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特別是生成式對抗網絡(GANs)、變分自編碼器(VAEs)等深度學習模型的突破,為動畫的內容生產和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AI技術能夠自動生成具有特定風格的動畫畫面,快速生成具有多樣化風格的角色模型等,在動畫畫面繪制、特效制作、場景構建與角色設計、輔助故事情節創新等各環節廣泛應用,為動畫內容生產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AI技術提高了動畫產業生產率;通過分析觀眾喜好提供個性化創作建議,動畫產品可以開展個性化定制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實現內容的在地化發展,特別是在海外傳播方面提高作品的接受度,推動中國動漫IP的全球化傳播。國產動畫電影《神弦曲-貓兒與時光鈴鐺》中接近三分之二的場景都是由AI技術生成。AI動畫片《千秋詩頌》、AI系列動畫短片《山海經》的熱播,給中國傳統文化IP帶來了新活力。
AI動畫要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實現內涵式發展,必須了解AIGC技術本質,堅持內容為王,堅守作品文化內核,將獨特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主動適應“人機共創”的常態化工作模式,培養技術與創意復合型人才,為動畫行業注入新活力。
一、AI重塑動畫內容生產全鏈條,開啟“人機共創”新模式
AI能夠創意生成動畫故事設計,縮短前期策劃時間。通過數據驅動、智能推理、情感分析等多種手段,AI為動畫情節創作開辟了新思路,根據場景角色智能生成相應特效,增強視覺沖擊力,探索無限創意空間,開啟“人機共創”的全新模式。
1.AI賦能場景構建與角色設計,拓展內容創意空間。在動畫場景構建方面,AI可以通過分析大量的圖像和視頻數據,學習不同類型的場景特征和細節,自動識別安排場景中的物體和元素,確保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觀性,生成逼真的場景模型。在動畫角色構建方面,AI通過收集大量的圖像和視頻數據,學習并理解角色的特征和動作模式,自動生成具有特定風格的角色模型,并能夠提取角色主要特征,優化角色面部表情、體型、服裝等細節,使角色更加逼真自然。例如,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依托“央視聽媒體大模型”,推出AI動畫片《千秋詩頌》。該動畫作品利用AI技術,將傳統的水墨畫風格應用于現代動畫中,成功地將古詩詞中的意境和情感轉化為生動逼真的動畫場景。在首集《別董大》的畫面中,城門的造型設計參照了唐代丹鳳門的樣式,房琯府上的熏香爐來自陜西歷史博物館“透雕忍冬紋五足銀熏爐”造型。主創團隊在收集了相關文物的照片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了風格化處理,從而創作出了具有國風韻味的畫面。B站UP主“AI瘋人院”推出的《山海經》系列動畫短片,通過AI分析大量傳統神話故事和圖像數據,生成了具有中國傳統神話特色的角色模型,使角色更加符合故事背景和文化特點。
2.AI助力動畫故事創意生成,開拓情節發展新思路。AI技術正深刻改變著動畫故事的設計和策劃過程,為動畫創作者的前期策劃提供了強大的工具支持。在數據驅動的故事創意生成方面,AI可以分析大量的文學作品、電影劇本和歷史數據,提取常見的故事模式、情節結構和人物關系,生成新的故事創意和大綱,為創作者提供豐富的靈感來源。在情節發展方面,AI通過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理解故事的邏輯結構和情感發展,自動生成情節發展路徑,幫助創作者在遇到創作瓶頸時找到新的靈感。例如,在2024年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上,《元宇宙2086》AIGC概念片正式發布?!对钪?086》是一部基于同名小說創作的漫畫內容,是我國首部AIGC生成的完整情節漫畫,AI在故事情節的生成和優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次展會上,創作團隊作為合作IP示范虛擬拍攝和動作捕捉,與大模型團隊合作實驗續寫或改寫故事,充分展現了AI在動畫故事情節創意方面的強大功能。國產動畫電影《神弦曲-貓兒與時光鈴鐺》利用AI技術,通過分析大量的文學作品、民間傳說和歷史數據,提取精彩的故事模式和情節結構,幫助創作者提出了一個非線性的敘事結構,通過多個時間線的交織,增加了故事的復雜性和趣味性。
3.AI提升動畫特效質量,增強作品視覺效果。傳統的動畫特效制作往往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較大的人力財力,AI技術的應用能夠自動生成多種不同風格的視覺特效,并能夠通過大模型學習持續提升完善,提升動畫特效質量,降低動畫作品的制作成本。通過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技術,AI在學習大量數據后,可以自動生成不同概念的藝術效果,提供精準視覺效果,實現部分傳統動畫制作難以實現的特效,使動畫作品更具視覺沖擊力,使動畫創作不再受限于傳統視頻特效師的繪畫技巧和想象力。例如,由中國傳媒大學獨家出品的動畫短片《龍門》(DragonGate),使用原創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訓練水墨風格的AI視頻生成模型,將富有詩意的水墨丹青樣式與短片的故事內核進行融合,生成逼真自然的水墨效果,最大限度地還原了中國畫的審美意蘊,榮獲第三屆巴西Tiete國際電影獎實驗短片單元最佳影片提名。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動畫片《斗羅大陸》在特效制作中融入了AI技術,通過AI模型深入的數據學習,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創意的視覺效果,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戰斗場景的特效處理,AI幫助創作者實現了作品更為震撼的視覺效果。
二、AI驅動動畫內涵式發展,實現藝術與技術的“交響”
內涵式發展強調的是內部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力增強,在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中,實現實質性的跨越式發展。AI時代的動畫作品中,人類的情感與專業的人才素養是其不變的核心。基于此,AI動畫要實現長足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搭建技術與創意復合型人才隊伍,增強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1.堅持內容為王,注重情節發展與情感共鳴。動畫作品如果過于依賴AI自動生成內容,而忽視了內容的質量和原創性,很容易導致作品的低質量、同質化問題。因此,滲透到動畫作品中的人類情感與想象力始終是AI技術不可替代的內核。AI技術雖然具有“一鍵生成”的高效,但是每部動畫作品的藝術個性是機器所無法復制的。只有高質量、有特色、情節精彩的內容才能引發觀眾共鳴,脫穎而出獲得觀眾的認可和市場的青睞。例如,熱門網文IP《斗羅大陸》的動畫版在原作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細節和背景設定?!抖妨_大陸》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利用了AI的優勢,更在內容和情節上下足了功夫,確保了作品的整體質量和觀眾的滿意度。龐大的魂師世界,豐富的種族、魂獸、武魂殿元素,為劇情發展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的空間。劇情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已的故事線和發展軌跡,作品深入挖掘了角色之間的情感關系,增加了劇情的豐富性和層次感,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成為國產動畫的代表作之一。
2.強化獨特文化元素的應用,打造具有辨識度的AI動畫IP。文化內核是國產動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能夠提升作品的特性和深度,促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增強作品競爭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AI動畫創作的素材寶庫。AI動畫通過深入挖掘和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巧妙地融入了中華文化元素,如武術、古代禮儀和神話傳說等,創造出具有高度辨識度的IP,在全球舞臺上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面貌。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于2024年發布的中國首部AI全流程系列微短劇《中國神話》,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對大量傳統文化神話資料進行分析和提煉,模擬出逼真的古代神話場景和傳統神話中不同角色的形象特征,生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角色設計方案,展現了“國風”“寫意”等中國文化特色,從美術、場景、配樂、人物刻畫等方面為觀眾帶來新穎的觀劇體驗。作品分別講述了“補天、逐日、填海、奔月、嘗百草、治水”等故事,以AI新形式還原了神話故事的內核,凸顯了神話故事的奇幻氛圍,滿足了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在作品微博官微下網友紛紛留言:“AI真是太強大了”“中國神話人物看得更具象了”“中華文化真是美極了”,展現了高辨識度國風動畫IP的獨特吸引力。
3.順應“人機共創”工作模式,培養“技術 + 創意”復合型人才。AI動畫中“人 .+ AI”的“人機共創”工作模式已演變為日常工作的切實形態。這一轉變不僅僅是動畫行業工作方式的革新,更是對動畫人才素質和能力架構的重新定義。技術與創意的深度融合,已成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站穩腳跟、引領潮流的關鍵密碼。在“人機共創”的工作范式下,單純擁有技術專長或創意天賦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技術與創意的深度融合成為新時代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具備深厚技術功底的人才能夠有效駕馭AI技術,為創意的實現提供堅實保障。當前,高校在培養AI動畫人才方面,通常會結合技術與藝術的雙重需求,開設一系列課程和項目,旨在培養具備深厚技術功底和創意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例如,北京電影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根據行業人才需求,開設動畫技術與創意設計、AI技術在動畫中的應用、數字媒體與互動設計、文化與藝術理論等課程,強調跨學科合作、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培養具備技術與創意雙重能力的專業人才。未來,“人機共創”的工作模式必將在動畫行業中持續深化普及,成為引領行業變革的強大引擎。技術與創意的融合型人才也將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
三、AI技術推動動畫產業升級,促進行業融合高效發展
AI技術大幅提高了動畫制作的效率和質量,從自動化生產流程到用戶個性化內容打造,AI的應用正在不斷拓寬動畫產業的發展空間,推動其向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和高效化方向邁進。
1.AI推動動畫制作流程自動化,提高行業生產效率。通過運用機器學習算法,AI能夠在短時間內自動完成諸如線條描邊、色彩填充、背景生成等耗時且重復的工作,使得動畫師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創意構思和細節打磨上。此外,AI還能輔助進行角色動作捕捉和表情模擬,簡化復雜動畫序列的創建過程。這種自動化能有效縮短項目周期,比如15秒的動畫短片,手繪需要兩到三周,而AI僅需要兩天半的時間就能完成。國產動畫《白蛇2:青蛇劫起》的制作團隊就使用了AI技術來優化渲染和特效生成,AI算法快速生成復雜的水波、煙霧和光影效果,減少了手工調整的時間,顯著縮短了特效制作的時間。由嘩哩嘩哩出品的網絡動畫《凡人修仙傳》使用了AI技術來生成復雜的背景和優化動畫流程,顯著減少了背景繪制和特效制作的時間,使得項目的制作周期從原本預計的三年縮短到了兩年左右。AI降低了動畫產業的成本,在保證作品的一致性和高質量的基礎上,極大地提高了行業的生產效率,為動畫產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2.AI提升動畫行業創新力,助推“動畫 +′′ 產業融合發展。AI能夠提供無限的創意靈感來源,幫助創作者突破思維定式,探索新的、個性化的故事敘述方式、角色設定和視覺風格。對不同平臺受眾特性的數據進行分析,為特定用戶群體量身定制動畫內容。AI技術使得開發互動性強的動畫成為可能,如借助AI的數據分析能力,動畫制作公司能夠更準確地了解目標觀眾的需求和偏好,基于用戶選擇改變劇情走向的互動式動畫,從而制作出更加貼合特定群體興趣的內容。此外,AI還可以用于生成個性化的動畫短片或廣告,提高內容的相關性和吸引力。例如,當前風靡教育市場的“AI交互動畫書”,以“ ?AI+ 動畫 ∣+ 閱讀”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有趣的學習方式。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冒險故事系列《神奇樹屋》,通過AI交互動畫方式,在保留了原作故事的基礎上,加入豐富的動畫效果和互動元素,孩子們可以通過觸摸屏幕、搖晃設備等方式參與到故事中,幫助主人公解決問題、收集物品等。該動畫類產品利用AI技術實現個性化推薦,根據用戶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推薦相關的故事章節或知識點,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趣味性,成為“AI+動畫”融合創新的典型案例。
3.AI助力動畫產品在地化傳播,推動中國動漫出海。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動畫產品不僅需要具備高質量的內容和精良的制作,還需要精準地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與觀眾需求。在此背景下,AI技術成為推動動畫產品在地化傳播的重要力量。AI技術有助于解決作品的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問題,為創作者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使其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國際市場脈搏,實現內容的本土化落地。例如,國產動漫IP《全職高手》利用AI技術生成高質量的動畫場景和角色模型,幫助優化動畫效果,使內容更具吸引力。利用AI技術進行多語言翻譯,推出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版本,通過AI分析全球市場的觀眾數據,預測哪些地區的觀眾對電競主題更感興趣,從而重點投放廣告,制定精準的推廣策略。該作品在多個國際流媒體平臺上取得了良好的播放成績,吸引了大量海外觀眾,并在多個國際動漫網站上獲得了極高評分。在MyAnimeList(MAL)上,《全職高手》的評分高達8.1,遠超許多知名日本動漫作品。AI技術實現了動畫作品的智能化語言翻譯、海外文化適應、市場分析和用戶反饋,成為中國動畫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助力。
(作者系韓國清州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李丹.首部中國原創文生視頻AI系列動畫《千秋詩頌》播出 —一場中國詩詞與人工智能的“雙向奔赴”[J].影視制作,2024(03).
[2]韓琳.基于AI技術的動畫創作技術創新[J].電視技術,2024(08).
[3]顧啟軍.以“術”正“道”,堅持本心:AI動畫技術與創作評述[].科技傳播,2024(07).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