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7-0153-03
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養培育成為教育焦點。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塑造學生價值觀與道德觀的重要學科,教學方法的革新至關重要。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內容碎片化、方法單一等問題,難以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大單元教學以其整體性、系統性優勢,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方向。它打破知識壁壘,將分散內容整合,引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探究學習,提升綜合素養。因此,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的方法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有助于推動教學變革,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
一、大單元教學概述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它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單一課時為單位的碎片化教學方式,而是以一個相對完整的主題或概念為核心,將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素養目標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單元。從本質上來說,大單元教學強調知識的關聯性和整體性。在確定單元主題時,教師會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篩選出具有代表性和統攝性的主題,如“社會公平正義”“國家發展戰略”等。這些主題涵蓋了多個學科知識點,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探究,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大單元教學具有顯著的特點,一是整體性,將分散在不同章節的知識按照主題重新編排,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二是情境性,創設真實且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知識,提升能力。例如,在“環境保護”主題單元中,讓學生參與社區環境調研活動,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場景。三是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教學內容碎片化現象嚴重。教師往往按照教材章節順序逐課講解,知識之間缺乏有機整合,學生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講解法律相關知識時,不同法律條款被分散在不同課時,學生難以理解法律體系的整體架構和內在邏輯。二是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大部分課堂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缺乏互動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上缺乏有效的討論、探究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得
不到充分鍛煉。
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重視不足。教學目標更多地聚焦于知識的傳授和考試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在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方面的培養,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但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缺乏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一)整合教學內容,構筑大單元主題架構
1.依據課標素養,精準定位主題方向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重要依據,在進行大單元教學時,教師需要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明確其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在集體中成長”單元為例,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通過對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應理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掌握在集體中如何與他人合作、共同進步,從而提升公共參與和法治意識等核心素養。
教師在精準定位主題方向時,可將“在集體中成長,共筑和諧社會”作為大單元主題。這一主題不僅涵蓋了教材中關于集體生活的內容,還將集體生活與社會和諧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個人在集體中的角色和責任,激發學生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的意識。
2.深度融合教材,巧妙搭建單元架構
在確定主題方向后,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融合,打破原有教材的章節順序,以主題為線索重新搭建單元架構。對“在集體中成長”單元,教師可將教材中的第六課“我和我們”第七課“共奏和諧樂章”和第八課“美好集體有我在”進行整合。首先,從“集體生活邀請我”和“集體生活成就我”這兩部分內容入手,引導學生認識集體的概念、特點以及集體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集體意識。接著,通過“單音與和聲”“節奏與旋律”的學習,讓學生理解在集體中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學會遵守集體規則,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最后,以“憧憬美好集體”和“我與集體共成長”為重點,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構建美好集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建設,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在搭建單元架構時,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課外素材,如優秀集體的案例、團隊合作的故事等,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集體生活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創設真實情境,推動情境化教學實踐
1.闡述情境意義,凸顯素養培育價值
真實情境的創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在“在集體中成長”單元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例如,通過創設班級運動會的情境,學生可以在實際參與中體會到個人在集體中的角色和責任,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從而增強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2.分享創設策略,展示經典教學案例
在創設真實情境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策略。一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熟悉的場景作為情境素材,如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等;二是利用社會熱點事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三是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親身體驗和實踐。以“共奏和諧樂章”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創設“班級文化建設”的情境。首先,提出問題:“為了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我們班需要制訂一份班級文化建設方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方面,如班級口號、班歌、班徽等的設計。在小組討論和設計過程中,學生需要考慮如何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意見,如何讓自己的設計既體現個人特色又符合班級整體利益。這就涉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平衡問題,在各小組展示設計方案后,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討論和投票,選出最佳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教材中的知識,還在實際操作中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決策能力,真正實現了在情境中學習和成長。
(三)組織合作探究,助力學生能力進階提升
1.說明探究作用,明確能力培養目標
合作探究是大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在“在集體中成長”單元教學中,組織合作探究活動能夠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合作探究,學生能夠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尊重他人的觀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此外,合作探究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讓學生明白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只有在集體中相互協作,才能實現共同的目標。
2.介紹實施流程,保障活動有序開展
在組織合作探究活動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實施流程,保障活動的有序開展。以“美好集體有我在”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組織合作探究活動:
首先,提出探究問題:“什么樣的集體才是美好集體?我們應該如何為建設美好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4~6人,小組成員自主分工,確定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角色。接著,各小組圍繞探究問題展開討論和探究。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如優秀集體的案例、調查問卷等,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各小組,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進行深人思考。在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進行匯報展示。匯報員向全班同學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展示小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進行提問和質疑,匯報小組進行解答和回應。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全班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深化對探究問題的理解。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匯報展示進行總結和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和創新之處,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提升,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四)運用信息技術,賦能教學手段多元豐富
1.分析技術優勢,挖掘教學應用潛力
信息技術在大單元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如圖片、視頻、音頻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在集體中成長”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關于團隊合作的視頻,如體育比賽中的團隊協作、企業項目中的團隊合作等,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其次,信息技術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如班級微信群、QQ群、學習App 等,發布學習任務、分享學習資源,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和互動,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最后,信息技術還能夠支持個性化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分析技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指導,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2.列舉工具應用,呈現創新教學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信息技術工具,創新教學方式。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內容,將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元素有機結合,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在集體中成長”單元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創設沉浸式的教學情境。例如,通過VR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優秀集體的氛圍,體驗在集體中共同奮斗的場景,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結論
文章研究全面梳理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基于核心素養的創新路徑。通過整合教學內容,構建起邏輯連貫的大單元主題架構,讓知識體系更完整;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度,促進知識遷移;組織合作探究,鍛煉學生合作與探究能力,提升綜合素養;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資源。這些創新策略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問題,為教學實踐提供了可操作方法。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仍需關注教師培訓、資源整合等問題。未來,應持續探索優化,推動大單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更廣泛深入應用,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周俊.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的研究[J].求知導刊,2024(35):35-37.
[2]翁興艷.新課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路徑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4(31):61-63.
[3]黃德清.“教—學—評”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研究[J].教育界,2024(2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