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是人大常委會會議的法定程序,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代表行使監督權的一項法定方式,更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
8月13日上午,一場在溫嶺舉行的專題“問診會”直播火爆“出圈”,會議現場“開考”關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良策。讓我們將鏡頭聚焦,感受專題詢問會議如何讓人大監督的“牙齒”更硬、“咬合力\"更強,為民營經濟破解發展難題注入人大力量。
精準化”監督推進選題緊貼中心
“調研發現,部分政府性重點項目在用地報批時,涉及相關審批部門及部門內部簽字蓋章流程過于復雜,請問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如何運用數字化平臺加快審批速度?”……
這場圍繞本地民營經濟發展的專題詢問會議采取“一問一答\"形式,由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會場代表和若干網民提問,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回答。詢問環節公開且充滿“辣味”。
聚焦“精準化”,推進監督程序緊跟中心、緊貼民生是我省人大實施“六化兩提升”,推動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溫嶺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大會議案、代表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及有關議題開展專題詢問實踐,尤其緊扣社會關注度高、涉及面廣的重大議題開展持續多年的全過程監督。
在開展專題詢問前,溫嶺市人大常委會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意愿,扎實搞好調查研究,確保建言建在點子上,議政議在關鍵處。
自2022年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優化營商環境”主題的代表議案確定為大會議案,到如今圍繞“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經過連續四年的多維度、遞進式、全過程監督,有效凝聚起代表監督合力,與市委、市政府全局工作形成同向合拍,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取得明顯的工作成效。
多維化”互動確保問出實效
聚焦“智能化”,推進監督評估數字賦能、數智增效,讓監督成效具象化、可感知,是溫嶺市人大常委會創新監督方式的重要探索。
據悉,本場詢問會議采取“主會場 + 基層單元分會場”形式,由溫嶺市融媒體中心進行全程網絡視頻直播,通過網絡視頻和圖文全程直播,并選取部分網友提問,請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解答。當天,共17.85萬人在線觀看,提出有效建議305條。
值得一提的是,溫嶺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每年召開大會議案辦理專題詢問會,通過“會前深入調研 + 會中問深議透”有機銜接、“聽取報告 + 播放專題片 + 專題詢問\"程序設計、“主會場 + 基層單元分會場\"會議形式、“視頻 + 圖文”網絡直播、“線上 + 線下”雙向互動等制度性安排,把專題詢問會開成“代表問政會”“人民聽證會”,全方位搭建人大常委會、政府領導班子和代表群眾對話的平臺,使大會議案來自人民、更有效回應人民。
“依靠‘算力'解放‘人力’,讓清單先行,數據跑路,監督的成效更加具象化。\"溫嶺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負責人說到此成就感滿滿。
“實效化”閉環讓問題清單“落地有聲”
專題詢問的“問”只是起點,絕不止于“答”,關鍵在于整改落實這“后半篇文章”。
“在專題詢問會后,我們會將詢問內容和在線網友提問作整理反饋,并附上問題清單,函告市政府認真研究處理,以督促問題加快形成整改落實思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文波說。
“規范化”落實問題清單,推進監督程序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聚焦“老問題”,也要瞄準隱形“新動向”。
根據部門辦理進展情況,市人大開展復查調研,適時在常委會會議上聽取并審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整改落實情況報告,并在新一年的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開展辦理情況滿意度測評。
在后續評估方面,市人大常委會也做足了閉環工作。2022年以“強工興市\"為主題的大會議案專題詢問會中提到的部分問題,在2023年開展了“二次評估”,在原有滿意度測評基礎上,增加“整改成效量化指標”和“長效機制建立情況\"等評估維度。
同時,通過建立跨年度跟蹤監督臺賬,對“強工興市\"議案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問題持續跟蹤,2023年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17個,投資總額同比增長 28% ,推動實現“年年有跟蹤、件件有回音”的監督閉環。
“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招’,更是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定心丸’。\"溫嶺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朱明連說道,“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把服務改革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作為首要任務,始終與市委、市政府同頻同向,持續跟蹤關注專題詢問會涉及問題的整改成效,以及相關審議意見、代表建議和民情民意的辦理落實,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延伸閱讀
專題詢問十五年:“問”有責任“答”顯擔當
2010年8月,溫嶺市人大常委會首試專題詢問,并從2012年開始,以每年兩場及以上的頻率,實現了專題詢問常態化。迄今為止,共開展了近30場次。
值得一提的是,溫嶺市人大以代表和群眾訴求為起點,把專題詢問作為接受監督、改進工作、推動發展的重要途徑,監督效果在實踐中得到顯現。
流程設置實效化。設置專題詢問工作流程過程中,特別突出問的實效、整改的實績,以“詢問一答復一追問一表態—函告—反饋—落實—滿意度測評一跟蹤關注”形成閉環。在常委會組成人員完成提問、追問、再問,應詢單位負責人逐一作出回應后,常委會組成人員再對答復情況進行評價。會后,以書面函形式要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限期進行書面答復。政府部門開展執行和落實,在新一年人代會上開展滿意度測評,后續持續開展跟蹤關注。
民意回應公開化。每年的專題詢問過程中,通過開展現場網絡直播,吸引網民參與現場詢問。2023年7月,首次采取“主會場+基層單元分會場”形式召開專題詢問會,2名市人大代表在基層單元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進行現場提問,如澤國基層單元的代表就提出“如何健全信用修復機制,如何探索建立企業信用快速恢復機制”問題,該問題直接轉化為詢問議題。同時,通過網絡視頻和圖文全程直播,并選取部分網友提問,當天,共17萬余人在線觀看,提出有效建議239條。
跟蹤監督常態化。建立整改落實臺賬,將各個問題的整改情況跟蹤關注任務分解至各代表小組,由各代表小組一對一常態化監督,定期關注和上報整改進度。例如,針對“火車站出租車拒載”問題,據大溪代表小組跟蹤反饋,交通部門在專題詢問會后2個月內開展專項整治17次,查處拒載案件24起。
歷經十五載春秋,一個個開門見山的問題、一句句坦誠應對的話語,每一次擲地有聲的專題詢問背后,都是溫嶺市人大增強監督實效的不懈努力。從開始的詢問到最終的落實,都將匯成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強大合力。
(溫嶺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