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問題的設計在閱讀問題設計中起著總領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整體閱讀,提高學生對閱讀文章的整體把握。因此,在設計核心問題時,教師需保證所設計的問題能夠貫穿全文、總領全文,并且能夠衍生出其他次要問題,幫助學生實現對文本的精準理解。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存在的問題
1.問題缺乏重點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會通過設計不同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但部分教師設計的問題缺乏價值、重點模糊,導致學生難以精準把握問題的核心,進而影響對文章的準確理解。此外,部分教師為突出重點,會設計具有明確答案傾向的問題,這不利于推動學生主動思考,也會影響整體閱讀效果。
2.問題缺乏邏輯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設計的問題缺乏邏輯性,未能充分結合文章內容及學生學情,難以將問題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例如,許多教師設計問題時會受到自身主觀認知的影響,所設計的問題缺乏邏輯性、與文章缺乏緊密的關聯,進而影響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準確分析。
3.問題缺乏指向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工作經驗不足,未能結合閱讀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具有指向性的問題,導致學生難以有效掌握閱讀重點,進而影響對文章主旨的準確理解。
二、加強核心問題設計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核心問題設計,能夠發揮問題教學模式的牽引作用,在推動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同時,清晰呈現整體教學思路,并且能夠推動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理解,助力學生對文章主旨與情感的把握。核心問題的設計還有助于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設計核心問題,能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在設計核心問題時,教師需結合文章內容和具體教學進度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再圍繞不同的目標設計不同的核心問題,進而帶領學生實現文章的高效閱讀[1]。例如,開展小說類文本閱讀時,可圍繞人物形象及角色塑造設計問題;開展詩歌類文本閱讀時,則可圍繞作品的表達藝術設計核心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設計和閱讀文本相匹配的核心問題,既能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又能推動學生深入分析文章,掌握文章的語言、修辭、細節等多方面特點。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問題設計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在設計核心問題時,教師需明確其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而結合課文內容及教學要求設計合理的問題。教師要圍繞單元及課文的教學目標設計核心問題,既要突出教學重點內容,又要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所以,教師需要根據文章特點和內容,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的核心問題,以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充分發揮問題的作用。
2.指向性原則
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閱讀核心問題時,應遵守指向性原則,設計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設計核心問題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引導其進行知識的建構和遷移,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參考語文核心素養目標設計綜合化的教學目標,從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及文化素養等方面設計核心問題,以更好地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升。
3.邏輯性原則
教師設計的閱讀核心問題還應體現邏輯性原則,以更好地推動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確保學生可以掌握相關知識和能力,開展高效的閱讀學習活動。在設計核心問題時,教師需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和學生的思維層次進行綜合設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縮短學生思維和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2]。
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問題的設計策略
1.加強單元高度核心問題的設計
在設計核心問題時,教師應立足單元角度,結合整個單元的題材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掌握相同類型文章的閱讀技巧,這既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單元內容的整體認知。單元整體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做好單元高度核心問題的設計。具體可結合單元提示,根據給出的相關信息設計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文章主旨的探索。例如,從單元高度可設計核心問題:“概括文章的主旨思想;分析文章如何突出核心思想;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來突出寫作主題;等等。”以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深入閱讀和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
以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游目騁懷”,要求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掌握相關文言實詞、名言警句以及文言虛詞的作用。因此,在進行該單元課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設計相同的問題:“文章中使用的實詞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文言虛詞有哪些?有什么作用?請總結文章中的名言警句。”
2.加強課文預習核心問題的設計
為更好地發揮核心問題的總領和牽引作用,教師應加強課文預習核心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預習。當前初中教讀課文都設有預習提示,這些預習提示能夠指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也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參考預習提示設計核心問題,幫助學生開展更具針對性的課文預習。
以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教學為例。教材在預習提示部分提出:“找出一些蘊含著豐富情感的語句,細加體會。”對此,教師可以設計聚焦語句賞析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在賞析文本語句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比如設計核心問題:“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文中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的情感?”要回答這一核心問題,學生需先進行文章的略讀,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情感,然后再進行文章的細讀,分析重點句子,從而更加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更深入地解讀文章的內容。
3.加強文本題目核心問題的設計
文章題目能夠高度濃縮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因此教師可以參考文章題目設計核心問題,呈現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內容,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進行分析和總結。根據文章題目進行核心問題的設計有一定難度,教師需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深入分析文章內容,做好文章題目的延伸,才能設計出更具針對性的核心問題[3]。根據文章題目設計的核心問題,能使整體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更符合教學要求,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教學為例。教師從題目中可分析出文章圍繞“阿長”和“《山海經》”展開,因此可從這兩個層面設計核心問題。比如:“課文中描寫的阿長是什么人?她有哪些特點?《山海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阿長和《山海經》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借此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或主旨?”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能準確把握課文閱讀分析的重點,從而快速回答問題,準確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此外,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的認識,教師還可以根據“阿長”和“《山海經》”的關系,對題目進行深入分析,設計核心問題:結合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能否將文章題目改成《阿長買〈山海經〉》?教師設計這樣的核心問題,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又能強化學生對文章題目的認識,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4.加強教學對象核心問題的設計
閱讀問題的設計要體現生本理念,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設計合適的核心問題,向學生傳遞恰當的閱讀方法,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文章的內容和主旨[4]。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存在差異,其閱讀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核心問題時,需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難度的核心問題,精準把握核心問題的深度和數量,充分發揮核心問題的引領作用。教師既要根據單元提示做好核心問題設計,明確教學目標,又要向學生傳遞更多的閱讀技巧,幫助他們掌握豐富的語言藝術手法。例如,單元提示要求學生繼續做好朗讀,在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分析學習文章語氣和節奏的變化,以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那么在完成課文閱讀后,教師就可以設計相關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進行朗讀和細節感知,結合自身對文章情感的理解進行朗讀,做好朗讀語感的控制,處理好朗讀的節奏和語氣的輕重,做到飽含情感地朗讀文章。
以九年級上冊《醉翁亭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核心問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比如聚焦重點字詞理解設計核心問題,根據文章的情感可知,“樂”是重點詞匯,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文章中的“樂”找出來,并重點分析含有“樂”字的語句。如“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針對“太守之樂,樹不知、鳥不知、賓客不知”設計問題:“太守為何而樂?”為突出核心問題的重點,確保學生能精準把握問題的重點、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教師還可以將核心問題設計為:“請分析文章中的山水之樂、四時之樂、游宴之樂、禽鳥之樂及太守之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答問題,既能提高答題效率,又能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進而更全面地分析理解文章。
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性問題,滿足其深度學習需求。例如,在九年級下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核心問題:“課文是如何體現‘壯詞’特點的?”這一問題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題目的理解,又能拓展知識點,學生需先明確“壯詞”的特點,再進行文章主旨的分析。
總而言之,核心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能起到總領作用,初中語文教師應做好核心問題的合理設計,遵循目的性、指向性和邏輯性原則,綜合參考單元要求、預習要求、文章題目及學生學情來設計問題,從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推動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任云鳳.初中語文教學問題鏈核心問題抓取的研究[J].現代教學,2024(19).
[2]吳春園.主問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抓手[J].中小學班主任,2024(18)
[3]胡先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引導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4(20).
[4]劉青.基于核心素養的問題鏈設計在初中語文深度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