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7-0079-04
新課標的持續推動,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但受到應試理念的影響,教師經常依照自己的經驗組織課堂,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與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強對“讓學引思”在數學課堂應用的研究非常重要。通過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留出自我思考與探究的空間,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全面提升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讓學引思”內涵
“讓學引思”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鼓勵教師采取一切有利方法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分析、思考與應用,最終促進學生學習力、思考力與創新力共同發展的目的。關于“讓學引思”的內涵,可以從兩個視角分析:第一,“讓學”。讓學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的明確與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符合學生的需求,同時要為學生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沉浸于知識探究之中。讓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要求教師通過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任務,讓學生跳一跳中摘得到桃子;同時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學生的合作實現思維的碰撞,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二,“引思”。引思需要教師在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構建問題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意義的問題,喚醒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在學生的自我學習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表現,根據學生自我探究中的難點之處或思考欠缺之處加以指導,逐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基于“讓學引思”理念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價值
(一)構建生本課堂
新課標明確了讓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要求,強調了學生在數學課堂的主體地位。自此,如何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成了教師研究的重點。“讓學引思”理念的應用,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數學思維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置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自我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深人思考,讓學生在自我分析、解決問題中,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最終完成生本課堂的構建。
(二)促進學生的多元互動
“讓學引思”在數學課堂的應用要體現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比如課前預習、趣味導人、課堂互動等,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引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讓學生獲得自我發現與探索的機會。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會主動參與其中,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過程,并會在這樣一種活躍、輕松的氛圍中分析、解決問題。所以,“讓學引思”下的數學教學,促進了學生的多元互動。
(三)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新課標明確了指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問題的要求。而數學思維包含很多內容,有邏輯推理、辯證思考、創新思維等。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情況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讓學引思”理念的指引下,教師要認真規劃數學課堂,明確好教學各個環節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與探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并與大家一起解決。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中,學生不僅會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還能養成科學的探究態度。
三、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讓學引思”的策略
(一)指導學生先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指導學生先學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為“引思”奠定基礎。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教師就要根據數學內容與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其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先學,把握課堂學習的要點,在自我思考中明確學習的主要內容,為他們參與課堂討論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這節內容的時候,雖然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卻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可以在布置預習任務中引入“生活中的小數”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調查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嘗試思考如何讀、其表示的現實意義,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利用云平臺發布預習任務:
預習任務:尋找生活中的小數并將其整理記錄下來;分析小數的組成元素、了解小數中各個部分的名稱;選擇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小數的具體含義。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依照教師設定的任務,尋找小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比如:“一個數學作業本的價格是1.5元,人身體的正常溫度為36.5度,床的長度為2.2米”等;而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小數的讀法、各個部分的名稱及其所表示的現實意義。通過指導學生先學,幫助學生把握本課程的基礎知識,為學生有準備的探究做好了鋪墊。
結合上述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讓學引思”是新課標極力倡導的教學理念,通過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為學生構建自我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自我學習與思考的機會。在學生完成預習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把握新知識的要點,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優化教學模式實現學生樂學,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
興趣是引發學生自主思考的前提條件,學生只有對數學知識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所以,在“讓學引思”引導下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秉持實現學生樂學的自的,從學生的興趣、需求入手,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學生的樂學就是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不僅強調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更要緊扣數學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在探究中把握知識的規律、掌握問題的解決方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本課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在方格紙上進行簡單的圖形平移與旋轉,能從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的視角分析生活中的圖案,并運用方格紙設計圖案,體會數學之美”。以圖形的旋轉為例,教師可以在班內組織“一起動動看”的游戲。首先,展示事物,講述游戲要求。教師出示一個指針指著12的鐘面,組織學生思考:“有什么辦法讓指針指向2?”其次,動手操作,體驗游戲。在學生拿到具體的任務后便可以進入本次游戲活動中來,學生可以嘗試自己繪制鐘表,結合自己的思考與想象動手操作。最后,學生表達,總結規律。在完成游戲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思考思路并進行演示,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將指針順時針旋轉 60° ”,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將指針逆時針旋轉 300° 。”在學生表述完自己的游戲思路之后,教師可與學生一起歸納旋轉的三要素:方向(順時針和逆時針)、角度(大小之分)、旋轉中心(固定不變)。
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能夠讓學生在自我操作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把握旋轉的三要素。這一過程的開展,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知識歸納能力。
(三)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引領學生的多向思考
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指的是在學生需要的地方為他們提供幫助,一方面解決學生自我學習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引領學生持續挖掘知識的本質,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的例題或者其他的學習資料,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這一知識點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把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與算理并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前期學習經驗與本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多種類型的訓練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與算理。
第一步,展示基礎訓練題,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
通過課堂學習,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教師就要為學生展示基礎訓練題
例如:每盒彩筆有24支,10盒一共多少支?一支彩筆12元,一盒一共多少錢?
學生可以根據題目給定的條件以及掌握的計算方法,依步驟進行運算:
24×10=240 (枝) 12×24=288 (元)
第二步,變式訓練,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學生鞏固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后,教師可以通過變式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變式一:10盒彩筆一共多少錢?
變式二:為了獎勵本次數學競賽獲獎的同學,學校預備購買20盒彩筆,需要撥款多少經費?
變式三:月末商店搞促銷活動推出了優惠套餐:購買10盒以上(不包含10盒),按照原價的9.8折計算。套餐二購買10盒以上(不包含10盒),超出10盒的部分,每一盒可以減少2元,那么學校預計購買25盒彩筆,應該選擇哪一種套餐呢?
上述的變式訓練題融合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混合運算等知識,通過改變題目條件引導學生多視角的思考,可以引發學生的深入分析。
在“讓學引思”理念指導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搭建支架引領學生一步步探究,讓學生在綜合新舊知識探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四)建立學習小組,實現學生的深度思考
新課標倡導學生的自我學習,也鼓勵同學之間的合作,從中可見小組合作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式。利用小組合作開展教學,不僅可以解決學生自主思考不足的問題,還能培養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讓學引思”指導下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學情況建立學習小組,并為各小組設定具體的探究任務,讓同學們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節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把握圓柱與圓錐的構成要素、掌握求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與興趣將班內學生劃分為了若干學習小組,并為學生布置了具體的任務:請各小組尋找飲料罐、茶葉筒等實物,通過認真分析與小組交流,說一說這些實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剪開飲料罐,觀察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是什么形狀?得到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和圓柱體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認真分析教材第三頁與第四頁的“想一想”并在橫線上填空。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想一想圓柱的側面積如何計算?
本課教學的關鍵在于各小組成員合理分配任務,各自發揮自己的力量,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尋找材料、認真思考與探究,最終在小組的合作中得到答案。
(五)引導學生反思,引領學生的辯證思考
反思是讓學的一部分,要求學生在反思中審視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接下來的探究方向。從這一角度入手,教師就必須制訂表現性評價量表,并以任務為驅動力引導學生的辯證思考與反思。例如,在教學“統計與概率”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為學生布置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讓電子產品成了一個普通的工具,然而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給我們歡樂、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造成了很多安全隱患。本次的作業就是圍繞‘文明上網’這一話題開展調查”這樣的實踐任務,并明確了具體的問題:調查本班男女學生課余時間的上網情況并將相關數據整理出來,制成統計表。根據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議?最后,為學生發布了表現性評價量表,讓學生依照評價表,結合自己的探究過程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以修正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會辯證看待數學與生活的關系,也會認真反思自己收集、整合和處理數據的能力,為學生接下來的探究奠定基礎。
四、“讓學引思”教學的幾點注意事項
為了進一步發揮“讓學引思”的教學價值,教師必須在把握其內涵的基礎上,明確“讓學引思”教學的注意事項。
第一,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依然有很多教師還在沿用陳舊的教學理念,未能將“生本”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在這種單向輸出的數學課堂中,課堂互動多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為主,內容也多集中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全面性與個性化不足。這一問題的存在,影響“讓學引思”教學的順利實施。
第二,教學創新力度不足。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要素,教師要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推動“讓學引思”的有序實施,就必須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有趣、有思、有互動的課堂。但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大部分的教師未能從學生的需求入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影響著“讓學引思”教學的正常開展。尤其是對數學這種學科來講,它抽象性與邏輯性都很強,經常讓學生感到不適,難以全身心地參與其中,如若教師不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幫助學生擺脫眼前的困境,勢必會阻礙“讓學引思”的有序進行
第三,教師的引導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出來。“讓學”與“引思”同等重要,沒有教師的“引思”,“讓學”的效果不能充分發揮出來。但通過對當下數學課堂分析可以發現,很多教師未能將“引思”落實到位,比如過度放縱學生,未能記錄下學生學習中的表現與問題,在反思階段也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最終導致“讓學”流于形式,影響著學生創新力的發展。這一現實問題的存在,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還無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阻礙著“讓學引思”理念的落實。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逐步深人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讓學引思\"教學受到關注。在“讓學引思”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認真審視當下的課堂,積極轉變課堂角色,并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深入分析與思考,讓學生從中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并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數學教師,只有以新理念武裝自己,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從學生需求與現實情況入手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明晨.論主體性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安徽教育科研,2022(5):77-78.
[2]廖之水.小學數學課堂“主導”與“主體”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20(6):39.
[3]白鶴.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變成主體的教學[J].吉林教育,2020(Z2):103.
[4]鄧愛清.學生主體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9(11):73-74.
[5]李超.小學數學“主導—主體”教學結構的構建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6) :54.
[6]張成青.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主體性教學策略的運用探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3) :18.
[7]陳鎮水.小學數學課堂核心問題驅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2(29):17-19.
[8]王旭霞.基于讓學引思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J].求知導刊,2023(14):74-76.
[9]施立云,王海燕.基于“讓學引思”的小學數學教學新思維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3(6):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