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7-0083-03
初中數學復習教學本是引導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展開系統梳理以及查漏補缺的重要環節。在傳統初中數學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著重強調對數學知識的重復講解與海量刷題,嚴重忽視了學生個體錯誤差異,進而導致復習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錯題可精準地反饋出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方面存在哪些誤區。教師應針對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的錯題資源有效應用展開深入探究,幫助學生從錯題中吸取經驗教訓,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與定理的理解,更為學生數學復習整體成效的提升發揮積極作用。
一、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錯題資源的應用意義
(一)深化知識理解,夯實數學基礎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體系呈現出層層遞進的特點,教師通過學生的錯誤情況,可充分了解學生對數學基礎概念以及相關定義存在哪些學習不足。在復習教學時,教師可合理利用錯題資源,進而幫助學生填補數學知識漏洞。例如,學生因為對公式記憶不牢,因此在解答判別類型的題目時,往往會混淆使用條件而導致答題錯誤。基于此問題,教師在復習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重新審視這些錯題,帶領學生重新回顧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再根據實際錯題案例,促進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本質內涵,避免學生死記硬背造成的知識點混淆問題出現。
(二)培養思維能力,提升解題技巧
學生習題之所以出錯,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思維受阻。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逆向思維以及發散思維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合理利用錯題資源,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上述思維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錯題資源進行反思,促使學生跳出錯誤的慣性思維,嘗試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分析思考,從而有效培養與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維。此外,學生在復習錯題過程中,可逐漸摸清相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技巧,大幅度提升解題準確率。
(三)增強學生自主性,培養良好習慣
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當學生的錯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后續再遇到問題也不再是一味地被動等待教師講解,而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動翻閱教材或者錯題本,進而深化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并積極嘗試自主推導那些易混淆的性質定理,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此外,教師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有效分類與歸納,逐漸讓學生養成定期整理錯題的好習慣。學生在整理錯題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可以避免出現粗心大意與概念混淆等情況。
二、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錯題資源的應用策略
(一)錯題分類整理策略
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有效應用錯題資源,可帶領學生實施錯題分類整理策略。根據知識板塊、錯誤類型等對錯題進行有效分類,有利于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能更為精準地聚焦問題,快速找準自己數學薄弱環節,提升初中數學復習教學成效;促使學生在錯題分類整理過程中,積極思考錯題的本質特征,加深知識理解與掌握。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針對代數知識進行復習教學時,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知識點,也是學生常常出錯的知識難點,為了強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可引導學生針對代數錯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整理。例如,學生在解答有理數運算題目時出現錯誤,很有可能是運算順序錯誤才導致結果出錯。針對這類錯題,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并解釋正確的運算步驟及運算法則。學生在解答整式的加減乘除題自時出現錯誤,很有可能是化簡過程中去括號時符號未變號,或者在合并同類項時出現錯誤。針對這類錯誤,教師應著重強調去括號法則與合并同類項的要點。學生在解答因式分解題目時出現錯誤,很有可能是對數學公式的理解不透徹。針對這類錯誤,教師要求學生在整理錯題時,有效回顧相關公式的特征與推導過程,以便于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通過引導學生應用錯題分類整理策略,能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代數知識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鞏固,避免學生下次再出現類似錯誤。
(二)錯題舉一反三策略
錯題資源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對學生來講是一座有待挖掘的知識寶庫,有利于學生夯實基礎。同時,立足于建構主義學習觀,錯題資源還有利于引導學生對錯題展開有效拓展,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針對相關數學知識點展開深入探究,確保學生能真正掌握知識內核,為強化學生數學知識遷移能力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復習一元二次方程相關知識點時,發現有不少學生總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因為配方錯誤從而導致整個題目解答錯誤。針對這種錯題情況,教師可引導學生改變方程系數,然后重新再將配方過程進行運算,以加深學生對方程式配方技巧的掌握。隨后,教師合理利用錯題資源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強化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的展開形式的熟悉程度,進而為后續配方法做好鋪墊工作。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在二次函數圖像平移變換中運用配方法確定頂點坐標的有效推導,讓學生深刻領悟到配方法在不同知識板塊中的適用性,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三)定期錯題回顧策略
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也為了確保數學知識能長期留存于學生的腦海中,教師應在復習教學中定期引導學生回顧錯題,通過反復鞏固夯實,才能加強學生大腦對易錯知識點和題型產生記憶痕跡,以有效避免學生以后再犯相同錯誤。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相似三角形相關知識點時,發現學生在這一知識點出現錯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對概念理解錯誤,二是定理運用錯誤,三是計算錯誤。為了充分發揮錯題資源的教學作用,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準備錯題本,并且每次都將錯誤詳細地記錄在錯題本中,將錯誤原因、正確解題流程等都進行特殊標注,為學生以后進行定期回顧查看提供便利。教師指導學生借鑒“337”晨讀法,將其運用于錯題本的回顧中,讓學生每個月再整體翻閱一次。當學生初接觸相似三角形知識點時,往往因找不準對應邊而出錯時,學生通過回顧錯題本而了解錯誤原因。待一個月后學生再次翻閱錯題本,根據后續所學相似三角形綜合難題,學生針對對應邊比例關系在復雜圖形中的巧妙運用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師的精心設計與規劃中,學生通過定期回顧錯題本,促使錯題資源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發揮顯著效用。尤其是在考前,學生通過全面梳理積累的錯題,可以從知識體系的高度查漏補缺,有效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四)小組合作析錯策略
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小組合作析錯是挖掘錯題資源教學價值的有效形式,能極大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利于錯題利用效益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實現最大化。此外,小組合作析錯還能為學生營造更為輕松愉悅的交流氛圍,促使學生的思維在此過程中得到有效碰撞,進而激發不同的創意火花,有效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進一步強化學生審視錯題的能力。
例如,在帶領學生復習概率統計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先依據學生的數學差異化學情展開綜合考量,進而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以確保每個小組的學生能力互補。待小組劃分明確以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組內合理分工,小組內可設立組長,負責組織討論、把控進度。有的學生擔任記錄員,詳細記錄大家的討論內容,包括錯題的錯誤表現、各種分析思路以及最終結論;有的學生擔任發言人,代表小組在全班匯報析錯成果。小組成員先獨自整理在概率統計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錯題,然后再將錯題進行合理分類,最后歸納整理成為小組錯題集。小組成員應先對自己的錯題原因展開獨立思考,然后將其詳細記錄于錯題本上。在小組討論環節,每個組員都將自己的錯題進行分享,并積極踴躍地表達自己錯題的解題過程中的原因分析。小組其他學生認真傾聽,適時提出疑問、表達見解或者補充觀點。通過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析錯策略,引導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深度分析錯題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還有利于讓錯題資源轉化為提升數學知識復習質量的寶貴資源,助力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
(五)錯題歸因反思策略
錯題歸因反思策略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有利于引導學生針對錯題根源展開深度剖析,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的深度與廣度,符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滿足現代化學生的個性學習需求。通過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精準歸因,能夠讓學生有目標地改進,使學生的學習策略得到顯著優化,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發揮積極作用。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數學應用題的相關知識時,發現很多學生存在審題不清的問題。有些學生由于馬虎不認真,往往在沒有仔細讀題的情況下,因為遺漏了重要題目信息導致解題錯誤,而這種情況并不在少數。基于此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因反思,促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審題習慣不佳,并引導學生養成讀題時逐字逐句圈住核心關鍵詞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針對自身知識短板展開深度自我剖析與反思,促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自身可能存在對題自內容涉及模型理解不深的問題,為學生解決應用題能力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在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有效應用錯題資源,以進一步提升初中數學復習教學成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科學分類整理錯題,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避免學生再次出現錯誤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教師根據錯題展開針對性的講解復習,既能幫助學生夯實鞏固薄弱知識點,還能進一步幫助學生拓寬數學思維深度與廣度,為切實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奠定有力基礎。
參考文獻:
[1]喬發鵬.錯題資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29):44-46.
[2]石俊.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錯題資源的應用路徑[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8):96-98.
[3]楊光潔.初中數學復習教學中錯題資源的應用路徑[J].中學課程輔導,2024(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