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聚焦阿拉善盟新能源發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戰略部署,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構建新型能源體系。通過對阿拉善盟新能源及電網發展成效的剖析,展現出在政策支持、規劃引領及能耗制約突破下的廣闊發展空間,從指標配置、用地保障等多要素支撐角度,全面梳理阿拉善盟新能源發展的強勁勢頭,為相關研究與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阿拉善盟" " "新能源" " "發展成效" " "發展空間" " "要素支撐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對新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阿拉善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 能源安全戰略部署,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完成好內蒙古“兩件大事”,聚力建設億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積極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培育新能源全產業鏈,深化區域綠能合作,努力為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作出阿拉善貢獻。
一、發展成效
(一)新能源方面
1.裝機規模與增長速度。目前,阿拉善盟已經獲批建設的新能源規模2800多萬千瓦,已建成并網的新能源項目102個,總裝機規模1000萬千瓦,在建待建1800多萬千瓦。已并網規模占全盟電力規模的86%。近5年內,新能源并網規模年均增速142%,年度發電量年均增速136%,阿拉善盟已率先實現了自治區黨委提出的“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規模、新能源發電量超過火電發電量”的“兩超過”目標。全國電力“五大六小”發電企業和人和、運達、華電科工等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均已在阿拉善盟布局落子。
2.電力外送成果。阿拉善盟的綠色電力不僅滿足了當地的能源需求,也實現了向外地穩定輸送。敖倫布拉格送電山東160萬千瓦風電基地2023年底建成,年輸送電量達到35億千瓦時。送電寧夏42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年輸送電量達到10億千瓦時。華電騰格里沙漠東南部“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總規模1600萬千瓦,新能源部分已經建成200萬千瓦光伏,配套400萬千瓦火電、送電江西±800千伏高壓工程也已經啟動,建成后預計年送電量至少300億千瓦時。
3.多元項目協同發展。國家電投鋁電公司300萬千瓦降碳增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將“內蒙古新能源”與“寧夏負荷”匹配,是全國首個實現兩省份電力資源“點對點”供給、跨省份合作的新模式、新樣本。阿拉善盟與烏海市合作的“阿電入烏”項目,規模達到228萬千瓦。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火電靈活性改造等項目不斷落地,形成多元協同的新發展形態,為盟內、周邊高耗能企業提升企業綠能替代比例提供有力支撐。
4.新能源防沙治沙成效。阿拉善盟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風電光伏和防沙治沙一體化,利用“光伏+種植養殖”等模式,守住生態底線,激發綠色活力。目前,已建成新能源防沙治沙項目8個,已完成新能源治沙面積33萬畝。這些項目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還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為荒漠化地區的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二)電網方面
1.主網架結構建設。全盟建成了定遠營、吉蘭太、阿拉騰敖包、浩雅500千伏變電站4座,220千伏公網變電站12座,110千伏公網變電站25座,2條500千伏線路與蒙西主網相連(定遠營—吉蘭太—金湖、阿拉騰敖包—祥泰),首條送電山東特高壓外送線路建成,實現“兩橫一縱一外送”的500千伏主網架結構。
2.重點輸變電工程規劃與建設。“十四五”期間,阿拉善盟相繼推動阿風(珠斯楞)、阿光二(恩格)、阿日善、騰格里、阿光一500千伏變電站,定遠營—海南雙回線路工程,騰格里大基地送電江西,阿拉騰敖包擴容、珠斯楞擴容等14個重點輸變電工程已納入國家規劃。2025年,新建阿風(珠斯楞)、阿光二(恩格)、阿日善、定遠營—海南500千伏輸變電及線路工程,擴建阿拉騰敖包、阿風(珠斯楞)均已完成核準,計劃于三季度末前開工建設。騰格里、阿光一前期工作已經啟動。預計到2026年底,全盟將有9座500千伏變電站及其線路網架為新能源發展提供支撐。此外,還為4個外送基地規劃建設500千伏匯集站12座以及4座500千伏變電站。
3.新型儲能電站建設。全盟已建成新型儲能電站15個,總規模119萬千瓦/278萬千瓦時,在建、待建項目總規模255萬千瓦/1020萬千瓦時,其中包括4個電網側儲能項目。通過儲能系統,可在新能源發電過剩時儲存電能,在電力需求高峰或新能源發電不足時釋放電能,有效平衡電力供需,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4.增量配網和智能微電網布局。阿拉善盟積極布局增量配網和智能微電網項目,優化“園區+產業+綠電”融合模式。近期與中廣核集團合作,申報了新型電力系統中智能微電網和新一代煤電2個方向的試點,國家能源局對申報事宜表示大力支持。智能微電網總體以阿拉善盟高新區為基礎,將新能源項目嵌入園區用電負荷中心,實現新能源電力就地生產和消費,助力企業構建二級工業園區。新一代煤電以阿拉善盟氫產業、化工集群資源稟賦為支點,創新性采用燃煤鍋爐摻氫氨技術,同步構建“煤電-CCUS-化工”碳循環鏈。申報成功后,該試點還將匹配百萬千瓦以上的煤電指標。
二、發展空間
(一)政策支持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新型電力體系布局規劃(2023—2030年)》指出,以庫布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建設西北風電光伏基地,到2030年裝機規模達到4.5億千瓦左右,并明確在阿拉善盟等地開辟西北輸電走廊。今年是國家電力體系布局“八年規劃”承上啟下的第三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進一步明確落定阿拉善盟國家新能源優先布局和開發重點區域的地位。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委托國家電規總院、水規總院已3次專門赴阿拉善盟為全國“十五五”能源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收集資料,全內蒙古僅此一家;自治區政府和能源局在全區“十五五”新能源規劃中明確阿拉善盟為全區外送唯一基地,并在即將出臺的《自治區黨委、政府推進蒙西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大力支持阿拉善盟建設國家級就近消納示范基地。
(二)“十五五”規劃
阿拉善盟委、行署謀劃到2030年建設億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和自用消納示范基地,并做了全面、詳細的摸底和發展路徑研究。一是總體資源稟賦方面,在詳細普查生態紅線、基本農田、保護林地、基本草原后,全盟可規模化開發的一類新能源面積5.3萬平方千米,可開發新能源總量約7.7億千瓦,其中風電2.3億千瓦,光伏5.4億千瓦,光熱360萬千瓦,居內蒙古12個盟市首位,在全國地市級城市中規模最大。二是外送基地方面,在三大沙漠規劃“3+1”條“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外送通道和1條自治區內多端柔直新能源特高壓通道;同時明確了5條外送輸電走廊的電網通道、換流站和蒙西電網阿拉善區域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布局區位。盟內的這一規劃,與國家規劃、自治區規劃全面銜接、三規合一。三是自用消納方面,阿拉善盟是西北陜甘寧蒙四省份的連接樞紐,阿拉善高新區是西北地區較為典型的出口型外貿園區,東部毗鄰烏海市和寧夏石嘴山、中衛、吳忠等市,這些區域均為高耗能產業布局核心區。阿拉善盟是內蒙古第一大精細化工盟市、第二大化工盟市,工業園區周邊100—150千米范圍內,適宜布局綠電項目的土地資源充沛,已在“十五五”新能源規劃中重點預留用地空間。阿拉善高新區將以“園中園”形式,通過應用綠電直連等新模式,全面引進綠色電解鋁、鐵合金、綠色航天煤油、綠色甲醇等產業,特別是對綠電有緊迫需求的外貿型企業,著力打造“沙戈荒+綠色高載能產業”西部轉移示范重點地區。
(三)突破能耗制約
2024年,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廳、能源局印發《關于建立高耗能企業可再生能源電力強制消費機制若干措施》,明確提出“用能結構以電力為主,且綠電消納權重達到50%的高耗能項目,在達到能耗強度要求的前提下,不需全額落實能耗指標”。同年,《內蒙古自治區綠電消費資源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通過自發自用、綠電直供、綠電交易等方式獲取并實際消費的電量均為綠電消費。盟市發改委負責本地區綠電認定的受理工作,認定企業過去1個月—2年內的綠電消費情況”。因此,企業只要具備單獨計量自發自用電量的條件,就可以被認定為使用綠電。如果項目的年綜合能源消費量在2萬噸標準煤以下、能耗強度在2噸標準煤/萬元以下,則審批權限在盟市。這一政策背景下,阿拉善盟承接高耗能項目產業準入實現無障礙。
三、要素支撐
阿拉善盟委、行署始終將新能源作為綠色轉型的主攻方向,率先布局,要素配置“想企業之所想,務企業之所需”。
(一)指標配置方面
阿拉善盟風光資源配置方式日趨完善,更加貼近企業綠色發展需求,全盟新能源配置建設主要為3類:一是上網消納的保障性項目。2025年阿拉善盟擬批的保障性項目規模在全區最大,在指標分配上,總體原則是對阿拉善盟綠色轉型貢獻大的企業多分配、綠色高載能消納負荷多的企業多分配、協助招引新能源裝備制造及與精細化工、高端氟化工、煤焦化工等產業落地的企業多分配,綠色氫氨醇示范、綠色金屬冶煉、儲能等項目多分配。二是市場化消納項目。包括源網荷儲、園區綠色供電、全額自發自用、風光制氫、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火電靈活性改造。阿拉善盟已報請國家能源局支持,聘請國家頂層研究院,依托瑞典環科院等歐盟綠色認證機構,全面啟動綠電直連示范區相關工作,從政策落地措施、技術方案護航、歐盟認可的綠證等關鍵層面全面形成商業化的“阿拉善綠電直連模式”,為市場化消納項目打通全流程通道。三是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及與生態治沙等相關的項目。阿拉善盟將立足自身優勢,用足用好國家、自治區政策,推動此類項目有序發展。
(二)用地保障方面
阿拉善盟土地集中連片、地質條件較好、地勢相對較平,而且人口少、居住分散,相比其他盟市,在項目租地、征地方面經濟性好、效率高,以阿拉善盟高新區200萬千瓦“阿電入烏”新能源項目為例,征地僅涉及2個嘎查集體用地,4天即完成征地工作。阿拉善盟永久用地參考價530元/畝/年,租地參考價300元/畝/年,土地生產要素成本在全自治區最低。
(三)新能源選址方面
“十五五”期間,阿拉善盟擬選用高新區巴音敖包工業園、敖倫布拉格產業園、塔木素工業園、孿井灘示范區等建設新能源自用消納示范基地,這些園區周邊風電可利用小時數達到3000-3200小時,光伏達到2000小時左右,而且園區周邊均已布點500千伏變電站,電網接入就近方便、容量足夠,均為4×1200兆伏安。比如,阿左旗北部的敖倫布拉格產業園周邊布局了和碩變電站,計劃2025年9月核準,力爭2027年3月投產;巴音敖包工業園周邊布局了阿日善變電站,近日已開工,力爭2026年底投產,這2個站分別與大烏海地區祥泰—千里山—金湖—吉蘭泰—定遠營—阿拉騰敖包形成干網,保障供電。比如,孿井灘示范區,布局了騰格里、阿光一變電站,已開展前期工作,力爭2026年初完成核準,2027年上半年建成,與定遠營-吉蘭泰形成干線。
(四)煤炭和水資源保障方面
阿拉善盟煤炭資源儲量33億噸,以全國稀缺的焦煤為主,相關礦區規劃已征求自治區能源局意見,部分已批復或已進入建礦階段,全面投產后年產能3000萬噸以上。與其接壤的蒙古國煤炭資源豐富,依托境內烏力吉、策克兩大口岸,年進口蒙古國煤炭3000萬噸以上。疆煤東運大通道橫貫境內,4500大卡燃煤坑口價120元/噸,到廠價400元/噸,價廉且充足。賽汗陶來蘇木、敖倫布拉格千萬噸級煤炭儲備大基地將于2026年底建成。煤電支撐的基礎條件日益完善。阿拉善盟將超前爭取水資源,近期自治區將為蒙西5個沿黃盟市開放水權交易指標1.2億立方米,阿拉善盟有望爭取到3000萬立方米以上。全盟持續深入開展全面節水工程,每年節水增供超1000萬立方米。
(五)電價保障方面
蒙西電網作為獨立售電轄區,相比國家電網,已經形成了全國電價低洼地。對于交易電價是一般行業1.5倍的高耗能行業,即使全部采用網電,到戶度電價格也僅為0.41元,若結合綠電直連,經濟優勢則更加凸顯。經測算,六類市場化項目模式中,由高到低排序,源網荷儲項目到戶的度電綜合價為0.33元,園區綠色供電0.3元,風光制氫0.19元,自發自用僅0.16元。
(六)限電方面
根據“十四五”已核準并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以及列入國家電源建設計劃的項目測算,2025-2027年預計蒙西電網新增火電裝機容量為1080萬千瓦,其中大烏海地區新增火電裝機212萬千瓦。大烏海地區正在開展烏海抽水蓄能項目、太陽溝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和前期工作,總規模240萬千瓦,分別計劃2027年和2030年投產;地區布局3個批次新型儲能項目,共計250萬千瓦/940萬千瓦時,地區調節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受新能源波動造成限電情況將大幅改善,對用電項目限電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阿拉善盟新能源發展成果豐碩,是國家能源戰略與“雙碳”目標落地的生動實踐。阿拉善盟全力推進億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等項目建設,同時,加快儲能電站建設,發展綠色氫氨醇產業,積極謀劃先進儲能項目。阿拉善盟將持續引進龍頭鏈主企業,健全產業體系,促進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作者單位:阿拉善盟能源綜合技術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