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面對金錢美色、權力地位種種誘惑,與其挺而走險、戰戰兢兢,不如堂堂正正、閑庭信步,走好人生路。從經濟學原理解析,資源的稀缺性與欲望的無限性是一個永恒的矛盾體。但人生有限、服務人民無限,不要把名利看得過重。貪欲是一種“病態魅力”,貪念起,禍害生。面對不可能不可為,不是自己的名不要,不是自己的利不得,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個人的利益該舍棄時當機立斷、毫不猶豫。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名利觀,做到處處堂堂正正、時時清清白白、事事干干凈凈,不負黨的信賴和官兵期盼。
修清廉之魂,盡廉政之責,是領導干部官德的重要體現。貪婪是伴隨人生的毒瘤,也是官德敗壞的根源。貪腐之害猛如虎。為官不廉,何以厚德?因此,講官德必然要求講廉潔,不廉潔,官德就無從談起。
清廉,意為清白不污,純正不茍,首先是一個倫理學概念。清廉,是做人之綱、為官之要、從政之基,是官德最為直觀的倫理要求。清廉折射貪腐的可恥,貪腐反襯清廉的高尚。子罕以不貪為“寶”,精神上的“寶”比物質上的“玉”更為珍貴;屈原“寧廉潔正直以自清”,清廉如水,養一身正氣;白居易離任杭州刺史返鄉后,為自己帶回兩片石頭而倍感羞愧;周敦頤以蓮寓廉,寫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不朽名句;呂祖謙則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把清廉列為官德之首;王爾烈一生清廉,博得“雙肩明月\"之譽。清廉與貪腐,關乎人心向背、關乎民族安危、關乎黨的存亡。因此,領導干部要修己以敬、修已以安人,永遠保持思想上的敏銳清醒、政治上的純潔堅定,始終堅守官德的清廉底線。
要崇尚節儉,拒絕奢侈。“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廉之根在儉,生活儉樸,淡泊明志,就不會以權謀私,就能令官兵信服,就敢較真碰硬,公生明、廉生威,增強感染力和號召力,就能立于不敗之地。非儉無以養廉,非廉無以養德。堅守清貧志,不羨慕奢華,就能懂得“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道理;不蠅營狗茍,不得隴望蜀,就能遠離災禍。“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領導干部務必守廉如玉、以身作則、一身正氣,把反對官僚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奢靡之風化為政治自覺,把崇尚節儉作為一種美德追求,讓拒絕奢侈成為一種生活時尚,以清廉、清正、清心、清明之風,引領黨風政風,凝聚軍心士氣。
要淡泊于名,不屑于利。“非
要親近賢人,遠離小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樣的朋友,與誰為伍,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一些唯利是圖、膽大妄為之人,不擇手段、不計成本地與領導干部拉關系、套近乎,視領導的“權力資源”為“財富資本”,投其所好,拉其下水。一些領導干部交“哥們”不慎、識“兄弟”不準,面對燈紅酒綠、功名利祿的誘惑,穩不住心神,守不住防線,成為欲望的俘虜,被其控制,受其利用,最終走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腐化墮落之路。領導干部自身要正、自身要凈、自身要硬,要凈化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朋友圈,多交肝膽相照、患難與共的益友,多交真誠寬厚、善良感恩的摯友,多交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諍友,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作者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