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驅動社會經濟深層轉型的背景下,“數智化”邏輯也在深層嵌入主流媒體的新聞制播領域,加強系統性革新,全面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成為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訴求。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如何通過數智生產、品牌鏈接、社區交互等路徑,構建屬于自己的“數智化”制播生態系統,深層激活內在創新活力,已經成為深融時代傳統媒體系統性革新的重點、關鍵。新京報通過多年創新實踐,圍繞“數智化”進行持續深耕,逐步打造了屬于自已的新媒體生態系統,在深度融合改革方面交出了一份優秀答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三輪驅動“暢”流程
近年來,新京報明確了“智能、數據、產品”三輪驅動戰略定位,聚焦AI報道,打造智能生產大模型,構建更加開放、協同、高效的信息生產與服務體系。同時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優勢,打造全媒體智能采編系統,深化全媒體工作流程、智能創作流程、精準分發流程的整合,在實現數據價值轉化與資產沉淀的基礎上,全面實現流程重構。
1.全媒體工作流程。隨著媒體融合的持續推進,主流媒體已經初步形成高效協同的全媒體工作流程,并正在成為數智化時代媒體信息生產的“標配”,但如何持續優化與重塑,深層挖掘釋放生產效能,也是主流媒體面臨的重點、難點。近年來,新京報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新媒體改革,堅持互聯網傳播原則與規律,圍繞技術賦能、機構優化、流程整合,打造全媒體原創制播體系和全媒體統籌調度體系,并依托項目制,形成了開放、動態、協同的全媒體工作流程。
傳統新聞生產實踐中,新聞線索的獲取基本依靠記者編輯的敏感性,以及對社會輿論把握的精準性,但受主客觀因素影響,很難達到預期的時效性訴求。而在全媒體工作流程的加持下,新京報新聞線索獲取由人工轉向“計算性新聞發現”,依托算法模型、系統平臺,將記者編輯注意力精準定位到有價值的信息、事件上,隨后通過跨部門聯動,快速啟動新聞制播程序,全面增強了新聞時效性。
2.智能創作流程。在全媒體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如何在技術賦能下進一步挖掘創作階段的創新、創造效能,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生產質量,也是主流媒體新聞生產數智化建設的關鍵驅動。新京報利用機器學習、云計算、自然語言等技術,成功打造了融媒體報題系統,該系統可以對新聞素材進行智能分析、智能歸類,并將其深層融入報道環節,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智能創作流程。具體來講,該系統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行分析報題文本,并提取關鍵信息,如有關“大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的報題,系統會精準識別出地點“大連”、事件主題“交通事故”的關鍵信息。隨后,系統利用機器學習對大量報題文本進行學習、分析,自動生成規律、模式,在智能分類的基礎上,合理開展報題預測。如有關“AI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的報題,系統可以自動找出報題之間的邏輯關聯,然后形成‘
診斷”“ AI+ 藥物研發”“AI+臨床治療”等精準分類,并提出新的報題視角。隨后,編輯人員快速組織策劃會議,明確報道重點,不僅降低了流程成本、時間成本,而且提高了新聞生產速度、深度,進一步提高了新京報新聞生產的“高度”。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新京報創造性引進DeepSeek智能對話系統,并與作家麥家進行深度訪談,不僅實現了人工智能在信息整合與分析上的創新應用,而且為新聞采訪的策劃與執行提供了全新可能。
3.精準分發流程。除了全媒體工作流程、智能創作流程外,新京報還開發了精準分發流程,由此形成三個核心驅動,夯實了其內容“暢”生產的底座。目前,新京報在內容與渠道精準適配的同時,非常重視平臺與技術賦能下的深層滲透。一方面,新京報依托全媒體矩陣,針對平臺差異特點和傳播規律,實施精準內容分發和欄目創作,有效增強了平臺黏性。如“新京報快評”“重案組37號”“剝洋蔥”等欄目,都是針對不同平臺特點開發的品牌欄目,能夠精準觸達相關受眾群體。另一方面,新京報客戶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深層次、精細化的內容聚合,可以結合受眾個性需求、瀏覽習慣等,提供個性化、優質化的新聞推薦,將不同類型的內容精準推送給受眾,有效強化了客戶端受眾黏性。
二、多維賦能“深”觸達
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成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媒體融合改革的新突破、新驅動,如何通過技術賦能構建更具沉浸感、交互感的傳播場景,實現優質內容的“深”觸達,也成為傳統媒體改革實踐的重要抓手。
1.系統加持下的底層匹配。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迭代升級,如何對現有分發、傳播系統進行持續的底層革新,以拓寬傳播邊界,增強內容、形式、場景的匹配性,成為主流媒體轉型發展的關鍵。2024年,新京報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手打造智慧化鴻蒙生態系統,重點為受眾提供個性化、優質化的內容服務。該系統充分利用鴻蒙系統獨特的內核、全場景分布式技術、原生智能架構、純凈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多平臺、垂直化進行精準傳播,在多元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中進一步提高新京報內容觸達率。在此過程中,雙方通過優勢互補,利用鴻蒙分布式技術和軟硬件協同生態,再加上AI大模型賦能,打造了能夠進行“ 1+8 ,全場景、智慧化的傳播系統,進一步增強了新京報移動傳播的精準性、滲透性。
2.技術賦能下的形態延展。主流媒體通過加強VR、AR、實時直播、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為受眾打造開放、交互的閱讀場景,深層優化新聞體驗,這也是“數智化”轉型的路徑選擇。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成功申遺當天,新京報精心策劃推出了“中軸長歌”專題報道。創作團隊創造性采用3D技術全景再現了北京中軸線空間場景,并通過視頻解讀深入挖掘人文信息,讓受眾充分感受到時空變換的場景魅力。受眾點擊進入全景視頻后,會以宏大視角看到中軸線上依次矗立的15座地標性建筑,視頻畫面左側會提供地圖導引,清晰標明每一處景觀的具體位置。隨后,受眾視角會進行微觀轉化,可以從不同角度近距離欣賞不同建筑的獨特細節。在此過程中,專業的解說服務使受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座建筑背后的人文歷史,充分滿足了受眾在情感、認知、價值等方面的個性訴求。最為重要的是,除了上述3D全景再現外,專題還推出了VR視頻,受眾可以進行自由的視角轉換,進而獲得全景沉浸式體驗,如此一來,受眾不僅可以保持傳統的正面觀看視角,而且能夠進行360度自由探索,通過更多細節來豐富感知,通過深度互動強化受眾參與感,進而加深受眾理解,強化文化自信、自覺。
3.AI支持下的數字交互。近年來,在技術迭代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新聞虛擬主播迎來了快速發展,除了能夠提供全天候播報服務外,還可以進行情感識別、自主學習、數字交互,未來將實現多場景的拓展應用,也是主流媒體“數智化”轉型的一大路徑。新京報持續加大數字人的研發力度,成功推出了AI小貝、AI小慧數字人,不僅外觀形象有著非常強的真實感、親近感,而且動作自然流暢,可以勝任各種播報任務,能夠為受眾提供優質、及時的信息服務,成為新京報“數智化”轉型的新突破、新方向。整體來講,數字人的優勢集中體現在多場景適配和多任務處理上,如新京報在中關村論壇年會新聞中心,為記者研發配備專屬數字人,只要錄入具體采編內容并提供具體場景要求,就可以快速生成現場播報視頻,并及時開展媒體融合報道,極大地提高了播報效率。此外,AI小貝、AI小慧可以同時進行多項工作,通過多主題處理、多平臺推送,進一步擴大了新京報新聞傳播范圍。
三、場景創新“智”延展
數智化技術為主流媒體整合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等提供了更多可能,通過場景創新探索基于新技術的可持續商業模式,打造經營發展閉環,實現“智”延展,成為智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
1.智能化分析與服務。新京報依托其人工智能研究院,持續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報道領域的應用,致力于打造ESG智引的大模型,該模型由貝殼財經提供服務,螞蟻集團的AI產業助理“支小助”提供算法模型支持,旨在構建一個智能化的數據分析與服務體系,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為新聞報道提供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支持。新京報不僅在技術層面進行創新,還積極與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多方主體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構建一個“人工智能 + 政治、產業、研究、學術、媒體”一體化的生態系統。這種合作模式旨在進一步強化技術賦能,增強內容的滲透性和影響力。在此過程中,新京報逐步構建了一套完善的數據中臺和標準體系,通過數據治理來促進數據資產的沉淀和價值轉化。這些數據資產不僅為智能采編提供了根本支持,還為智庫服務等其他領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這種深層次的數據智能化改革,新京報能夠更好地釋放其改革效能,助力“場景 + ”傳播模式的延展。這種模式顯著提高了新京報的傳播力和創新力,使其在新聞行業中的競爭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AI研究院的智庫賦能。主流媒體的智庫轉型,也是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一大方向,AI技術的快速迭代為其提供了更多可能。2024年,新京報成立AI研究院,除了對日常資訊、深度報道、高端訪談、監督報道等有關AI技術進程的動態跟蹤外,還聯合國內外頂級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組成智庫,對AI基礎理論、科研動態、行業應用等進行深入研究,明確未來發展走向。另外,該研究院還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測評、行業指數、研學課程等產品,打造了極具延展性、開放性的“ AI+ 媒體”服務生態系統。2024年7月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推出首份《中國AI大模型測評報告—公眾及傳媒行業大模型使用與滿足研究》,新京報AI研究院針對性的提供了大模型助手傳媒能力的測評體系,涉及文本生成、事實核查、翻譯水平、信息檢索等九大核心維度,具有很強的開拓性。2025年1月13日,新京報AI研究院發布第二期中國AI大模型測評報告—《大語言模型產品傳媒方向能力測評調研報告》,進一步強化了其智庫服務優勢。
產業企業等合作,啟動“新京報AI生態鏈伙伴計劃”,積極構建AI產業鏈價值鏈評價體系,全面尋求AI賦能融媒體發展的長效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新京報與北京智源研究院、騰訊公司、抖音集團、科大訊飛等10多家科研機構、科研企業等正式達成合作,初步形成AI生態鏈、價值鏈,夯實了后續智媒體升級的基礎。新京報已經發展成為集新聞制播、社會調查、輿情研判、政務服務、智庫服務、品牌推廣、城市服務等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性主流媒體,場景創新下的智慧生發,為廣大主流媒體的融合發展提
3.打造智媒體生態鏈。數智化時代,打造內外聯動、高效協同的智媒體生態鏈,是保持主流媒體持續深化改革的根本驅動,也是新京報“數智化”建設的核心戰略。2024年,新京報聚焦AI生態鏈,與政府相關部門、科研機構、供了重要范式借鑒。
四、結語
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推動社會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主流媒體如何通過數智化邏輯重塑新聞制播領域,構建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成為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訴求。新京報在智能化新聞生產、大模型測評、AI報道創新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逐步構建了屬于自己的“數智化”轉型路徑。新京報的轉型不僅提高了新聞生產質效,還通過場景創新探索出基于新技術的可持續商業模式,打造了經營發展閉環,實現了“智”延展。新京報通過全媒體化、視頻化和數智化重塑新聞傳播模式,提升了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踐行了媒體的社會價值和責任。新京報的實踐為其他媒體的改革轉型提供了重要范式指導,要善于通過技術賦能打造具有沉浸感、交互感的傳播場景,全面實現優質內容的“高”生產、“深”觸達和“智”延展。
(作者單位武漢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小苗.新京報客戶端“中軸長歌”專題:搭建數字世界中的中軸圖景[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4-08-16.
[2]孔繁麗.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如何提升責任擔當——以新京報社為例[].新聞戰線,2024(04).
[3]謝巍娥.省級新型主流媒體創新路徑初探—以“天眼新聞”客戶端內容建設為例[]:傳媒,2020(03).
[4]王俠.液態社會中新聞生產的變革與延續——基于對新聞客戶端M的分層訪談[].國際新聞界,2019(05).
[5]任孟山.“人工智能+”新聞出版:認知與理論要直面變局[].中國出版,2024(05).
【編輯: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