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科技賦能文化產業,運用大數據、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改造提升產業鏈,促進內容生產和傳播手段現代化。文件一經發布便收獲了國內各大媒體的積極響應。作為國家級媒體機構,(以下簡稱“總臺”)就智能技術賦能文娛內容傳播做出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探索。
重大體育賽事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展示了國家的體育事業建設水平,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感。在巴黎奧運會期間,總臺充分應用新興智能技術提升賽事傳播效率、優化受眾觀賽體驗,為傳媒領域樹立了技術與媒體創新融合的新典范。基于此,錨定總臺在巴黎奧運會這一重大體育賽事中的智能化傳播案例,分析智能技術何以賦能、以何賦能的有力實踐,對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文體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與戰略意義。
一、智馭生產:創新引擎助推高效制作
隨著時代發展,奧運會所涵蓋的項目日趨豐富、表現形式愈漸多元,總臺一向致力于將多樣化的奧運賽事轉化為兼具觀賞性與傳播力的優質傳媒產品,智能技術為這一轉化過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將巴黎奧運會這一體育盛典以最快速度、最優形態展現在受眾面前。
1.全面采集:精準捕捉精彩瞬間,動態追蹤關鍵信息。素材采集是內容創作邏輯鏈條中的首要環節,只有全面、嚴謹、細致地采集賽事素材,才能確保高質量節目內容的輸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升了素材采集的效率與質量,它可以精準捕捉賽事精彩瞬間,為內容創作者提供豐富多樣的“原材料”,在簡化采集流程的同時為后續內容制作奠定堅實基礎。
在巴黎奧運會報道素材采集的過程中,總臺采用了AI輔助拍攝手段,為內容制播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比如,在羽毛球賽事拍攝中,總臺借助AI增強網絡攝像系統賦予攝像機以“超感官”,使其能夠自主運動并迅速鎖定賽場中的每一個細微動作。無論是運動員高速揮動的球拍還是羽毛球急速的運動軌跡,都能被該系統精準捕捉。這樣的信息追蹤能力超越了人類攝像師的感官極限,極大提升了賽事素材的豐富性與完整性,讓受眾能夠站在更為新穎的角度感受羽毛球運動的魅力。不難想見,AI增強網絡攝像系統還可以應用在場館管理和人群控流中,提高通行與現場調度的效率,這無異于為現場的攝影師、編導等工作人員提供了更為開闊、便捷的采集空間,是智能技術賦能賽事素材采集的又一有力進路。
2.同步編輯:無縫對接制播流程,自動輸出連貫分鏡。在傳統模式下,重大體育賽事傳播內容編輯工作往往面臨兩難境地:要么在直播中輔以編導或技術人員的實時操控,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錯失精彩瞬間;要么采用非現場的后期處理手段對內容展開精雕細琢,這又難免降低傳播的時效性與現場感。如今,智能技術的深度介入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實現了制作與傳播流程的無縫對接,促進了連貫鏡頭的自動化、精準化輸出。
在巴黎奧運會傳播內容編輯過程中,總臺創新性地構建“云邊端”協同生產架構,將賽事現場的錄制、編輯設備與CMG媒體云深度串聯,形成云網一體化的高效率采編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總臺在網球、體操、跳水等富有動感的賽事內容編輯過程中引入“時間切片”技術,該技術可以智能分析視頻內容,精準識別并剪輯出每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動作畫面,甚至還能夠從不同視角呈現同一情境或將不同時間線上的精彩瞬間拼接在同一畫面上。這種智能化的內容編輯方式大幅縮減了制作周期,消解了現場直播與精致后期制作之間的時間沖突,基本實現了錄制、編輯與播放的同步進行。
3.提升畫質:賦予畫面高清質感,提升設備處理效率。在重大體育賽事傳播內容生產的過程中,人工智能不僅可以獨立發揮作用,更成為賦能其他技術設備、提升整體制作水平的強大引擎。巴黎奧運會期間,總臺首次承擔8K超高清電視公用信號制作的重任。為此,總臺研發了“中國紅”4K/8K超高清轉播車,這一器材搭載了高清監視器、IP交換機、8K訊道攝像機、8K便攜式廣播級攝像機等國產專業技術設備,它不僅功能全面,且系統的靈活性、智能性均達到業界頂尖水平。然而,高性能往往伴隨著高功耗,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節目制作的效率。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這一難題帶來了解決方案。4K/8K超高清視頻包含龐大的數據量,傳統編碼方式很可能因難以快速進行復雜計算而導致處理速度受限。人工智能則通過學習視頻特征,智能選擇最優編碼、解碼策略,實現視頻數據的快速、高效處理,確保了高清視頻內容實時輸出。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還通過超分辨率技術對低分辨率、低幀數視頻進行重建或增強。人工智能借助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對高清圖像的像素分布規律展開學習,使模型具備識別、分析和處理低清與高清像素關系的能力,從而提升原本拍攝質量不佳的畫面素材的可用性。
二、智控分發:精準算法驅動分眾傳播
智能技術憑借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為重大體育賽事的分眾傳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精準算法的驅動下,總臺實現了對巴黎奧運會賽事內容的定制化推送,使得每位受眾都能接收自身所需的賽事信息,提升了受眾對奧運體育盛典的關注,擴大了奧運賽事的社會影響力與覆蓋面。
1.個性化推送:深度把握受眾偏好,滿足不同群體需求。重大體育賽事受眾的興趣愛好千差萬別,即便是同一類運動的“粉絲”群體,信息接收習慣也存在差異。因此,媒體應當秉持分眾傳播思維,全面收集受眾在媒體平臺應用中留存的歷史行為數據,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能力深入了解他們的信息偏好,進而為受眾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賽事推薦服務。
智能技術的引入為傳媒行業解決了數據處理復雜、海量數據難以存儲等難題,顯著提升了數據分析與管理的效率。在重大體育賽事傳播過程中,智能技術能對網絡用戶在媒體平臺中的點擊習慣、言論傾向、網站停留時間等展開深度分析,利用實時的全樣本數據了解用戶的網絡行為規律,從而把握每一位重大體育賽事受眾的具體喜好。不過,這種收集行為容易伴隨侵犯用戶隱私的風險,并因此阻礙重大體育賽事的高效傳播。為此,總臺在2024年3月發布了《人工智能使用規范(試行)》,該文件規定了智能技術應用的審核機制和數據采集標準,旨在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與個人權益,促進內容生態正向建設,這一有益探索為巴黎奧運會的智能傳播提供了數據安全保障。
2.多模態呈現:多維串聯媒介平臺,豐富賽事傳播樣態。從渠道分發的角度來看,不同媒體平臺的視頻呈現方式和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存在顯著差異。例如,短視頻平臺一般適合投放簡短、緊湊的豎屏觀看內容;直播類平臺更注重實時互動和彈幕交流;傳統的電視端和PC端則對高清畫質和專業解說青睞有加。智能技術能夠助力實現這種傳播內容在不同渠道的分化與優化,滿足不同平臺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巴黎奧運會期間,總臺以賽事版權持有者的身份攜手中國移動開展全媒體傳播。總臺通過整合中國移動和自身已有的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平臺資源構建全媒體矩陣,推動形成實時轉播、延時轉播、點播回看、短視頻傳播等多渠道、多樣態共存的傳播格局。同時,總臺依托中國移動的5G網絡、算力網絡等技術手段,探索智能技術在巴黎奧運會賽事分眾傳播中的創新應用進路,進一步推動傳播效率的提升。此外,總臺和中國移動在海外業務、品牌打造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致力于將巴黎奧運會的盛況傳遞給全球受眾,相關探索有助于增強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3.智能化追蹤:科學分析賽事動向,提供特色解說服務。智能技術不僅能夠關照不同受眾群體的興趣喜好,還能提升傳播的專業性,滿足“硬核”受眾及相關研究人員對重大體育賽事的專業解讀需求。在巴黎奧運會的智能化傳播實踐中,總臺引入百億級參數的文體行業大模型,它可以通過分析賽事數據自動生成解說內容,為受眾提供獨具特色的專業解說服務。該模型還能根據受眾的喜好提供諸如明星聲音模擬、方言字幕等特色解說服務,極大增強了觀賽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使受眾在享受比賽的同時,也能收獲專業的體育知識。
除此之外,商湯科技和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SMT)合作研發的技術數據統計、動作分析判斷組塊在重大體育賽事傳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模塊可以對球類、箭矢等關鍵要素的運動軌跡展開分析與預測,實現運動數據的可視化展示。在奧運攀巖賽事中,三維模型戰術分析系統則通過構建運動員的實時運動模型,為受眾提供了戰術層面的深度解讀。這樣的傳播形態可以帶領受眾了解運動背后的技術細節,助力體育賽事傳播的多元化發展。
三、智匯反饋:沉浸空間優化交互體驗
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內容傳播領域的用戶反饋與交互機制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巴黎奧運會期間,總臺借助智能技術將信息傳播者與接收者匯入同一沉浸空間之中,以此增強信息傳受雙方的互動體驗。這樣的主體交流模式突破了物理時空對個體話語的限制,強化了受眾對巴黎奧運會的參與感。
1.即時響應:實時討論競賽情況,提高主體互動效率。在以往的重大體育賽事傳播中,受眾信息反饋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信息傳播與受眾反應之間往往存在較大的時間差。智能技術憑借強大的數據分析與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實現了信息的高密度交流,使得傳播與反饋這兩大環節幾乎可以同時進行,真正實現了重大體育賽事傳受雙方之間的實時互動,而受眾的反饋也可以作為傳播者調整后續內容生產與分發策略的重要參考。
在巴黎奧運會傳播實踐中,總臺再次啟用了在卡塔爾世界杯中大放異彩的“央小頻”智能語音助手,為受眾帶來了新穎的智能化互動觀賽體驗。“央小頻”能夠準確識別并快速響應使用者的語音指令,通過語音或文字與用戶進行互動。在自然的對話之中為使用者提供賽程、獎牌榜、運動員表現、戰術分析等實時信息,幫助受眾實現從“單向觀看”到“雙向互動”的觀賽形態轉變。這套成熟且高效的信息反饋模式具備較強的可復制性與可拓展性,能夠直接運用于未來的重大體育賽事傳播以滿足球迷對個性化、即時化賽事信息的需求。
2.社群交流:有效設置公共議題,引領公眾討論熱潮。引導與設置公共議題是媒體應當肩負的重要職責。過去,由于網絡論壇或社交媒體缺乏即時的信息更新和相關的意見引領,用戶對體育賽事的討論很容易陷入無序的爭吵之中,這非常不利于用戶反饋機制的營建。對此,官方媒體應當發揮自身的價值引領作用,通過優化議題設置引領公眾討論方向,使得重大體育賽事傳播活動既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又能符合主流價值導向。
在巴黎奧運會期間,總臺推出的“AI賽事戰報”引導公眾討論,推動形成了健康、良好的輿論氛圍。該技術憑借強大的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對賽事的數據展開精準、全面的分析報道,并通過權威、專業的賽事解讀,為體育受眾設定了討論問題的議題及相關框架,營造出更有深度、更有價值的社群交流氛圍。此外,人工智能技術還能夠以虛擬主播、智能頭條的形式滲透到更多的論壇、媒體平臺之中,從而打造更加富有溫度和趣味性的集體討論空間,為重大體育賽事傳播的信息反饋帶來更為有效的技術支持。
3.視界延伸:搭建文化交流橋梁,突破物理時空壁壘。重大體育賽事不僅是體育競技的盛會,更是世界人民齊聚一堂進行文化交流的寶貴契機。然而,語言的壁壘和文化的隔閡往往會阻礙人們的深入交流,使得體育賽事難以發揮其促進人民團結、融匯多元文化的作用。幸運的是,隨著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一難題逐漸有了破解法門。
總臺在巴黎奧運會中的智能化傳播實踐,正是人工智能促進文化交流、突破語言壁壘的生動例證。總臺通過CMG媒體云的智能翻譯、智能轉寫和智能配音等功能,有效打破了語言界限,使信息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促進了文化的雙向流動。相關技術不僅能夠將國外的賽事報道、媒體評論、運動員訪談等實時翻譯成中文,讓國內受眾無障礙地參與到討論之中,還可以將中文的賽事分析、受眾反饋等翻譯成多種語言以供外國受眾或媒體參考。這種雙向的翻譯能力極大豐富了文化交流的層次和深度,讓受眾能夠聆聽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并進一步以奧林匹克精神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沈浩,任天知.智能重構傳播生態:內容生成的范式演進與智能交互的未來構想[].現代出版,2024(07).
[2]于超凡.創新科技為巴黎奧運會添彩(國際視點)[N].人民日報,2024-07-19.
[3]傅新宇,于紅妍,孟澤.大型體育賽事短視頻傳播研究以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為例[]:體育文化導刊,2023(10).
[4]王彥,張爾坤,周昊宇.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中跨文化傳播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I]:社會科學研究,2024(02).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