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永遠是我軍的生命線。當前,戰爭形態正加速向智能化演變,軍隊政治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做好政治工作效能評估,為軍隊建設發展、作戰指揮提供科學精準建議,是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保證。加強智能時代下軍隊政治工作效能評估發展策略研究,既是創造戰斗力加速提升新模式的科學助力,也是界定指揮決策數據評判新標準的主要路徑,更是探索人民軍隊建設發展新規律的有效手段。在智能科技手段加持下,如何更客觀、更精準評估軍隊政治工作效能、建成直觀有效輔助決策平臺,是更好發揮軍隊政治工作威力的急切要務。
一、優化完善政治工作效能評估的基本原則導向
(一)打贏智能戰爭的科學助力。隨著智能化、無人化等新技術在軍事層面的應用,戰場空間轉向多維一體,作戰體系愈發多元高能、扁平實時、跨域多維,政治工作必須一同跟進更新。一體化的作戰模式要求政治工作必須具備綜合性,是客觀評價政治工作的現實需要。區別于評估裝備運用,軍隊政治工作效能從類別上屬于作戰行動效能評估,面對聯合作戰“數據交互數量大、指揮控制節奏快、參與行動力量多”的客觀現實,必須加強信息化智能化條件下政治工作效能評估的研究,通過在日常運行和演習演訓中全流程跟蹤反饋,梳理政治工作中不同業務的影響因素,準確找出并打通影響政治工作開展的堵點,從而更好發揮我軍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
(二)提升軍隊建設效益的主要途徑。習主席指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如今作戰領域不斷拓展、科學技術不斷突破、作戰方式不斷演進,新質戰斗力建設給政治工作帶來新形勢。著力聚焦新質戰斗力建設、提升部隊建設效益,就是要圍繞政治工作效能評估開展,緊緊扭住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個總開關,與時俱進推進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以系統觀念為指導,將政治工作與部隊建設發展、官兵成長成才高度掛鉤,建立較為全面、適當動態的評價指標體系,常態收集數據,運用模糊數學、層次分析法、神經網絡等評估方法,定量分析智能戰爭背景下政治工作對戰斗力提升的增益點和增益幅度,減少冗余開支,降低邊際成本,促進實現節約經費、提高效費比的建設要求。
(三)摸索新形勢下建設規律的重要手段。開展政治工作效能評估,是摸索新形勢下部隊建設規律的重要手段。任何一項工作,如果是一般性地抓落實,按部就班、亦步亦趨,質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通過開展效能評估,部隊可以總結政治工作開展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遂行任務為牽引,精準總結不同單位性質、不同業務領域、不同任務要求的政治工作評判標準,為后續工作改進提供參考,實現“對過去縱向對照、對當下橫向比對、對未來仿真預測”,引入人工智能,通過計算機數據模擬輔助人工推理決策,逐步探索出不同需求下多快好省的部隊建設范式。更重要的是,能防止主觀主義的工作指導,有利于豐富軍隊政工理論研究體系,不斷推動基層政治工作創新,確保人民軍隊血脈永續、根基永固。
二、優化完善政治工作效能評估的發展策略方向
(一)注重數據驅動。在智能戰爭時代,數據已成為軍隊決策的核心資源,政治工作同樣需緊跟這一趨勢,以數據化為基礎,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實現分析評估政治工作建設質效、科學預測發展趨勢和智能決策管理。完善基礎數據,全面收集官兵思想動態、心理狀態、戰斗精神等數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生成每一名戰斗員的政工評估數據,為整體評估提供有力支撐。優化評判標準,盡可能利用客觀數據來主導效能評價,探索按照專業領域劃分和現行運行編制來設置評價指標,綜合采用官兵互評、個人自評、專家(領導)打分和引入人工智能模擬打分等方式處理主觀評價指標,確定評價基準,量化模糊區間,使政治工作效能評估具備真實可信的統一量綱。強化實時采集,利用前沿技術打破當前評估數據“規模體量小、動態更新慢、反應察覺難”的瓶頸,探索開發政治工作基礎數據智能采報系統,依托全軍基礎數據平臺,針對不同任務類型調試數據指標和構建模型,打破軍兵種數據壁壘,促進數據要素流動,形成信息巨網,以信息力增強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
(二)嵌入綜合考評。堅持以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為引領,將政治工作效能評估與單位建設評價考核有機融合,推動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考核體系,將“軟指標”變為“硬約束”,按照“單兵一分隊—部隊”逐步檢驗評估政治工作對提升部隊戰斗力的實際作用。注重精準畫像。政治工作在數據上難以直觀體現,借鑒心理學和現代管理學理念,通過調查問卷、梳理訓練檔案數據等手段,收集官兵在訓練、工作和生活中的思想表現、精神意志和情緒狀態等間接指征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官兵思維認知動態軌跡,為基層教育管理和機關指導服務提供客觀依據,使教育“大鍋飯”覆蓋最大多數,也能讓談心“小灶\"事半功倍。緊盯作用發揮。“支部建在連上\"是人民軍隊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基本制度,營、連、排、班(戰斗小組)是日常工作的直接執行者,涉及組織、宣傳、保衛等多項業務領域,隨著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引入運用,已初步解決政治工作開展情況的量化評價問題,但仍需運用模糊數學或神經網絡等方法進一步量化處理基層政治工作評價數據,通過建模仿真,讓評估結果與建設實際擬合,逐步摸索出各項工作資源投入的合適區間,助力戰斗力提升,兼顧長遠發展
(三)融入行動決策。戰時體系下的政治工作,必須嚴格對照要素劃分、功能定位,區分政治工作的特殊性、針對性進行評估并提供輔助決策,避免籠統地搞“一鍋煮”。要突出“聯”。當前戰爭形態正在加速演變,作戰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政治工作的直接或間接戰斗貢獻率不斷提高,政治工作效能評估最終也要服務于作戰行動決策,必須無縫對接戰位,將指揮機關與任務分隊的政治工作聯動測評,進行數據處理量化并形成可供判斷的參考數據區間,同時也要與軍事、后勤、裝備等數據兼容,共同構建行動決策評估指標體系和優化模型,根據戰場形勢及時調整作戰部署,始終把生命線融入軍事斗爭準備最前沿。要突出“活”。當前,參與軍事行動的部隊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化,人員構成、裝備運用和戰術指導都有極大差異,從而導致開展效能評估的核心——指標評判標準和指標體系必然也會有差異,必須針對任務要求、階段劃分和部隊特點建立評估數學模型,一案一策,合理調整評估權重和參數變量取值范圍,突出該行動中核心戰斗力和關鍵要素,與戰斗進程、作戰指揮合拍踩點,為聯合指揮員提供最及時和最準確的政治工作決策建議。要突出“新”。網絡空間是現代戰爭的第五個作戰領域,傳統的政治工作作戰與信息戰深度融合,對瓦解敵方戰斗意志具有重要作用,其作戰依托常常橫跨各領域,其開展方式復雜多元,作戰環境與社會環境重合,政治工作效能評估手段必須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對行動環境實時監控和全面評估,預測敵方行動企圖,精準衡量我軍政治工作作戰成效,及時優化策略。
三、政治工作效能評估的革新拓展動向
(一)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遵循。軍隊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開展軍隊政治工作和組織效能評估的全過程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凝心鑄魂,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各項評估指標權重如何調整,必須時刻把“聽黨話、跟黨走”作為評估強制標準和建模約束條件來量化軍隊黨組織建設,加強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感知與預防,不斷提升部隊政治建設水平。特別是當前新域新質戰斗力加速形成,人工智能高度參與作戰指揮,交互數據量級指數提升、武器威力愈發強大、戰術戰法靈活多變,必須加強對軍用人工智能的實時監測,并根據部隊特點、任務要求、所處地域適時提高評判標準,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確保人民軍隊軍魂永駐。
(二)以思維革新促進軍隊政治工作與時俱進。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軍事斗爭是一門藝術。長久以來,我軍很多指戰員傾向于運用經驗學科的方式方法來理解學習戰爭,注重對原則、方法、步驟等總結提煉,形成具有普適性的經驗做法來推廣,但指戰員能力素質參差不齊,落實結果往往大相徑庭。智能戰爭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的作戰力量參與其中,各種因素疊加耦合,沒有經過標準化處理的作戰數據很可能會失真,影響指揮員決策。必須摒棄政治工作數據難以采集運用評估的思維定勢,大膽運用數學語言描述政治工作開展情況。在聯合作戰指揮框架內,構建集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和反饋于一體的政治工作信息化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軍隊政治工作各項信息,著力培養具有數據意識的政治干部,形成政治工作“規劃一實踐一評價一優化\"機制,提升部隊戰斗力建設效益。
(三)加強人民戰爭背景下的軍隊政治工作效能評估。隨著科技發展和理念更新,政府、高校、企業已經對政策實施、成果轉化、經營策略等開展了大量數據分析。智能時代來臨,但人民戰爭依舊是我黨我軍贏得未來戰爭的重要法寶,其偉力依舊深厚。軍隊政治工作效能評估必須與地方同頻共振,利用好地方的大數據平臺和技術儲備,為加速國防動員效率提供精準建議,最大限度調動人民支援作戰的積極性,旨在用現代科技手段和科學管理方法合理規劃資源投入,將大量的民間儲備快速轉化為軍事潛力,實時評估地方承受能力,在遂行任務的前提下,保證軍事行動資源投入處于合理區間,不過度影響當地社會治理?,F役部隊與預備役部隊、民兵、公安聯動,將軍隊政治工作的開展對象范圍擴大,從組織架構、人員狀態、裝備配備、指揮調度等領域統籌評估聯防聯控實際效果,切實織密防間反特防御網,打贏智能時代人民戰爭。
【作者單位:武警部隊某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