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是在顧頡剛的邀請下前往成都的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兼導師,后又去遷回成都的四川大學執教。蜀中的山水和遍地的茶館讓錢穆在戰爭時期得以相對安心地治學。直至晚年,他仍對那段歲月懷念不已,留下不少筆墨,還特別記錄了他的一次奇妙游歷。
1944年夏,錢穆從靈巖山下來,向西走了約二十里路程,進入了一個叫的地方,“村中山水風景極寬極幽,村民遂亦不喜外出,風俗純樸”。村民們十分好客,錢穆不得不依照村中習俗,挨家挨戶接受他們的熱情招待,因此在村中流連了數日。他對最后一餐品嘗到的窩窩頭念念不忘:“此餐采自田中玉蜀黍作窩窩頭,全摘新生未熟之顆粒,故此窩窩頭乃特別鮮嫩可口從未吃過如此美味者?!被氐匠啥己螅X穆向其他人打聽起的事情,但幾乎無人知道,更別說造訪了。這番奇遇的種種細節,讓他不由得想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雖千載相隔,而情景無異也”。
林白水

王季烈

光緒甲辰(1904年)科進士王季烈出身蘇州莫釐王氏家族,早期從事物理學著作翻譯、名詞整理和教材編寫工作。1899年,王季烈到江南制造局翻譯館任譯書文員。其間,他自學和鉆研西方近代物理學,與英國學者合作翻譯了相關著作。之后,王季烈對日本東方學家藤田豐八翻譯的一套物理學教材進行了精心重編。在書中,他將“格致”改譯為“物理”,并將書名定為《物理學》,“物理”一詞自此成為“physics”的中文名稱。該書由江南制造局陸續出版,是我國第一套具有大學水平的物理教科書,出版后大受歡迎。書中提到的很多物理學名詞,如“加速運動”“減速運動”“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物質”“重力”\"向心力”\"絕緣體”等,一直沿用至今。
作為我國近代新聞界的風云人物,林白水“在中國新聞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用語體(即白話)的報紙來做革命宣傳的第一人”,并首開白話辦報的先河。他本名“林獬”(“獬”是傳說中的獨角異獸,能辨曲直),字少泉,他將“泉”字“身首異處”上下拆開,自取“白水”二字作為筆名,表明自己將生死置于度外。自1901年受邀出任《杭州白話報》首任主編后,林白水便懷揣家國理想開啟了跌宕起伏的報人生涯,堅持揭露黑暗、腐敗等各種社會不平等現象。他有句名言:
于道泉

“新聞記者應該說人話,不說鬼話;應該說真話,不說假話?!?926年8月5日,林白水發表時評諷刺軍閥張宗昌,張宗昌下令將林白水逮捕。7日,他未經審訊就被押赴天橋刑場,以“通敵有證”的罪名被槍決,真如自己所言以身殉報。林白水與著名報人邵飄萍并稱“青萍白水”,而林白水遇害的時間距離邵飄萍被殺僅僅百日。時人感慨:“萍水相逢百日間?!?/p>
1924年,于道泉與濟南教育界人士前往火車站迎接訪華的泰戈爾。在去車站的路上,濟南各中學的校長一致推薦他擔任英文翻譯,陪同泰戈爾一行在濟南觀光。幾日相處下來,泰戈爾驚訝地發現這個年輕人不但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還對佛經有一定的了解,就建議于道泉跟隨他一道去北京,屆時他會向中國政府推薦于道泉到自己創建的印度國際大學留學。當時,于道泉已經考取了山東官費留美生,但他最終決定聽取泰戈爾的建議。不料由于軍閥混戰,泰戈爾的提議沒有得到批準,于道泉的計劃落了空。經泰戈爾引薦,于道泉跟隨時任北京大學梵文教授的鋼和泰(俄國貴族出身,曾在德國學習梵文和東方學)學習,并住在他家,一面學習梵文和藏文,一面研究佛經,同時還擔任鋼和泰的課堂英語翻譯。從那個時候起,于道泉正式走上藏學之路,學會了西藏文和蒙古文,終成一代大家。
梁思成

1963年夏,時任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梁思成應揚州市政協之邀,做了一個關于古建筑維修問題的報告。報告一開始,梁思成就說“我是無齒之徒”,觀眾聞之愕然。只見他不疾不徐地解釋道:“我的牙齒沒有了,在美國裝上了這副義齒,因為上了年紀,所以不是純白,略帶點黃色,因此看不出是假牙,這就叫作‘整舊如舊’,我們修理古建筑也就是要這樣,不能煥然一新?!?/p>
章太炎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是征婚廣告的積極實踐者。1902年,他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次年他在北京《順天時報》上刊登一則《征婚告白》。在《征婚告白》中,他明確提出了續娶的五點要求:女方是鄂籍人;大家閨秀,性情開放;要通文墨,精詩賦;雙方平等,互相尊重;夫死可嫁,亦可離婚。章太炎“離經叛道”的行為引起了許多人的譏笑,本來躍躍欲試的名門閨秀都沒了應征的勇氣。直到1913年,章太炎才在友人的介紹下結識了滿足《征婚告白》所有條件的湯國梨,二人結為美滿伉儷。R
(文/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