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正深刻影響著各個領域,也為古籍保護和活化利用帶來了新的契機。現以《溫州大典》為研究對象,探討“AIGC+古籍”策略在古籍圖像可視化中的應用與實踐。通過深入分析《溫州大典》的文化與歷史背景,結合AIGC技術的最新進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籍圖像可視化方案,旨在實現古籍內容的活態傳承與創新性發展,闡述了研究內容、思路方法、創新之處以及預期成果,以期為古籍數字化和文化傳承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古籍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由于古籍的稀缺性、脆弱性以及保存條件的限制,其傳播和利用受到極大限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為古籍的數字化和可視化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代表,能夠通過學習和創造,自動生成具有創新性的內容,為古籍圖像的可視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溫州大典》為例,探討了“AIGC+古籍”策略在古籍圖像可視化中的應用與實踐。
《溫州大典》概述與文化背景探析
溫州,這座位于東南沿海的美麗城市,自古以來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著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溫州在歷史上的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里不僅是商品流通的樞紐,更是文化交融的熔爐。世界各地的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甌越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僅體現在溫州的建筑風格、飲食習俗上,更深深烙印在溫州人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以及藝術創作中。
溫州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無數令人矚目的文化遺產,既包括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藝術品,又包括世代相傳的民俗活動、節日慶典等。它們共同構成了溫州文化的豐富寶庫,成為溫州人民共同的記憶和精神財富。
《溫州大典》作為文化溫州建設的標志性“龍頭項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該項目不僅被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列為省市共建的重點項目,更承載著深入挖掘溫州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的重大使命。其編撰體系龐大,內容豐富,堪稱溫州文化的百科全書,全面而深入地展現了溫州地區的歷史脈絡、地理風貌、人文景觀以及藝術成就。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面臨著被遺忘或消失的風險。為了保護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更多人感受溫州的文化底蘊,《溫州大典》的編撰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這部作品不僅是對溫州文化遺產的全面梳理和展示,更是對溫州文化的深刻挖掘和傳承。在編撰過程中,《溫州大典》充分運用了現代科技手段,對溫州的文化遺產進行了數字化保護和處理。
AIGC技術在古籍圖像可視化中的深度應用與優勢分析
AIGC技術深化理解及其核心作用
AIGC技術作為一項前沿技術,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志著人工智能從簡單的數據處理和模式識別,向更高級別的內容生成和創新邁進。在古籍圖像可視化領域,AIGC技術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創新能力,正逐步改變著古籍的保護、傳播與研究方式。該技術依賴先進的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算法,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生成富有創意的內容,為古籍圖像的數字化、可視化和智能化處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AIGC技術在古籍圖像可視化中的深度應用與細節解析
1.圖像生成與復原:古籍的再生與再現
一是高精度圖像復原。AIGC技術通過分析古籍圖像的紋理、色彩和形狀等特征,利用深度學習算法預測并復原缺失或損壞的部分。這種技術不局限于簡單的圖像填充,而是能夠根據古籍的整體風格和細節特征,進行高度精確的復原,使古籍圖像煥發新的生命力。
二是風格遷移與再創作。在復原古籍圖像的基礎上,AIGC技術還能將現代審美元素融入其中,創造既保留古籍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圖像作品。這種風格遷移技術不僅豐富了古籍圖像的表現形式,還為古籍文化的現代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2.文字識別與智能解析:古籍文本的深度解讀
一是高精度OCR技術。相較于傳統OCR技術,AIGC技術通過深度學習模型,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古籍中的復雜字符和排版結構。這種技術不僅提高了文字識別的準確性,還減少了人工校對的工作量,為古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處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語義理解與智能標注。結合自然語言處理技術,AIGC技術能夠進一步解析古籍文本的語義內容,理解上下文關系和邏輯關系。同時,該技術能根據古籍的文本內容,自動生成詳細的標注信息,如人物、事件、地點等,為古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信息和有力的數據支持。
AIGC技術在古籍圖像可視化中的顯著優勢
1.高效性與準確性:提高古籍研究的效率與質量
AIGC技術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使得古籍圖像的數字化和可視化工作得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同時保證高度的準確性。這種技術不僅降低了人工干預的需求,還提高了古籍研究的效率和質量,為古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創新性與個性化:推動古籍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AIGC技術的創新性和個性化特點使得古籍圖像的可視化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通過結合現代審美元素和先進技術,AIGC技術能夠創造更加豐富多樣的古籍圖像作品和文化產品,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偏好和研究需求,推動古籍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3.交互性與沉浸感:提高讀者的參與度
AIGC技術創建的交互式古籍閱讀環境和沉浸式可視化敘事體驗,提高了讀者參與度,增強了沉浸感。這種體驗不僅有助于提升古籍文化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還可以激發讀者對古籍文化的興趣和熱情,推動古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AIGC+古籍”策略下《溫州大典》圖像可視化方案
基于AIGC技術的先進性和創新性,現提出“AIGC+古籍”策略下的《溫州大典》圖像可視化方案。該方案充分發揮AIGC技術的優勢,旨在深度挖掘和高效處理《溫州大典》中的圖像資源,以新穎、直觀的方式呈現古籍文化,推動其傳承與創新性發展。
方案目標
一是古籍圖像的高效數字化處理。利用AIGC技術,實現對《溫州大典》圖像的智能識別、精準分類和細致標注,從而大幅提高古籍數字化的效率和準確性,為后續的可視化呈現和交互式閱讀環境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創新古籍圖像的可視化呈現。通過AIGC技術,將古籍圖像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巧妙結合,創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生動直觀的可視化敘事作品。這些作品旨在打破傳統古籍閱讀的界限,以更吸引人的方式展現古籍文化的魅力。
三是構建交互式古籍閱讀環境。借助AIGC技術,結合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前沿科技,打造沉浸式的古籍閱讀體驗空間。在這個環境中,讀者不僅能夠自由瀏覽古籍內容,還能進行深度交互,甚至與其他讀者分享閱讀體驗,共同探索古籍文化的奧秘。
方案內容詳解
1.古籍圖像數字化處理
一是模型訓練與構建。構建高效的AIGC模型,需要從多個來源收集大量的古籍圖像數據,這些數據應涵蓋不同的歷史時期、風格、內容等,以確保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這些數據對AIGC模型進行訓練,使其能夠精準識別古籍圖像中的文字、圖案、符號等。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優化模型的參數和結構,以提高其識別準確率和處理速度。
二是自動化處理。模型訓練完成后,利用該模型對《溫州大典》中的圖像進行自動化處理。這包括圖像的清洗(去除污漬、劃痕等)、去噪(消除圖像中的噪聲點)、增強(提高圖像的對比度和清晰度)等預處理步驟。隨后,利用模型對處理后的圖像進行識別、分類和標注,確保古籍圖像數字化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2.古籍圖像可視化呈現
一是多媒體元素融合。在古籍圖像數字化處理的基礎上,將圖像與文字、音頻等多媒體元素進行深度融合。例如,可以為古籍圖像添加旁白解說,講述圖像背后的歷史故事;或者添加背景音樂,營造歷史氛圍。多媒體元素的融入將極大地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籍的文化內涵。
二是可視化敘事作品創作。利用AIGC技術,可以創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可視化敘事作品,包括動態插圖,通過動畫形式展現古籍中的場景和人物;交互式地圖,允許讀者自由探索古籍中提到的地理區域;虛擬現實場景,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古籍中的歷史事件。這些可視化敘事作品可以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現古籍文化的魅力。
3.交互式古籍閱讀環境構建
一是VR和AR技術的應用。結合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為讀者打造沉浸式的古籍閱讀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讀者可以通過佩戴VR設備進入虛擬的古籍世界,自由瀏覽古籍內容;或者通過AR技術將古籍圖像與現實世界相結合,獲得虛實交融的閱讀體驗。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提高讀者的參與度,增強其沉浸感。
二是社交功能集成。在交互式古籍閱讀環境中,可以集成社交功能,方便讀者之間分享閱讀體驗、交流心得和看法。這有助于擴大古籍文化的傳播范圍,增強讀者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同時,社交功能可以促進讀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使其共同探索古籍文化的奧秘。
方案實施步驟的詳細規劃與執行
1.數據收集與預處理階段
一是數據收集。系統收集《溫州大典》中的圖像數據,確保所收集的圖像覆蓋溫州地區的歷史、地理、人文、藝術等方面。從歷史文獻、檔案館、圖書館等渠道獲取高質量、高分辨率的古籍圖像資源,增強數據收集的多樣性和全面性。二是預處理工作。對收集到的古籍圖像進行細致的預處理工作。利用專業的圖像處理軟件,對圖像進行清洗、去噪、增強等處理,以提高圖像的視覺質量。對圖像進行格式轉換及縮放、裁剪等調整工作,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2.模型訓練與優化階段
一是模型選擇與訓練。根據古籍圖像的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AIGC模型進行訓練,包括深度學習模型、生成對抗網絡等。利用收集到的古籍圖像數據對模型進行訓練,并通過不斷調整模型的參數和結構提高其識別準確率和處理效率。二是參數調整與優化。在模型訓練過程中,不斷監控模型的性能表現,并根據實驗結果對模型參數進行調整和優化,包括調整學習率、優化器、損失函數等關鍵參數,以及嘗試不同的網絡結構和算法。通過多次迭代和實驗,找到最優的模型配置,確保古籍圖像數字化處理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3.古籍圖像數字化處理階段
利用訓練好的AIGC模型對古籍圖像進行自動識別和分類。對識別出的圖像元素進行詳細的標注和解析,包括標注圖像中的人物、事件、地點等關鍵信息,以及解析圖像中的文字內容、藝術風格等。這有助于實現對古籍圖像的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
4.可視化呈現與交互式環境構建階段
一是可視化呈現。在古籍圖像數字化處理的基礎上,利用AIGC技術進行可視化呈現。結合文字、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元素,以及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創造生動、豐富的可視化作品和沉浸式的古籍閱讀體驗。
《伯溫故里——武陽村貌》——AIGC生成式動態海報設計案例

項目初始化與主題設定
選取《溫州大典》中收錄的文成縣武陽村進行文字生成式設計,明確海報的主題為《伯溫故里——武陽村貌》(如圖1所示),聚焦武陽村的特色與魅力。武陽村是明朝開國帝師劉基的故里,是集人文歷史、自然生態和田園景觀于一體的民俗村落。武陽堂、天葬墳、劉基故居、武陽書院、七星落垟、嶺根嶺古道、五角仙峰、三瀑奇觀并稱“武陽八景”。
素材收集與靈感激發
一是手動收集素材。從公共圖片庫、歷史文獻和藝術作品中手動收集與武陽村有關的圖像素材。二是AI圖像與文本生成。利用DALL-E、Stable Diffusion等AI圖像生成工具,輸入關鍵詞(如“古典服裝”“古建筑”“荷花池”“武陽村風光”等),生成與主題有關的獨特圖像素材。使用GPT系列等AI文本生成工具,輸入關于武陽村的描述性文本或關鍵詞,生成富有創意和啟發性的文本素材,用于后續插畫設計和文字添加。
草圖設計與構圖規劃
一是AI草圖生成。利用AI草圖生成工具(如Midjourney的草圖模式),輸入主題和關鍵詞,自動生成初步的插畫草圖。二是手動調整與完善。根據生成的草圖,手動調整和完善構圖,確保每幅插畫都突出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武陽村的特色場景。同時,充分考慮插畫的色彩搭配、光影效果和細節元素。
插畫細化與文字添加
一是AI繪圖細化。使用Midjourney、DeepArt等AI繪圖工具,對草圖進行細化處理,添加更多的細節和紋理。同時,利用AI色彩調整工具,優化插畫的色彩搭配和光影效果。二是AI文字生成與排版。根據插畫的風格和氛圍,利用AI文字生成工具自動生成相關文字。利用AI排版工具對文字進行排版設計,確保文字與插畫風格相匹配且易于閱讀。
整體整合與細節調整
一是AI布局優化。利用AI布局優化工具(如Adobe Illustrator的自動布局功能或專門的AI布局優化軟件)整合三幅插畫,并自動調整整體布局和色彩搭配。二是細節調整與過渡效果。根據AI的建議,手動調整細節元素和過渡效果,確保海報或插畫集合的視覺效果和諧統一。同時,利用AI圖像修復工具修復可能存在的圖像瑕疵或不一致之處。
通過詳細分析《溫州大典》的歷史與文化背景,結合AIGC技術的最新進展,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籍圖像可視化方案。該方案旨在利用AIGC技術的高效性、創新性和個性化特點,實現古籍圖像的高效數字化處理、創新可視化呈現以及交互式閱讀環境構建。通過圖像生成與復原、文字識別與智能解析、圖像分類與智能標注以及可視化敘事與互動體驗等深度應用,AIGC技術不僅提升了古籍研究的效率與質量,還推動了古籍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本文所提方案的成功實施,不僅可以為古籍數字化和文化傳承提供新的思路,還可以為《溫州大典》及類似古籍的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開辟新的路徑。
2024年溫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年度課題“溫州學視域下對古籍的智能化重塑路徑研究——以《溫州大典》為例”(編號:24WSK058YB)。
(作者單位:溫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