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視域下,紅色經典閱讀教學蓬勃發展,但紅色經典詩歌的教學仍面臨諸多挑戰,由于創作時代較為久遠,學生在心理上跟詩歌有一定距離,很多時候容易忽略紅色詩歌的文體特征,往往不學只背或只教考點,教學流于形式,淪為說教,這不僅使語文課失去了語文味,還增添了“思政氣”,既無經典詩歌藝術的學習,也乏紅色精神的深耕。落實課標理念,賡續紅色基因,是語文人孜孜以求的“以文化人”理想。如何激發學生對紅色經典的熱愛,引導對革命精神的傳承,是我們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責任。要破解這一困境,需將文本和情景相結合,既通過情景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因此情景設計的選擇很重要。結合陳毅將軍創作的紅色詩歌的特點,可選擇為其設計紀念章的情景。
筆者以執教《梅嶺三章》為例,以詩歌朗讀為主線,從情景設置、由篇知類的詩學研究等維度,探究讓紅色經典詩歌教學落地生根的策略,以期引發更多思考。
紀念章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品和文化載體,其制作和設計涵蓋廣泛且復雜的題材和設計要素。紀念章的主題多種多樣,涵蓋生肖、偉人、歷史事件、文化慶典等,這些主題通常與特定的人物、歷史時期、價值觀以及象征意義緊密相關。紀念章的主題決定了紀念章所要傳達的信息和情感。紀念章的設計要素包括圖案、色彩、材質、形狀等,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紀念章的外在形態。圖案包括人物形象、景觀、象征性圖標等。色彩能夠增強情感表達。材質也至關重要,如銅、銀、金等,不同材質能夠賦予紀念章不同的質感和寓意。形狀可以與主題相呼應,如用特定的形狀來強調主題的特點。
在紀念章的制作中,形式語言起著關鍵作用,它能夠使設計更加有力地表達主題和情感。例如,雕塑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平面設計則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傳達更多的信息,不同材質的融合能夠創造出豐富的質感和層次感。
本課設計根據《梅嶺三章》為陳毅將軍紀念館設計旅游紀念章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我們應帶領學生認識各種人物紀念章,分析其設計要素。(如圖1-4、表1)
圖1

圖2

圖3

圖4

表1

一、初讀詩歌 知情感
設計紀念章的顏色、材質、形狀,必須根據《梅嶺三章》的具體內容和主旨來確定,引導學生概括詩歌內容和情感。學生通過初讀文章可概括本組詩的主要內容:第一章,作者回憶艱難歷程,彰顯蹈死不顧、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第二章,表現了作者義無反顧,對革命勝利充滿希望的樂觀精神。第三章,表現了作者取義成仁的追求,凸顯忠誠革命的人格。
1.選主色調
紅色:象征著熱情、活力、意志力、火焰、力量、憤怒和血液的循環,與它相關的有活動(運動)、激情,象征為國家獨立和解放而斗爭的精神,也象征先驅者的鮮血,還象征勇敢、真誠和熱忱以及國家的興旺發達。
黃色:象征陽光、希望、黃金、資源和財富。
綠色:象征和平、寧靜。
根據《梅嶺三章》中的大無畏、不怕犧牲、奉獻自我的革命精神,可以選擇紅色、黃色的搭配色調。
2.選形狀
五角星:(1)象征著勝利,許多國家將其作為國旗的標志,如中國、越南、朝鮮等,以之代表革命和戰爭的勝利。(2)自由與解放,五角星是許多民主政治運動和革命組織的標志,象征著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
圓形:(1)圓滿和完美,圓形常常代表著完整、完美和無限。例如,滿月被視為團圓和美滿的象征。(2)和諧與平衡,由于圓周上的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圓形也象征著和諧、平衡與統一。它體現了自然界中的一種基本秩序。
二、再讀詩歌一明意象
在詩歌鑒賞中,除了把握詩歌主題和情感以外,品析“意象”也對詩歌鑒賞尤為重要。意象是凝聚詩人情感的具體事物,如何將詩歌理解、情景設計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者結合,可采取為紀念章設計設計圖案的方法。
詩歌意象是詩人在創作過程中為表達一定的審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而精心營構的、融入了詩人情感和思想的主客統一的符號化表象。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更是中國美學的重要范疇。尋找三組詩歌中的意象,選入紀念章的圖畫設計。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用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古詩名句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梅嶺三章》等紅色革命詩歌中的意象,如“旌旗、血雨腥風”等,和徽章要選用典型圖案來表現的主題不謀而合。
1.分析意象
第一首:泉臺、舊部、旌旗、閻羅
第二首:烽煙、紙錢
第三首:血雨腥風、自由花
2.分類意象
第一類:犧牲意象
泉臺: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象征著犧牲和死亡。
舊部:指已經犧牲的戰友,表達了對犧牲者的緬懷。
第二類:戰爭意象
閻羅:指敵軍。
烽煙:指戰爭中的戰火,象征著戰爭和戰斗。
血雨腥風:比喻反動當局對革命人士的屠殺和鎮壓,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犧牲的巨大。
第三類:革命艱辛意象
旌旗:象征著革命的旗幟和戰斗的號角,表現了革命的艱辛和犧牲。
自由之花:象征著革命勝利后的美好未來,表現了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
3.重組意象
意象在詩歌中有豐富的作用,這些意象不僅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艱辛,還表達了作者對犧牲者的緬懷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通過這些意象,作者借景抒情,不直接流露情感,而是通過客觀物象來表達主觀情思,使詩歌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而紀念章上的圖案也是標志性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圖1:毛澤東紀念章圖案 Σ=Σ 毛澤東頭像 + 天安門廣場
圖2:革命勝利紀念章圖案 Σ=Σ 軍人 + 步槍 + 紅旗
圖3:群英會紀念章圖案 Σ=Σ 槍 + 紅旗 + 書
圖4:航空紀念章圖案 Σ=Σ 地球 + 火箭 + 發射塔
陳毅紀念章的圖案可以在主體陳毅將軍和詩歌中出現的意象中選擇。
方案一:陳毅將軍 + 烽煙 + 自由花
展現了陳毅將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不畏犧牲,換來國家民族的自由。
方案二:陳毅將軍 + 舊部 + 旌旗
展現了陳毅將軍號召戰友一起英勇戰斗,最后取得勝利。
通過上面意象的分析、分組和重組,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行激發。讓學生在讀懂詩歌意象的基礎上,通過意象的分組對意象有更加理性地分析,最后通過意象的重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表達能力,組成新的意境,形成個性化的表達。
三、三讀詩歌- 一悟精神
《梅嶺三章》是陳毅在被敵人圍困期間創作的三首詩,小序中“旋圍解”一句,其課注“旋,不久、隨即”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在梅嶺圍困中,陳毅帶著傷病,歷經叛徒出賣、大火燒山、地毯搜捕、音訊阻絕等,趴伏在陰冷潮濕的大山草莽之中20多天才得以脫困。對如此漫長煎熬的絕境考驗詩人只一“旋”字略過,云淡風輕的背后是獻身革命的豪情和無畏樂觀的革命精神。
每首詩都表達了不同的主題。第一首詩表達了陳毅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視死如歸的坦然;第二首詩是對戰友的囑托和鼓勵;第三首詩則是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和對未來的美好暢想。這三首詩不僅展現了陳毅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也反映了當時革命斗爭的艱苦環境和革命者的崇高理想。可讓學生根據詩歌內容結合陳毅將軍的生平,寫一段文字表達對陳毅將軍的崇敬之情
(1)在歷史的長河中,陳毅將軍以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書寫了一段段傳奇般的英雄篇章。陳毅將軍,您是革命的先鋒,用智慧的頭腦和熱血的身軀,為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您的名字,如同響亮的號角,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奮勇向前。
(2)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您英勇善戰,屢建奇功。無論是戰場上的英勇無畏,還是政治斗爭中的機智果敢,都展現了您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政治立場。
(3)您不僅是杰出的軍事家,更是卓越的政治家和詩人。您的詩篇,飽含深情,激蕩人心,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每一行詩句,都是對革命理想的深情呼喚,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4)陳毅將軍,您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您始終堅守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您的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燈塔,指引著后人前行的方向。
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有效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基礎保障,在課堂上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紀念章”設計等有趣且有意義的情景及活動激發學生對紅色經典的熱愛,再結合朗讀、演繹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對詩歌的深入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