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的預算管理與運營效率直接關系到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及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科學的預算管理有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而運營效率的提升則能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本文從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核心內容入手,分析當前醫院面臨的主要挑戰,深入探討預算管理優化策略,并結合運營效率提升路徑,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以期為公立醫院的高效運營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公立醫院承擔著提供基礎醫療服務的社會責任,其預算管理不僅關系到醫院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直接影響到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在財政資金支持與醫療市場化改革并行的背景下,公立醫院面臨預算執行效率低、資金利用率不高等問題。與此同時,提升運營效率成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目標。通過優化預算管理與加強運營監控,公立醫院可以更高效地配置資源,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因此,深入研究公立醫院的預算管理與運營效率提升路徑,對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核心內容
(一)預算編制的科學化
預算編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不僅是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的預測和規劃,還是企業戰略目標的具體體現。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里,預算編制處于核心位置。科學合理的編制流程與方法,對醫院運營發展極為關鍵。一方面,它依據醫院戰略規劃、年度重點醫療任務和各科室業務需求,統籌規劃、精細分配有限資金。比如重點學科建設,充分考慮所需先進醫療設備購置、高端人才引進、科研項目啟動資金等,確保資金精準投放核心競爭力優勢領域。另一方面,科學嚴謹的編制能實現財務信息多層次披露,讓醫院管理層、科室負責人及醫護人員清楚資金來源與去向,提升財務透明度,利于內部監督管控與外部樹立公信力。另外,科學化的編制能精準預判資金需求與效益,避免盲目投入與資源閑置,增強資金使用效益,為醫院持續穩定發展打下基礎[1]。
(二)預算執行的剛性約束
預算執行與公立醫院的運營效率、資金管理質量直接相關。構建嚴格有效的執行體系,能把控醫院資金運用。在日常運營中,藥品與醫療器械采購資金撥付、醫護人員薪酬發放、科室日常運營經費支出等,都依既定預算方案執行。一旦出現偏離預算的支出,像無合理緣由超預算采購高價藥品或隨意追加不必要的設備維護費用,執行體系會警示并阻斷,防范資金浪費。同時,剛性約束促使各部門形成規范的資金使用意識,開支有章可循,全面提升資金使用效益,為醫院資金鏈的穩健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成本核算與控制體系
公立醫院承擔著基本醫療服務的重任,運營成本龐大復雜,涉及醫療設備購置與折舊、藥品耗材成本、醫護人員專業勞務成本、基礎設施運維成本等諸多領域。構建適配業務特性的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刻不容緩。通過精細化成本核算,剖析各類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結構,實現診療全過程檢查檢驗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的精準測算。例如在醫院實際開展的高頻醫療服務項目中,可以核算診療耗材、醫生及護理人員勞務成本等直接支出,同時納入設備折舊、場地運行費用及配套消耗品等間接成本。基于此,管理層可以優化資金支出策略,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如合理降低藥品庫存積壓成本、優化設備采購計劃避免重復購置,提升資金利用率,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統一。
(四)績效評價與預算調整機制
預算績效評價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衡量手段,肩負著衡量資金使用效率與醫療服務質量的重任。一方面,借助科學的指標體系,從資金投入產出比、患者治愈率、患者滿意度等多維度量化評估各科室、醫療項目。比如兒科門診,考核接診人次、疾病治愈率、患兒家屬滿意度反饋等,反映資金使用成效;另一方面,績效評價結果為預算調整提供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若某科室因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致原有預算資金不足,而績效產出可觀,醫院可適時啟動調整程序,合理追加資金投入,確保資金分配貼合醫院發展的戰略需求,推動其高質量發展。
二、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挑戰
(一)資金使用效率偏低
當前,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實踐中,預算管理模式存在固化問題,影響醫院資金高效運用。部分公立醫院長期遵循刻板的預算編制流程與執行框架,對市場動態、醫療技術革新、患者需求變化缺乏敏銳的洞察與靈活調適的能力[2]。以醫療設備采購為例,一些醫院按既定預算周期與額度更新設備,沒有充分考慮新技術帶來的設備提前淘汰風險,高價購置的設備實際效能未充分發揮,資金沉淀頻發。在學科建設資金分配上,因缺乏精準的需求評估與前瞻性規劃,資金分散于效益欠佳的項目,無法扶持優勢學科,醫療資源難按實際需求優化配置,資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阻礙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預算執行過程監控不足
預算執行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其監控的有效性關乎運營的流暢性與資金流向的精準性。現實中,許多公立醫院在這方面存在短板,缺乏有效的動態監控體系。一方面,醫院內部部門間存在信息壁壘,財務部門難以及時全面掌握業務部門資金使用情況,預算執行進度跟蹤滯后;另一方面,監控手段單一且響應滯后,主要依賴事后報表分析,難以及時發現資金使用偏差,無法在問題初現時實現實時預警和干預。比如藥品采購環節,因缺乏實時監控會出現科室超量采購、囤貨現象,資金流向偏離臨床需求,造成資金浪費、藥品積壓過期風險,影響醫院運營效率與市場競爭力。
(三)運營成本控制難度大
隨著醫療行業的發展,公立醫院運營成本管控面臨嚴峻的挑戰。在醫療設備采購方面,新技術迭代快,醫院為確保診療先進性,需持續投巨資購前沿設備。同時,設備維護、保養、更新成本高;醫護人員薪酬隨專業價值提升而增長,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攀升。在此雙重壓力下,醫院傳統成本控制策略在預算執行中力不從心。一方面,成本核算精細化不足,難以精準定位成本高企環節,無法為削減成本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成本控制措施缺乏系統性與協同性,各部門各自為政,拉低醫院整體運營效益,甚至影響醫療服務可及性與質量穩定性。
(四)績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公立醫院績效評價體系在醫院管理中發揮著關鍵的向導作用,但當前傳統體系存在諸多局限性,難以全方位引領醫院邁向卓越管理。突出問題是過度聚焦財務指標,把營業收入、成本控制、利潤結余等當作核心考核要點,雖然這些指標能反映經濟運營狀況,但忽視了醫療服務質量、患者滿意度等非財務核心要素。從醫療服務質量看,手術成功率、醫療差錯率、疾病復發率等關鍵指標未充分融入評價體系,醫護人員追求經濟指標時可能放松醫療質量把控;從患者滿意度看,患者就醫體驗、等候時間、投訴處理效率等缺乏系統的量化考核,醫院難以精準洞察患者需求,無法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品質,最終影響醫院管理的全面性與科學性,制約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潛力[3]。
三、公立醫院運營效率的提升路徑
(一)優化預算編制,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
在公立醫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優化預算編制流程是提升資金使用效益的基石。借助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深度挖掘醫院歷年運營數據、醫療市場動態變化以及國家醫療衛生政策導向等多維度信息,為預算編制提供科學精準的依據。在編制醫療設備采購預算時,運用大數據分析不同科室過往設備使用率、維修頻次、新技術發展趨勢對設備更新的需求,結合醫院未來學科建設重點,合理規劃設備采購的類型、數量與時間節點,避免盲目跟風購置高端設備造成資金閑置浪費。同時,將醫院戰略目標細化分解至各年度預算指標,確保預算編制與醫院長期發展規劃緊密契合,從源頭上保障資金流向最具效益產出的領域,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的精準性,為醫院持續穩定運營筑牢根基。
(二)加強財務監控,提升資金管理水平
構建智能化的預算執行監控系統已然成為公立醫院強化資金管理的關鍵舉措。這一系統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打破醫院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實現資金使用信息的實時共享與交互。通過在藥品采購、醫護人員薪酬發放等關鍵資金流出環節嵌入智能傳感設備與數據采集終端,系統能夠實時追蹤每一筆資金的流向、流速與流量。一旦發現資金使用偏離預算軌道,如某科室藥品采購費用短期內異常增長或設備維護支出超出預算上限,系統立即自動預警,并推送詳細的偏差分析報告至相關部門負責人。借助實時監控與預警反饋機制,醫院管理層能夠及時介入調整,確保資金合理有序流動,杜絕資金浪費與濫用現象,全方位提升預算執行效率,保障醫院資金鏈的穩健與安全[4]。
(三)引入績效管理,強化成本控制
將績效管理深度融入成本核算體系,是推動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基于精準的成本核算數據,構建一套涵蓋醫療服務全流程、多維度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手術科室為例,不僅考核手術量、手術收入等傳統財務指標,還納入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住院天數等質量與效率指標,以及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作為非財務考核要點,綜合衡量科室運營績效。將績效評價結果與科室獎金分配、資源配置、職稱晉升等掛鉤,激勵科室主動優化成本結構,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檢驗項目、合理控制藥品耗材使用量,在保障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運營成本,實現醫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同提升,助力醫院管理向精細化、數據化邁進。
(四)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數字時代浪潮下,公立醫院依托醫療信息化系統加速財務管理與運營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一方面,通過整合醫院信息系統(H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ACS)等多源異構數據,構建醫院大數據中心,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數據采集的全面性與準確性;另一方面,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智能算法,深度分析海量醫療數據背后潛藏的運營規律與管理痛點,為醫院決策提供前瞻性洞察。例如,利用數據分析預測不同季節、不同疾病譜下的患者流量變化,提前調整醫護人員排班、物資儲備計劃,優化醫院運營流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智能化管理手段賦能醫院運營,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五)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優化資源配置是公立醫院破解運營效率瓶頸的關鍵突破口。從人力資源整合角度出發,依據各科室門診量、住院患者數量、手術量等業務負荷指標,科學合理地調配醫護人員數量與專業結構,避免部分科室人員冗余而關鍵崗位人手短缺現象。同時,建立醫護人員跨科室協作機制,促進人才流動與經驗共享,提升整體服務效能。在醫療設備資源管理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設備共享預約平臺建設,打破科室界限,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設備閑置時間。通過強化資源整合與共享,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全方位提升醫院整體運營效益,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5]。
四、未來展望
在當下醫療改革持續向縱深邁進的大背景下,公立醫院在預算管理及運營效率提升方面被賦予了全新且更高的使命與要求。展望未來,公立醫院亟待在既有基礎上對預算管理機制展開深層次、持續性優化。一方面,充分借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智能化手段,深度剖析資金流向與使用效益,精準調配資源,讓每一筆資金都能發揮最大效能;另一方面,以運營管理改革為突破口,全方位深化改革舉措,精細梳理醫療流程各環節,打破資源流通壁壘,切實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進而為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保障公立醫院穩健前行。
五、結語
公立醫院的預算管理與運營效率提升是推動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優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監控、完善成本控制體系,并結合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公立醫院可以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實現財務管理的高效運作。未來,醫院管理者應持續關注財務管理與運營效率的協同優化,以適應醫療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吳亞舒.全面預算管理視角下醫院成本管理控制研究[J].交通醫學,2024,38(6):658-660.
[2]汪芳.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化措施[J].活力,2024,42(23):142-144.
[3]李文慧.業財融合背景下公立醫院預算管理路徑研究[J].商訊,2024(24):163-166.
[4]許杭琪.公立醫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5(01):102-104.
[5]吳淑霞.醫院經濟運營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分析[J].經濟管理文摘,2020(15):165-166.
(作者單位:平羅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