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學歷程和曲折經(jīng)歷
我高中時因病輟學兩年,因此未讀大學,先后在上海小學和中學擔任英語教師。高中畢業(yè)后,我一面教書,養(yǎng)活自己、資助家庭;一面在毫無指導的情況下,堅持自學中文、歷史、哲學和英語的大學本科教材。我的所有學問,包括后來讀研,全部是自學。導師徐中玉(1915—2019)認為:學者實質上都是“自學”成才,關鍵不在于是否進過高校大門。他并不給我們系統(tǒng)性開設課程,學位論文也不做具體指導,我們成文后,他提出一次修改意見,最后再親筆給我們做一次修改。
我在全國首次研究生公開招生的1978年,以自學生身份,報考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專業(yè)[導師為中國首批博導徐震諤(1901—1986)和葉百豐(1913—1986)袁英光(1925—1997)教授等]。因中學骨干教師是緊缺人才,雖獲高分而單位不放,未能入學。1979年再考該校中文系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業(yè)(后改名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此時商定,中學教師報考生必須高于最低錄取分300分(5門考分)以上50分,方可錄取,原單位一律放行。我以383分、該專業(yè)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錄取,并被指定為該專業(yè)的班長;又被推選為1979級全校文科研究生英語班班長(我兩次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都是91分)。
1978年和1979年的研究生是很難考的,當時的考生是積壓20年的大學畢業(yè)生和自學生(年齡自20余歲到40多歲),數(shù)量極為龐大,考生的水平很高,錄取比例很低(我第一次考的專業(yè),錄取比率是百分之一),是后來的人才競爭形勢很難相比的。我連中兩屆,考運頗順。
我剛進校不久,在研究生一年級時,應權威學者、俄國和英國文學一流的翻譯家和研究家、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項“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王智量教授(1928—2023)的邀約,得到導師和系領導批準,改行進入外國文學教研室,跟隨他從事當時新興的學科一一比較文學研究,并已確定在畢業(yè)后留校。
在研究生入學一年的時間里,從古籍整理研究(唐宋文史研究方向)轉到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美學),再轉到中外比較文學,在今屬985的一流名校轉換了一流名師主持的3個專業(yè),這在國內外研究生教育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導師徐中玉教授在第一學期給我們做講座10次,指導做資料卡片的方法和意義,介紹古代文論的經(jīng)典,如陸機《文賦》鐘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等。第二學期,我們專業(yè)的研究生與教育部在華東師范大學開設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師訓班”的學員一起,每周一次聆聽全國請來的名師的專題講座。
我自1980年研究生二年級起,在完成徐中玉師承擔的“六五”國家重點項目“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研究”的資料收集、閱讀的繁重任務和撰寫學位論文(4個月完成4萬字《論王士禎的詩學和神韻說》[2],這是導師指名建議我撰寫的,其他同學的題目皆是自選)的同時,撰寫并在名報名刊和全國研討會論文集發(fā)表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專業(yè)文章5篇、外國文學翻譯作品1篇,還編著中國古代美學經(jīng)典書籍2種。完成古代文論、比較文學、古籍整理三個專業(yè)結合的《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編校、標點和古代文論、古籍整理兩個專業(yè)結合的《金圣嘆全集》匯編;分別由吉林大學羅繼祖(1913—2002)教授和復旦大學趙景深(1902—1985)教授作序。
我在畢業(yè)前夕,于《名作欣賞》1982年第3期發(fā)表英國斯坦利·霍頓的名劇《親愛者離去》的譯作及其評論文章,南京大學教授陳瘦竹(1909—1990)于該刊1982年第5期發(fā)表文章贊賞我翻譯此作,并評論此劇3。2020年,杭州師范大學流霞劇社(浙江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學生社團,全國高校“百強學生社團”)排練和演出此劇。1987年又在《名作欣賞》發(fā)表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約翰·高爾斯華綏的名劇《最前的和最后的》譯作及其評論文章。
在讀研期間,我以中國美學三大高峰中的金圣嘆和王國維作為古代文論和美學專業(yè)的重點研究對象,以編纂金圣嘆和王國維的全集作為研讀這兩位大家的經(jīng)典著作的有效手段,打下扎實的文獻基礎。完成的兩部著作,也成為國內外學術研究的重要文獻。
在讀研時期,我完成的比較文學和西方文學的研究、評論文章和譯文,為畢業(yè)后從事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可是在我畢業(yè)時,陰差陽錯,未能留在華東師范大學工作。
留校不成,同學季宗為向他的姑父、全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趙景深教授和師母李希同女士極力推薦,力邀我報考他的元明清文學專業(yè)的博士生。我得到景深師和師母的高度認可和信任。景深師因嚴重白內障喪失視力,他們立即命我代替他撰稿、審稿,接著商定與我合著《中國戲曲史》,又命我代他修訂他的學術名著《元明南戲考略》(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時,特在書前專設一頁“出版說明”,點名感謝我的工作),培養(yǎng)我為他的學術接班人。他的學生、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盧文周和譚正璧先生又邀請我修訂他的名作《中國女性文學史》并代撰此書《前言》。因故報考未成,徐中玉師又親自向全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朱東潤教授推薦我報考他的傳記文學專業(yè)的博士生,又因故報考未成。我的研究生英語班同學、歷史系研究生于醒民通過他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同事、吳文祺之子吳健禧先生向其父推薦。時任上海市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辭海》《漢語大詞典》第一副主編和《漢語大字典》學術顧問的復旦大學教授吳文祺在寓所接見我并親切交談后,極力推薦我去復旦大學中文系任教。此前我在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東華大學徐開俊也請該校哲學系劉方桐資深教授推薦我去該系任教;因趙景深師的推薦,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陳恭敏教授和戲文系主任陳多教授也努力爭取引進我;馬茂元教授和陳伯海教授先后推薦我到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何寅教授擬引進我到該校對外漢語系和文學研究所任教。皆因故未成。此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齊森華教授操辦我留校工作,因特殊原因改為進入上海藝術研究所(現(xiàn)改名為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從事藝術理論研究工作。
二、治學經(jīng)歷和成果總覽
我從事文學(中國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歷史、哲學(以美學為主)藝術學(藝術學理論、戲曲曲藝學、戲劇學、美術學)四個學科領域的研究,至今已有45年,已完成和出版著作超過40種、論文約200篇,總篇幅達2000萬字,其中獲國家級獎項6種、省部級獎項4種。獲批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資助項目3項,國家級高校重點學科基地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國家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6項;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創(chuàng)新工程”(該院最高級別的科研項目)資助項目·“國家級戰(zhàn)略出版項目”·“當代中國學者代表作文庫”1種(《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55方字)。網(wǎng)絡高推薦度著作4本:《紅樓夢的人生智慧》《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人間詞話匯編匯校匯評》《臨朝太后》。另有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上海書展”·作者簽名重點書《漢匈四千年之戰(zhàn)》(增訂版改名《漢匈戰(zhàn)爭全史》,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24),主編《上海市志·文學藝術分志·文化娛樂業(yè)卷》(144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等。近年由中國臺灣花木蘭文化公司連續(xù)出版項目5種,共17冊,約300萬字:《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研究》《中國文學與世界論集》《中國美學縱橫新論》《中國曲藝縱橫新論》《lt;水滸傳》縱橫新論》。
三、美學研究
1980一1990年間,我主要從事金圣嘆和王國維研究,研究方法是收集和編校其著作,在此基礎上撰寫論文和專著。
1.《金圣嘆全集》的編纂出版
金圣嘆是中國獨創(chuàng)的評點文學的最高峰。金批《水滸傳》和金批《西廂記》在清代是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讀物。金圣嘆對提升中國美學的層次、對豐富中華民族的智慧起了重大作用。
金圣嘆的著作《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天下才子必讀書》被懷疑為偽作,我經(jīng)考證,確定為金圣嘆作品。于是將以上4種著作匯編為《金圣嘆全集》4冊220萬字。這個出版選題先后經(jīng)同系研究生同學柯平憑和地理系研究生同學于洪俊兩次推薦至安徽人民出版社,皆遭拒絕。后安徽省出版局常務副局長黎洪曾特批出版,后因出版社人員變動等問題未能出版。
1983年,經(jīng)我曾任教中學的同事方笑芬的丈夫、《辭海》《漢語大詞典》編輯曹方人聯(lián)系江蘇省出版局陳立人副局長和江蘇人民出版社丁良典社長,將《金圣嘆全集》的選題推薦至江蘇人民出版社,該社接受選題后不久,憂慮銷路難以保證,將全集改為選集。1984年初,因原先上報的《金圣嘆全集》選題被文化部列人1985·香港·首屆“中國書展”重點書目,出版方立即決定恢復全集的出版計劃,并將選題轉入新成立的江蘇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
《金圣嘆全集》出版后,經(jīng)江蘇省出版局特邀,我撰寫《文學怪杰金圣嘆和新編〈金圣嘆全集gt;》署名文章,介紹和評論此書的內容和出版意義,收入江蘇省出版總社《“參加中國書展”·江蘇版圖書目錄評論文選》(第89—94頁)并3次被名刊轉載。4《金圣嘆全集》作為“中國書展”重點書,被海外學界譽為中國出版界思想解放的標志。此書獲江蘇省出版特別獎(第一屆)和全國古籍整理1978—1987(1988,第一屆)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建國40年古籍整理出版總結報告》(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楊牧之在《中國文化報》頭版的文章中又突出表揚此書),高度評價此書是“有價值的”“很有分量,具有相當水平的古籍項目”,也表揚出版社因出版此書而“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全面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時,歷經(jīng)“文革”磨難的大批前輩學者剛有機會出版著作,但也非常困難,青年人的出版機會極少,獲獎機會當然更少。《金圣嘆全集》獲得這些榮譽,實屬不易。
此書出版后,我在《蘇州大學學報》1986年第3期發(fā)表《金圣嘆著目述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同年第10期全文轉載),公布自己考證金圣嘆著作真?zhèn)尾R編《金圣嘆全集》的成果。此書的出版,為學術界提供了可靠的文獻,推動了此后持久不息的金圣嘆研究的熱潮,獲得廣泛聲譽。
江蘇古籍出版社決定改為出版選集,結果全集第一二冊即金批《水滸》初印即達4萬冊。因個中緣由,出版時版權頁僅標“曹方人、周錫山標點”。此后又將《金圣嘆全集》選題改由陸林出版“修訂本”,署名“陸林輯校整理”。這一版本實則是在我整理的版本基礎上略作“修改”的重版,可惜不僅沒有提高質量,反而增加了錯字。
拙著《金圣嘆文藝美學研究》中有《陸林的金圣嘆書目和版本研究的失誤評述》和《陸林〈金圣嘆全集》四大學術錯誤評論》專文指出陸林的《金圣嘆全集》的抄襲行為:
陸林在其“全集”的《后記》中說:“只是如果案頭已有前賢的整理之作,很少有人會另起爐灶重開張,我也不例外。慶幸的是,正是通過三年來圍繞金圣嘆著述的系統(tǒng)整理、反復校讀,對其作品版本有了更加清晰的體認…”陸林承認其“全集”沒有“另起爐灶”,即全部襲用了我的成果,只對作品的版本“有了更加清晰的體認”。前已指出,陸林對金圣嘆作品的版本的認識全錯。他的標點錯誤當然多得驚人(見2014年1月8日《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的報道)。
陸林此書的責編倪培翔后任鳳凰出版社社長,他在全國古籍出版社的研討會上宣布此書是周錫山《金圣嘆全集》的“修訂本”。8但這個修訂本沒有征求原作者周錫山的同意,出版時沒有標明是周錫山《金圣嘆全集》的修訂本。
2009年1月,由蔣星煜先生作序,并保留趙景深師原序,萬卷出版公司出版16開法式精裝、增訂釋評本《金圣嘆全集》(編著)7冊,317萬字。《金圣嘆全集》初版中的多種著作即以原刻本為底本。其中《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原刻本,20世紀著錄的僅有周越然(言言齋)吳梅、傅惜華的三家藏本,前兩種皆毀于日寇轟炸,傅藏本也下落不明。20世紀90年代我覓得唯一僅存的此書原刻本,作為萬卷版《金圣嘆全集》中金批《西廂》的底本;又編入梅慶吉先生提供的在黑龍江圖書館發(fā)現(xiàn)的《小題才子書》和一些佚文佚詩,附錄收人真?zhèn)斡袪幾h的金批《推背圖》,收羅齊全,版本可靠,以饗讀者。
此版《金圣嘆全集》還同時出版所含各書的8種單行本,尤其是《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兩冊,100余萬字,其中釋評達20萬字。我又于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金圣嘆評批〈西廂記〉匯編釋評》,收齊金批《西廂》及其評論和多種再批本的評語。我的《金圣嘆研究》專著,先后于1985年和1991年列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出版計劃,惜因缺乏出版經(jīng)費而未能出版。
2016年,拙著《金圣嘆文藝美學研究》終于由上海戲劇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yè)的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專項資金資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評點文學是我國文學批評家、美學家為世界文藝批評史和美學史做出的巨大創(chuàng)造之一,是我國特有的文藝批評方法和體系。金圣嘆作為評點文學的最高峰,為文學“評點”或曰“評批”創(chuàng)立了完善的形式:書前有序言、讀法,書中在每一章節(jié)之前有總批,文中有眉批、夾批、旁批或段落批語。重要的文字旁邊加上圈或點,合稱“圈點”,以示醒目。金圣嘆用這樣完善的形式,用豐富生動、精彩深刻、變化多端、智慧靈動的語言揭示文學經(jīng)典的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和寫作方法,給讀者、作家以有力啟示和指導。由于“金批”經(jīng)典的極大成功,不僅他的評批著作達到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程度,成為魯迅所說的“最有名的金圣嘆”,而且整個清代面向普通讀者形成了無書不批,所有好書都必須加上批語才受廣大讀者歡迎的局面,《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紅樓夢》等都有繼承金圣嘆的評批本。“金批”經(jīng)典對于近四百年中華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普及和深入人心、民眾智慧的提升和高度發(fā)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拙著是唯一全面研究金圣嘆文藝理論和美學的專著,分析和評論金圣嘆的詩(兼及詞)文(古文和時文)小說和戲劇的全部評批。從文學批評和美學兩個層面對金圣嘆文學批評進行評價和概括,歷史性地展示、分析了金圣嘆詩文批評、小說戲劇批評成就,以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方法,全面探討其政治觀、歷史觀、文藝觀和美學觀。
本書的附錄內容豐富,不僅深人全面地研究金圣嘆全部著作的版本并做堅實考證,還首次全面論述20世紀中國文化十大家(胡適、魯迅、周作人、馮友蘭、鄭振鐸、郭沫若、錢穆、陳寅恪、錢鐘書、張國光)的金圣嘆評論,并兼及當代(徐朔方、傅曉航、莫言等)研究和評論,很有新意。
2.《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的編纂出版
1981年拙編《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由學友葛渭君(1937—2018)通過浙江新華書店領導推薦給浙江人民出版社,一年多后,責編來信退稿。1982年于洪俊將此書與《金圣嘆全集》一起推薦給安徽省出版局黎洪副局長,本已進人出版程序,后又因故退稿。1983年經(jīng)同學毛時安推薦,經(jīng)過漫長的4年等待,終于在1987年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1988年重印。
《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及其前言,糾正了此前學術界對王國維美學的整體性的否定性評價[,為王國維美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文獻基礎,成為文科研究生的必讀教材。本書收錄目前能見到的王國維的全部論文、著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美學、哲學論文和論及文學的教育學論文也悉數(shù)收人。
2018年,由北京鳳凰壹力公司操作,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此書增訂釋評本。百度小說官方賬號“每日好書精選”曾發(fā)推文《強推被網(wǎng)友奉為經(jīng)典的〈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一生必讀!》,推薦該書。[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美學著作。我編著《人間詞話匯編匯校匯評》,先后由北岳文藝出版社、方卷出版公司和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上海三聯(lián)書店版本至2019年已重印29次,極受讀者歡迎。
1997年,王國維110周年誕辰之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邀約我編校《王國維集》4卷本,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戴家祥(1906一1998,王國維的清華國學院嫡系弟子、《金文大辭典》主編)審閱、作序,并題簽書名。完成后卻因多家出版社搶先出版了多種王國維的選本,出版社提出暫緩出版。10年后,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書,卻將我提交的此書全稿遺失。我只得重新匯編、校點全書。
《王國維集》(編校)4冊198萬字,增補華東師范大學徐中玉教授之序,2008年得以問世。此書收齊王國維文學、美學、文化學、戲曲學全部論著和歷史、古文字、教育學重要論著,經(jīng)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歷史研究所專家評審,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優(yōu)秀選題策劃獎、編校質量獎。中國社會科學院網(wǎng)轉載《中國社會科學報》的評價:此書為“‘20世紀人文科學和國學第一大師’王國維研究的權威專家精心選編的最佳選本”,“為持久不衰的國學熱提供了難得的范本”。
1992年,由上海藝術研究所資助,拙著《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999年此書獲文化部首屆(1979—1999)文化藝術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2017年,本書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該院最高級別的)資助項目·“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國家文化學術工程”—“當代中國學者代表作文庫”,文庫《總序》指出本文庫收人的作品(前期11種,首批10種)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奠基性、代表性”的“鑄就了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輝煌成就,形成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創(chuàng)新體系”,“代表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著作。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此書“內容介紹”為:“自20世紀以來王國維學研究一直是一門國際性的高層次學科。本書著者對王國維的美學原著作過全面系統(tǒng)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并編著多種有很大影響的版本。本書將王國維美學論著的全部理論內容重新梳理、歸納、排列和連綴,是國內外學術界唯一一部全面論述、評價王國維美學和文藝思想的專著,在對王國維的美學作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描述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評述,建立起王國維美學思想的寶庫大廈。本書堅實論證王國維在中國和世界美學史、文學批評史和比較文學史上罕有的崇高地位,并指出王國維的意境說美學是世界美學史上唯一的以中為主、三美(中國、印度和西方美學)皆具的理論體系。本書是王國維學研究領域中的一部力作。”全書全面梳理和評論王國維的美學總論、小說美學、戲曲美學等,給予全新的評價,并有多篇論文從多個角度加以擴展論述。
我編著的金圣嘆和王國維著作及其評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2010年1月我在香港城市大學為中文系碩士、博士生所做的講座《20世紀第一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講稿摘要,在上海著名報刊發(fā)表后,先后有新華網(wǎng)(國際頻道、江蘇頻道等)中國網(wǎng)、中國評論月刊網(wǎng)、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中國新聞人網(wǎng)、文化中國網(wǎng)、天津網(wǎng)、新疆天山網(wǎng)、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網(wǎng)等數(shù)十家網(wǎng)站轉載,其中北京大學的6家網(wǎng)站——北京大學新聞網(wǎng)、北京大學名人網(wǎng)、北京大學國學院國學網(wǎng)、北大人論壇、北大在職研究生網(wǎng)、北京大學校友網(wǎng)全文轉載,《北京大學校友通訊》后又再次轉載。
2023年,我將金圣嘆、王國維研究專著之外的美學論文,匯編為《中國美學縱橫新論》(5冊,90余萬字),由中國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總論部分的《論中國美學在世界美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中國文論與文化大義》《中國古代文論的當代發(fā)展大有可為》《天人合一及對中國美學的影響新論》《傳統(tǒng)詩教的智慧教育及現(xiàn)代意義》《文學理論話語體系建設的設想和嘗試》等,從宏觀的層面多角度論述中國美學的巨大成就和重大影響;王士禎、王國維、徐中玉、馮友蘭等研究專題,也提出了首創(chuàng)性的系列觀點。
四、歷史研究
21世紀頭10年,我完成“歷史新觀察\"書系3種。
《流民皇帝一—從劉邦到朱元璋》,首次將中國歷史上55個開國皇帝中出身平民的17位,分類予以記述和評論;分析和歸納這些以流落他鄉(xiāng)的底層百姓的身份白手起家、經(jīng)過努力而崛起并建立一代功業(yè)的杰出人物的成長經(jīng)驗、人生經(jīng)驗和管理領導經(jīng)驗。他們的人生智慧和經(jīng)驗教訓必能給當代讀者以重大啟發(fā),他們的高遠志向和奮斗精神必能給當代青年以激勵。
《臨朝太后一—從呂太后到慈禧》用文史結合的方法,首次全面、系統(tǒng)、完整地介紹中國歷史上“臨朝太后”系列的全部人物(共43位),分類予以記述和評論,為讀者提供此類人物的完整的知識,呈現(xiàn)歷史的真實面貌。
鳳凰網(wǎng)在大力推銷此書時,突出引用出版社的內容介紹:
這些以驚人之美贏得皇帝歡心卻又年輕喪夫的妙齡窈窕淑女,以太后身份挑起軍政領導重擔的不同人生表現(xiàn);對其中的佼佼者發(fā)揮過人智慧建立一代功業(yè)的成長經(jīng)驗、人生經(jīng)驗和管理領導經(jīng)驗作出明晰揭示,給當代讀者以重大啟發(fā)。
人生無常,美女落寞,巾幗悲歌。堅強的女子即使在封建社會多難多波、紅顏多為薄命的險惡環(huán)境中也能自尊自信、脫穎而出,給當代女性以有力鼓舞。她們中的不少人在史書中猶如散落的珍珠,難以尋覓,在本書中則串聯(lián)成璀璨奪目的光環(huán),閃爍著不滅的心靈、性格和智慧的光輝。
《漢匈四千年之戰(zhàn)》,是唯一清晰而全面地梳理和記載漢匈戰(zhàn)爭全部歷史的著作。本書不僅記載匈奴在亞洲時期與華夏民族自炎黃時代至東漢長達3千年的生死搏殺,還記載匈奴后裔鮮卑、突厥、契丹和蒙古與漢族長達千年的大戰(zhàn),也記載了匈奴殘兵敗將到達和橫掃歐洲的激烈戰(zhàn)爭直至滅亡的全過程,以及蒙古、突厥進攻歐洲、西亞的戰(zhàn)爭。
中國歷史上的漢匈戰(zhàn)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絕后的大戰(zhàn),無論從戰(zhàn)史之漫長、戰(zhàn)況之復雜、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等各個角度,都可以這樣說。
關于此戰(zhàn)意義之重大和影響之深遠,可以一言以蔽之曰:影響了人類的命運。漢族高度發(fā)展的文明和經(jīng)濟得到保護,此后,高度繁榮的漢文化得以影響整個東亞,使東亞地區(qū)成為世界上長期超過歐洲的文化最先進、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漢匈戰(zhàn)爭的勝利,逼使匈奴及其后裔突厥的殘兵敗將遠遁西亞和歐洲。美國學者W.M.麥高文精辟指出:四百年后,遠遁的這些匈奴余部入侵歐洲大陸,又過1000余年,被唐朝打敗的突厥再次人侵歐洲,“是造成羅馬帝國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2]。“近世歐洲之構成,全出土蘭尼安侵入者激蕩之賜,也未嘗不可。”[3]“拜占庭學者之西遷,為突厥人入侵直接造成之結果,對于西方的學問的復興,實為一大助力。”而文藝復興則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的高度發(fā)展。此外,“突厥人的征服歐洲東部,又曾造成另一后果,其重要性方今日有增加,這就是美洲的發(fā)現(xiàn)”[4l
同時,漢匈戰(zhàn)爭開辟和保衛(wèi)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古近代東西方唯一的陸上和平之路,更是當今“一帶一路”建設的雄厚歷史基礎,這是漢匈戰(zhàn)爭的另一個重大意義。
以上三部書利用“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的全部有關資料和其他古代史著的一些重要資料,體例創(chuàng)新、觀點創(chuàng)新、資料處理創(chuàng)新(如完整梳理和記載杰出女性人物對漢匈戰(zhàn)爭的重要貢獻;理清和完整敘述王昭君及其子女、外孫和侄子的貢獻和命運),并以歷史人物的貢獻總結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網(wǎng)、教育部中國大學生網(wǎng)等極高評價。可參看百度知道《臨朝太后:從呂太后到慈禧媒體評論》一帖對媒體評價的綜合梳理。[15]
我又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完成歷史著作2部:《史記縱橫新說》《民國上海女性四大悲劇和兩大英豪》《史記縱橫新說》全方位、簡明、清晰地梳理和敘述《史記》的重要內容,并分解成多個觀察的角度,綱舉目張地分析和評論《史記》精彩紛呈的偉大成果和成就,也提出一些重要的新觀點。尤其是對20世紀以魯迅和郭沫若為代表的貶低偉大政治家、軍事家漢高祖劉邦是流氓無賴、無能、卑劣并大殺功臣的觀點和當代范文瀾、白壽彝的《中國通史》專著和評論楚漢戰(zhàn)爭的觀點,提出反對性的意見。[因這個論題很大、很重要,因此本書特作附論《lt;史記〉記載的楚漢戰(zhàn)爭真相和中西當代的奇葩反響》,彌補《史記》記敘和評論方式的不足,以還原歷史真相。
上海在20世紀上半葉號稱魔都,這個時期的上海有很多精彩的人物和事跡,也有不少悲慘的人物和故事。1912—1949年的近40年中每十年就有一位女子的死亡轟動大上海,“花國總理”王蓮英、私奔少女黃慧茹、電影皇后阮玲玉和越劇皇后筱丹桂,可謂四大悲劇,至今影響不絕。另有三婚三寡、救國救駕的賽金花和中華第一街南京路的締造者、熱忱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大清公主兼反清志士羅迦陵(哈同夫人)。前五位轟動全國,有大量相關文藝作品出版,但沒有完整詳實的傳記;而羅迦陵的壯麗事跡,則鮮有人知,本書予以完整記載并做評論。
五、戲曲研究
于2001年和1996年完稿的拙著《西廂記評注》和《水滸記評注》編入蔣星煜為顧問的《六十種曲評注》(獲中國圖書獎)出版。由于主編征稿體例的變化,《西廂記評注》(40萬字)不收我已收集和校點的大量評批本批語,因此我決定擴展而編著《西廂記注釋匯評》(147萬字),在完稿近20年后,得到出版機會,202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完成和出版3部戲曲經(jīng)典《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的研究成果。
《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有多個評批本,歷代評論也很多。我收齊所有的評論和評批本的批語,做出匯評本,并做出系列性的全新評論。(《琵琶記》的匯評本也已基本完成,但尚未出版。)
《西廂記注釋匯評》(16開平裝和精裝)3冊147萬字,得到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出版經(jīng)費資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分別于2013年、2014年、2025年出版,獲全國古籍整理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
上海人民出版社向全國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遞呈的申請報告評論此書:“此為一部《西廂記》研究的總結性和集大成的文獻版本和權威版本,兼具欣賞、收藏和研究的功能,本書的注釋、研究論文和評論匯編各項和全書的綜合成就,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因而具有重大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這個評價也適合《牡丹亭注釋匯評》。
此書每折戲后的藝術評論和研究專著對《西廂記》做出全面的新評價。尤其是本書認為《西廂記》在世界文化史上首創(chuàng)了一個愛情模式,即“知音互賞式”愛情。《西廂記》描寫張生與鶯鶯的愛情超越了一見鐘情,結合愛情受到嚴峻考驗的心理描寫,作者讓張、鶯舒展才華,在高智商的心靈碰撞中,不斷冒出新的愛情火花,從而增進了解,在文化觀、生活觀和愛情觀各方面產(chǎn)生共鳴,雙方上升為知音互賞的親密伴侶;又超越生理性的性愛,是靈肉的結合,展示了知識的力量、藝術的力量,達到更高層次的愛。《西廂記》中的“知音互賞式”愛情使用的是藝術的表達手段,即用詩歌和琴聲來傳達自己真摯的心聲。后來高濂《玉簪記·琴挑》孟稱舜《嬌紅記》和曹雪芹《紅樓夢》等眾多戲曲、小說作品中的有關描寫都繼承了這個故事模式。《牡丹亭》杜麗娘用自畫像和畫上的詩歌,在超時空的環(huán)境中表達愛意;而《長生殿》楊貴妃和唐明皇則通過一起創(chuàng)作和演出《霓裳羽衣曲》,將普通的帝王后妃關系轉化為藝術之間的知音互賞式愛情。兩劇也都作出了新的藝術創(chuàng)造。
筆者自創(chuàng)“知音互賞”這個概念來命名這個愛情模式,并以此評論和論述,認為這個愛情模式的描寫是中國敘事文學的一個鮮明特色。[]
《牡丹亭注釋匯評》(16開精裝)3冊198萬字,也獲得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出版經(jīng)費資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獲全國古籍整理優(yōu)秀著作二等獎、華東地區(qū)古籍整理優(yōu)秀著作一等獎。
授獎詞認為:《牡丹亭注釋匯評》提供了古代文藝經(jīng)典總結性整理和研究的一種新的范式,該成果的這種新范式系統(tǒng)、全面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總結了明清和現(xiàn)當代的《牡丹亭》與臨川四夢研究的巨大成果,給學術界研究湯顯祖、《牡丹亭》和臨川四夢提供完整、有序和經(jīng)過精心整理的資料,以便推進更為深入的研究。這個評價也適合《西廂記注釋匯評》。
本書是湯顯祖的全部評論資料之匯編,既收齊《牡丹亭》的全部評論資料,在附錄中也收齊湯顯祖其他戲曲作品的全部序跋和評論資料(包括批評本的批語),湯顯祖詩文的全部評論資料,湯顯祖評論他人詩文、詞曲、小說的全部資料,以及湯顯祖重要的文藝評論和美學文章。本書還收人我本人的著作40萬字:前言、導論、《牡丹亭》全劇的每出之后的藝術評論、專著《湯顯祖與〈牡丹亭〉研究》等。
與此書配套出版的還有《湯顯祖與明代文學》,55萬字,為“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資助出版項目,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將湯顯祖與明代文學、戲曲、繪畫、美學的一流經(jīng)典成果做比較,在這個基礎上,論述湯顯祖的杰出成就和深遠意義。
以上兩書中有關章節(jié)以論文形式發(fā)表,并取得頗大社會影響。例如《湯顯祖及其文學作品對當代作家的重大啟示》(江西省文聯(lián)《創(chuàng)作評譚》2016年第4期“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專題”),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作家網(wǎng)”首頁推薦并全文轉載。
《牡丹亭新論》針對《牡丹亭》的思想和藝術成就,提出全新觀點,后又收入國家重點學科戲劇戲曲學建設項目、上海市一流學科戲劇影視學建設項目《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牡丹亭三婦評本新論》認為《牡丹亭三婦評本》是《牡丹亭》的首部女性評本、《牡丹亭》的最佳評本、清代文學的最佳評本之一,也是中國乃至世界首部女性撰寫的文藝評論專著,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意義。此書是《牡丹亭》明清評批本中鑒賞水平最高、評點最細膩的評批本,在總體成就上超過《牡丹亭》全體男作者的評批本,也超過了署名湯顯祖的諸多評批和評論成果,取得了杰出的理論成就。其評述《牡丹亭》描寫的戰(zhàn)事和有關人物的表現(xiàn)和謀略,是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最早的女性評論戰(zhàn)爭的成果,閨閣才女論兵說戰(zhàn),彌足珍貴。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偉大藝術成就的總體比較和評論》提煉了中國美學對文藝經(jīng)典作品的四項最高藝術標準,并以此比較和評論湯、莎的總體藝術成就。該文為“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四次會議”中的“跨越時空的對話一一中英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研討會”論文。“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四次會議”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劉延東與英國衛(wèi)生大臣亨特共同主持。該研討會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僅7篇。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做比較?》以長篇論文形式批評留洋專家在著名媒體騰訊網(wǎng)、中國網(wǎng)貶低湯顯祖和中國戲曲、拔高莎士比亞和西方戲劇的錯誤言論,從中國和世界戲劇史的高度、西方悲劇理論的角度,分析和評論中國戲曲與湯顯祖的偉大成就,在《上海藝術評論》2016年第3期發(fā)表后,多家網(wǎng)站轉載。
中國莎士比亞學會會刊《中國莎士比亞研究通訊》2017卷以《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比較新論——湯莎偉大藝術成就的總體比較和評論,兼評陳國華的錯誤言論》為題,將以上兩文全文轉載。
另有拙著《誠摯姻緣一千古遺恨〈長生殿gt;》中國國家圖書館介紹和評論如下:“本書選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古典戲曲的巔峰之作之《長生殿》,闡述該作品的緣起、流變、思想內容和影響,評價其藝術得失與審美特色,內容涉及《長生殿》李楊愛情的歷史背景和依據(jù)、《長生殿》的源流創(chuàng)承、《長生殿》的傳奇情緣與本真、《長生殿》中其他人物所散發(fā)的文化現(xiàn)象等。”
《上海文化年鑒》評論此書:周錫山曾兩次在《長生殿》國際研討會上發(fā)表《《長生殿》的杰出藝術新成就》和《昆劇〈長生殿〉和兩〈唐書》中的李楊愛情新評》等論文,此書在兩文的基礎上,對昆劇經(jīng)典《長生殿》做出全新評價,例如《長生殿》用高超藝術手段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通過《霓裳羽衣曲》的創(chuàng)作,將一般的帝妃之情轉化為兩位藝術家的“知音互賞”式的愛情;又通過唐明皇深切思念楊玉環(huán)和追悔自己未能實踐生生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建立了背叛者的后悔和痛苦的愛情新模式,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杰出藝術成就。
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撰寫大量戲曲論文和評論,其中部分成果匯集成《中國戲曲縱橫論》,列入復旦大學中文系承擔的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新世紀戲曲研究文庫》(10種)。
本書圍繞“中國戲曲的首創(chuàng)性”論題,以多部獲得國內外領先性成就的戲曲理論和評論專著為基礎,以掌握完整原始資料為根基,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探索到名著評論,多角度、多層次地論述戲曲的思想和藝術偉大成就,給多部戲曲經(jīng)典作品以全新和精彩的評價。本書還收人不少首創(chuàng)性的理論成果。本書中的多篇論文提交高層次國際研討會并收人研討會論文集,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圖書館等權威學術機構,以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上海文化年鑒》的高度評價。
其中宏觀的總論性文章有《論戲曲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美學史上的地位》《中國戲曲的多元性及其前景之探討》《明清傳奇(昆劇)的重要意義》《二十世紀中國戲曲發(fā)展的基本得失論綱》《上海為中心的多劇種江南地方戲的繁榮發(fā)展》等,對20世紀中國戲曲的發(fā)展做了總體風貌、文學成就、史論建樹等方面的基本得失的梳理和評論,并就21世紀的戲曲發(fā)展作了展望。
此書在適當時機將增補至100萬字,收人我的全部戲曲論文,充分展示我對整個中國戲曲史和戲曲經(jīng)典的全面的、宏觀與微觀結合的研究和系列性的新觀點,以及我對中國戲曲的巨大成就及其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和探索。
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
我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方面的成果除《神秘與浪漫—文學名著中的氣功特異功能描寫》專著之外,另有與王國維、湯顯祖有關的成果,分別編入專著《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和《牡丹亭注釋匯評》中。2023年,我將以上四書以外所有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的論文,匯集成《中國文學與世界論集》3冊50余萬字,由中國臺灣花木蘭公司出版。
此書設有美國作家賽珍珠研究專欄,匯編自1992年至今對于賽珍珠的系列評論,多為提交賽珍珠國際研討會的論文,也收人了賽珍珠的英文論文。
此書還收入了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主辦的國際研討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論文,如《lt;老子》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lt;莊子》對中國文藝的巨大指導作用及其現(xiàn)代意義一兼敘中西三大家論人生如夢》《論中國美學在世界美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論中國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論戲曲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美學史上的地位》和《武則天〈如意娘〉的首創(chuàng)性和〈靜靜的頓河〉的原創(chuàng)性》《印度小說〈斷線風箏〉的中法改編本述評》《賽珍珠對女仆王媽形象的記敘及其重大意義》等,在中外古今的廣闊領域,宏觀與微觀兼顧地比較研究中西文學藝術的偉大藝術成就和創(chuàng)作方法。
另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評論和研究,如《莫言獲諾貝爾獎獲獎詞商榷——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還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和《諾貝爾文學獎與比較文學一—兼談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的三個理論錯誤》]。《諾貝爾文學獎與比較文學——兼談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的三個理論錯誤》2013年6月在同濟大學、中國對外友協(xié)主辦,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瑞典皇家科學院等多家協(xié)辦的上海“從泰戈爾到莫言—百年東方文化的世界意義國際研討會”上首次發(fā)表,運用自己首創(chuàng)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理論,批評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理論錯誤,指出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有3個理論錯誤:授獎詞“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命名用了瑞典文“誕妄現(xiàn)實主義”,歪曲了莫言小說有關描寫的性質。而且“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個概念和名詞本身有嚴重錯誤——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西方學術界強加給拉美作家的判斷性名稱,拉美作家拒絕接受,況且這個名稱既不符合拉美文學的事實,名稱本身還前后互相否定,根本不能成立;莫言小說的神奇故事與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毫無關系,并找出莫言有關描寫所繼承的中國傳統(tǒng)史書、詩歌、戲曲、小說的全部資料;這些資料都是遠早于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chǎn)物,莫言的有關描寫不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影響的產(chǎn)物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莫言的神奇故事描寫運用的是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
莫言授獎詞錯誤的實質是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因此作為這次國際研討會協(xié)辦單位之一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及其下屬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對本文提出的商榷和批評,至今保持沉默。
2015年,在“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刊《中國比較文學》創(chuàng)刊30周年和出版100期暨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成立30周年慶祝研討會上”,應邀作《諾貝爾文學獎與比較文學和中國文化—兼談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授獎詞的三個理論錯誤》的發(fā)言,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七、美學理論和研究方法
我提出中西結合的美學觀點有兩個,研究方法有 一個。
1.意志悲劇說和意志喜劇說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曾說:“其(指元雜劇)最有悲劇之性質者,則如關漢卿之《竇娥冤》,紀君祥之《趙氏孤兒》。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20受此啟發(fā),筆者特撰《論王國維的“意志”悲劇說》2,后又在此文基礎上撰寫《意志悲劇說和意志喜劇說》[22]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在發(fā)表此文時,將此文突出地列為此期新開設的“重在推薦一些富于新開拓的重要主題,以引起學界注意”的“主題論文”之一,并做編者按:
“悲劇”是一個重要的西方美學理論,同時也是20世紀成功移植的一個外來理論。每一種理論旅行的學術傳統(tǒng),都值得再認。周錫山二十年前發(fā)表《王國維曲論三義之探討》,八年前發(fā)表《論王國維的“意志”悲劇說》,現(xiàn)在,他又在長期深入研究王國維悲劇理論和著名論述的基礎上,建立意志悲劇說和意志喜劇說。作者通過比較戲劇的研究,認為元雜劇和明清傳奇的眾多意志悲劇,可以自成一種美學格局,足以將西方公認的悲劇三階段說,補正為世界悲劇的四階段說:即古希臘命運悲劇、中國意志悲劇、莎士比亞性格悲劇和以易卜生為首創(chuàng)的社會悲劇。同時,參與世界比較戲劇史,還可以發(fā)展出一種王氏沒有說到的“意志喜劇”。作者不滿足于僅僅復述王國維的思想,這是一種典型的“接著講”式的研究。[23]
意志悲劇的定義是:悲劇主人公本與悲劇處境和結局無關,他(她)為了真理、正義和道義、俠義,利用自己處境和意志的自由,出于疾惡如仇、善意救人(或救國救民)的意志,犧牲自己的生存意志,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主動幫助和拯救身陷或深陷悲劇處境的弱者,救出了對方,自己卻因此而陷入悲劇的境地,造成悲劇的結局,而且主人公對此無怨無悔,視死如歸,這樣的悲劇,可稱之為“意志悲劇”。西方悲劇的主人公都是被動地陷人悲劇的境地的。西方的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都是如此。
本文又配套確立“意志喜劇”,這個名稱和“意志悲劇”一樣,也是一個新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內涵。意志喜劇與一般的喜劇不同,一般的喜劇的主人公都是被動地處于被嘲笑的地位,喜劇沖突多靠誤會巧合來組成,而意志喜劇中的主人公像意志悲劇一樣,也因出于正義和道義,主動幫助他人,都是主動地進入喜劇境遇中,成為可笑角色或造笑角色;正面的喜劇形象全靠自己的聰明、機智和靈慧,有時還用幽默的言行,愚弄了丑惡的反面的喜劇形象,造成笑料,并取得斗爭的勝利。意志喜劇歌頌富于正義感的主人公的幽默、機智、狡黠,尤其是其伸張正義的主動精神和為正義而甘愿冒險的犧牲精神。
2.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理論
我首創(chuàng)的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理論已經(jīng)出版專著兩種,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我于1999年在《神秘與浪漫》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神秘現(xiàn)實主義”這個理論概念。2004年在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第10次年會作大會發(fā)言介紹“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理論,受到與會者的廣泛認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官網(wǎng)、《中國比較文學 ?2005 年第1期、中國比較文學文貝網(wǎng)都做了報道。此后連續(xù)發(fā)表有關重要論文,如2008年1月在香港中文大學主辦“重讀經(jīng)典:中國傳統(tǒng)小說與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交了《戲曲中的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描寫略論——中國戲曲的首創(chuàng)性貢獻研究之一》,收入大會論文集,論文集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論文的注解中說明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是周錫山首創(chuàng)的美學理論。2010年中國水滸學會會刊《水滸爭鳴》發(fā)表《lt;水滸傳〉中的神秘主義描寫述評》,此文開首即說明:“本文是周錫山首創(chuàng)的‘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的系列論文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網(wǎng)”和中國古典小說網(wǎng)都轉載全文。2011年《武當》雜志發(fā)表周錫山《lt;江湖奇?zhèn)b傳〉的內功描寫》(2010·中國平江·平江不肖生國際研討會論文)。
2011年中國比較文學學會與復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上海各高校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比較文學年會暨國際研討會上,我提交了《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導論》,此文指出自1993年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的多數(shù)作品都是“神秘主義文學藝術”之作,“神秘主義文學藝術”的基礎是神秘文化,神秘文化開拓了作家的藝術想象力。古今中外的此類文學藝術作品,應該定名為神秘主義文學藝術,并將其分為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前者指作者和讀者相信作品中的神奇人物和故事是真實的,后者指作者和讀者都認為作品中的神奇人物和故事是虛構的,是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的。
2024年,我向四川大學曹順慶教授主編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書系提交《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研究》(3冊,50余萬字),由中國臺灣花木蘭公司出版。
3.運用中國古代文論評論和研究西方文藝名著的方法
我在1989 ?? 上海·中國古代文論第六屆年會上提出以中國古代文論評論和研究西方文藝名著的方法;在1997·桂林·中國古代文論第十屆年會上作大會發(fā)言,提出“情景交融說的中西進程”證明西方和日本沒有這個理論,并舉例說明;在2009·成都·中國古代文論第十六屆年會上提交論文《中國之石和西方之玉——中國文論評論和研究西方文藝名著方法論綱》I24并作大會發(fā)言,指出古代文論可給西方學界以重大啟發(fā)和指導。四川大學官網(wǎng)的大會報道列出專節(jié),以醒目標題作突出介紹,大會綜述贊成此文提出的重要觀點:這既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換,也是中國文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新方向。
此文認為我們可以運用中國古代文論中獨有的理論,如文氣說、妙悟說、神韻說、情景交融說和江山之助說,分析和評論西方文藝名著。提出此研究方法具有三個重要意義:
其一,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在分析和評論西方名著的實踐中,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和發(fā)展,對發(fā)展中國當代美學和文藝理論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二,西方名著通過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的觀照和剖析,可使西方美學和文藝理論無法分析和總結的藝術特點和成就,得到更好的揭示和解釋,并給中國和世界文藝創(chuàng)作界以重大的啟發(fā),從而對中國和世界的文藝創(chuàng)作起推動作用。本方法的有效推廣和發(fā)展,能夠引導中西當代創(chuàng)作界自覺以中國傳統(tǒng)文論和美學為指導,使中國和西方文藝創(chuàng)作者了解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獨特的成就,促進以學習西方美學、文藝理論為主而對中國美學、文藝理論不熟悉的中國和西方創(chuàng)作者,形成新的藝術追求,從而對中國和世界的文藝創(chuàng)作形成重大的推動作用。
其三,向西方美學和文藝理論界提供中國獨特的美學和文藝理論思想,促進其探索的廣度和深度,為其吸收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提供重要理論內容,從而對西方和世界美學與文藝理論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我們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增強對外話語的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我們用中國古代文論評論西方文藝名著的方法,可以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文藝評論,增強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起到重要作用。
八、21世紀20年代的最新成果
在21世紀20年代的頭四年,我完成《上海市志·文學藝術分支·文化娛樂業(yè)卷》(主編,144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的同時,完成《中國戲曲劇種全集》的《昆劇》卷(文化部主編,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國家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世紀昆曲名家研究叢書”的《俞振飛卷》和《華文漪卷》[北京大學昆曲傳承和研究中心一教育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北京大學(昆曲)基地主編,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國家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寧波出版社]和《昆曲皇后華文漪評傳》(70萬字,國家社科藝術學重大項目階段性成果,復旦大學出版社,2025)。俞振飛是20世紀中國最杰出的昆曲藝術宗師、京劇大師;華文漪是20世紀昆曲的第一名旦。
此外還有北京鳳凰壹力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策劃,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王國維《人間詞話匯編匯校匯評》豪華精裝本,另有《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釋評本。2024—2025年新出版的著作有5部:《漢匈戰(zhàn)爭全史》《史記縱橫新說》《蘇軾經(jīng)典釋讀》《金圣嘆評批西廂記匯編釋評》《民國上海女性四大悲劇和兩大英豪》。
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公司2023—2025年連續(xù)出版5部著作,16開豪華精裝本,共17冊,近300萬字:《中國文學與世界論集》《中國美學縱橫新論》《中國曲藝縱橫新論》《水滸傳縱橫新論》《神秘現(xiàn)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研究》
我的著作和成果,都是對古今中外經(jīng)典大家和經(jīng)典著作的全新評價和創(chuàng)新研究,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我所有的出版資助和獲得獎項的成果,全部是工作單位或出版社申請和委托的。這是我曲折經(jīng)歷的又一個特色。
但是我的著作和成果得到多方的重視。《上海市志·文學藝術分志·文化娛樂業(yè)卷》和《戲劇卷》《曲藝卷》等“大事記”有多則記載,或列條目。《上海文化年鑒》自2004卷至今,連續(xù)約20年記載周錫山的著作和重要論文。《上海年鑒》也有4次記載。美國高校圖書館收藏了我的所有著作。
同時,我多次被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聘為上海市課題立項和成果結項、上海市社科專著資助出版和社科優(yōu)秀成果評獎、江浙兩省課題立項或評獎、上海市優(yōu)秀博士論文資助出版和國家項目成果結項的評審專家,并被全國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列入“成果鑒定信譽良好專家檔案”。
作者簡介:周錫山,上海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任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