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盛夏,我走進南京市白下區后宰門東村小區,拜訪了一位平凡卻不普通的老人一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那一年,李秀英八十三歲。當年,在與侵華日軍搏斗時,李秀英身上的傷多達三十七處。平時,李秀英很少出門,街坊鄰居都是從電視和報紙上得知小區里住著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
老人生活清貧,言語不多,對街頭熱鬧從不駐足圍觀。2002年5月10日,她打贏了一場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跨國官司。這是中方第一次在此類案件中勝訴。為此,各國媒體紛紛前來采訪,人們為她歡呼,但這位老人卻出奇地平靜,她覺得自己只是說出了真相,還表示:“即使我死了,也要叮囑兒子、孫子把這場正義的官司打到底…”
歷史
1937年,李秀英十八歲,和丈夫一起從上海逃至南京,投奔在南京做小本生意的李秀英的父親。當時,李秀英已懷有三個月的身孕。因乘坐火車逃亡的人太多,車廂內的空氣不流通,李秀英又熱又累,一上車就昏了過去。等她醒來時,火車已經到達南京火車站。父親和丈夫先將她送到醫院進行了全面檢查,確保胎兒無恙后才回到家里。
然而,戰爭持續進行,上海淪陷后,南京也變成了一座危城,李秀英一家還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就傳來了日軍打算攻打南京的消息。丈夫當即提出一家人繼續向南逃的建議,但李秀英的父親疼惜女兒:“她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長途跋涉得不到休養的話,可能會死在路上,還是留下來搏一搏吧。\"李秀英勸丈夫:“你身高體壯,怕是會被人抓了壯丁,你趕緊離開,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想來日本人也不會過多為難,應該沒事的。”在李秀英和岳父的苦勸之下,李秀英的丈夫登上了繼續逃難的火車。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拉貝率領由二十余位歐美人士組成的國際團隊,在南京城內劃定國際安全區,收留沒有逃出南京城的中國人。李秀英和父親便躲在被劃為安全區的美國教會學校(今南京五臺山小學)的地下室,此時李秀英已懷孕七個月。
12月18日那天,日本兵沖進地下室拖走了一批年輕的中國男子。第二天天還未亮,他們又回來抓婦女了。李秀英一看情形不妙,未等日本人動她,就果斷地沖著石墻撞去,想著死也要給自己留個清白,無奈雖然撞得頭破血流,卻沒有死,只是昏了過去。蘇醒過來后,她發現自己躺在地下室的一張小床上,耳邊響起一陣陣從地下室被拖出去的女子的慘叫聲。她決定繼續躺在床上裝死,但一名狡猾的日本兵又折返回來,在她身邊觀察。李秀英趁日本兵不備,猛地翻身而起,迅速奪走日本兵的刺刀。日本兵趕緊叫喊,尋求支援,喊來了兩名拿著刺刀的同伙。在與三個日本兵的搏斗中,李秀英全身被刺三十七刀,僅臉上就被戳了十八刀,因流血過多倒地而\"亡”
但李秀英命不該絕,就在父親準備埋葬她時,李秀英嘴里突然冒出了血泡。幾名工人迅速將她送往金陵大學鼓樓醫院(今南京鼓樓醫院)進行搶救,肚子里的胎兒被日本兵刺死了,但李秀英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經過七個月的治療,她得以康復。
李秀英活下來后,一名記者在她耳邊說:“你一定要好好活著,成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1947年,李秀英在南京軍事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案中出庭做證。
平靜
李秀英老人育有九個子女,但她堅持獨自住在南京的一個普通小區,原因是九個子女家庭都困難,老人很好強,不愿拖累孩子們。經多方打聽,我才找到老人的長子陸永森先生,他常常上門照顧母親。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我來到了李秀英老人的住處。破舊的樓房、簡陋的家具,八十三歲的老人正在吃自己燒的晚飯,一碗米飯、幾塊骨頭,吃得平靜而有味。
▲ 年輕時的李秀英

李秀英老人身體狀況不好,一生沒有工作單位,子女們心疼她,不讓她做特別辛苦的工作,她靠著做工人的丈夫的工資及退休金生活。1987年,丈夫去世,她就靠子女們給的生活費勉強過日子。老人說:“子女們都沒什么出息,下崗的下崗,失業的失業,又要養老的,又要供小的,我不能拖累他們啊。”
由于沒有工作單位,李秀英老人享受不到職工醫保,有病也不愿意去醫院就診。表面上看,她身體硬朗,行動利索,其實她有腰傷、腿傷,加上與日本兵搏斗時所受的刺激等,可以說是一身的病。
南京鼓樓醫院在成立一百周年時特邀李秀英老人前去做嘉賓,并許諾今后免費為老人體檢,但被李秀英婉言拒絕了。老人說:“不檢查,我就這樣糊涂過日子,不知道病就算了。”其實子女們都明白,老人是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
在老人的小屋里,我看到,老人看的是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一臺收音機也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老物件。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老人每天看的報紙都是別人看后丟棄的前一天的報紙,這樣,她就不用多花錢了。子女們曾為沒有給老人訂份報紙而內疚不已。
史學研究者說,李秀英老人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活證明、活資料。也因此,每逢相關紀念日,她都會接到各地各單位的邀請參加活動,做報告、演講、接見外國友人、接待中外記者等,一年有幾十場之多。有時,在會上,她要面對一些外國友人和記者,為了穿得體面些,老人會向街坊鄰居借套像樣的衣服,開完會后再還回去。
老人平時不愿出門,也很少與親朋來往,老人說:“人家來了都帶大包小包的禮物,很是破費,可是我又買不起什么回贈給大家,很是過意不去,干脆就不來往。”老人獨居的小屋里沒有裝電話,她每天靠自己掌握的一些文字讀書看報,希望平靜的生活能療撫傷痛。
捍衛
李秀英老人不愿出門的最大原因是尊嚴以前家里窮,要養活九個子女,生活的艱苦可想而知,老人不愿意讓熟人知道她的住處,買東西也盡量招呼流動叫賣的攤販。李秀英的自尊心很強。她常教育子女們:人可以窮,但是不能喪失尊嚴,就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得很窮,但是尊嚴絕不能丟。
本一些著作否定歷史,低毀她的名譽嗎?
李秀英決定通過法律訴訟討回自己的人格尊嚴。
李秀英手指臉上的刀疤

李秀英老人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看到這本書翻譯后的中文版本,氣憤不已,她心里的傷痛再次被揭開,戰爭帶來的精神刺激始終像幽靈伴隨著她。摸摸臉上十八條刀痕,身上的舊傷也在隱隱作痛,她能容忍日
1998年,日本自由史觀研究會的會員、右翼作家松村俊夫出版了一本《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的書,書中對李秀英老人多次出庭做證所說的事實及李秀英的身世進行了否定,稱其為“假證人”。
1999年官司在日本立案,為打這場跨國官司,李秀英先后拜托了中日幾十位律師。由于經費和其他原因,李秀英無法親自到庭辯論,好心的日本律師團幫她完成了歷時四年的八次辯護。最終,官司一審勝訴,法院判決被告向李秀英賠償一百二十萬日元名譽權損失,但是對李秀英主張的公開在日本主流媒體上道歉卻不予支持。
李秀英老人一審勝訴了,不過是“打折”的勝訴,沒有人知道這位滄桑老人在四年訴訟的背后經歷過多少辛酸。
對于這場官司的結果,李秀英老人指著臉上的條條刺刀傷疤說:“這不是皺紋,是傷痕啊,我的官司勝訴也是咱全中國人的勝訴,賠多少錢不是主要的,我就是要出這口惡氣!”
當聽說被告不服判決并上訴時,老人說:“我對判決不滿意,侵犯名譽權關鍵要公開賠禮道歉,因此,我還要上訴,有人要我好好保重身體,我肯定會好好保重的,就算我死了,還有兒子孫子呢,這場官司一定要打到底!”
2001年11月,國內一名當紅明星因“無知”,穿著日本軍旗圖案的裙子為雜志拍照,造成極壞影響。李秀英老人聽說此事后頗為憤慨,她說“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都怎么了”,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作為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之一,她無法容忍這種“無知”。同年12月,她與其他十幾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聯合寫信給這名明星,要求她為自己的過失公開道兼。在這名明星道歉后,李秀英老人很是寬容地表示,年輕人難免會犯錯誤,大家都是中國人,知錯就改就行了,應該諒解她。
正直
李秀英老人每天都要堅持聽廣播新聞和看電視新聞,因此,雖然她不大出門,但也知曉天下大事。小泉純一郎又參拜靖國神社了,國家又抓到貪官了,下崗職工能解決溫飽問題了,等等,老人的心情也隨著喜訊和壞消息起伏不定。
談到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關于女性的現象,老人很是憂慮和不平。她說,咱們國家的女性就是太軟弱了,所以總是受欺負。以前受日本兵欺負時,大家都不敢反抗,其實真與他們拼命了,反倒能嚇怕那些壞蛋。這是李秀英親身經歷后的切身感受。
李秀英老人的九個子女都是晚婚,結婚年齡大多在三十歲以后,除了因家庭經濟拮據外,也與老人的愛國主張有關。
李秀英的兒女及其配偶基本都是工人,不管是做會計、保管員還是技術員,他們中從沒有人在單位或社會上犯過錯。有的雖然下崗了,但家庭生活基本還能維持。李秀英對子女的教育從不放松,不管是哪一個,只要肯上學,就絕不讓他們因為經濟困難而輟學。李秀英的二女兒陸玲說,母親對他們從小就管得特別嚴,誰犯了小錯都要被處罰。而且,她常說窮得要有志氣,還要我們多替國家想想,譬如有妹妹或哥哥下崗了,想向政府抱怨,提提困難,都被她阻止了。母親說只有國家富了,咱們說話才硬氣。但是沒有人知道,母親自父親去世后就養成了吸煙的壞習慣,她為生活發愁,生活壓力極大,她需要減壓啊!
約翰·馬吉拍攝的李秀英被送往醫院時的影像

在李秀英老人的居室里,幾乎找不到一件高檔商品。老人抽著最便宜的香煙,說有的外國貨質量確實很好,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咱們要多用用中國企業制造的產品,支持國家企業的發展,只有國家經濟上去了,咱才能富裕。老人的話語和心思一樣樸實。
李秀英老人已是四世同堂,重孫有六個。在一般家庭,這個歲數的人該是樂享天倫的時候了,但是老人始終不大愿意和孩子們聚會。她說,他們生活都比較困難,整天要為生活奔忙,只要他們正正直直做人,我就滿足了。
時間
李秀英老人一直堅持戴手表,她的時間觀念很強。這個好習慣,是她在參加了首場報告會后養成的。
1995年和1997年,李秀英兩次被日本民間組織邀請,赴日參加活動,每天報告會多達十幾場。后來老人說她都不敢去日本了,原因是日本人太熱情,她“撐\"不下來一場場的報告會,而老人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義務和免費的。
1997年12月3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了一次國際性的紀念活動,特邀李秀英老人作為嘉賓點燃和平圣火。由于參加紀念活動的人多,李秀英體形瘦小,未引起別人的注意,被從臺上擠下了臺階,造成右腿和左手骨折。但是她還是忍著疼痛勉強站起來把圣火點燃了,后來她被送進醫院,養了七個月才算康復,從此她的手和腿都不能再承受重力了。
每次有人邀請她去參加活動、做報告,李秀英老人都會提前兩個小時準備。她說自己年紀大了,手腳不利索,要提前把東西準備好,以免耽誤人家的時間。每次義務參加完活動,老人還要自己回家燒飯吃。有人提出資助她的生活,被老人婉言謝絕,她說自己不能接受無緣無故的資助。在日本做報告時,有人還提醒她當心右翼極端分子的“暗算”,建議她演講“注意點”,但老人毫不畏懼,仍嚴詞控訴侵華日軍在中國的暴行。她始終認為:歷史事實不容篡改。
李秀英墓

2001年9月8日,國內某單位邀請李秀英老人到美國參加一個重要的國際交流活動,而且季秀英就是這次會議的主角,她將有機會與當年在南京的一位叫約翰·馬吉的美國牧師的后人見面。馬吉時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拍攝到季秀英受傷送醫的影像。當年,侵華日軍的兇殘令馬吉極為震驚,他將一架十六毫米攝影機的鏡頭悄悄地對準遭受日軍暴行的南京市民,記錄下日機轟炸南京、日軍搜捕中國青壯年、日軍暴行受害者在醫院治療等觸目驚心的畫面。
面見恩人的后人無疑是李秀英的一大愿望,但李秀英知道自己已是八十二歲高齡,十幾個小時的空中飛行及在國外這段時間,都需要人照顧,最后她還是放棄了,怕拖累別人。后來,那次會議邀請了一名比她年輕一點的幸存者前去參加。
2002年5月12日,日本一名知名作家專程從東京趕到南京,只為拜訪李秀英老人。這位作家說自己被李秀英的堅強所折服,同時也被李秀英的精神所感動。他說,李秀英是一位偉大的中國老人,還說在日本有很多人都跪著向她致歉,因此他要為李秀英寫一本書。李秀英在接受這位日本作家的采訪時說,中國人的民族尊嚴永遠都不容冒犯,她作為一個窮老太,就是要維護歷史的真實,她要與篡改、歪曲史實的行為斗爭到底。
“歷史不能忘記”,李秀英老人的話讓我想起她床頭放置的一本《康熙大帝》,老人自己也常讀歷史類書籍
2004年12月4日6時10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因病在南京鼓樓醫院逝世,享年八十五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一面紀念墻上,鐫刻著李秀英老人臨終前的話:“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