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始終是學生普遍感到畏懼的學習內容,甚至與寫作文、魯迅作品并稱為中學生“三怕”。這種現象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文言文本身的時代隔閡和語言障礙。文言文作為古代漢語的書面表達形式,其語法結構、詞匯用法與現代漢語差異顯著,加之其中蘊含的古代文化背景和思想內涵,使得學生在理解上往往舉步維艱[1]。然而,這種畏難情緒恰恰凸顯了文言文教學創新的必要性。事實上,文言文并非不可攻克的堡壘。通過教學方法的革新,完全能夠化“難”為“易”,變“怕”為“愛”。教師應當認識到,文言文教學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字詞翻譯和機械背誦層面,而應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這要求教師將文言文學習與思維訓練有機結合,通過創新手段,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究。
一、積累文言知識,奠定閱讀基礎
文言文的學習具備較高的難度,但是當學生掌握豐富的文言知識之后,就能夠形成更深層面的理解。高考試卷所選編的文言文閱讀范文,大都是課外閱讀材料,但是所考查的知識點仍然在教學范疇之內,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立足于文言文教學實踐,積累豐富的文言知識。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的架構,還有助于強化體系的系統性特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詞匯、句式等基礎性內容,還要基于知識樹的勾畫,引導他們自主完成對文言知識體系的架構,并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細化處理。
在文言文教學中,詞類活用是一個重要的語法知識點。教師應當首先引導學生對詞性進行系統分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等主要詞類,然后針對每類詞語的活用現象進行細化講解。以名詞活用為例,既要講解使動用法的特點,也要分析意動用法的規律。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系統學習,學生能夠逐步構建完整的文言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深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梢圆捎眯〗M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中碰撞思維火花,從不同角度理解文言文的豐富內涵。要避免采用填鴨式的直接灌輸教學,否則容易使學生對枯燥的文言表達產生抵觸情緒,陷入被動學習的困境。
以《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為例。針對這篇難度較高的文言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合理分組。在預習階段,先指導學生掃除字詞障礙,然后組織小組圍繞文本內容展開討論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介人,給予必要的點撥和引導,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引導審美鑒賞,推進文本理解
審美教育是以學生認知水平為基礎,培養其審美能力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既需要教師的專業引導,更要注重激發學生主動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培養個性化的審美情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學要求教師精心營造審美情境,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促進情感發展和思維成長,逐步提升審美鑒賞力和創造力?,F行高中語文教材精選的文言文作品,都是語言精練、章法嚴謹、意蘊深厚的古代文學瑰寶,這些文本為開展審美教育提供了絕佳素材。
以《歸去來兮辭》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文章的音韻之美和語言特色。這篇作品語言質樸自然,節奏明快流暢,學生通過誦讀就能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接下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展開自主賞析,要求學生從中找出自己最喜愛的一句詩并說明原因。有學生特別欣賞“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這一句,認為它生動描繪了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充分展現了陶淵明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通過這樣的賞析活動,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還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對陶淵明其人的認知,使文學形象更加立體豐滿。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引導類文對比,推進閱讀深度
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善于運用類文比較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幫助學生在熟悉的知識背景下,深入理解同類文本的特點,還能夠促使其基于熟悉的背景,主動調整有效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進而生成多元化的語言感知。
類文比較實現了文本間的互文參照,讓學生在對比研讀中發現異同,從而拓展文言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以《廉頗葡相如列傳》的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廉頗和葡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教師布置了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查找“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勿頸之交”“負荊請罪”等成語的出處。通過資料搜集,學生能夠梳理出與廉頗、葡相如相關的歷史事件,以此為主線串聯起文章的情節。還能夠基于相應的內容真正體會到二人的人物性格特點,如廉頗雖性格剛直卻勇于改過、葡相如智勇雙全。此外,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同出自《史記》的經典篇章《鴻門宴》,通過比較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上的異同,深化對史傳文學特點的認識,并將這些閱讀方法內化為自己的學習策略。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類文比較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學習載體。通過橫向對比,學生不僅能獲得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形成更深刻的印象,還能在啟發思維的同時,收獲個性化的閱讀感悟,從而提升文言文的學習效果。
總之,文言文教學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僅在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審美能力[2]。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教師能夠有效打破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文言文教學的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教師不斷探索與實踐。教師唯有以學生為中心,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為學生構建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文言文學習體系,使其在知識積累、能力提升和素養培養上實現全面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文言文教學的育人價值,從而讓學生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中成長為有思想、有情懷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莉.找準高中文言文教學思維創新的著力點[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4(03):18-20.
[2]徐天祥.核心素養下高中文言文優化教學探究[J].語文世界(中旬刊),2024(10):52-53.
作者簡介:山東省莒縣第一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