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在于如何做好傳媒人才的培養,傳媒人才培養的關鍵有三點值得特別關注。
第一,傳媒人才為誰培養。“傳媒教育為了誰”這一問題,應當是傳媒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人才培養為了誰?答案明確:為國家、為人民、為時代、為社會。若是傳媒人缺乏對黨的情感、對國家的熱愛、對人民的情懷、對社會的責任,這樣的人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越大。我們培養傳媒人才的著力點,首先是厚植傳媒人才根基的紅色基因,使之愛國、愛黨、愛人民,將來用傳媒的力量推動時代前行,這是我們的基礎目的,更是歷史使命。
第二,培養何種傳媒人才。對合格的傳媒人才,我們有著多方面的要求。但有三點值得關注:一是“情”,即情懷,與前述“為誰培養人才”相關聯。我們培養的傳媒人才,一定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深厚情懷的人才。若我們的傳媒人才不愛黨、對國家和人民沒有情懷,那就是我們培養工作的失敗。二是“德”,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的指示。我們應當考慮如何將“德”,即政治品德、職業素養、職業倫理,作為傳媒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植入我們傳媒人才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聞與論工作,強調新聞與論工作是定國安邦的大事。若定國安邦沒有“德”,人才便容易走入陷阱。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與能力,那么這種人才會給社會、給治國理政帶來重大危害。三是“能”,主要是四大業務能力的建設—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獲取新聞信息需要我們走入基層,真正的新聞都在基層,只有將“腳力”培養起來,才有能力獲取真正的新聞。眼力是一種對新聞的發現能力,好的新聞好比埋藏的礦產,需要獨特的眼光去勘探、發現。水平較高的記者,處處都能掘出新聞;水平一般的記者,采訪一圈仍可能空手而歸。腦力要求新聞工作者對新聞事件及素材進行分析、提煉、加工,不僅能看到新聞事件的表象,更要洞察其背后的深層意義,并為黨和人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因此,必須著力提升腦力水平,持續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建設。筆力是通過系統的傳媒專業學習逐步培養提升的能力。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當前語境下的筆力已不僅限于文字寫作能力。具體而言,現代傳媒人才需要具備“三頭”的能力:筆頭、口頭、鏡頭。在多媒體的傳播形態下,筆力實質上是一種融合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能力。這“四力”的培養體系與“情、德、能”共同構成傳媒人才培養的核心維度。
第三,如何培養新時代的傳媒人才。傳媒教育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2025傳媒年會傳媒教育論壇聚焦人工智能時代的傳媒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不僅是傳媒手段的應用,一定意義上,標志著傳媒業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如何適應、把握并最終推動這樣的時代,需要我們在傳媒教育中切合時代的特點,與時代同行。結合當前實際,筆者認為需要重點把握兩個方面。首先,在師資建設方面,應當充分發揮科研的引領作用,通過對前沿實踐的總結、提煉和升華,構建系統的傳媒理論體系,并以此指導實踐工作。科研工作,應體現出科研的引領價值。其次,在科技應用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他新興技術迭代日新月異,我們絕不能排斥新興科技,要更好地應用并將這些科技手段、方式與傳統傳媒教育內容有機結合,這也是此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更是今后工作的探索方向。
傳媒教育工作應牢牢把握這三個方面: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在實踐中持續探索多元路徑以培養創新人才,此三者既是傳媒教育工作的重心,也是需要我們認真把握和探索的課題。
(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