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對于機關干部而言,調查研究是掌握實情、輔助決策、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方法,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面對日益復雜的軍事斗爭形勢和部隊建設發展需求,機關干部要認清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練強調查研究的基本功。
一、腳踏實地,深入一線,在走深走實中練強“腿功”
調查研究要從深處著力,從實處著手。機關干部不能總是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自我想象、自我研究、自我設計,而應邁開兩條腿,身入基層,心到基層,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射行”的決心和意志,同官兵坐在一條板凳上,在深交流、廣交心中了解基層、掌握實情。要堅持全面走。基層部隊分布廣泛,各單位、各層級、各領域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機關干部在調查研究時要力戒“以偏概全”,而是要打開“全景”,走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既要深入大單位也要走訪小散遠,既要前往先進單位取經也要走進薄弱單位調研。只有做到全面覆蓋,走遍各個角落,才能把握部隊建設全貌,獲取更全面、真實、準確的一手資料。要堅持深入走。“涉淺灘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只有不斷深入探究事物本質,才能發現更深層次的真相和價值。機關干部要拒絕作秀式、盆景式、蜻蜓點水式調研,多到班排宿舍、演習場等地方走一走,切實撲下身子,深入一線,與基層官兵“零距離\"接觸,通過“蹲點式”“解剖式”的深入調查,發現深層次問題,掌握最真實情況。要堅持反復走。發展是事物的永恒屬性,同一問題在不同時期可能呈現不同的特征和發展趨勢。部隊所處的環境、面臨的任務以及自身的發展都在不斷變化,新矛盾、新問題往往在實踐推進中不斷顯現。機關干部要做到對已關注、已調研的領域多往返幾次,建立“定期回訪 + 實時反饋”的調研機制,獲取動態變化的實時信息,不斷修正和深化對部隊發展規律的認識,為下步制訂貼合實際的解決方案提供現實依據。
二、眼觀六路,洞察秋毫,在去偽存真中練強“眼功”
敏銳的洞察力是發現問題的前提和基礎。調查的目的就是看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準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機關干部要能夠從紛繁復雜的一般現象里抽絲剝繭,總結歸納出普遍規律,在纖毫之微的苗頭隱患中明察秋毫,精準楸出傾向性問題,煉就一雙善于甄別、察微知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火眼金睛”。要用“放大鏡”來察細。放大鏡\"能將細微之處放大,從而看清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部隊的工作千頭萬緒,在建設中難免會碰到各種難點、堵點、淤點,許多問題的根源往往隱藏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之中。這就要求機關干部在調查研究時,要對基層部隊的日常工作、官兵生活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觀察,對每一個可能引發問題的因素進行放大審視,讓每個細節都清晰呈現,為精準施策提供可靠依據。要用“透視鏡”來看透。“透視鏡”能夠穿透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和內在規律。部隊建設與運行中的問題紛繁復雜,有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背后有著復雜的成因;有些矛盾表現明顯,根源卻深藏不露。這就要求機關干部在調查研究時,不能滿足于掌握表面信息,而是要透過現象找出影響部隊建設發展的關鍵因素和主要矛盾。只有看透了問題的本質,才能制訂出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要用“望遠鏡”來觀遠。“望遠鏡”能夠看得更遠,掌握未來趨勢和發展方向。部隊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有些問題從當下看可能影響甚微,但從宏觀、長遠的角度審視,便會顯露出潛在風險。這就要求機關干部在調查研究時,不能僅僅局限于眼前的事務性工作,而是要把握時代脈搏、錨定戰略方向,立足長遠洞察影響部隊建設的熱點、難點問題,預判潛在的隱患挑戰,提前謀劃應對之策,為部隊長遠發展指明方向。
三、耳聽八方,廣納群言,在求真求實中練強“耳功”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只聽一種聲音,容易得出片面結論;聽取不同聲音,才能夠準確掌握實情。機關干部在調查研究中要虛心、耐心、用心傾聽官兵的聲音,及時掌握基層官兵的愿望訴求,廣泛征求基層官兵的意見建議。不但要聽取褒揚夸獎的順耳話,更要聽取批評指正的逆耳言,這樣才能聽到真話、察到實情、收到實效。要多聽“實在話”。官兵的“實在話”代表著最真實、最直觀的話語,凝聚著基層一線的鮮活想法與實際情況,是機關了解基層、發現問題和輔助決策的重要依據。在調查研究中,會經常遇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言論,偏聽偏信就容易陷入“信息繭房”,對基層實際情況產生誤判。機關干部要秉持求真務實的態度,著力破除形式主義,鼓勵官兵暢所欲言,在眾口紛紜中多聽真話實話,從七嘴八舌中探尋真實情況,從而提升決策依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要樂聽“刺耳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官兵的“刺耳言\"往往是矛盾和問題積累的體現,雖然“不中聽”,但卻是調查研究中最不該忽視的聲音。敢于直面問題,接受官兵的批評,體現的是機關干部的責任和擔當。要以聞過則喜的態度對待批評聲,把批評聲當作發現問題的“信號燈”,重新審視方案計劃是否科學、制度措施是否合理,深入查找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進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要善聽“話外音”。部隊嚴格的層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基層官兵形成“言多必失”的心理定勢。不少官兵在與機關干部溝通時心存顧忌,不敢吐露心聲,常常“報喜不報憂”,習慣用標準化表述避重就輕。善于捕捉官兵的“話外音”,是機關干部做好調查研究的重要技巧。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以平等、親和的態度與官兵交流,耐心傾聽,主動融入基層官兵的話語體系,用“基層情”讀懂“基層話”,從“話講半截”“另有所指”的弦外之音中找準官兵渴望和訴求,及時回應官兵關切,以實際行動解兵憂、暖兵心。
四、手到擒來,歸納總結,在成果轉化中練強“手功”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務黨委決策、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落實。機關干部要練就過硬的“手功”,善于從“海量數據\"中提煉“干貨”,運用系統思維對零散問題進行歸納分類,進而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決策建議。同時,在黨委的指示下擬制解決問題的方案計劃,將實踐中的經驗做法升華為常態落實的制度機制,切實讓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成效。要記好“問題賬”。只有讓問題“上賬”,才能真正推動工作“上心”。要把調查獲取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系統梳理,建立起動態化、分類化的問題臺賬,將基層反映的急難愁盼、工作推進中的堵點難點、潛在的風險隱患等內容如實記錄,綜合運用對比分析、趨勢研判等方法,精準識別問題背后的共性規律和本質矛盾,為黨委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客觀依據。要繪好“施工圖”。調查研究是基礎,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只有靶向發力、精準施策,才能取得實際成效。要緊扣黨委決策部署和部隊建設實際,針對現實問題,分層分類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將任務分解到崗、責任落實到人,明確時間節點和工作標準,構建起“問題一目標一路徑\"的完整鏈條,最終繪制出邏輯嚴密、操作性強的“施工圖”,確保部隊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落地見效。要建好“經驗庫”。毛澤東說過“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深刻揭示了總結經驗對于做好工作的重要意義。機關干部要將調研中解決問題的方法舉措及時整理、認真總結,從中提煉出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建立起條理清晰、便于檢索、隨時可用的經驗庫。對經過實踐檢驗的創新舉措,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不斷推動部隊各項工作從“點上突破\"向“面上開花\"延伸。
【作者單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