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學科融合教學已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鍵路徑。小學階段作為兒童學習與成長的基石,其語文教學更是承載著傳承文化、啟迪智慧的重要使命。在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要通過營造真實情境、構建清晰脈絡以及激發深入思考等策略,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內化,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意蘊深厚:營造真實情境
營造真實情境是促進學生深人理解、積極體驗的關鍵環節。通過精心設計的生活場景,教師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象的感知,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從而在深度參與中實現對知識的內化與升華。
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為了引領學生深入探究鄉村風光的美妙之處,并激發他們的思考和探究欲望,筆者精心設置了一個跨學科的學習主題—“鄉村風光”。這一主題不僅涵蓋了語文學科的內容,還巧妙地融合了美術學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豐富多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空間。筆者首先拋出了一個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在我們班里,有多少同學的父母曾經生活在鄉村?你們能分享一下對鄉村的初步印象嗎?這個問題立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紛紛舉手發言,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對鄉村的初步認識。接著,進一步提出問題:課文中對鄉村風光的描述是怎樣的?與你們心中的鄉村畫面有哪些異同之處?這個問題引領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嘗試將課文中的描述與自己的認知進行對比,尋找其中的差異和共同點。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鄉村風光,筆者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探究的環節。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資料、討論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探究鄉村風光的特色和魅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團隊協作的能力,分工合作,共同搜集資料、整理信息,并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課堂的最后階段,筆者提出了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你認為城市生活好還是鄉村生活好,為什么?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通過討論,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加深了對城市和鄉村生活的理解和認識。課后,筆者讓學生以“我眼中的鄉村風光”為主題,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融入畫中,創作一幅生動形象的鄉村風光畫作。
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同時,也注重跨學科融合教學方法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潛力。
二、導向明確:構建清晰脈絡
跨學科資源整合與跨領域任務設計是構建清語文世界 晰脈絡與明確導向的重要途徑[1]??鐚W科資源整合能夠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下理解問題,培養綜合運用能力;跨領域任務設計則鼓勵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的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將語文與科學兩個學科進行融合,設計了富有創意和實效的跨學科學習活動。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了實驗的基本概念、目的以及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接著,為每個學生分發了一份詳細的實驗材料清單和實驗步驟說明,確保學生能夠明確實驗的具體要求。在實驗環節,學生按照實驗步驟說明,分組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一一觀察不同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他們精心挑選了種子,準備了土壤,并仔細記錄了每天植物的生長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操作實驗器材、記錄數據,還培養了耐心和細致地觀察能力。隨著實驗的進行,學生積累了第一手數據,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條件下植物的生長速度、葉片顏色等特征,得出了關于植物生長條件的初步結論。實驗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實驗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得出的結論用文字表達出來。他們努力回憶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實驗材料、步驟和結果,并嘗試解釋實驗背后的原理和規律。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還加深了他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通過這樣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學生不僅體驗了科學實驗的樂趣和挑戰,還提高了他們的語文表達和科學思維能力。
三、創新無限:激發深入思考
學習并非單純地吸收知識,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綜合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并有效地進行表達和交流。開放性任務通常具有多元的答案空間,允許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2]。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口語交際《講歷史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歷史探秘”的跨學科主題任務。這一任務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從多個角度挖掘歷史故事的內涵和價值。學生可以圍繞一個或多個歷史人物展開研究,探索其背后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色,進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入了解,還需要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表達和交流。他們可以通過編寫劇本、制作演示文稿、錄制視頻等多種形式來呈現自己的研究成果。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提升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意思維能力。同時,開放性任務還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需要自主搜集信息、分析資料、提出假設并驗證假設,這一系列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通過這一案例可以看到開放性任務在培養學生綜合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能力方面的顯著成效。因此,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到開放性任務的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這類任務的機會。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需求,確保任務的難度和形式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綜上所述,新課標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跨學科融合教學,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實踐模式,不僅符合當今社會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也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構建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和實踐活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夏靜.育人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特點、原則及策略[J].語文建設,2023(15):55-59.
[2]王丹.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研究[J].語文建設,2022(24):46-49.
作者簡介:山東省東營市東三路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