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新聞攝影作為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聞攝影以直觀、生動的視覺傳播模式,迅速將世界各地的事件呈現在公眾眼前,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關鍵途徑。由煙臺大學所著的《現代新聞攝影研究》一書深入剖析了現代新聞攝影的多維度特性,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操作,從題材選擇到技術應用,再到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為新聞攝影從業者、研究者以及廣大學習者提供了全面且系統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有助于推動新聞攝影在新時代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發揮其記錄歷史、傳遞真相、引導與論的重要作用。
現代新聞攝影的多維特性。現代新聞攝影作為融合新聞價值與視覺藝術的信息載體呈現出多維特性,在當代傳播格局中形成獨特的敘事張力。由本書內容可知,新聞攝影領域兼具“即時捕捉現實”與“深刻反映社會”的雙重屬性,這使其在信息洪流中保持不可替代的穿透力。一方面,從傳播效能看,新聞攝影構建了多模態的認知通道。通過光影、構圖、瞬間定格等要素,視覺語言突破文字的線性表達,將重大災害的破壞力、體育競技的張力、政治博弈的微妙性轉化為具象符號。這種視覺優先的傳播邏輯,不僅強化了新聞的現場感,更通過情感共鳴深化了受眾對事件本質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主體建構層面,攝影師的角色具有雙重性。作為新聞現場的“在場者”,他們需以專業素養精準提取事件核心要素;作為視覺敘事者,又需通過藝術手法賦予圖像感染力。這種雙重身份要求拍攝者在客觀記錄與主觀表達間保持動態平衡—一既要避免過度干預導致的失真,又要通過創意視角揭示事件深層意義。
現代新聞攝影的實踐操作。新聞攝影的實踐操作涉及多個領域,本書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究。首先,新聞攝影的題材選擇對攝影師的綜合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由本書內容可知,不同題材的新聞攝影需要攝影師具備不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例如,新聞人物攝影要求攝影師能夠敏銳地捕捉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狀態,體育新聞攝影需要攝影師掌握人物運動時的動態捕捉技巧,專題新聞攝影報道更強調攝影師的策劃能力和敘事能力。其次,新聞攝影技術與技巧的運用是實現高質量新聞攝影的基礎。在實際拍攝中,應根據不同的新聞場景和拍攝需求,選擇合適的器材和拍攝手法。例如,在拍攝大型新聞事件時,如何運用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的特性,分別獲取宏大場景和細節特寫。最后,在面對突發與可預知性新聞拍攝時,攝影師需要具備精準策劃和快速反應的能力,捕捉到關鍵的畫面。這不僅需要攝影師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和快速的現場應變能力,還需要他們對設備熟練操作,以便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迅速調整拍攝參數。對于可預知性新聞拍攝,攝影師則需要提前進行充分的策劃和準備工作,包括對拍攝主題的研究、拍攝地點的勘察以及與相關各方的溝通協調等,以確保拍攝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拍攝效果的完美呈現。

書名:現代新聞攝影研究
作者:王凱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2月
定價:69.80元
現代新聞攝影的發展與挑戰。由本書內容可知,現代新聞攝影的發展是一個逐步專業化、多樣化的過程。新技術的出現對新聞攝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數字技術的發展及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晉及使得拍攝更加便捷。然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給新聞攝影帶來了諸多挑戰。首要問題便是新聞攝影倫理的考量。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競爭激烈,這可能導致部分攝影師為了追求轟動效應而忽視職業道德,拍攝虛假或誤導性的照片。本書內容特別強調,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生命線。此外,商業壓力也對新聞攝影構成威脅,一些機構為了迎合廣告商或追求商業利益,對新聞攝影的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干預,影響新聞的真實性與客觀性。為應對這些挑戰,新聞攝影行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規范。一方面,加強攝影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他們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確保新聞攝影的真實性與公正性。另一方面,應建立健全的行業規范和監督機制,對新聞攝影的拍攝、編輯和發布過程進行嚴格把關,防止虛假新聞照片的出現。
(作者單位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