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稱之為“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初中語文教學要“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對于語文教師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堅持以教材為根本,在教材利用的基礎上體現教材編寫者的編寫思路,從而初步勾勒出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樣態。筆者以為在邁出這一步之后,還需要從“構建”角度形成關于學習任務群的深層次理解。這既離不開對新課標的深度解讀,同時也需要在現有實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下面就緊扣新課標中的“四以”“一整合”及“核心素養”等關鍵詞,談談筆者的一些淺見。
一、“四以”是構建學習任務群的理論基礎
所謂“四以”,是指新課標中所說的“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這“四以”對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構建而言,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學習任務群構建的重要理論基礎。尤其是對于一線教師而言,緊扣新課標當中的這一闡述,可以在學習借鑒其他理論的過程中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一—不同視角與經驗下的學習任務理解往往是不同的,專家學者與著名教師等對學習任務群也有著多種多樣的解讀。一線教師要想厘清其中的關系并學習借鑒,很重要的一個選擇原則,就是以“四以”作為理論依據:凡與之相一致的就可以大膽借鑒,與之不相一致的則需要仔細斟酌。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新課標倡導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學習任務群,它主要以具體的任務為支撐、支持,開發教材內外、課堂內外資源為保障。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閱讀文本所在單元中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任務群[1]。這里提到的具體任務的設計、教材和課堂內外的資源開發,都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需要設計具有實踐意義的語文活動,并以明確的主題引導學生、以明確的任務發揮驅動效應。如,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一共設計了三個任務,包括閱讀與探討、搜集與整理、表達與呈現,其中第一個任務中有《太空一日》等四篇課文。從文本內容角度來看,課文所描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沒有直接聯系,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課文內容與學生的想象力之間的關聯來設計,那就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之間形成更多的聯系,同時也可以設計相應的語文實語文世界踐活動與學習任務,從而讓學習任務群的作用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二、“一整合”明晰學習任務群的構建思路
所謂“一整合”,是指新課標中所說的“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這樣的闡述意味著在學習任務群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除了要以“四以”作為基礎之外,還應當本著“整合”的思路去勾勒學習任務群的具體框架。由于整合的對象面向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因此在具體整合的時候,應當以目標為向導、以活動為載體,然后去整合學生可加工的學習內容、會利用的方法、能占有的資源、可體驗的情境和評價等關鍵要素,從而將語文課程、學生生活、語文實踐聯系在一起。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三個任務的完成就可以在“大膽想象、勇敢實踐”的主題之下進行有機整合:設計這一主題,是因為四篇課文當中都有想象與實踐的元素,正是因為現代人敢于想象、勇于實踐,所以才設計出宇宙飛船與深海探測器,中國人才能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正是因為古代人敢于想象、勤于實踐,所以才發明出活板,從而推動了文化的傳遞。同樣,在這一主題的引領之下,學生能夠對本單元的課文進行對比閱讀與探討,從而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認識,于是在完成任務二和任務三的時候,也就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面對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在“中國科學成就整理表”完成的過程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技成就進行深度挖掘;在為探索者“畫像”、介紹科技影視作品、創作科幻故事的過程中,基于興趣而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然后在自身大膽的想象當中,通過或圖或文的實踐方式完成相應的任務。
上述教學思路緊密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與實踐能力。在課文解讀和寫作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始終讓學生保持著主動建構的學習狀態,并確保這種建構活動貫穿于所有預設任務,最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學習任務群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驅動作用。
三、“核心素養”提供學習任務群評價維度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新課標所描述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要素,包括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學習任務群的構建,一方面服務于學生高效的語文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則服務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實施學習任務群之后,教師應當借助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要素,去評價具體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當學生基于“大膽想象、勇敢實踐”這一主題完成三個任務時,他們能夠在中國古代發明與當下的創造中實現思維的跨越,能夠在現實與想象當中完成思維的過渡。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原因在于預設的主題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不同課文的時候自發地進行比較,而這就是思維和語言的運用,學生在面對航天、探海英雄的時候,能夠感嘆于中國人從古至今的創造力,這也就能夠讓學生對中國人的智慧產生高度的自信,這一自信就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就是學生進行進一步實踐與創新的底氣。由此可見,這樣的學習任務群構思與實施,是能夠起到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作用的。
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群的提出,不僅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更是教學模式、方法的變革。語文教師在理解、構建學習任務群的時候,要堅持以新課標為綱,以自身的教學實踐與反思為抓手,這樣才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去運用學習任務群,并發揮其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戴穎琪.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實踐探析[J].語文世界(下旬刊),2025(01):36-37.
作者簡介:山東省臨沂桃園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