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7-0156-03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認為學生學習應源自日常生活并應用于日常生活。將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地理情境融人課堂教學中,能有效激活學生對地理新知的探知欲和學習欲。運用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結合當地特有地理資源開展課程教學,是將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現象密切結合的有效手段,也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樂于探究的思維品質,繼而有效落實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改革目標。
一、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培養學生高階地理思維
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來看,學生思維發展是循序漸進地由低階思維發展至高階思維。而高階思維培養也需要充足的認知經驗和思維訓練支撐,在激活學生現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思考實現。也只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帶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才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現象。而學生在解決結構復雜的地理問題時,也能結合現實生活經驗、整合課程內容,從而形成辯證思維、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等高階思維品質。簡言之,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利用與學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完整呈現教材內容,進而形成環環相扣的思維過程,實現學生高階思維培養。
(二)拓展學生地理學習空間
應用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能打破單一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廣闊的地理探究和學習空間。一方面,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鄉野調查實踐,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知學習地理知識。另一方面,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不局限于問題情境或生活情境某種單一情境類型,而是以鄉土地理資源為落腳點、以教學內容為主題,組織學生應用現有知識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在多元地理學習活動中獲得綜合發展。總的來說,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參與實踐的空間,也為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搭建廣闊平臺。
(三)促進學生鄉土情懷建構
貼近學生生活和區域特色的鄉土情境教學法,能使學生在深人探知地理知識的基礎上,深挖其深層價值,從而建立地理學科素養。教師在課堂上以鄉土情境教學法為引導,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自主探究,為學生營造富有人文情懷和深層教育意義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在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鄉土情懷,繼而在豐富學生認知體驗和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達成培養學生地理觀念的目的。
二、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提升策略
(一)搭建鄉土進階情境問題,提升學生地理思維水平
情境問題是在整合相關教學內容基礎上,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為目標,引導學生展開認知活動。在鄉土情境中加入進階問題時,學生由表及里地探知地理知識表達個人觀點,最終達成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目的。而鄉土情境中的進階問題也應源自真實的鄉土資源和特定的地理知識,能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循序漸進地學習新知識并感知區域特色。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產業區位因素\"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教師可以以潛江蝦稻這一特色產業作為切入點,搭建分階鄉土問題情境。在情境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解釋潛江當地的區域地理特色:潛江地處江漢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少雨,不僅有利于水稻生長,更利于蝦苗存活。除此之外,潛江地區河流縱橫交錯,有著充足的水資源,為蝦稻共作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條件。在學生了解潛江當地氣候特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如下進階情境問題:
情境一:教師為學生展示潛江蝦稻種植區的地圖以及蝦稻田的景觀圖片。學生分析:潛江的地理位置有怎樣的特征?這一特征可能對農業生產產生哪些潛在影響?為什么潛江當地會選擇發展蝦稻這種特殊的農業模式,而不是單純地種植水稻?要解決以上問題,學生需要從潛江當地的氣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角度出發回答問題。
情境二:教師提供補充材料,包括潛江的氣溫、降水和光照等數據列表;潛江的土壤成分分析報告;潛江的地理河流分布情況。學生需要回答問題:潛江當地的氣候條件,對蝦稻的農業發展有怎樣的積極作用和負面作用?潛江當地的地形地貌與水流分布又是如何適用于蝦稻這種農業模式的?結合當地的河流分布情況,分析如何借用現有自然條件保障蝦稻農業模式的順利運行。
情境三:教師向學生提供潛江蝦稻產業的發展資料,比如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蝦稻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要求學生解決以下問題:政府的哪些政策滿足了潛江蝦稻農業模式的發展市場需求?
潛江蝦稻農業模式是否適應于市場需求的變化?綜合當地的地理、自然資源和經濟因素分析;分析蝦稻農業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哪些威脅并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如調整生產區域和開發全新產品等。
通過以上層次遞進的鄉土情境問題,能讓學生在了解潛江蝦稻農業模式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與之相關的農業區位因素,最終上升至對潛江蝦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思考。這一情境問題鏈使抽象的“農業區位因素”的知識,以更具邏輯性和具體性的形式呈現出來,既培養了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增進了學生對家鄉農業發展的了解。
(二)組織趣味鄉土游戲情境,強化學生地理感知能力
杜威提到“要將學生與所學知識以特定活動聯系起來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寓教于樂的形式組織趣味鄉土游戲情境,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更能增強學生對抽象地理知識的感知能力。教師需要從學生興趣特征和教學內容出發,結合當地鄉土資源為學生搭建趣味游戲情境,借助游戲活動帶領學生參與地理知識認知,使學生在自由探索當中逐步分析并解決問題。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環境與發展”,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江漢油田的資源枯竭型地區這一地域特征,搭建鄉土游戲情境,使學生在游戲當中親自參與實踐、完成認知提升。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如下游戲情境:
游戲主題:卡牌之江漢油田。
游戲目的:使學生以角色體驗的方式體會復興江漢油田的決策過程,由此深入理解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念。
游戲規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以政府工作人員、環保專家、農業專家、企業代表的角色參與游戲。各個小組在游戲開始時會獲得資金、技術、政策、勞動力等相關資源卡片。
在游戲開始時,教師為學生提供江漢油田的區域分布現狀:目前江漢油田的石油資源已面臨枯竭,導致當地經濟發展較難、環境問題突出。隨后,各小組需要在當地的石油化工、旅游、制造業和環保產業當中抽取一張產業卡片,選擇自己是否要利用手中現有資源發展該產業。如果選擇發展則需要消耗對應的資源卡片。比如,要發展制造業就需要提供資金、政策和勞動力資源。
在游戲進行中,教師作為裁判負責判斷學生產業發展決策的合理性,同時也要監督不同小組對手中現有資源的使用情況。小組選擇完畢后進入評價階段,由教師對各組的產業建設情況和效果進行評價。
在以上鄉土地理情境游戲中,學生能在具身參與時直觀體驗江漢油田資源枯竭現狀以及當下的發展困境與機遇,從而深刻理解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的關系。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決策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
(三)強調真實鄉土情境體驗,突出學生自我 行動意識
鄉土情境教學法強調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當中學習地理知識、形成高階思維。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鄉土情境教學法,需要突出學生在情境活動中的自我行動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主題及鄉土情境特征,組織學生開展情境體驗活動,即需要在設定活動預案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鄉土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親身行動實踐的過程中提升獲取信息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產業區位因素\"第二節“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教師可以結合江漢油田的資源豐富到枯竭時期,區位因素的變化以及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展開情境體驗教學。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如下情境體驗活動,以加深學生對工業區位因素及當地區域發展特色的了解。
首先,確定活動主題:基于工業區位因素變化探討江漢油田的轉型方向。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準備本次情境體驗活動的必要材料,包括江漢油田的發展歷程、石油資源儲備量的變化情況、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歷程、地理環境特征和政府政策。學生需要在前期以圖文結合的方式,梳理實踐活動必要的技術材料,同時還應搜集國內外其他石油資源枯竭型地區的轉型案例,以此為參考設定實踐活動方案。在課上,教師還要與學生共同制訂江漢油田區域的地圖,并詳細標注當地油田的準確分布情況。
再次,正式進入鄉土情境體驗活動。學生展示多年前江漢油田繁榮的開采場景,以及目前江漢油田石油資源枯竭的影像材料。導人情景體驗活動主題:江漢油田作為石油枯竭型地區未來的產業發展將會何去何從?在導人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以及前期準備材料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學生需要在地圖當中擺放不同的產業模型或卡片,并詳細說明本組產業排布的主要原因,即考慮到的工業區位因素。
最后,各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上臺,展示為江漢油田和當地經濟發展設計的產業分布和轉型方案,包括對各工業區位因素的詳細利用情況。在展示環節,各個小組均可提出疑問或質疑,促進學生間的思維碰撞。
在以上鄉土情境體驗活動當中,學生沉浸于鄉土地理情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僅能深入理解工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和應用,更能提升學生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關注度,進而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責任感。
三、結論
鄉土地理是在特定地理區域內的特有地理要素和文化信息,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資源之一。應用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能在拓展高中地理教學空間和教學資源的同時,借鄉土地理資源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構建地理認知。要提升鄉土地理情境教學法的實際應用效果,就需要教師從問題引導、游戲激趣和真實體驗三個角度出發,在鼓勵學生親自感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高階地理思維和自主探究意識。
參考文獻:
[1]劉艷艷.基于鄉土情境的“問題鏈”式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研究——以“鋒與天氣”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24(11):26-32.
[2]裘偉東,周慧本.基于鄉土情境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學案例研究—以“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為例[J].地理教育,2024(11):25-30.
[3]張佳樂.基于鄉土情境創設的高中地理項目式學習活動探究—以實驗課例“風沙地貌模擬探究”為例[J].高考,2024(29):132-134.
[4]彭瑩,雷軍成,呂呈懿.高中地理主題式鄉土地理情境教學設計研究—以魚絲產業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4(27):11-14.
[5]劉雪.基于鄉土情境的高中地理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