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積淀的藝術形式,在當代文化語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表達民族精神和社會情感的獨特途徑。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民族民間舞蹈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區域與全球的重要橋梁?!杜D梅花開》作為研究案例的選擇,正是因為筆者在創作中巧妙融合了東北地域的自然生態、地理環境和文化特色,特別是遼寧地區東北秧歌雙扇舞蹈元素,以獨舞的形式表現出臘梅花的頑強生命力和優雅姿態。該作品通過舞蹈語言的創新與表達,深入探討了傳統文化在當代背景下的傳承與發展,為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間舞蹈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提供了鮮活的實例,體現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完美結合,具有重要的藝術創作價值和文化思考意義。
一、《臘梅花開》的時代性解讀
《臘梅花開》這一作品在創作和表演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時代共振的藝術理念。首先,作品通過臘梅花這一自然文化形象,表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優雅的姿態,呼應了當代社會對美好生活和積極向上的追求。在寒冷的冬季,臘梅花不畏嚴寒、頑強綻放,象征著在艱難困境中堅持不懈、追求希望的精神品質。這種精神,與當代社會中人們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的心態相契合,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其次,作品融合了東北地區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特色,特別是東北秧歌雙扇舞蹈元素,以獨舞的形式展現出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臘梅花開》在東北秧歌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傳統雙扇舞蹈與當代舞蹈審美相結合,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藝術作品。這種創新不僅使作品更加貼近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也為傳統舞蹈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作品通過細膩的肢體語言、道具雙扇的擬態轉化以及富有情感的表達,深入探討了傳統文化在當代背景下的傳承與發展?!杜D梅花開》不僅展現了臘梅花的堅韌和美麗,同時反映了東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貌。通過這樣的藝術表達,觀眾不僅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夠從中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和共鳴。這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結合,使得《臘梅花開》在當代舞蹈藝術中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文化價值。
二、《臘梅花開》的藝術創作解析
(一)臘梅花文化意象
臘梅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象征著堅韌不拔和高潔之美。臘梅在寒冬中綻放,其迎寒而開的品質象征著堅強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意象在中國文學、繪畫和其他藝術形式中經常被用來歌頌那些在逆境中堅持自我、追求卓越的人們。在《臘梅花開》這部舞蹈作品中,舞者通過優美而堅韌的肢體語言,高超的扇花技藝,傳達出臘梅花在嚴寒中綻放的頑強生命力。舞蹈動作充滿了力量與柔美的結合,表現了臘梅花的不屈精神和高潔氣質,使觀眾能夠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二)東北地區地理文化生態
東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民俗風情對《臘梅花開》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東北地區冬季寒冷、漫長,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而這種自然環境也孕育了東北人民堅韌不拔、豪放熱情的性格特征,與臘梅花的頑強生命力相呼應。《臘梅花開》通過融入秧歌的典型韻律、扇花技術,使作品充滿了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展現了東北人民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底蘊。
(三)東北秧歌元素融入
1.東北秧歌元素的傳承與創新
東北秧歌,作為中國北方地區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熱烈奔放的表演風格著稱。東北秧歌作品《臘梅花開》著眼于人與自然主題,它以東北地區獨有的東北“雙扇”為素材,望形生意,見景抒情,充分將梅花盛開的過程景象,進行了巧妙地加工創造。舞者通過肢體線條表達梅樹的不同形態,運用東北秧歌上身的扭、擺、圓動律及扇花與手臂的聯動效應表現人與花在寒意中散發出的傲人芳香,及花瓣俏皮綻放的靈動過程…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鼓勵人們積極樂觀向上。整部作品展示了新時代開拓性創造性思維的光華,闡釋了民間舞蹈重要的地域文化符號屬性?!杜D梅花開》巧妙地將傳統舞蹈形式中的雙扇舞蹈元素融入其中,雙扇不僅是舞蹈的道具,更是情感表達的媒介。舞者通過扇子的開合、旋轉,模擬臘梅的綻放與搖電,生動展現了臘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品格,同時也賦予了傳統雙扇舞蹈新的內涵。這種創新不僅保留了東北秧歌特有的韻律感和動態美,更通過主題的深化,提升了舞蹈的藝術層次,使之具有更強的象征意義和情感張力。
2.臘梅主題的文化意蘊
臘梅,作為冬季里最早綻放的花朵,常被賦予堅韌、高潔的象征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杜D梅花開》以此為主題,不僅展現了自然界的季節變換之美,更深層次地傳達了不屈不撓、勇于面對逆境的生活態度。舞蹈通過舞者身體語言和舞臺布景,營造出臘梅在冰雪覆蓋中傲然挺立的場景,這種視覺與情感的雙重表達,使觀眾在欣賞舞蹈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心靈的觸動和鼓舞,以及對內在美與生命力的頌揚。
3.王英力老師等民間藝人的藝術貢獻
筆者作為《臘梅花開》的編導,跟隨王英力專家實地采風,學習了王英力老師個人的藝術風格和對雙扇舞蹈的深刻理解,并在這部作品中充分展現。同時,通過對東北地域文化、民間藝人特色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當代民間舞蹈創編的熟練掌握,成功地將傳統與現代進行了融合。這次創作編舞,既保持了東北秧歌的地域獨特性,又融入了更加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現代審美趨向,這種融合體現了對舞蹈藝術創作創新精神的不懈追求,以及對老一輩舞蹈家的崇高敬意。
《臘梅花開》將成為記載雙扇舞蹈的一個標志性作品,展現了筆者在舞蹈創作上的深厚功底和獨到見解。
4.遼寧地域特色的展現
遼寧舞蹈藝術以其深厚的東北秧歌根基為核心,巧妙融合了滿族、朝鮮族等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創造出獨特且多元的舞蹈語匯。這種藝術形式深深植根于遼寧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之中,從遼河之濱到長白山麓,地域風情成為舞蹈創作的靈感源泉,賦予作品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堅守傳統的同時,遼寧舞蹈藝術家們積極擁抱現代舞蹈理念與技術,不斷創新,使作品既傳承了文化精髓又符合當代審美。他們對表演技巧的精益求精,確保了情感表達與形體動作的和諧統一,提升了舞蹈的內涵與表現力。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遼寧舞蹈藝術正以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通過參與國際藝術節和海外巡演,向全球觀眾展現東北舞蹈的獨特魅力與文化自信。遼寧作為東北地區的重要省份,其地域文化特色在《臘梅花開》中得到了生動地體現。東北人民的豪邁性格、樂觀精神及對自然界的深刻感悟,都在舞蹈中得到了藝術化的呈現。同時,作品中對臘梅這一元素的運用,也巧妙地將遼寧地區的自然景觀引入舞蹈,增強了作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認同感。
三、《臘梅花開》的文化傳承與創新
(一)傳承策略
《臘梅花開》在創作過程中,始終注重保留和發揚遼寧民族民間舞蹈的傳統技藝與文化內涵。筆者通過深入挖掘和研究遼寧地區的雙扇舞蹈文化,將經典動作、音樂和服飾元素融入作品中,確保了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傳承?!杜D梅花開》不僅保持了傳統舞蹈的原汁原味,還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使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創新實踐
在創新實踐方面,《臘梅花開》進行了新的嘗試,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觀眾的共鳴。在舞蹈編排上,筆者未停留在對傳統東北秧歌動作的簡單模仿上,而是大膽地將舞蹈的流動性、抽象性和情感張力融入其中,為傳統的舞蹈形式注入了新鮮血液。A開始一 ?1′06′′ ,百花凋謝之時,唯有臘梅花生機勃勃。劇目開篇體現萬物生長皆靈動,舞者走出一條橫線的調度,用肢體線條表達梅樹的不同形態,有的是枯枝,有的含羞待放,有的逐漸綻放,隨后一個轉身,情緒起伏,此刻表現出陽光普照,梅樹吮吸著新鮮的空氣冒出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淘氣而俏皮,又似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花瓣待放,頑強的生命力在堅挺著。B 1′06′′-3′10′′ 進入慢板,冰雪嚴寒中一縷殘陽,滋潤著梅樹,散發出希望,梅樹屹立在山中,一顆顆花苞在寒意中面對如絮飄舞的白雪,綻放舒展,她笑得更燦爛美麗,此刻運用上身的扭、擺、圓動律及扇花與手臂的聯動效應表現一副傲骨,表現人與花散發出寒意中傲人的芳香,別具神韻、清逸幽雅。C 3′10′′-4′50′′ 快板,冰天雪地,唯有臘梅給人以希望與遐想,一系列的扇花特技被用來描摹花瓣飄然、風雪旋轉的姿態,這組連貫的動作表達出屹立在寒風及大雪之中的臘梅依舊綻放,其蘊含的精神值得贊賞和學習。例如,雙扇舞動不局限于單一的片、翻、纏、繞、推、擺等技法,而是被賦予了更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情緒變化:快速旋轉的扇子如同冬日里肆虐的風雪,而緩慢展開的扇面則象征著臘梅在逆境中緩緩綻放的堅韌與美麗。編導對舞者的眼神、表情、乃至指尖的微動作都進行了精心設計,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傳遞出臘梅不屈不撓的生命態度和內在的高潔品質。這種視覺與舞蹈的完美結合,極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讓每一次演出都成為一次難忘的審美體驗。
四、對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創新的啟示
《臘梅花開》的成功不僅在于其藝術表現的卓越,更在于其對民族民間舞蹈傳承與創新的深刻啟示。從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來看,《臘梅花開》并未止步于對傳統技巧的簡單復現,而是與舞者身體建立了意向想象、情感流動、故事敘述等新的聯系,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視覺與情感體驗,通過對雙扇開合、旋轉、拋接等動作速度的變換與舞動空間延展的創新編排,強調雙扇在舞蹈中的動態美、風格美、意蘊美。
五、結語
《臘梅花開》將雙扇的運用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與精湛的技巧展示,使雙扇成為了傳遞作品主題與情感的關鍵媒介,展現臘梅花凌寒綻放的生命力的同時,也隱喻了東北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從而賦予了傳統舞蹈以新的時代內涵。
[基金項目:沈陽音樂學院課題“中國民族民間舞獨舞《臘梅花開》的創作與研究”(項目編號2023KYLY54)]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金艷麗.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創作中選材的重要性[J].當代音樂,2024(2):159-161.
[2]岳辰星.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創作中文化空間的建構探索[J].戲劇之家,2023(36):154-156.
[3]羅正國.新時代云南民族民間舞蹈現實題材創作的“時態性”思考[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3,36(4):85-88+106
[4]傅小青,姜若彤.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探索與實踐—十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述評[J].山東藝術,2023(6):6-14.
[5]齊慧麟.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獨特性[J].當代音樂,2023(12):165-167.
[6]毛毳.以等速的現實主義激活民間舞蹈的創作資源-2023年中國舞協甘南、黃南“深扎”活動側記[J].舞蹈,2023(6) :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