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持續深化,腐敗手段呈現出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等新型特征,因此懲治新型腐敗成為清除腐敗存量和遏制腐敗增量的關鍵之舉,也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和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新型腐敗具有“新”和“隱”兩大典型特征,主要表現為腐敗主體復雜化、權力尋租市場化、權錢交易模糊化和行為手段智能化等現象,腐敗治理面臨極大挑戰。應以全周期管理思路構建新型腐敗治理機制,具體路徑主要有:以全場景覆蓋構建多維透視的腐敗治理格局,以全方位聚力打造穿透利益壁壘的權力監督新模式,以全要素整合推動形成協同聯動的反腐敗工作體系,以全鏈條管理探索“懲—治—防”有機結合的反腐敗長效機制。
關鍵詞:反腐敗;新型腐敗;隱性腐敗;全周期管理
中圖分類號:D630.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5)02-0038-09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立足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形勢,提出了“豐富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有效辦法”①的要求,有效懲治新型腐敗已成為新時代腐敗治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新型腐敗是傳統腐敗的變異衍生,具有“新”和“隱”兩大典型特征。當前學界對于新型腐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表現形式和類型,如一些學者認為新型腐敗的本質還是權力的越軌,所不同的是其在形式、手段等各方面呈現出多樣化和隱蔽性的特征;也有學者指出新型腐敗是在縱橫方向上相互交織、持續延展的過程,可分為利益輸送型、隱匿型、套利型、影響力型四種基本類型。學者們的探討為我們準確把握新型腐敗的特征提供了有益參考,但對于新型腐敗有何深層機理、面臨何種治理困境、如何有效治理等,仍有可深入探討的空間。
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一緊迫而艱巨的時代任務,對懲治新型腐敗展開全面而深入的考察,重點回答如下三個問題:一是從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主線任務、黨的自我革命以及黨和人民事業發展三個維度,全面闡釋懲治新型腐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深入挖掘新型腐敗在主體、領域、過程以及手段等諸多層面的突出表現形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晰懲治新型腐敗的困境所在;三是引入“全周期管理”的方式,力圖構建一套多維度、多面向的新型腐敗治理體系,從而實現對新型腐敗的有效治理。
一、懲治新型腐敗是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的重要部署
反腐倡廉不僅是民心所向,更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基本政治保障。因此,反腐敗斗爭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當前,腐敗現象在反腐敗的高壓刺激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各種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的新型腐敗、隱性腐敗層出不窮。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深刻指出:“腐敗和反腐敗較量還在激烈進行,并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①立足當前反腐敗的新動向,深刻認識懲治新型腐敗的現實緊迫性和重要性,對筑牢黨的執政基礎、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懲治新型腐敗是清除腐敗存量和遏制腐敗增量的關鍵之舉
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永遠在路上。反腐敗斗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期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提醒我們:“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沖鋒號。”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嚴”的主基調,克服反腐敗斗爭面臨的各種挑戰并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是,仍有一些腐敗分子通過升級貪腐手段的形式進行新一輪腐敗。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腐蝕和反腐蝕斗爭長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反腐敗沒有選擇,必須知難而進。”③在打擊腐敗的過程中,必須主動應對反腐敗斗爭出現的新形勢和新挑戰,保持反對和懲治腐敗的強大力量,堅定不移把新時代的反腐敗斗爭推向縱深方向。
在黨的高壓反腐態勢下,盡管反腐敗斗爭成就已經非常顯著,但是也必須清醒認識到:腐敗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并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比如,腐敗分子對作案工具和方法進行翻新升級,對貪腐行為進行各種形式的“合法包裝”,腐敗開始以新的形態和方式出現,侵蝕黨執政的根基。“新型腐敗”作為當前腐敗的新動向,是在腐敗與反腐敗較量中逐漸異化升級的結果,屬于典型的不收斂、不收手、頂風作案。①因此,新階段實現清底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的目標任務最終落在懲治新型腐敗之上。而且,新型腐敗相較于傳統腐敗,其貪腐行為和手段更加隱蔽復雜,難以識別和追蹤。在新時期的反腐敗斗爭中,全黨必須把新型腐敗的懲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以永遠在路上的決心懲治新型腐敗,才能保證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
(二)懲治新型腐敗是深化黨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黨的自我革命主要是通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方式來革除各類頑瘴痼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②黨的百年歷史經驗充分表明,自我革命是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中國共產黨能夠經受住各種考驗,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并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各種歷史性成就,都離不開黨的自我革命。其中的核心在于:黨的自我革命是一個不斷清除毒素、懲治黨內腐化變質分子的過程,而“反腐敗是同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病原體作斗爭”③。這不僅深刻揭示了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性,也明確了黨的自我革命的方向是“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④。反腐敗斗爭是貫穿黨的自我革命的實踐線索,而新型腐敗正是新形勢下滋生的一種腐敗變種,懲治新型腐敗的本質就是黨深化自我革命的重要過程。
腐敗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面對權錢的誘惑,總有人會掉入腐敗的陷阱之中,成為黨員隊伍當中的害群之馬,所以“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需要以徹底懲治新型腐敗為重要抓手,才能確保我們黨把自我革命進行到底。邁向新征程,黨的自我革命進入制度化建設新階段,要求建立健全反腐敗體制機制,從制度層面保證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由于腐敗問題的變異更迭,新型腐敗逐漸成為當下反腐敗斗爭的邏輯主線。黨要繼續深入推進自我革命,必須全面掌握反腐敗斗爭的新情況新動向,直面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的腐敗問題,并以徹底的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一刻不停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開啟黨的自我革命的新征程。
(三)懲治新型腐敗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
人心是黨長期執政的根基,必須堅持推進反腐敗斗爭,始終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底色,以此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同時“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⑤。當前,黨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對黨的長期執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需要具備深刻洞察國內外形勢、把握發展機遇的能力,這樣才能在變局中開新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需要具備強大的執政和領導能力,才能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創歷史新輝煌。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黨和人民事業建設的程度,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不僅是時代要求,更是契合人民意愿的必然選擇。所以,站在新的時代征程上,黨要打開思路,接續奮斗,爭取有效應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國內外風險挑戰,這些都迫切需要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復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復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①影響黨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因素是多重復雜的,但是必須充分認識到:腐敗具有巨大的危害性。腐敗蔓延不僅會摧毀黨的執政基礎,削弱黨的凝聚力和領導地位,也會影響黨長期執政的能力和水平,不容小覷。 對此,必須密切關注腐敗新動向,重視出現的新問題,積極查處和懲治新型腐敗,剔除黨內危害黨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毒瘤,從而確保黨始終忠于人民,一心為人民執政、為人民服務,最大程度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二、新型腐敗的異化特征與治理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重拳反腐,大量腐敗案件和涉案人員被查處,但仍然有人頂風作案。與此同時,為了降低腐敗行為的敗露風險,腐敗分子通過借助新的作案工具與方法,提高紀檢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的調查取證難度,從而達到逍遙法外的目的。②新型腐敗利用新型手段進行腐敗活動,不僅內在結構主體多樣、關系復雜;外在表現又具有偽裝性和潛藏性,導致在治理過程中面臨結構、機制、監督和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現實困境。
(一)主體結構復雜化:新型腐敗網絡更“廣”更“密”
新型腐敗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同時又開始生成新的關系網絡。傳統腐敗的主體主要是公權力行使者,而且通常表現為單線狀腐敗,即腐敗主體與客體之間是一種簡單直接的權力或利益交換關系。但是,伴隨著新型腐敗的出現,腐敗分子通過特定關系人員或者身份代理人等手段掩蓋身份,實現受賄主體的轉接,并且對受賄行為進行合法包裝,巧妙避開了受賄的事實。因而,新型腐敗治理對象不僅包括行使公權力的腐敗分子本人,還包括其配偶、家屬、工作人員以及身份代理人等各種人員。除此之外,新型腐敗內部組織從線狀串聯至網狀,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新型腐敗分子借助共同利益或參與利益分配的方式拉攏和勾結其他人員,組成龐大的腐敗利益集團,逐步發展成為網狀結構,并且其內部組織結構嚴密,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庇護體系,能夠掩蓋各種腐敗行為。這種腐敗利益集團不僅具有強大的危害性,還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一些公權力行使者難以抵御巨大的利益誘惑,而選擇同流合污,參與利益分配;還有一些則被強大的腐敗利益集團所裹挾,不自覺成為腐敗分子的幫兇。
新型腐敗主體復雜多樣、人物關系盤根錯節,需要以立體式的反腐治理體系作支撐,才能有效應對向縱深延展的新型腐敗組織團體。當前,我國反腐敗資源構成要素主要包括黨內的紀委系統、行政的監察、檢察以及審計等組織機構。自從黨進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以來,各類反腐敗資源開始相互銜接和貫通,但是仍存在跨部門溝通不暢、跨地域力量分散等問題,工作協調機制依然需要持續健全。另外,目前監督主體主要是以黨政機構為核心,群眾參與反腐的渠道有限,導致社會資源吸納程度不夠,在面對不斷擴大和蔓延的新型腐敗時往往會力不從心,嚴重影響新型腐敗治理效能。
(二)權力尋租市場化:新型腐敗領域更“雜”更“亂”
新型腐敗滲透至經濟領域,利益輸送渠道轉向市場化。黨的十八大以來,腐敗的典型特征表現為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市場化交易成為貪腐的重要渠道,尤其是新型腐敗下腐敗手段的翻新升級讓市場化特征更為明顯,并表現出更具層次性和隱蔽性的權力尋租新形式。市場是由社會各類人員共同組成、涉及多樣化金融產品的高頻交易場所,市場交易充滿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新型腐敗分子正是利用市場化交易的方式掩蓋受賄行為,典型手段有虛假交易、高利轉貸、資源置換等。其內在邏輯是違背市場交易的基本原則,采用低價高售的策略,因此產生的高昂利益差則可以轉化為行賄的資金。比如通過向他人借款或者貸款等方式獲得資金,然后再以高于市場報價的方式轉貸給行賄者。還有一些新型腐敗分子會利用公權力為企業在市場交易中謀私,最常見的做法是泄露內部消息,幫助有關系的企業在招標或者投資中獲取勝利,或者是以低于市場價的形式使其承包國有資產,然后從中攫取巨額股權和利益分紅。另外,市場的廣泛性和開放性使得監管留有漏洞,新型腐敗分子還會利用專業的金融知識靈活套取資金,兌現非法利益。在高壓反腐的態勢下,仍然有一些投機分子利用制度漏洞,不斷尋找權力尋租的新形式和新載體,創造出腐敗交易的新空間。
新型腐敗中的受賄活動從形式上轉變為市場行為,開始游離于反腐敗的軌道之外。因而,懲治新型腐敗既需要從制度層面加強權力運行的管控力度,切斷權錢交易源頭;又需要更加重視市場領域的監管,嚴格規范市場交易行為。但是,現有的反腐敗制度設計仍存在不少短板。這首先表現為在內容方面出現滯后,比如權力尋租的市場化轉向要求增加反腐敗監督的內容,及時更新反腐敗制度體系。而市場監管體系落后于經濟發展的變化,使得監管出現短暫的空白。其次,我們在反腐敗制度落實機制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對新型腐敗危害性認識不足,忽視新型腐敗治理機制建設。最后,當前新型腐敗懲治意識薄弱、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反腐敗制度執行存在虛置和空轉等情況,為權力尋租提供機會,成為新型腐敗滋生的土壤。
(三)權錢交易模糊化:新型腐敗過程更“長”更“彎”
新型腐敗升級變異,改變了貪腐的外在表現結果,呈現出間接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一方面,利用“時間差”和“空間差”來分離“權”與“錢”的因果關系,從直接受賄轉變為間接受賄。新型腐敗通過延長權錢交易的周期來達到權錢分離的目的,以此來短暫性地掩蓋權錢交易的事實。具體表現為在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利,但是雙方約定不當場兌現利益,而是通過簽訂合約,約定在日后某一時間再兌現。另一方面,利用“非實物交易”打破權錢交易的邏輯關系,從直觀的貨幣、書畫等實物型利益升級為諸如招標、提拔等隱形的非實物型利益獲取;還有從直接的關鍵權力使用轉變為利用職務影響力等,如在退休后,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繼續斂財,甚至通過提拔“自己人”,讓其成為退休后謀私的工具。傳統意義上的腐敗一般是先提前贈送財物,然后再利用公權力為其行使便利。在這個過程中,權錢交易雙方主體清晰明確,受賄、行賄的行為更是顯而易見,而且遵循這一前后因果關系,追查起來也相對簡單。但是新型腐敗則精準規避了權錢交易行為存在的因果關系,并且以延長權力變現周期和權力變現形式的方式,極大地模糊權錢交易結果,只有等到兌現期才會慢慢浮出水面,由此生成監督難題。
新型腐敗借助期權交易、非實物交易等方式繞開直接受賄的事實,進而斬斷監督監察的線索。新型腐敗要么披上合法的外衣,以一種看似合理合法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要么就是隱藏在黑暗之中,又或是不斷拉長利益兌現周期,讓腐敗行為無法被快速且精準地識別和捕捉。這種日趨復雜和多變的貪腐模式對監督提出了“細”和“長”的高要求,增加了監督的難度,使得許多貪腐行為難以被及時發現和處理。面對非直觀性和兼具長期性的新型腐敗,當下的監督模式在監督內容上不夠聚焦和細致,監督格局上不夠“大”。當前亟需拉長和擴大反腐敗監督的戰線,并進一步推動監督向精細化發展。
(四)行為手段智能化:新型腐敗方式更“隱”更“智”
新型腐敗工具花樣百出,出現大量技術腐敗。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持續深入,腐敗的形式和手法一直在不停地更新演變,并且搭載上信息化的快車,變得更加智能化、科技化。傳統腐敗手段簡單直接,大部分都局限于線上線下的實物交易,但是新型腐敗則突破傳統的貪腐手段,與信息技術對接,直接利用網絡技術、虛擬貨幣等各種高科技手段實施貪腐行為。其內容主要是憑借網絡技術優勢構筑數字圍墻,然后再利用網絡技術便捷、保密性強的特點,進行交易并實時消除交易的痕跡。其具體表現是建立反追蹤系統和加密系統,筑起貪腐的技術墻,在技術墻內大肆進行各種非法交易,比如腐敗交易的“財物”變成加密貨幣等。由于加密貨幣的交易具有匿名性、跨國境兌換便利性和便于存儲不易被查收的特點,逐步成為絕佳的賄賂工具。①還有就是利用虛擬貨幣套現受賄資金,順利實現資金收入合法化。具體方式就是將數字藝術品置換為加密數字貨幣(或將加密數字貨幣作為計價和結算工具購買數字藝術品),進而兌換為法定貨幣,由此實現貪腐所得的變現與“洗白”。②貪污受賄所得的非法收入受到金融監管的嚴格限制,然而數字藝術品等新興領域的產品為受賄資金的轉移提供了一條潛在的路徑,無疑給腐敗檢測帶來新的難題。
在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虛擬貨幣、網絡快捷支付等為代表的新型支付方式開始興起,不僅能夠改變受賄方式,為腐敗分子提供新的交易渠道和利益輸送方式,還可以憑借前沿的互聯網技術,進行數據加密,掩蓋各種權錢交易行為。新興的信息技術為新型腐敗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技術壁壘使得貪腐行為更加難以識別與追蹤,嚴重沖擊了腐敗監測系統。
三、以全周期管理思路構建新型腐敗治理機制
全周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把管理對象視為一個動態、開放、生長的生命體,從系統要素、結構功能、運行機制、過程結果等層面進行全周期統籌和全過程整合。③隨著腐敗和反腐敗較量的升級,更具隱蔽性、偽裝性和長期性的新型腐敗開始出現并蔓延。當前腐敗治理亟需引入全周期管理的思路,構建全場景覆蓋、全過程監督、全要素整合和全鏈條管控的腐敗治理機制,切實提升反腐敗斗爭的整體效能。
(一)全場景覆蓋:構建多維透視的腐敗治理格局
新型腐敗的貪腐手段逐步轉向智能化、隱蔽化,使得腐敗風險識別和預警感知能力變弱。所以,懲治新型腐敗需要化解技術難題,引入大數據、“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多維透視的腐敗治理格局,實現全天候的動態監控和精準追蹤。
首先,提升技術嵌入水平,全面升級腐敗監測和風險預警系統。新型腐敗的技術壁壘使得監測和識別難度增大,應該充分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升級腐敗監測系統,打造智能化的監測平臺,實時關注領導干部的賬戶交易信息,快速對重大或異常資金流動情況進行自動識別和追蹤,增強新型腐敗鑒別以及風險的研判和反應能力,進而更精準地鎖定目標,打開新型腐敗防治的切入口。
其次,系統聚合數據資源,繪制可視化關系圖譜。新型腐敗利用親朋好友、代理人等關系隱藏身份,打著各種幌子介入到私人企業領域大肆斂財。可以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全面收集整合領導干部包括家庭、人際交往等在內的各項信息,并且基于個體—群體場景關系模型對信息內容進行分析處理,形成可視化、易理解的關系網絡圖譜,幫助理清人物關系,進而從場景關系中抽絲剝繭,深挖新型腐敗背后的隱藏者。
最后,搭建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一體化信息交互。當前反腐敗信息主要是以多頭管理為主,數據資源分散,而碎片化的信息難以從整體和全局把握腐敗查處情況,不能為挖掘新型腐敗提供有效的線索。所以,需要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載體,建立一體化信息平臺。同時,將相關部門信息進行有效匯集,創建反腐資源數據庫,推動實現反腐敗信息資源的互聯共享,以此獲取多面向的信息,實現線上監控、線下摸排、資金監測的有效銜接,①提高識別和追蹤新型腐敗的效率。
(二)全方位聚力:打造穿透利益壁壘的權力監督新模式
新型腐敗的核心特征依然是權錢交易,懲治新型腐敗需要破解其中“權”與“錢”之間的復雜關系,牢牢鎖定腐敗主體的違紀違法本質。②新型腐敗背后封閉的利益組織不僅使腐敗的痕跡被隱藏,同時還阻斷了監督力量的滲透,需要加強權力運行的流程管控與監督,防范形成利益集團。
首先,把準監督方向,聚焦關鍵領域和重點人群。新型腐敗隱形難辨,但依然難以跳出權與錢的框架體系,必然會留下交易的痕跡。所以,需要切中新型腐敗問題的要害,進行精細化監督。緊扣權錢關系,以權力運行作為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牢盯緊腐敗的易發領域和薄弱環節,定期進行風險隱患排查,時刻關注工作日常,全面掌握各種細節,將監督做實做細做精,徹底清掃腐敗死角。
其次,整合監督力量,縱橫延伸監督鏈條。新型腐敗會借助時間差、信息差,制造監督的盲區和斷點,從而躲過監督和巡查。要有效解決新型腐敗監督斷點問題和消除監督盲區,需要在縱向上創新監督體系,通過打造網格化監督工作格局,層層壓實監督責任,實現監督力量自上而下的滲透;在橫向上匯聚群眾力量,加大宣傳教育,進而動員群眾積極參與新型腐敗防治,并且建立健全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拓展反腐監督的視野。
最后,完善監督機制,推動形成全過程聯動監督格局。腐敗同盟的形成源自于其對政治資源的濫用和對經濟資源的壟斷所形成的交換機制。①新型腐敗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具有周期性,不僅需要時間編織利益網絡,同時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流程將各種違法行為進行利益交換和合法轉化。所以需要抓住新型腐敗演變的周期規律和環節,嚴控政治權力向經濟利益轉換的關口,立足行政審批和金融企業的內在經濟聯系,構建行政權力行使前、中、后全過程聯動監督格局。
(三)全要素整合:推動形成協同聯動的反腐敗工作體系
新型腐敗延伸至開放的市場和虛擬的互聯網世界,并在組織內外形成龐大的利益交織網絡和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使得腐敗問題一再升級。應對領域廣泛、主體復雜的新型腐敗,不僅需要對反腐敗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還要優化力量配置,形成協同高效的工作體系。
首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堅實政治保證,能夠為腐敗治理提供強大的制度和法律支撐,降低組織內外的交易成本。新型腐敗防治任務艱巨、情況復雜,只有強化黨對反腐敗工作的全過程領導,切實發揮黨統領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功能,才能保證凝聚全黨和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應對新型腐敗問題,形成更為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規范和更加高效的工作機制,將反腐敗斗爭推向縱深。
其次,健全跨域協同機制。面對新型腐敗所表現出的復雜利益關系和職能領域的交叉重合,需要打破傳統地域和職能部門的界限,創立集成式管理服務體系,深度融合反腐敗資源,實現反腐力量的全域貫通,以有效發揮資源優勢、快捷調動反腐敗力量應對各種新型腐敗問題。在此基礎上,優化協同管理機制,建立協同管理平臺統籌安排,實現部門間的跨域聯合及政策取向上的相互配合,持續放大反腐敗的立體疊加效應。
最后,加強多元主體的互動與合作。新型腐敗難以防范治理一方面是由于牽涉的領域眾多,情況復雜;另一方面則是內行作案,利用對相關領域規則的了解鉆制度漏洞。為此需要以政府、企業和群眾多方主體為核心,圍繞新型腐敗治理展開更多合作,構建具有兼容性的互動交流平臺。借助社會不同主體的力量,全面掌握信息資源,推動形成強大的治理合力,同時吸納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切實提升政府對于新型腐敗的治理能力。
(四)全鏈條管理:探索“懲—治—防”有機結合的反腐敗長效機制
新型腐敗是動態變化的生命體,其發生主要經歷醞釀、攀升和墮落三個過程 ,與此同時對公權力的運用也逐漸錯位。因此,腐敗不是一時的,懲治新型腐敗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深刻把握新型腐敗演化和變異的特點,從源頭、過程、末端三個關鍵環節入手,實施全鏈條閉環管理,構建“懲—治—防”有機結合的反腐敗長效機制。
首先,加強源頭管控,筑起權錢交易的隔離墻。政治權力介入經濟領域所產生的利益牽扯容易給腐敗分子可乘之機,所以需要劃清權力邊界,預防和控制原發性經濟腐敗案件的發生, 使其衍生的新型腐敗成為無源之水。由于新型腐敗仍然是以謀取私利為目的,因而應深入厘清政商交往定位,嚴格把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資源采購等領域,明確劃定權力干涉紅線,制定權力清單,破除和服務對象、利益相關方勾肩搭背等“親清不分”現象,①對越線干部予以嚴厲懲處,不斷壓縮權力尋租的空間,進而切斷權力和利益傳輸的渠道。
其次,始終保持零容忍的強高壓,有效遏制腐敗勢頭。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新型腐敗現象的禁而不絕不僅暴露了制度的短板,也透露出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問題。面對不斷冒頭的新型腐敗現象,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持續加大懲處和打擊力度,積極開展巡視督察工作,定期召開腐敗警示大會,時刻敲響反腐敗的警鐘。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制度和法律層面進一步嚴肅紀律規范,堅持追責問責,增強反腐敗的威懾力。
最后,創新反腐敗模式,提升新型腐敗治理精準度。在長期高壓反腐的政治環境下,各種腐敗問題依然層出不窮。新型腐敗分子不但不收斂、不收手,還試圖升級貪腐手段隱藏權錢交易行為,使得腐敗更為復雜難測。把新型腐敗視為動態整體,堅持系統施治、標本兼治,從前端防控和末端治理雙向發力,筑起反腐敗的圍墻,阻斷利益交換路線。在此基礎上加強制度建設,補齊制度短板,徹底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責任編校" "張煜洋
Punishing New Forms of Corruption: Internal Logic, Practical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SHI Ying1, 2, MIAO Yanyan2(1. Center for Anti-Corruption Studies,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Jiangxi,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sustained intensification of anti-corruption efforts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forms of corruption featuring in their being covered in camouflage and upgraded methods. Addressing these new manifestations has become a critical task for eliminating the existing stock of corruption, preventing its further spread, thus to deepen the Party’s self-reform, and enhance its long-term governance capacity. New forms of corruption exhibit two prominent features in their being innovative and concealed, difficulty in combating them lying in the complexity of corruption subjects, marketization of power renting, vague boundary for power-money trade, and the adoption of more intelligent and sophisticated methods. The concept of “full-cycle management” to be introduced into the anti-corruption framework includes means as follows: constructing a multi-perspective corruption-combating pattern covering all scenarios; forging a power-supervision mode to penetrate the profit bulwark from all directions; forming a coordinated anti-corruption work system by integration of all elements; exploration into a long-term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integrating punishmen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chain.
Key words: anti-corruption; new types of corruption; camouflaged corruption; full-cycl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