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是抒發作者內心情感的一種重要寫作形式,它通過敘述真實事件或經歷來表達個人感悟。學寫記敘文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其寫作技巧[1]。然而,目前高中生在記敘文寫作中普遍存在水平偏低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統、有效地教學指導。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成為高中語文教師亟須深人研究的課題。筆者在研究中發現,要培養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關鍵在于讓學生在積累素材的基礎上能夠形成有效的寫作手法,在仿寫、創造性寫作中形成寫作能力,在思想滲透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寫作品格。
一、引導積累素材,充實寫作內容
在明確寫作目標之后,需要對具體的寫作內容進行充實,而記敘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描寫真實的事件和內容。因此,教師必須立足日常教學,指導學生持續而扎實地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使他們既能牢牢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又能精準選擇與寫作目標高度匹配的素材,從而進一步完善對文本的細致潤色。
對于高中生而言,怎樣才能積累豐富的素材,這一點顯得尤為關鍵。大量可用的素材實際上都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課堂學習,必須在教師的科學引領下,充分運用眼睛和心靈這雙重視角,敏銳地發現其中有趣且富有價值的事件,同時透過這些內容,可以逐步培養善于總結以及善于感悟的綜合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電視新聞及時了解當下的世界動態,也可以基于拓展性學習獲取更為廣博的課外知識;可以結合每日日記的方式進行及時記錄,也可以依托讀書筆記的形式進行系統整理。唯有經過長時間的堅持與積累,才能真正擁有豐富的素材儲備,才能做到真正了然于心,才能在開展記敘文寫作的過程中做到有故事可寫,才能進一步豐富寫作的整體內容。例如,寫日記這種方式是一種行之有效地積累素材的方法,它既記錄著生活的真實縮影,也記錄著身邊發生的各種微小卻生動的事件。針對學生的日記,教師不僅要進行認真細致的批改,也要耐心指導學生優化語言描述,更要積極引導學生立足于這些具體事件提煉出富有個性化的深刻感悟,如此方能確保日記中所記錄的內容真正轉化為高質量的記敘文寫作素材。
二、借助教材文本,借鑒寫作手法
以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寫作專題設置了“園丁贊歌”這一任務,要求學生自主選擇角度完成訓練。該方向既契合記敘文文體要求,又與寫景語文世界類記敘文明顯區別,它更強調直觀呈現學生的真情實感。
因此,教學中可先以教材為范例。教材所選皆為經典,寫作技巧豐富,值得借鑒。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文本技法,隨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組織小組討論技巧:既要借鑒同伴優點,又要借此激活寫作創意,提升寫作能力。此外,教師可提供優秀范文,并輔以相應背景音樂,既烘托氛圍,又激發寫作欲望。學生則需先明確寫作框架,再合理安排內容,立足有限閱歷,真誠呈現情感。
三、引導文本仿寫,培養習作能力
為了全面提升高中生對記敘文的寫作能力,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系統的寫作方法以及多樣的寫作技巧,還必須組織具有高度針對性的寫作訓練,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仿寫。在實施仿寫之前,教師應先帶領學生深人研讀范例文本,細致分析其整體寫作框架、情感抒發方式、細節刻畫手段以及語言運用特色,隨后再鼓勵學生以此為藍本展開自由的仿寫訓練,使學生能夠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并靈活運用各項寫作技巧與寫作方法,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熟練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郁達夫《故都的秋》時,可以帶領學生聚焦文本中描繪秋景的各個段落,體會作者對“清、靜、悲涼”氛圍的營造,品味其中引用的經典詩句與準確生動的用詞,并以此為范例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景物描寫的記敘文,從而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落實為切實有效的寫作訓練,穩步提升其寫作能力。又如,在完成郭沫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學習后,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詩人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富有張力的細節描寫,隨后以教材中的相關語段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展開自主仿寫,在模仿中深化理解,在實踐中錘煉表達,最終實現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進行思想滲透,提升寫作品格
在帶領學生學寫記敘文時,教師必須首先確立明確而正確的方向與要求。學生作文中所表現的思想情感必須健康、積極,必須與時代的精神脈搏以及社會公共價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絕不能選擇那些消極頹廢的思想內容。在部分學生看來,他們所抒發的確實是真情實感,可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意識卻呈現出灰色、消極乃至頹廢的特點。雖然能夠做到“真”,卻顯然與“善”和“美”不相吻合。對于任何一篇公開發表的文學作品而言,一旦公布,就意味著其本身已經附帶社會公共價值,作者個人可以短暫頹廢,卻絕不能將這種負面情緒擴散給他人。
曾有一位考生在考試中寫下題為《在那棵柳樹下,等你》的記敘文,表面立意是對不誠信的批判,卻借“尾生抱柱”式的執著來渲染一場注定無果的畸戀。評卷過程中,因其思想傾向存在問題,最終只得12分。還有學生在作文中傾訴所謂的真情實感,實則充斥悲觀主義、個人主義甚至拜金主義等錯誤觀念,這不僅誤導其他讀者,更與當前社會公共價值背道而馳。
總之,記敘文寫作作為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要求教師采取系統化的培養策略。在實踐層面,要指導學生扎實掌握記敘文的基本要素和寫作規范;在方法層面,需培養學生準確表達、合理構思的能力,使文章情節安排張弛有度,達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藝術效果[2]。同時,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其積極的寫作態度,并配合循序漸進的仿寫訓練,最終實現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樂懿.高中記敘文寫作技巧[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19(07):53.
[2]彭紅娟.高中生記敘文寫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08):98-99.
作者簡介: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第一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