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深入分析并總結了揚中市圖書館如何通過主題活動,培育未成年人的閱讀、道德、科學、信息等素養,延伸和拓展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社會教育職能的經驗做法,并對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服務實踐提出建議和對策。
蔡元培認為:“教育并不專在學校,學校以外,還有許多機關,第一是圖書館。”[1]圖書館是社會教育的利器[2],是最具社會教育之效果的機關[3]。社會教育也是圖書館最根本、最深層次的職能[4]。201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是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機構。美國學者Crowley認為,公共圖書館要生存下去,必須去尋找教育之根[5]。
研究背景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兒童與成人一樣,有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公共圖書館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未成年人社會教育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四條明確要求公共圖書館要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
21世紀以來,公共圖書館事業迅猛發展,未成年人社會教育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態勢。揚中市圖書館在時代的驅動下,依托社會教育主題活動不斷延伸未成年人社會教育邊界,拓展了未成年人社會教育的深度和廣度。筆者通過分析揚中市圖書館未成年人社會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其經驗做法,旨在對公共圖書館組織未成年人社會教育主題活動提出建議和對策。
揚中市圖書館未成年人社會教育實踐
揚中市圖書館依托資源、空間、設施、人才及社會合作網絡等優勢組織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并實施未成年人社會教育實踐項目。其中,連續開展且反響較好的項目包括“寶貝閱讀計劃”“故事媽媽繪本悅讀會”“圖圖科普站”“21天閱讀抄寫打卡”“書香里的節日”“小小圖書管理員”等,內容類別涉及閱讀素養、科學素養、信息素養、道德素養等維度。揚中市圖書館社會教育實踐項目的具體信息詳見表1。筆者深入分析并總結了持續3年以上項目的運行模式和組織流程,以期形成可推廣的實踐經驗,供其他圖書館參考和借鑒。

運行模式
揚中市圖書館根據各項目特點確立了不同的運行模式,且每個項目的運行模式較為固定。“寶貝閱讀計劃”以發放大禮包的方式倡導早期閱讀、指導家庭閱讀、推動親子閱讀。“故事媽媽繪本悅讀會”“圖圖科普站”“傳統文化小講堂”等項目,是在繪本故事講讀及科普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講授結束后,開展繪畫、手工等延伸活動。此類延伸活動與社會教育活動主題密切相關,既能輔助理解課堂內容,也能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體驗性。“書香里的節日”精心設計民俗體驗、傳統美食、民間游戲、典籍里的節日等若干版塊,全方位展現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以端午節為例,設有投壺、粽葉畫、DIY五彩線等活動版塊,讀者穿梭于各個版塊之間,可以沉浸式體驗傳統節日中的民俗文化氛圍。“小小圖書管理員”以職業體驗的方式,實施信息素養教育。“21天閱讀抄寫打卡”以線上打卡的方式,鼓勵少年兒童吟誦和抄寫精選內容。
組織流程
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看似簡單,但因涉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社會教育館員必須慎之又慎。揚中市圖書館的社會教育館員在活動全流程中,認真對待社會教育活動的每個環節,活動開展前充分準備、反復論證,活動過程中盡善盡美,活動結束后總結評估。同時,新聞宣傳活動貫徹整個活動過程。
揚中市圖書館社會教育活動流程主要包括8個步驟(見圖1)。第一步,初步提出活動方案。由該場活動負責人提出活動方案(每場活動分配給專人負責)。第二步,補充、完善活動方案。活動組成員運用頭腦風暴法開展集體研討,對社會教育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流程、模式,活動對象年齡,使用材料,人員安排,以及應急預案等進行探討,以補充、完善活動方案。第三步,準備活動材料。提前采購活動材料并進行試做,以確定手工制作的時間和難度。如果手工制作難度較大或過于容易,需對活動材料進行調整。第四步,招募活動對象。通過微信讀者群、社交媒體平臺、官方網站等渠道宣傳活動和招募活動對象。第五步,現場布置。根據活動主題布置活動現場,營造氛圍。第六步,組織實施。包括活動簽到、場面把控、現場互動在內的活動全流程,都必須在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進行。第七步,二次宣傳。活動結束后,及時對活動中的細節、亮點、成效進行宣傳報道。第八步,總結評估。系統梳理活動執行中的問題與經驗,重視未成年讀者及其家長的反饋意見。

揚中市圖書館社會教育活動的經驗和做法
以人為本,分級社教
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隨著年齡增長而發展。社會教育館員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認知特點,為他們設計了不同內容的社會教育項目。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以發放大禮包的形式,指導家長開展親子閱讀;面向3—8歲低齡兒童,組織繪本故事會,激發其閱讀興趣;針對6—12歲少年兒童,開展科普與傳統文化類的社會教育活動,系統培養其科學素養和道德素養。此外,引導8歲以上的少年兒童參與“21天閱讀抄寫打卡”,培養其閱讀習慣;指導10歲以上的少兒讀者參加圖書管理員職業體驗活動,提升其信息素養;策劃“書香里的節日”社會教育活動,活動對象覆蓋0—18歲讀者群,使其體驗傳統節日的魅力,樹立新時代文化自信。
培育素養,趣味盎然
在未成年人培育體系中,應融入道德素養教育,發起閱讀素養教育,實施科學素養教育,組織信息素養教育。將圖書館的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同國家的教育戰略相結合,全面支持未成年人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其全面發展。
社會教育活動能否招募到活動對象、活動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活動方案的創新性。具有創新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社會教育活動不僅能順利地招募到活動對象,活動效果也能得到充分保障。揚中市圖書館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之前,注重激發館員的主觀能動性,并以他們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策劃知識性與趣味性并重的社會教育活動。
尊重兒童,重視體驗
制度化教育往往對兒童具有嚴格的約束性,應試教育下的課堂模式不利于兒童自然天性的釋放。而揚中市圖書館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則允許兒童自由表達,鼓勵兒童動手操作,關注兒童情感體驗,構建了無競賽化、非選拔性的教育框架。同時,社會教育館員會平等地對待每位兒童,在無差別化教育實踐中消除成績、身份、性格等因素對教育過程的影響,使所有兒童都能深入參與活動,真正體會閱讀、文化、知識帶給自己的快樂。
家長參與,效果加倍
ALSC認為,側重教育父母和看護人的方法,可能對兒童的早期素養產生更大的影響[6]。圖書館的社會教育活動會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聆聽故事、學習知識、參與民俗體驗活動。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家長得以直觀感受閱讀、文化及信息素養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同時,他們對圖書館社會教育活動的認可,會對孩子的參與度起到提升作用。
閱讀素養活動為主,其他活動為輔
閱讀素養活動是社會教育活動的主旋律。“寶貝閱讀計劃”“故事媽媽繪本悅讀會”“21天閱讀抄寫打卡”等屬于閱讀素養社會教育活動,內容豐富且活動頻次較高,在全部社會教育活動中占比超過50%。“圖圖科普站”“小小圖書管理員”屬于科學素養和信息素養活動,每年定期開展,家長和孩子的參與度較高,活動名額供不應求。“書香里的節日”則是道德素養活動,主要在傳統節日和重要紀念日期間開展。這類活動持續獲得家長與未成年人的廣泛青睞,活動現場常現人潮涌動之盛況。
拓展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社會教育職能的思考和建議
未成年人社會教育館員專業化
美國圖書館界曾對圖書館建筑、圖書資源和圖書館館員所起的作用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圖書館建筑、信息資料和圖書館館員的作用各占5%、20%、75%[7]。社會教育館員作為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的核心實施主體,其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是衡量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成效的關鍵因素。當前,國內高校尚未設置培養未成年人社會教育館員的專業化培養路徑,該領域人才培育存在系統性缺失。鑒于此,公共圖書館可對具備較高文化素養的青年館員進行培訓,使他們在具備圖書館學知識的基礎上,兼備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培育一支以專業圖書館館員為主的兒童社會教育館員團隊。
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流程規范化
有計劃的選題、反復論證的方案、充分的準備、適宜的場景布置、及時有效的宣傳、可控的活動過程、主動的總結、科學的評估、嚴謹的風險管理,這些規范的流程不僅能讓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實現了時間、成本和質量可調可控,還可以保障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的精度和深度。
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服務優先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和《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規范》都明確規定少年兒童在圖書館享有平等權利。少年兒童相較成年人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若缺乏成年人的輔助,低齡兒童甚至難以實現自主閱讀。因此,少年兒童圖書館權利的有效保障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第四個“兒童發展綱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再次將“兒童優先原則”納入綱要內容。兒童優先是促進兒童發展的基本原則之一,因此,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圖書館,應該在制定政策、配置公共資源等方面優先考慮兒童的利益和需求。公共圖書館應增加少兒社會教育活動在讀者活動中的比例,提高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活動的質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兒社會教育活動,以充分保障少兒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權益。
建立合作機制,形成社會教育合力
圖書館應充分挖掘其他機構和組織的社會教育資源,構建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服務合作機制。具體而言,圖書館可以與學校、其他兒童利益相關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為追求兒童利益的最大化,檢察院的法官和模擬法庭、消防大隊的宣教員和消防設施、氣象局的社教員和氣象設備、科協的老師和專業設備等,都是圖書館可以利用的專業資源。
社會教育長久以來一直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角色[8]。近年來,揚中市圖書館通過互動式、體驗式社會教育主題活動,激發了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兒童的綜合素養,為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實踐提供了創新范例。未來,揚中市圖書館將進一步拓展未成年人社會教育服務邊界,創新服務理念,面向不同年齡的服務對象提供不同內容的社會教育服務,持續提升未成年人的閱讀素養、信息素養、道德素養和科學素養。
(作者單位:揚中市圖書館)
[1]蔡元培,蔡先生湖南第一次講演[N].北京大學日刊,1921-02-14(02).
[2]吳稌年.社會教育思潮對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影響[J].圖書館,2011(06):32-36.
[3]張久珍.重振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充分釋放圖書館全民信息素養教育的作用[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11):6-14+85.
[4]黃俊貴.社會教育職能強化——21世紀圖書館的發展趨勢[J].圖書館,2000(01):6-7.
[5]Crowley,Bill.Save Professionalism.Library Journal[J].2005,130(14):46-48.
[6]邱維.美國兒童圖書館服務協會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
[7]程亞男.完善自我 追求一流——關于館長的修養與職責[J].圖書館論壇,2000(03):9-12+27.
[8]周旖,付婷.法律法規視域下我國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角色與功能設定[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31(05):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