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是黨中央對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重要要求,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推動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走深走實,有助于實現人民政協與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也是人民政協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實踐路徑。文章基于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內涵意蘊,厘清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理論邏輯,總結典型經驗以資借鑒,并提出新時代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實踐路徑,提升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意識、能力和實效,切實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以期鞏固黨的全面領導,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為更好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凝聚共識和力量。
一、新時代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理論邏輯
作為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舉措,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是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向群眾拓展的必然要求,其邏輯起點在于一切為了人民,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對于發揮政協職能優勢,把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上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民政協為人民的根本價值遵循
界別作為人民政協組織構成的基本單位,是人民政協有別于其他政治組織的顯著特色[2]。人民政協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切工作為了人民。委員作為政協工作的主體,本身就是界別群眾的一員,從界別群眾中來、到界別群眾中去,更是應有之義、應盡之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政協要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抓住民生領域實際問題做好工作,協助黨和政府增進人民福祉。”并強調:“人民政協要廣泛聯系和動員各界群眾,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要鼓勵和支持委員深入基層、深人界別群眾,及時反映群眾意見和建議,深人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3這些重要論述,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黨的群眾路線在政協工作領域的集中反映,進一步確立了人民政協履職盡責的鮮明價值導向。
(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人民政協作為黨領導下的政治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團結各界的橋梁和紐帶。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路線在人民政協工作中的體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可見,群眾路線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協委員由界別協商產生,源自界別、依托界別、代表界別,是政協工作的主體,來自社會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關系緊密,在聯系好服務好界別群眾中具有獨特優勢和顯著作用,每位政協委員都是促進團結的紐帶。4]加強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是把人民政協作為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內在要求,是讓群眾感受到政協委員就在身邊的有效路徑,能夠廣泛增進團結、更好凝聚共識、充分匯聚力量。
(三)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政協的制度安排契合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把協商民主貫穿于履職盡責的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要切實擔負起把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5]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由界別構成,界別是人民政協履職盡責的基本載體,是人民政協產生、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人民政協創新作為的重要依托“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的選舉民主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的協商民主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成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發展協商民主,必須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有機融人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四個環節,確保人民能夠實質性地參與到政治過程之中,實現人民民主的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
二、新時代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典型經驗
2023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浙江省政協制定出臺了《關于完善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意見》和《關于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的意見》,并召開座談會推動貫徹落實,取得了較好效果。2024年,浙江省政協召開深人實施“界別工作提升年\"工作部署會,通過強化履職計劃、調查研究、提案信息、協商活動、服務民生、委員述職“六個一”界別經常性工作的部署和落實,進一步推進委員聯系界別群眾走深走實。金華市浦江縣政協圍繞浙江省政協“界別工作提升年\"\"六個一\"重點工作方案,以“雙向融合·傾聽服務\"為主要內容,從定主題、建機制、強平臺、重特色四個方面開展實踐探索,進一步推動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7]
(一)定主題:明確委員聯系界別群眾職責定位
2024年7月11日政協第十屆浦江縣委員會第二十五次主席會議通過了《關于以\"雙向融合·傾聽服務”為主題深化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意見》,以“雙向融合·傾聽服務\"為主題,明確“積極反映所聯系界別群眾的意見和訴求,提出解決有關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是政協委員的職責所在”,要求把握好聯系的“廣度”“寬度\"和\"深度”,通過委員結對聯系界別群眾、主動走訪聽取意見建議、邀請界別群眾參與協商座談會等創新方式和機制,將委員職責與服務需求深度融合,引導委員更好地開展思想引領、聽取意見、反映要求、凝聚共識、增進團結、匯聚力量等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切實踐行政協初心使命和為民履職之責。
(二)建機制:保障委員聯系界別群眾規范有序
以完善的制度機制為保障,以政協委員為主體、聯系服務為宗旨、凝聚共識為目標,制定四大工作機制。一是建立雙向融合機制。政協委員常態化結對聯系界別群眾3~5名,圍繞重要協商活動的主要議題,通過線下民生議事堂、委員工作室,線上“民情一點通\"“民情碼”“協商在線\"等平臺載體,每年定期主動走訪界別群眾2次以上,聽取界別群眾意見建議;同時,邀請界別群眾參與協商座談會等政協活動,暢通各界群眾政治參與渠道。二是建立重點聯系機制。委員重點加強同本行業本領域界別群眾的聯系,根據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針對性地加強與企業家、外來投資者、弱勢群體、專業人士等重點群體的聯系服務,及時收集反映事關縣域營商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生態文明、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合理訴求和意見建議。三是建立定期服務機制。各界別組結合年度重點工作及所在界別特色,定期開展委員“三走進一聯系”“六送下鄉\"等活動,將每年五月份定為委員工作室“集中服務月”,每年二季度,各界別組結合民生議事堂活動,開展一次委員聯系界別群眾\"集中活動周\"活動。四是建立工作閉環機制。要求委員通過宣傳宣講、座談協商、答疑釋惑以及提案、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民情一點通\"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反映界別群眾的意愿訴求和意見建議。對委員反映內容,由政協機關認真研究整理后,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報送,并通過民主監督、專項視察、民主評議等方式,持續跟蹤督辦,促進成果落實。
(三)強平臺:拓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履職渠道
著眼全方位聯系服務界別群眾,不斷創新委員活動組織形式,拓展委員履職空間,讓界別活動有載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有陣地。一是全員“人組入委”。全體委員根據自身界別編入相應界別組,平衡各組人數和黨員數量,形成16個實體活動界別組,并按照對口聯系原則由專委會進行管理,由各專委會負責牽頭制定、組織、督辦各界別組的活動,分別精準聯系區域特色相對鮮明的鄉鎮(街道)和開發區,確保委員專業優勢得到有效發揮。二是提升委員工作室質效。在全縣各鄉鎮分別建立了界別型委員工作室和集體型委員工作室,并立足本地經濟文化特色,創立了上山文化、法治暖企、新力量等6個富有浦江特色的委員工作室,注重對工作室的提升改造和管理,著力打造委員學習交流、深入群眾、服務基層的履職平臺,圍繞界別群眾需求,常態化開展界別活動。三是搭建三級委員履職平臺。除縣級履職平臺外,還對省政協“浦江中國書畫之鄉政協委員會客廳\"和市政協\"委員同心匯·浦江窗口\"提質增效,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落實機關人員一對一聯系服務,打造好省、市、縣三級委員常態化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平臺載體。
(四)重特色:助力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提質增效
因“界\"制宜開展特色界別活動,引導委員聚焦本界別專業領域,深人基層一線、深人界別群眾,找準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努力做到建言獻策有力度、凝聚共識有廣度、服務群眾有溫度。一是開展\"集中服務月\"活動。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協“界別工作提升年\"活動要求,組織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走進基層、走進企業、走進鄉村(社區),采取實地調研、入戶走訪、結對聯系等多種形式,深人廣泛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如法治暖企委員工作室聚焦“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邀請市縣兩級職能部門、政協委員、界別群眾開展專題座談會,為涉外企業提供法治保障;新力量委員工作室邀請新浦江人共赴義烏江西商會開展聯誼活動,推介浦江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靠近義烏市場地緣優勢,為招引人才、項目和資金牽線搭橋。二是開展界別\"微”協商活動。圍繞黨政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從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小問題”入手,與民生議事堂、協商驛站等活動有機結合,開展靈活多樣的界別\"微\"協商活動,如農業界委員發揮助農共富優勢,開展\"葡萄架下話共富\"“做大做強茶產業,助力農民增收創富\"等民生議事堂活動;教育界委員圍繞\"學校安全隱患整治\"“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統籌全縣閑置校舍資源\"等開展界別\"微\"協商活動,有效暢通界別群眾的訴求反映渠道。三是當好界別群眾“代言人”。委員主動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及時捕捉界別群眾的訴求意愿,如經濟界和委員企業建立營商環境監測點,持續關注身邊界別群眾遇到的有關營商環境問題,通過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民情一點通\"等方式及時反映界別群眾意見建議,助力縣域營商環境優化,為界別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爭當界別群眾的“代言人”。
三、新時代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實踐路徑
聯系和服務界別群眾,是強化委員責任擔當、更好履行政協職能的應有之義[8。新時代新征程上,人民政協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做好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踐行好全過程人民民主、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完善制度機制、優化方式方法、健全平臺載體、提升履職能力等,切實踐行政協初心使命和為民履職之責,真正做到思想上融入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語言上貼近群眾、履職上造福群眾。
(一)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推動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涉及政協組織、界別、委員和群眾等多方力量,要對這項工作的機制方法、組織保障作出綜合性、系統性的明確規定,從而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一要完善信息反饋機制,制定出臺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系列制度,明確規范聯系對象、聯系方式、聯系內容和保障措施,形成接收、辦理、反饋界別群眾意見建議的閉環機制,定期進行常態化的回顧總結、督促檢查和分析思考,保障聯系機制的常態化運行。二要完善量化考評機制,把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具體措施、突出重點用完整的制度形式體現,對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績效進行量化考核,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適度規范,科學合理。加強對委員培訓指導,將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納入委員履職管理考核范疇,加大考核評價結果的運用力度。9]三要完善委員激勵機制,以聯系界別群眾效果為重點,定期開展優秀政協委員評選工作,大力宣傳委員事跡,激發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效應。
(二)優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方法
線上線下融合是新時代“互聯網 + 政務服務”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推動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實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一要充分挖掘各界別的履職潛力,改變有的界別沒有依托單位、工作上過于松散的現狀,明確界別組織的相應依托單位,確定界別召集人,搭建開展經常性界別活動的有效載體,為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提供堅實基礎。充分運用委員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聯系點、政協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協商移動平臺、微信群等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有條件的界別,可以界別名義單獨成立委員工作室,有條件的街道、鄉鎮、社區可以依托現有的黨群工作站設立委員工作站。二要加強與新媒體合作,建立健全網上聯系群眾工作機制,拓展網上聯系群眾的新平臺、新渠道、新空間,選擇群眾關心的重大事項,開展服務宣傳和網絡宣講等活動,用更加開放、共享、實時的技術手段,精準了解群眾所需所盼,研究分析群眾反映的訴求問題,使委員同界別群眾的聯系工作做到全天候、全覆蓋,將履職活動進一步廣泛延伸到界別群眾,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增強同基層協商的融合度、同界別群眾的貼近度,真正做到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聚民心。
(三)健全界別群眾意見表達的平臺載體
加強政協界別工作的平臺載體建設是做好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增強群眾參與感和工作透明度。一要用好專委會工作平臺,把專委會履職活動更多地辦在基層、放在一線,豐富活動方式,增加活動頻次,突出界別特色。組織委員通過參與界別的調研視察、協商座談、讀書學習等活動,與界別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系統了解、反映不同階層群體的利益訴求,為界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二要用好委員工作室平臺,堅持群眾在哪里,委員工作室就建在哪里,群眾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樣主題的委員工作室,以優化升級界別委員工作室作為突破口,不斷創新聯系基層群眾工作機制,并結合委員專長和工作室特色,把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經常性開展起來,更好地發揮其處于政協工作一線的優勢。三要用好\"微協商\"平臺,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互融共促,定期組織政協委員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經常性參與基層協商議事活動。鼓勵委員發揮自身專長和優勢,與界別群眾結對子,進行經常性交流溝通,建立“朋友圈”,聽取意見建議,化解矛盾糾紛,畫出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10]
(四)提升委員調查研究和群眾工作能力
調查研究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是新時代黨員干部亟待提升的\"七種能力\"中的兩項關鍵能力,也是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必須具備的兩項重要能力。一要強化群眾意識,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認真學習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掌握群眾工作方法,增強聯系群眾的能力和本領,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注重從界別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高建言資政的質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來。二要深入基層一線,哪里群眾多、哪里群眾方便,調研協商會議就在哪里開,綜合運用實地調研、跟蹤調研、自主調研、網絡調研等多種形式適時進行田頭議、工地議、庭院議、茶館議、廣場議、視頻議等,通過座談交流、協商議事、談心談話等加強與界別群眾的聯系,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協商、溝通、交流,讓協商活動有更多的\"泥腿子\"參加,有更多的“泥土味\"建議。11在重大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提出的任何意見建議都應建立在前期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有充分的事實依據,從而提升協商質量。
基金項目:重慶市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新形勢下黨員干部網絡空間治理能力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5ZJ09)、重慶社會主義學院2025年委托課題\"新時代統戰干部網絡空間治理能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CQSYWTKT250021)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0L].(2022-10-25)[2025-05-20].新華網,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67.
[3]習近平.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9-09-20)[2025-05-20].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20/content_5431750.htm.
[4]仰葉齊.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任務方式、構成要素及方向路徑[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03):18-23.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4-09-20)[2025-05-20].中國政協網,http ://www.cppcc.gov.cn/zxww/2024/09/20/ARTI1726832564030468.shtml.
[6]齊春雷,丁玉蓮.全過程人民民主語境下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研究[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05):54-60.
[7]張建順.多措并舉深化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EB/OL].(2024-07-31)[2025-05-20].人民政協網,htps:/www.rmzxb.com.cn/c/2024-07-31/3585989.shtml.
[8]賀亞蘭.新時代加強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實踐與思考[EB/OL].(2024-02-07)[2025-05-20].人民政協網,htps://wwwrmzxb.c0m.cn/c/2024-02-07/3491202.shtml.
[9]謝加書,陳陽芳,周曉兵.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研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03):69-75.
[10]政協蘇州市吳江區委員會.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實踐探索[J].江蘇政協,2024(03):33-35.
[11]劉國強,杜培榕.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制度機制研究[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