讓民生關切得到切實回應。
激活代表履職動能:從“個體發聲”到群體賦能”的進化
五年來,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搭建平臺、強化保障、創新機制,不斷激發代表履職活力,讓代表履職方式向“全周期履職\"拓展,“個體行動\"升級為“團隊協作”。
代表工作小組成為履職“生力軍”。2020年,57位市人大代表依托所在單位組建工作小組,為履職提供專業支撐。此后,代表工作小組數量不斷增加,代表們結合專業特長,有效發揮了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圍繞加強海洋碳匯研究、應對 5+2 \"課后服務模式、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改造等提交了一系列履職成果和社情民意專報,得到市領導批示肯定和推動解決。至2024年,代表工作小組已增至141個,調研成果不斷涌現。
專題調研與集中視察彰顯“代表智慧”。代表專題調研圍繞全市重點工作與民生關切,如聚焦“六穩”“六?!薄拔鍌€新城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重大議題開展調研,為城市發展出謀劃策。同時調研方式豐富,通過組織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收集意見。如在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編制調研中,8070多人次代表召開2170多場座談會,收集群眾意見7600多條;“發展新質生產力”“長三角市場一體化\"調研報告當年報送給全國人大和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為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培訓與交流平臺提升“履職能力”。緊跟中央和市委決策部著,緊貼代表依法履職需求,緊扣推進培訓系統化規范化專業化,根據代表任期制特點建立初任學習、履職實務學習和專題學習三階段系統培訓制度。2020年至2024年,舉辦各類代表履職學習培訓班109期,覆蓋各級代表和干部8800余人次。同時,持續打造的“人大代表論壇\"品牌也逐漸成為了服務保障代表履職交流的新平臺,在五年間舉辦的46期論壇共邀請了各級代表和干部5200余人次參加。論壇成果還被全國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案例匯編\"收錄,獲評“第四批上海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品牌活動”。持續優化培訓與交流平臺,為提升代表履職能力提供了堅實支撐。
激勵機制激發“履職熱情”。2022年,首次開展“優秀議案建議案例\"評選,表彰100名積極履職的市人大代表及10個積極履職的市人大代表工作小組。50個案例中,《深入推進“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擦亮金字招牌,全力推動老字號創新發展》等建議充分展現了代表“為城市發聲\"的擔當。2024年,評選方式升級,評選出的20個代表履職優秀案例和10個建議辦理案例涵蓋了國際航運、商業健康保險等多個方面,彰顯了代表在改革前沿的引領作用。議案建議的高質量辦理充分轉化為造福于民的具體政策措施,優秀案例評選表彰則為代表履職注入了強勁動力,為進一步實現“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提供優質范本。
創新履職載體機制:從“傳統履職”到“數字賦能”的時代突破
五年來,市人大常委會緊跟時代步伐,推動代表履職從“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從“經驗驅動\"向“數據賦能\"升級,讓民主實踐更具時代感和實效性。
“換屆選舉云平臺”助力基層人大民主選舉。2021年區和鄉鎮人大換屆選舉中,市人大升級優化了“換屆選舉云平臺”,增設手機掃碼、“隨申辦\"登記等多種登記方式,方便公民廣泛有序參與民主選舉。全市1270多萬人參加選民登記和投票選舉,共產生5008名區人大代表、8928名鄉鎮人大代表。此次選舉方向正確、風清氣正,選舉結果人民滿意,成為上海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動實踐。
“數字人大\"賦能履職全流程。2023年,市人大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升級“代表履職APP”,整合議案建議提交、調研報名、學習資料等功能,方便代表“隨時履職”。2024年,依托政務平臺的“數字人大\"開設“云課堂”,實現代表履職學習內容實時更新、全天候不間斷;目前正著手打造“上海數字人大駕駛艙”,為市人大代表和300余個升級后的基層實踐站點配備線上系統。
“代表聯系社區”機制規范化常態化。2021年起,每年兩次“代表集中聯系社區\"制度明確實施,四級人大代表圍繞“舊區改造”“養老服務”等議題下沉基層聽民意。2024年開始逐步推行“每月定期接待\"制度,全年12600多人次代表走進社區,收集的8500余條群眾意見全部納入分級處理系統,其中“非機動車充電安全”“社區適老化改造\"等2300多條意見轉化為具體政策,切實回應民生關切。
跨區域協同履職展現“上海擔當”。圍繞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展開跨區域協同履職。2023年,組織上海市全國人大代表圍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調研,并牽頭組織滬蘇浙皖全國人大代表聚焦“堅持長三角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展聯合專題調研,考察芯片、人工智能等企業,形成2份調研報告和3篇專報,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專題調研成果也將轉化為若干份高質量的全國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2024年,四地人大簽署新一輪協作協議,代表共同參與“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立法調研,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民主力量。
代表履職載體的不斷創新,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也讓上海各級人大代表始終與人民群眾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上海各級人大代表工作始終以“人民至上\"為核心,從代表聯系群眾平臺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從建議辦理的“件件回應\"到履職實踐的“步步深入”,生動詮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內涵。未來,代表工作將繼續扎根人民沃土,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讓民主之花在浦江兩岸持續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