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立法法修改如一縷春風吹遍之江大地,所有設區的市被賦予地方立法權。同年7月和9月,省人大常委會分別作出決定,確定溫州等9個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由此翻開了我省設區的市法治建設新篇章。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砥礪前行。在省人大常委會統籌指導下,全省各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構建“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全面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十年間,11個設區的市共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302件、修改51件(次),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機制170余項,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447個。這些扎實數據,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法治活水。
在決勝“十四五”、布局“十五五”的關鍵節點,本刊全面回顧我省設區的市十年立法歷程,總結推廣典型經驗與優秀成果,以期推動地方立法工作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礪十年初心鑄良法,踐使命擔當臻善治。浙江各設區的市人大以高質量立法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4年底,為進一步推動我省地方立法高質量發展,省人大組織召開了全省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座談會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座談會。
把穩法治航向,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十年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對設區的市人大立法工作審查指導的全過程、各環節,加強統籌協調和系統謀劃,確保全省地方立法工作步調一致、導向鮮明,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奮楫揚帆。
各設區的市毫不動搖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同頻共振、深度銜接,精準聚焦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需求,確保地方立法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匯聚起協同發力的強大法治合力。
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杭州積極出臺智慧經濟促進、城西科創大走廊、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數字貿易促進等法規,寧波、溫州、金華、衢州、舟山等市均出臺促進科技創新法規,嘉興出臺科創金融促進條例,紹興、麗水出臺人才科技融合發展方面的法規,筑牢科技創新發展法治根基。
10- 浙江人大2025.9
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杭州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寧波出臺社會信用條例,溫州制定“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促進條例,嘉興出臺綜合查一次若干規定,衢州出臺優化涉企服務若干規定,臺州出臺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促進條例,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聚焦縮小三大差距,杭州制定鄉村建設條例,寧波出臺慈善事業促進條例,湖州頒布鄉村旅游促進條例,嘉興出臺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促進條例,臺州出臺共富工坊、鄉村片區組團發展、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方面法規,為共同富裕鋪設制度跑道。
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各市除出臺有關大氣、水、海洋等環境保護和固體廢物治理方面的法規外,還針對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桑基魚塘系統、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等事項開展立法,杭州、湖州還出臺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綜合性法規,共同繪就綠水青山法治畫卷。
聚焦文化繁榮發展,各市加強良渚古城遺址、大運河、西湖龍井、泰順廊橋、永嘉昆曲、湖筆、西塘古鎮、紹興古城、越劇、黃酒、婺劇、紅色資源、南孔文化、圍棋、臺州府城墻、龍泉窯遺址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等立法,寧波、溫州出臺全民閱讀促進法規,紹興、臺州協同立法出臺浙東唐詩之路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守護文化根脈,激發時代新韻。
聚焦優化民生保障,各市圍繞軌道交通、電梯安全、居家養老、全民健身、養犬管理等民生關切出臺法規。杭州還出臺農村公路條例,寧波出臺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菜市場管理等相關法規,溫州出臺家政服務條例,湖州出臺車輛停放管理條例,衢州出臺殘疾人社會服務條例,舟山出臺瓶裝燃氣運輸與配送管理規定,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讓法治溫度觸手可及。
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各市出臺物業管理、網格化服務管理、法治鄉村建設、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方面的法規。杭州還出臺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溫州出臺龍港市社區治理條例,紹興出臺“楓橋經驗”傳承發展條例,金華出臺租賃廠房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用法治方式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提升立法質量,彰顯創制性立法地方特色
“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十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區分兩個階段審查指導原則,堅持提前介入,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一關鍵,寓支持于審查,寓把關于指導。對每件設區的市的法規草案,省人大常委會以“全面指導 + 重點關注”為原則,全方位幫助研究各類問題,對發現的貫徹落實黨的主張和合法性方面的問題一盯到底,對各市根據具體實際開展特色制度設計予以充分尊重和支持。對報批法規,則以“合法性審查”為原則,只要不存在合法性問題即予及時批準,在嚴守底線的同時留足創新空間。
十年來,11個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地方立法工作,用地方特色和制度創新彰顯地方立法辨識度,結出累累碩果。
一域一品,各美其美。杭州立足數字經濟“第一城”,緊扣新經濟引領“新潮”立法。寧波構建“甬式惠民”法規體系,覆蓋民生關鍵領域。溫州發力“兩個健康”,立法助力樹牢民營經濟標桿。湖州以“美麗系列”立法,打通美麗生態向美麗經濟轉化路徑。嘉興善用小體例解決大問題,平均25條的法規體量成就高效精干的“嘉興模式”。紹興不負江南文化名城美譽,立法推動古城、古酒、古運河、古戲曲、古香榧、古詩路等文化遺產古韻煥新潮。金華用“三張清單一張圖一平臺”,強化問題導向、務實立法,盡顯“經世致用”的婺學精神。衢州將自然之禮、人文之禮和治理之禮融入法規,引領城市尊重自然、包容友善、守正創新發展。舟山以獨特的海洋海島主題為特色,漸成“舟山海派\"法規制度體系。臺州提煉實踐智慧,用小切口立法織就共同富裕制度錦緞。麗水以動靜結合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機制帶動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筑牢地方立法民意基礎。
功能作用,精準進發。《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條例》發揮地方立法補充性功能,打破傳統行政管理體制,賦能創新發展。《寧波市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條例》發揮地方立法實施性功能,補齊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暢通服務“末稍”。《溫州市“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促進條例》發揮地方立法探索性功能,從政企懇談等十大方面規范親清政商關系,樹立全國標桿。
自2015年以來,我省各設區的市報批法規均獲省人大常委會批準。

立法改革,相得益彰。《龍港市社區治理條例》量身定制“社區治理”定義,創設“三張工作清單\"制度,為全

為進一步加強地方立法工作指導交流,省人大常委會每年組織召開全省人大立法工作座談會。
國唯一“撤鎮設市\"改革提供法治保障。《湖州市綠色金融促進條例》推動打造“綠貸通”“碳賬戶\"“綠金寶\"等湖州特色多跨場景應用,激發改革動力。《嘉興市綜合查一次若干規定》明確“綜合查一次”定義、框定“綜合查一次”適用情形,法規實施至今,全市涉企行政檢查戶次同比下降 53.32% ,成為優化營商環境典范。
硬核創新,提亮成色。《紹興市“楓橋經驗\"傳承發展條例》將駐村指導員、民情日記、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等實踐創新成果寫入法規,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金華市婺劇保護傳承發展條例》創新婺劇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辦法,解決婺劇人才空缺、職稱評審難、職業晉升難以及隊伍穩定性不強的問題,激發創造創新積極性。《衢州市科創平臺高質量發展條例》首創科技創新工作報告制度,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臺州市促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規定》總結基層首創經驗,創設跨城鄉跨區域組團、村民持股、人才入鄉等制度,推動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建設,實現鄉村共贏共富。《舟山市電梯安全管理條例》針對舟山多臺風、高鹽霧的特殊地理環境,創設適合海島氣候的電梯選型配置、土建工程管理制度,同時建立電梯島際應急救援模式和電梯應急救援網格化管理模式,以適應專業救援隊伍無法有效覆蓋偏遠海島的實際。《麗水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為
12| 浙江人大2025.9
356個傳統村落“活態保護”創設法規制度,有力回應老百姓“望山見水記鄉愁\"的美好期待。
圍繞工作格局,夯實全流程立法工作機制
十年來,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出臺《關于推進設區的市完善立法工作機制提高依法立法水平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設區的市人大立法精準選題的指導意見》《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審查指導工作流程》《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合法性審查參考標準》等,構建長效機制,規范審查指導工作,同時充分尊重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主體地位,助力完善機制、提升能力。
十年來,各設區的市因地制宜、大膽探索,構建起一系列具有特色、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扎實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多項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
杭州率先出臺黨領導立法工作實施細則;寧波率先實行重要法規草案起草“雙組長”制;溫州健全法規實施后跟蹤問效機制,倒逼立法成效持續提升;湖州率先制定《地方性法規案成案標準》,圍繞立法關鍵環節明確質量標準,壓實相關單位責任;嘉興率先明確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保障機制,確保“立法直通車\"行穩致遠;紹興首創法規實施報告制度;金華首創基層立法聯系點規范化建設工作標準;衢州實行創制性立法項目培育機制,實現創制性立法項目精準孵化和動態管理;舟山試水“地方立法半月談”,提高法制委員會組成人員審議水平;臺州創設“民間智囊團”立法市民庫和立法數字化應用場景“立法民意通”,連續8年召開地方立法協商座談會;麗水首創動靜結合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讓地方立法“底盤”更穩。
潮平海闊,千帆競逐。經過十年砥礪奮進,浙江設區的市立法方向更加明確,立法理念更加清晰,立法能力顯著增強,立法質量持續提升。立足新起點,浙江設區的市立法工作必將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的征程中,繼續奮楫爭先,綻放更加璀璨的法治光芒,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浙江智慧、提供更多浙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