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政策、市場、技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進入了新紀元。當前,AIGC技術具有智能生成文本、圖像、視頻等內容的功能,為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注入了新的技術動力。現從AIGC在文化遺產活化領域的技術背景出發,分析當前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困境,思考AIGC對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的有效作用,針對壁畫信息管理分散、壁畫話語轉換僵硬、壁畫活化的技術門檻等問題,探討利用AIGC提高壁畫信息管理效率、豐富壁畫活化內容、拓展壁畫傳播方式、降低壁畫活化技術門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1]壁畫藝術作為人類歷史文化生活的產物,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壁畫藝術得以突破原有的展現空間,以數字影像的方式流動于數字媒介中。
現如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AIGC已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艾瑞發布的《2023年中國AIGC產業全景報告》顯示,AIGC未來發展將以內容生產模式變革催動生產力革新,預計2030年中國AIGC產業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2]。傳統的壁畫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二維圖像”,與數字媒介有著天然的適配性,隨著AIGC在文本、圖像、視頻等內容生成方面有了新的技術發展,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有望實現新突破。
AIGC在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領域的技術背景
“文化遺產活化”指的是在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上,利用、發揮文化遺產具有的歷史、文化、教育、科研、經濟等方面的功能與價值,本質在于推動文化遺產更好地服務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3]。傳統壁畫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通常以“二維圖像”的形式附著于建筑表面,與數字媒介有著天然的適配性,而AIGC通過深度學習和風格遷徙等功能,可以為傳統壁畫藝術的活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傳統的壁畫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通常采用計算機修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例如,趙海榮從數字技術的角度,探討了北魏平城墓葬出行壁畫的數字活化策略,強調了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活化中的重要作用[4]。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AIGC技術具有生成文本、圖像、視頻等方面內容的功能,其深度學習算法模型和風格遷徙的軟件功能,可以為壁畫類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提供新的技術選擇,其高效的生成功能為文化遺產活化工作節省了人力資源,因此,AIGC在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京東探索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白皮書(2022年)》中,將AIGC定義為“既是從內容生產者視角進行分類的一類內容,又是一種內容生產方式,還是用于內容自動化生成的一類技術集合”[5]。創作者利用AIGC技術,可以生成文本、圖像、視頻等內容,相關技術正在驅動構建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新路徑。王澤軒等人認為AIGC技術突破了傳統內容生產的邊界,形成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6]。這為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過AIGC技術實現壁畫內容的數字化、智能化處理,提升其傳播效果和互動性。戴志宇介紹了OpenAI Sora大模型在視聽語言創作中的應用情況[7],為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中的視聽呈現提供了技術參考。通過借鑒OpenAI Sora的技術特點和應用經驗,可以實現壁畫內容的生動再現和沉浸式體驗。
綜上所述,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AIGC技術在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能夠為壁畫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當前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面臨的困境
壁畫信息管理分散
壁畫藝術源遠流長,涉及題材廣泛,然而當前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管理普遍存在數據孤島化、標準碎片化問題,嚴重制約了資源的系統性開發與利用。
當前,壁畫的數字化資源呈多中心分散存儲狀態,文博機構、高校科研團隊與地方文保部門之間尚未建立有效的數據共享機制。壁畫數據信息跨機構調用需經歷多個煩瑣的審批環節。這種壁畫數據的分散性導致學術研究難以獲取完整的壁畫關聯信息。
分散存儲模式易導致壁畫的不同數字化版本頻繁出現內容沖突,而數據管理系統的技術代差進一步加大了信息整合難度。這種系統性缺陷嚴重阻礙了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亟須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國家級的數字資源協同平臺。
壁畫話語轉換僵硬
壁畫藝術是古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壁畫藝術的傳播主體和語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接受主體看,掌握現代社會常識、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熟悉各種智能設備操作的人成為壁畫藝術重要的接受主體。從語境角度看,現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多元文化不斷交流、碰撞,形成了新的社會語境。傳播技術日新月異,聲、光、電等不同媒介構成了多模態的數字符號,形成了智媒時代壁畫話語傳播新的技術語境。從壁畫語言層面看,傳統壁畫活化后以靜態壁畫為主要形態,并未有效凸顯傳統壁畫藝術的“生動氣韻”,在智能媒介快速發展的當下,需要對靜態的壁畫藝術進行動態化轉化。王建華提出,傳統文化典籍原話語的轉換過程不僅僅是語言手段的變化,而是經歷了語言環境、語用主體和話語實體的三維轉換[8]。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壁畫話語轉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一轉換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詮釋,還是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關鍵環節。
壁畫活化的技術壁壘
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有一定的專業門檻,這是由壁畫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在活化壁畫類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既要對壁畫進行有效的活化利用,又要尊重傳統壁畫藝術的特點。
傳統的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步驟如下。首先,采集壁畫數據;其次,利用傳統計算機算法對采集到的壁畫進行數字化修復;最后,通過數字博物館或微信小程序等數字平臺,對已修復的壁畫進行數字化展陳。
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涉及藝術學、計算機科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不同的學科領域,因此,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活化有一定的專業門檻,通常需要文化遺產工作者或藝術家對傳統壁畫藝術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由于不同時代的壁畫具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因此,相關工作者需要對壁畫的不同藝術風格有所了解。
AIGC介入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的有效作用
壁畫信息的高效整理
AIGC通過深度學習與圖像處理技術,為壁畫類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存與數據整合提供了新的技術條件。
利用高精度掃描設備獲取壁畫高清圖像后,通過生成對抗網絡(GAN)對壁畫圖像進行數字修復。基于卷積神經網絡(CNN)和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AIGC可自動識別壁畫的藝術風格及畫面內容,并將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語義關聯的知識圖譜。例如,清華大學團隊開發的CLIP模型能夠跨模態關聯壁畫圖像與文獻資料,生成風格遷移的參考依據。這不僅可以提高信息檢索效率,還可以為學術研究提供動態可視化的分析工具。
在AIGC技術支持的多用戶協作的壁畫數據管理平臺上,用戶可以通過優化數據模型,實現壁畫信息的動態更新。例如,結合NeRF技術對三維建模數據進行實時渲染與修正,確保數字檔案的長期可維護性。
豐富壁畫活化內容
AIGC技術可以突破傳統修復的局限性,通過生成多樣化的內容,賦予壁畫新的生命力。基于GAN和擴散模型,AIGC可模擬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生成壁畫缺失部分的補全方案。例如,敦煌研究院利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在修復壁畫時結合了唐代繪畫的線條特征與色彩偏好,既保留了歷史真實性,又增強了視覺表現力[9]。此外,AIGC還能將壁畫元素轉化為現代藝術形式(如動態插畫、數字雕塑),吸引年輕群體關注。
AIGC支持文本、音頻、影像的協同創作,可構建沉浸式文化敘事。AIGC技術可以將壁畫故事轉化為動態影像,結合AI生成的古風配樂與旁白解說,打造“可聽可感”的數字化展陳。例如,2023年河南春節晚會的器樂舞蹈節目《祥瑞福遠》通過AIGC生成虛擬場景,將壁畫中的祥瑞圖案轉化為舞臺視覺符號,深化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這種跨時空、跨媒介的表現形式讓文化傳承不僅僅停留在文字記載,更通過精彩的視覺效果與創意交互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此外,用戶可通過AIGC參與壁畫修復過程。例如,利用AIGC平臺和AIGC功能建設“虛擬修復工坊”。開源社區提供AIGC模型訓練教程,鼓勵公眾參與壁畫內容的二次創作,推動文化傳承的全民共創[10]。還可以利用AIGC技術生成傳統文化題材的互動游戲,開發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互動式教育應用程序。
拓展壁畫傳播方式
AIGC技術的應用可以推動壁畫類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利用模式創新。基于AIGC生成的虛擬展廳,可突破物理空間限制,實現壁畫的跨時空展示。例如,通過VR技術展現墓葬原貌,結合AI生成的虛擬講解員提供多語言導覽服務,吸引國際觀眾。例如,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陜西西安分會場節目《山河詩長安》通過AIGC技術“復活”李白形象,與壁畫場景聯動,展現跨時空的文化對話。
同時,AIGC支持開發互動式教育工具,如AI驅動的壁畫知識問答系統、AR掃描識別應用程序等。學生可通過手機掃描壁畫殘片,由AI生成完整圖像并推送相關歷史背景,實現碎片式學習。此外,AIGC可快速生成壁畫元素的衍生設計,縮短文創產品開發周期,不僅可以提升用戶的文化消費體驗,還開辟了文化遺產可持續運營的新路徑。
降低壁畫活化技術門檻
AIGC技術可以有效應對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中的多學科協作壁壘、專業技術門檻與文化尊嚴平衡難題,降低活化過程中的技術性障礙。
傳統的壁畫活化采用計算機算法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需要從業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和專業藝術能力,還需要融合藝術學、計算機科學、人類學等學科知識,利用AIGC技術的生成功能可以降低這方面的技術門檻。
AIGC技術通過跨模態生成功能簡化了這一過程。基于生成對抗網絡(GAN)的智能修復系統可簡化破損壁畫的線描補全工作,利用Stable Diffusion的圖生圖功能,工作者可以將輕微破損的壁畫輸入軟件,并標記需要修復的區域,通過篩選智能生成的修復結果與原始壁畫數據進行對比,完成壁畫數字修復。AIGC技術還可以介入數字化壁畫的活化利用階段,壁畫作為一種特殊的“二維圖像”,與數字媒介具有天然的適配性,AIGC軟件具有文字、圖像、視頻等內容的生成功能,如智能軟件Runway Gen-3 Alpha作為智能視頻生成工具,采用擴散模型Transformer架構,支持多模態輸入(文本、圖像、音頻)及動態控制功能,可以通過輸入靜態的壁畫圖像生成壁畫動態視頻。
AIGC技術為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提供了新的技術動能,對文化遺產活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探討AIGC技術在壁畫活化領域的技術背景,針對當前壁畫類文化遺產活化面臨的困境,包括壁畫信息管理分散、壁畫話語轉換僵硬以及壁畫活化技術壁壘,探析了AIGC技術在提高壁畫信息管理效率、豐富壁畫活化內容、拓展壁畫傳播方式、降低壁畫活化技術門檻方面的有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可信度與歷史原真性之間存在張力。單一技術優化無法化解壁畫活化中的價值爭議,AIGC模型依賴訓練數據的完整性與準確性,若數據集中存在歷史誤讀或藝術風格混雜,可能會導致生成內容偏離真實文化語境。因此,需要加強跨學科合作,以確保生成內容的合理性。
后續研究需關注技術倫理與相關法律等領域,文化遺產活化體系唯有實現技術迭代、制度完善與文化自覺的協同演進,才能使AIGC成為文明傳承的“橋梁”,而非文化異化的“推手”。未來,隨著多模態大模型的演進,壁畫活化將進一步融入元宇宙等新興場景,實現文化遺產的“數字永生”。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陜西寺觀壁畫數字化修復與虛擬博物館建設”(立項號:2022J026);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陜西關中地區寺觀壁畫數字化修復與傳播”(立項號:2022ND0129)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
[1]央廣網.習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致賀信[EB/OL].(2021-09-27)[2023-10-09].https://china.cnr.cn/news/20210927/t20210927_525616916.shtml.
[2]艾瑞數智.2023年中國AIGC產業全景報告[EB/OL].(2023-08-22)[2023-10-09].https://www.idigital.com.cn/report/detail?id=4227.
[3]唐培,何建民.文化遺產活化體驗質量對旅游者目的地忠誠的影響:一個鏈式多重中介模型[J].南開管理評論,2020,23(05):76-87.
[4]趙海榮,周世菊.基于數字技術的北魏平城時代墓葬出行壁畫活化策略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0,6(07):53-56.
[5]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京東探索研究院.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白皮書(2022年)[EB/OL].(2022-09-02)[2023-10-09].http://www.caict.ac.cn/english/research/whitepapers/202211/P020221111501862950279.pdf.
[6]王澤軒,陳亞軍.AIGC技術發展與應用進展[J].印刷與數字媒體技術研究,2024(04):1-14+96.
[7]戴志宇.AI如何讓藝術創作更生動:OpenAI Sora大模型的探索與實踐[J].傳媒觀察,2024(S1):34-36.
[8]王建華,俞曉群.論傳統文化典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J].浙江社會科學,2020(06):105-111+159.
[9]司若,龐勝楠,白依琳.AIGC:提供全新的創作模式和想象空間[N].社會科學報,2024-03-14(006).
[10]李世劍,夏德元.AIGC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知識生產與傳播策略轉型[J].新聞愛好者,2024(06):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