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習主席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課堂教學效果還需要提升,教學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這也為軍隊政治理論課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政治理論教學質效。當前,紅色劇本殺作為一種融合角色扮演、交流互動、沉浸體驗的“游戲”,在地方院校已經陸續實施,這對軍隊院校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一、紅色劇本殺的特有優勢
當代青年學員具有很強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和表達欲,同時隨著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學方法手段日新月異,越來越提倡采用情景式教學、協作學習等。紅色劇本殺與青年學員的需求相契合,將其有機融入政治理論教學可以打破傳統課堂的束縛,為教學帶來全新的體驗。
蘊含歷史穿透力。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通過學習者與環境的互動主動建構的。紅色劇本殺通過對歷史事件、時代背景和人物角色的渲染塑造,形成“真實問題環境”,使學員在劇本中短暫感受歷史名人、革命先烈或普通民眾的人生,跨越歷史與現實的分界感知歷史邏輯、把握歷史規律。例如,某校學員在《兵臨城下》這一紅色劇本中“穿越\"到1937年的朔縣,學員分別扮演縣長、騎兵團長、商會會長等角色,在日軍兵臨城下的背景下,圍繞是戰是降、是否通過犧牲平民換取戰略時間等問題進行爭論,感受戰火紛飛年代前輩們面臨的生死考驗,體悟革命先烈舍小家為大家的崇高精神,有效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可體驗的“歷史時刻”。
具備情感沖擊力。情感教學思想的理論基礎是人本心理學,關注個體情感需求,重視學員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紅色劇本殺通過角色帶入機制、情景任務設計、環境氛圍布置、穿插儀式活動等方式使學員產生共情反應,可以有效破解教學中“入耳不人心”的難題。例如,某校學員在《外交官》這一劇本殺中再現巴黎和會場景,扮演中國外交官團隊在會上據理力爭,但換來的只有冷眼和嘲笑,情感上強化了弱國的無奈與辛酸,引導學員深刻理解弱國無外交,進一步強化學員為建設強大祖國而奮斗的理想信念。由此可見,通過劇本殺精準的情感設計,可以將抽象的道理轉化為可感知、可傳承的正能量,在學員心中埋下“情感的種子”。
突出行為引導力。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本質是對話,將學習的知識、技能應用于情境中,使學習嵌入社會文化情境。在紅色劇本殺模式中,學員在角色任務的牽引下,必須與其他人進行對話交流,甚至進行爭辯,在訓練學員思維能力的同時,檢驗學員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促進學員在交流中相互啟迪,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例如,某校學員在“軍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上,通過劇本殺化身為一個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在出國深造、留在城市奮斗或回到家鄉投身鄉村振興三種道路中作出自己的抉擇,這一抉擇過程背后反映的是對人生價值、社會責任等問題的深入思考,有效檢驗了政治理論課對學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效果。
二、開展紅色劇本殺的步驟鏈路
在運用紅色劇本殺開展政治理論教學過程中,主要把握“定位一驅動一碰撞一升華”的鏈路,分四個步驟實施。
精準定位:聚焦矛盾設計劇本主題。“無沖突不成戲”,好的劇本是有效開展紅色劇本殺的前提,從教學的角度判斷劇本好壞,要看能否將重難點以矛盾沖突形式呈現。首先要選好知識點,根據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掌握”“理解”的內容或學員普遍存在的現實困惑進行劇本編寫。其次要提煉矛盾點,將問題蘊含的深層次理論挖掘出來,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收集學員對該問題的多種觀點,在理論與學員觀點之間建立起聯系,將其中交叉點最多的內容設置為矛盾點。例如,圍繞決策方式設計劇本,可以抓住“精英決策效率高,但可能脫離群眾\"“直接民主更反映民意,但效率低\"等矛盾點。再次要矛盾劇本化,把抽象的理論通過劇情體現出來,也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利用敘事的方法手段,將多種觀點具象到不同角色的劇情軌跡中,通過這種可觀可感的方式為學員呈現不同理論指導下多樣的人生結局,引導學員自覺摒棄錯誤觀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角色驅動:設定角色構建任務牽引。角色設定與任務牽引是確保教學效果的關鍵步驟,好的角色設定既可以強化學員交流效果,又可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任務牽引能夠確保教學目標達成,避免紅色劇本殺淪為單純的游戲活動。在角色設定上,要為后續討論交流做好鋪墊,應塑造具有不同立場、代表不同利益、持有不同觀點的角色,例如代表無產階級的工人、代表保守勢力的貴族、代表自由競爭的商人等,強化矛盾沖突;同時注意對角色進行藝術處理,理順角色之間的劇情關系,避免讓學員感到邏輯斷裂、劇情生硬。任務牽引必須結合教學目標,指向第一步中的“矛盾點”,引導學員在完成劇本殺個人任務的過程中深入思考問題,在實踐中感悟理論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角色的任務既要有共性又要有個性,同時任務之間應具有邏輯關系,彼此相互支撐。例如,在關于談判的劇情中,有的角色任務應設計為確保和談成功,有的角色任務應設計為破壞和談,有的角色任務是在談判中獲得情報,通過任務激化角色之間矛盾,引發觀點的激烈碰撞。
思想碰撞:多輪互動促進深度交流。討論交流是鍛煉學員思維能力、提升紅色劇本殺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員應根據劇情發展設置多種討論的場景和環節,安排學員之間通過集體交流或一對一交流的方式,分享各自的觀點。為確保討論交流方向正確,教員需要根據劇情進度設計提示,通常以卡片、文字信息等形式出現,這是引導學員形成正確結論的關鍵。按討論交流內容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基礎交流、發散交流、辯論交流、情感交流。基礎交流是前提,學員以劇本中的角色身份進行自我介紹,包括姓名、職務、經歷與其他角色的關系等,這一環節使學員之間初步了解彼此的角色,有利于后續進行互動。發散交流是基礎,在劇情的推動下,學員通過發散思維、自由表達意見達到互相啟發的效果,通過這一階段的討論交流進行認知構建,形成主要觀點,為后續辯論交流打下基礎。辯論交流是高潮,是各角色在任務牽引下矛盾集中爆發的環節,也是涉及關鍵抉擇的時刻,例如是否發動革命、怎樣定下決心、是否放棄任務等,學員綜合運用理論、證據、法規、道具等進行思想交鋒,這一階段可以有效鍛煉學員的政治意識、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情感交流是升華,學員將理性的分析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相結合,通過對角色人物的“共情”,深化對理論的理解,將其內化為自覺行動。
成效升華:系統總結凝聚思想共識。總結復盤是紅色劇本殺的最后環節,由教員帶領學員回顧完整的情節,包括劇本的背景故事、角色的任務情況、事件的來龍去脈等。這一環節有助于學員了解劇本全貌,知曉自己的判斷與推理正確與否,并在教員的引導下鞏固正確的認識。這一環節穿插組織學員進行總結發言,分享各自在討論交流中的體驗和感悟,以及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教員在總結點評中,一方面進行理論講解,結合學員的討論交流情況“畫龍點睛”,進一步提升理論高度;另一方面對學員在劇本殺中的表現和收獲進行肯定和鼓勵,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三、把握好開展紅色劇本殺的原則
紅色劇本殺作為一種新的手段,在融入軍校政治理論教學中應立好規矩、明確要求,確保實施效果。
方向上要加強思想內容引領。紅色劇本殺與社會上劇本殺游戲的顯著區別是其具有顯著的教育意義,是一項教學活動。因此,將紅色劇本殺有機融入政治理論教學,首要關注點是發掘其與政治理論教學內容一致的價值理念,這要求教員對劇本質量進行把關。劇本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性,堅決反對泛娛樂化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教員不僅要熟悉教學內容,還要具備較高的歷史素養和文化素養。為此,教研室可以集中師資力量,鼓勵具有政治、法律、歷史、心理、文學等多學科背景的教員共同進行劇本創作,這種跨學科合作能夠有效確保劇本政治方向正確、內容準確豐富、角色塑造鮮活。
設計上要與其他政治理論課程聯動開展。各門政治理論課并非孤立存在,內容上彼此之間都有交集。可以針對各門課程中多次出現的、學員理解存在難度的知識點進行紅色劇本殺設計,將重難點內容設計為劇本情節或角色任務的“沖突點”,促使學員在互相說服中自主探尋理論。同時,各門課程對同一知識點往往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通過紅色劇本殺進行體系整合,可以通過劇本藝術將知識點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等進行全面呈現,有助于學員從多維度深化對理論的學習。
內容上要與軍兵種文化融合。在設計劇本殺內容時,可以充分融入軍兵種特色元素,如英模人物、重大事件、艙室文化等,通過劇本角色扮演和情節任務設置,使學員“穿越\"到軍兵種文化誕生的源頭,感悟軍兵種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感受軍兵種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增強對軍兵種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突出強化軍兵種文化中的價值觀塑造,如潛艇部隊“百人同操一桿槍”“當潛艇兵就是要敢于拍著胸脯下大海”等,引導學員深刻領悟軍兵種文化,在日常學習和訓練中自覺踐行。
組織上要符合軍校學員學習生活實際。地方高校在紅色劇本殺實踐中往往需要3一5個小時,通常以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展開。軍隊院校政治理論課的課時由教學大綱統一明確,同時學員一日學習生活也更凸顯計劃性。因此,紅色劇本殺的組織實施可參照地方高校,通過第二課堂組織實施,在每學期初由教研室對紅色劇本殺進行統籌安排,提報機關備案,避免與其他任務產生沖突,確保有充足的時間開展。
建設上要持續反思改進。紅色劇本殺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一方面從學員的角度出發,組織學員對紅色劇本殺的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和討論,學員通過分享他們的體驗和感受進一步深化對劇本蘊含理論的理解,同時為改進紅色劇本殺提供重要參考。另一方面從專家的角度出發,廣泛收集專家的反饋意見,根據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和改進劇本內容和環節設計,從而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海軍潛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