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財政部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內蒙古作為首批試點地區之一,開展了一系列系統建設工作,2022 年實現全區預算編制一體化全覆蓋,2023年優化系統功能,推動預算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在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雖然補足了預算管理的諸多短板,但依然存在業務執行不規范、數字分析運用水平低、數據共享不暢等問題。對此,本文將從強化預算規范管理、加強財政數字分析運用、深入推進數據共享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旨在提升內蒙古預算管理水平。
關鍵詞:政府治理" " "預算管理一體化" " "信息化
一、發展情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這一決策不僅標志著我國財政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為我國財政管理體系現代化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黨的二十大更是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確了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舉措,提出“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為新時代新征程財政預算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的戰略部署,財政部以系統化、制度化的視角,全面整合預算管理業務流程,在全國范圍內分批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這一改革舉措不僅大幅提升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還增強了財政監管效能,為構建科學規范的現代財政管理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預算管理一體化作為一種全新的財政管理方式,顯著提高預算管理效率,為現代財政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撐。這項改革既是落實國家宏觀政策的具體實踐,又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關鍵抓手。從2019年下半年起,財政部圍繞改革目標,深入總結歷次財政預算改革經驗,借鑒成功的實踐案例,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將制度規范與信息系統建設相結合的管理方式。預算管理一體化整合《預算法》、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文件、財政部各項預算管理制度,通過一系列機制創新,實現了全國政府預算管理、各部門預算管理、預算全過程管理、預算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國預算數據管理五個方面的“一體化”。
內蒙古(以下簡稱自治區)作為改革先鋒,2019年率先響應財政部號召,成為全國首批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試點地區之一。針對自治區內各級財政管理標準不一、基層信息化基礎薄弱等問題,自治區財政廳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實施工作方案》,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采取“自治區統一部署、分級推進”的實施路徑,率先在自治區本級啟動,隨后擴大試點范圍,于2022年實現全區預算編制一體化全覆蓋;2023年,根據財政部“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2.0”新要求,自治區進一步優化系統功能,推動預算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
二、預算管理一體化的管理優勢
從強化預算管理的角度看,預算管理一體化優勢顯著,可通過系統化管理,實現對預算執行的全面監控,及時發現并解決預算執行中的問題。
一是整合各類數據資源。預算管理一體化是一個數字化高度集中的預算管理制度體系,業務上覆蓋項目管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管理、績效管理、債務管理;從覆蓋范圍上看,涵蓋中央、自治區、盟市、旗縣區四級財政的2萬多家預算單位。通過預算管理一體化,政府能夠全面整合各部門資源,例如,在多部門管理或多種資金來源共同支持的項目中,傳統管理模式難以實現對項目的精細監控和統籌管理,容易導致資金浪費,而通過整合各個預算管理環節,政府可以有效地利用預算執行結果和資產情況,為預算編制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提高數據使用效率。預算管理一體化引入管理會計理念,通過建立健全預算指標管理機制提高數據的可追蹤性和準確性,以預算執行的情況作為核算主線,預算批復后開始對預算指標進行追蹤,在分解、下達、調整、調劑、執行各階段連續記錄,一直追蹤到預算年度截止或項目終結,有效提高數據的可利用性和可分析性,能夠更好地利用數據進行決策和分析。同時,通過對資金、債務等指標的科學管理,實現資金結構、債務規模、風險控制的準確研判。
三是約束預算執行。預算管理一體化通過健全預算管理機制和制度,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全面、系統、實時監控和約束,確保預算嚴格執行和有效管理,確保所有支出有預算來源,從根源上解決“無預算”“超預算”支出問題。同時,強化預算謀劃準備、預算項目確定、預算編制與審核、預算執行、決算評價等主要環節有效銜接,保障年度預算周期與政策規劃實施的一致性。
三、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業務執行不規范。雖然財政部明確了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的規范和標準,自治區也制定了規范全區財政業務的相關文件,但從預算編制情況來看,各級財政、各部門單位對業務的理解和執行仍不到位。例如,各級預算由同級的人大審議,但預算草案的標準、涵蓋內容不盡相同,而在一體化系統中,為了便于數據的上下貫通,各級財政采取相同的取數口徑,導致部分地區系統口徑與業務管理口徑不一致。
二是數字分析運用程度不高。隨著一體化系統與各類財政系統的逐步整合,當前系統中儲存著大量財政管理數據,為了進一步提高數字分析運用程度,自治區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中設有“領導駕駛艙”模塊,但在使用的過程中,數據的分析程度還不高,數據集成優勢發揮不明顯,且數據整合分析較為局限,分析展示主要依賴前期模塊設計,應用過程中靈活性較差。
三是數據共享渠道不暢。預算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建立,核心目標是清除“信息孤島”,連接財政各個業務系統,實現信息傳遞與共享,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與組織、編制、人事、辦公等系統還未實現互聯互通;另一方面,系統內部的各個業務環節的數據沒有實現互通共享,數據集成的優勢發揮不明顯。
四、預算管理一體化提升預算管理水平的建議
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將預算編制、執行、控制和調整環節實行了一體化管理,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傳遞,有助于建立全面、系統、科學的預算管理機制,下一步,需著力在加強財政數字分析運用、推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強化預算監管能力、深入推進數據共享等方面發力,為進一步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一)強化預算規范管理
第一,建立多部門共同監督機制。在推進財政管理現代化進程中,多方聯動預算執行監督機制發揮重要的作用,需持續深化預算管理一體化管理系統與人大監督系統、紀檢監察系統、組織部績效考評體系、審計監督體系等諸多監管力量融合,形成一套全面而高效的共同監督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厘清各部門的職能分工,使其在預算執行監督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財政部門通過實施精準監督有效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資金,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人大依法強化監督職責,聚焦預算執行中的關鍵問題與短板,著力推動制度機制的完善;紀檢監察機關發揮監督優勢,對預算績效進行深入細致的監督檢查;組織部門則從干部激勵的角度出發,將預算績效管理指標納入重點考核指標。
第二,做好政策法規的整合與完善。重點是梳理我國現有預算法律法規,廢除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不匹配的法規和條文,清理并填補法律漏洞,強化政策法規銜接,完善預算法制體系。盡管《預算法》的實施為預算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撐,顯著提升了政府的預算法制觀念,但在執行中,約束力還不夠,與其他管理制度的整合也不夠順暢,在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財政收支劃分、轉移支付管理、財政投資和融資、國有資產管理等領域仍存在制度空白。
(二)加強財政數字分析運用
第一,加強各類數據監控預警。以數據集中為基礎,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預算管理活動全流程進行回溯分析。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對預算指標下達、資金撥付進度、國庫庫款等情況的預警,合理引導財政資金分配。通過綜合對比當年與以前年度的用款習慣以及當前庫款狀況,合理確定、調整項目支出安排,確保各主體在預算管理中的職能范圍、內容與財力得到合理配置。
第二,強化一體化系統的數據展示。在研究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尖端技術與預算管理融合的基礎上,深化科技賦能方式,強化數據挖掘潛力和應用預測能力,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積極吸納中外、央地、政企在預算管理與數據挖掘應用方面的豐富經驗,創新探索政府預算管理新路徑。推進財政數據共享與公開,推動各管理主體轉變傳統預算管理觀念,研究建立重大民生保障項目支出進度等動態性信息公開機制,樹立服務公眾,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且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理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三)深入推進數據共享
第一,強化各部門主體協同。整合各部門業務協同辦理操作平臺,逐步將各項業務集成于一體化系統,各部門將業務辦理進度、結果等信息全部錄入并匯總到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中,實時、全程掌握業務辦理情況。促進預算管理主體間的互動與溝通,加強責任管理,避免出現責任真空或重疊;建立上下級財政部門正式溝通機制,為政策指引提供依據。因預算管理涉及資金流轉、數據共享等多個環節,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形成合力。例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財政部門的支付活動需要代理銀行和人民銀行的緊密配合,進行對賬和清算,確保資金流動的準確性與安全性。因此,需進一步擴大主體協同范圍,加強與預算單位以及人民銀行、稅務、商業銀行等機構的協同。
第二,加快數據的共享應用。不斷整合系統資源,將分散的財政業務系統整合為一個統一的、集成的財政管理系統,構建深度應用、上下聯動、縱橫協同的預算管理一體化體系,減少數據冗余和不一致性,提高數據質量和可靠性。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數據資源,建立數據共享平臺,研究制定數據治理、應用、安全等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以當前財政改革與管理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為切入點,開展財政數據應用建設,推動財政信息化由傳統流程化支撐向數據資源價值體現轉變。同時,將各類財政業務系統數據進行集中管理和共享,通過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和交換,提高數據共享效率和透明度。
參考文獻:
[1]董必榮,徐懷寧,凌華.政務信息化與地方政府預算資金使用效率[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2(1):89-99.
[2]李惠.行政事業單位部門決算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19(01):120-121.
[3]馬海濤,肖鵬.借力預算管理一體化 提升財政管理水平[J].行政管理改革,2022(8):30-37.
[4]馬茜茜.淺談構建全方位、全流程、全覆蓋部門預算監管體系[J].財政監督,2019(03):66.
[5]王志剛.財政數字化轉型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J].財政研究,2020(10):19-30.
[6]許宏才.加快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以信息化驅動預算管理現代化[J].預算管理與會計,2020(11):11+23.
[7]于飛,郭原,鄧碧華,張靜.部門預算管理信息化研究—以M部委實踐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l8(04):43-44.
[8]張素榮,李健.全面預算管理的邏輯起點與驅動因素分析[J].會計之友,2020(1):26-40.
[9]趙術高.預算管理一體化的數字財政治理邏輯[J].財政監督,2023(15):19-25.
[10]財政部預算司編著.中央部門預算編制指南(2024)[S].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3.
[11]倪志良.政府預算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12]王小龍,李敬輝,等.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實用教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0.
[13]楊志勇.數字財政的機遇與發展前景[N].中國財經報,2021-11-30(007).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預算編審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