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高中語文學科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材中的經典文學作品、傳統文化精髓、革命歷史題材等內容,都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素材,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
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它需要從多個理論維度尋求支撐和指導。課程論、教學論和評價論作為教育科學的三大基礎理論,為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學理基礎和方法論指引。
(一)課程論是評價體系構建的邏輯起點
新課程改革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強調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因此,評價體系也要全方位考察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體現全面發展理念。杜威、博比特等課程論專家的代表性觀點,進一步凸顯了評價要聯系生活實際、明確目標分類的現實需求。
(二)教學論是從學習過程對評價提出要求
布魯納、維果茨基等教學論大家分別強調學生在探究中的主動建構作用,以及評價對學生發展的支架作用。這啟示我們,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動態表現,重視學習過程考察,發揮評價的促進性功能[1]。
(三)評價論直接指導評價體系建設
建構主義評價理論倡導學生、教師、家長等多元主體參與評價,引入自評互評,突出評價的主體性??冃гu價理論強調評價要兼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樣化內容。形成性評價理論要求評價嵌人教學始終,發揮評價的過程性和生成性作用。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多維的、立體的。課程論提供宏觀引領,教學論強調過程導向,評價論指明操作路徑。三大理論交相輝映、互為補充,為評價體系建設指明方向,確立育人導向,引領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的內容要素
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是一個涵蓋面廣、內容豐富的有機整體,由評價原則、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三大要素組成。這三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建起一個科學完備的評價框架,為推進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建設提供重要抓手。
(一)評價原則是多元評價體系的靈魂和指引
全面性原則要求評價不僅要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還要全方位考察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情感態度,做到語文學科素養與思政素養并重,實現全面育人。發展性原則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語文世界點滴進步,通過縱向對比和動態跟蹤,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潛力,激發學習興趣,增強發展信心。主體性原則倡導學生、教師、家長多方參與,通過自評、互評、家評等多種方式,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表現,形成育人合力。
(二)評價指標是多元評價體系的核心內容
思想政治素養指標聚焦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和踐行,重點考察學生的政治覺悟、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語文學科素養指標則緊扣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大核心素養,系統考察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表現和能力發展,綜合評判學業水平
(三)評價方法是多元評價體系的重要保障
教師要運用觀察法、測驗法、檔案袋等多種評價手段,形成定性與定量評價、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統一。通過課堂觀察、日常行為記錄等動態分析學生發展變化;綜合考試測驗、讀寫訓練等,科學評估知識技能水平;利用成長檔案袋,全面記錄個性化發展軌跡。同時,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家長評價等交相輝映,全方位反映學生的真實面貌。
三、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的實施路徑
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有效實施離不開制度、能力、機制等方面的多重保障。要充分發揮多元評價的導向、診斷、激勵等功能,切實轉化為推動教學改革、提升育人質量的實際成效,還需要在實踐層面進行深人探索。
(一)制度建設是多元評價落地的重要前提
教師要將評價要求納入教學管理制度,厘清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評價的關系,用制度舉措引導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同時,將評價結果與教師考核、學生發展相掛鉤,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協同效應。
(二)專業發展是多元評價實施的關鍵支撐
教師應積極參與系統培訓,及時更新評價理念,掌握多元評價策略,提升測評工具研發能力。還要主動將思政教育有機融人語文教學全過程,提高課程思政實施水平。
(三)反饋應用機制創新是多元評價功能彰顯的重要途徑
教師應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評價結果背后的教學規律,為精準教學提供決策參考。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信息,引導自我認知和調適,促進自主發展[2]。同時,將評價數據貫通教學全過程,形成評價與教學的良性互動。
(四)信息化手段為多元評價插上騰飛的翅膀
教師要積極運用智能評估系統,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賦能教學評價。智能批改作文、智能測評口語等應用場景的拓展,能夠顯著提升評價的效率和精準度,為教師減負賦能。
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實施,需要在制度、能力、機制、技術等多個維度系統推進、整體設計,最終形成課程思政與評價相融合、同向發力的生動局面,持續助推教學改革,引領學生全面發展,不斷開創育人工作新局面。
總之,構建高中語文課程思政的多元評價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未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和評價理念的不斷更新,評價方式將更加多樣化、科學化。期待通過持續探索和實踐創新,推動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建設再上新臺階,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王一漪.新高考視域下高中語文課程思政評價探討:以縣域高中為例[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07):37-39
[2]吳洪成,魏春玲.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評價探討[J]保定學院學報,2023(04):76-80.
作者簡介:遼寧省錦州市錦州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