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9-0064-03
引言
文創產品設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態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有助于將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推動文化事業的現代化發展。根據公開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球文創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1416.74億美元,同比增長9. 5% 。而我國文創行業市場規模則達到了880.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 09% ,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然而,在當前文創產品行業的競爭中,我國消費者需求逐漸呈現出差異化、個性化的新特征,同時,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網絡技術等新技術也為文創產品設計帶來了新機遇。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區域性文創產品要想依托當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資源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打破傳統,形成全新的設計范式。
一、融媒體技術與區域性文創產品的概念、特點
(一)融媒體技術的概念及特點
融媒體技術是指用于內容采集、存儲、制作、發布等環節的技術總稱,涵蓋數據處理、網絡通信、計算機應用等技術領域,旨在實現新型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傳播能力及服務質量[1]。根據理論研究,融媒體技術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多元性。融媒體技術可以融合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媒體形式,實現信息的多元表達,滿足用戶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其次,互動性。通過融媒體技術,用戶能更加便捷地與媒體進行互動,從而打破傳統單向傳播模式,實現信息的雙向反饋及流通。再次是高效性。融媒體技術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及算法,有利于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降低信息傳播成本,讓信息可以更準確、更快速地傳遞給用戶[2]。最后,平臺化,融媒體技術能將媒體內容打造成連接用戶、服務、內容的平臺,通過平臺化運營,實現資源的共享及整合,提高媒體的競爭力。
(二)區域性文創產品概念及特點
區域性文創產品主要指融合了地方區域文化特色,擁有地域分異及組合特征的文化創意產品。它們主要以地方文化為基礎,通過設計、創意將文化元素轉化為具有美觀性及實用性的產品,從而滿足人們對文化消費的基本需求[3]。根據文化產業相關報告顯示,區域性文創產品擁有如下特點。首先,地域性。區域性文創產品以地方文化為特色,體現了地域的獨特魅力及文化底蘊,能夠通過當地的風景、傳說、民俗、歷史等,展現當地濃厚的地方風情。其次,文化性。區域性文創產品不僅是一種實用品,更是地域文化傳播的載體,能夠通過產品內容及形式傳遞特定的文化內涵,從而讓人們更好地感受當地的文化魅力。最后,創新性。區域文創產品注重創新設計,能夠將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融合起來,創造出獨特、新穎的產品。
二、融媒體技術賦能區域性文創產品的價值
融媒體技術與區域性文創產品的融合是我國文化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新趨勢。通過融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將區域性文創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同時,還能充分發揮融媒體技術的優勢,為區域性文創產品提供更加廣泛的宣傳平臺及傳播渠道,提升其影響力及知名度。可見,在區域性文創產品設計中,融媒體技術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一)豐富文創產品的文化表現
融媒體技術能夠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媒體形式有機結合,為文創產品打造一個立體化、全方位的展示平臺。一方面,融媒體可以借助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更生動、全面地展現文創產品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讓受眾在欣賞產品的過程中,能夠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角度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寓意及故事;另一方面,融媒體技術能夠為用戶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從而深化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認同及喜愛,進一步促進區域性文化的傳播。此外,融媒體技術還能讓文創產品的藝術表現更加出彩[4]。通過動畫制作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可將文創產品打造成藝術價值更高的作品,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
(二)拓寬文創產品的設計維度
融媒體技術是一種能夠促進多種媒體媒介及信息融合的技術類型,如《人民日報》的數智融媒多終端傳播平臺、天府融媒技術平臺、芒果TV光芒5G制作系統等,都是基于融媒體技術實現內容多渠道分發及精準推送,從而將信息內容與多種媒體相融合,提高信息傳播的實效性和有效性。從這一角度出發,設計者可以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媒介融入區域性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以拓寬產品的設計維度。一方面是創設接口,引導用戶獲取新媒體、傳統媒體所呈現的信息內容[5]。例如,通過巧妙的設計,在區域性文創產品中嵌入二維碼,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便能輕松獲得新媒體或其他媒體終端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外部拓展,即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為用戶營造一個沉浸式的文化氛圍,使其在探索、把玩文創產品的過程中,發掘其潛在的文化要素,從而通過拓寬產品設計維度的方式,提升文創產品的感染力。
(三)激發文創產品設計的靈感
融媒體技術為文創產品的創意設計帶來了無限可能。設計師可以借助數字信息手段進行創意構思及產品設計,如通過動畫制作、3D建模等手段,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產品。同時,也可以通過創意與技術的融合,不斷豐富文創產品的形式及種類,從而激發創作靈感,推動文創產業的創新發展。例如跨媒體敘事,在融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文創產品可以通過多媒體渠道進行傳播,實現跨媒體敘事,從而擴大文創產品的受眾范圍,增強文化傳播的深度及廣度。一個文創產品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網絡、電視、電影等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傳播,幫助設計者形成多元化的敘事維度,提升用戶的情感體驗。
盡管融媒體技術為區域性文創產品設計帶來了諸多價值,但其應用過程中仍存在技術成本高、內容與技術失衡等問題,亟需進一步探索解決方案。
三、融媒體技術賦能區域性文創產品設計問題
(一)技術成本與落地難題
引入融媒體技術涉及軟件開發、硬件設備、技術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成本。對于資源有限的文創企業而言,技術成本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首先,軟件開發成本。融媒體技術及多種軟件工具的應用,如數據分析軟件、交互設計工具、內容管理系統等的購買或開發成本相對較高,對規模較小的文創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負擔。其次,硬件設備成本。融媒體技術的實現需要增強現實設備、虛擬現實設備、高性能服務器等,這些設備的購置及維護成本較高,并且隨著技術發展,硬件設備的升級成本也不斷提升。最后,技術人才培養成本。要想將融媒體技術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文創企業還需投入高昂的成本用于引進、培訓及培養相關人才。投入成本過高,可能引發文創產品價格上漲,從而縮小受眾范圍,削弱區域性文創產品的影響力。
(二)內容與技術的失衡
在融媒體應用于區域性文創產品視覺設計時,需要保持技術與內容的均衡,確保技術與文化遺產的深度融合,從而幫助消費者更好地欣賞及理解文創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然而,部分文創設計者的作品卻面臨著內容與技術失衡的問題。一方面,部分設計師可能過于追求技術的新穎性,而忽視產品本身的故事性及文化內涵,導致融媒體技術被過度堆砌在產品設計中;另一方面,部分設計師過于注重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從而導致技術應用的深度不足,難以進一步提升文創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情感傳達力。此外,部分設計師由于技術應用能力不足或信息素養缺失,導致內容與技術的融合深度不夠,影響文創產品設計的實際效果。
(三)用戶體驗及參與度不高
誠然,融媒體技術可以提供更多的個性化與互動性服務,但如果設計師難以準確把握消費者需求及情感,就會導致融媒體技術的應用僅局限于信息展示、場景營造等層面,無法為用戶帶來更深層次、更具獨特性的區域文化體驗。根據實地調查顯示,部分文創設計者往往強調對區域文化資源的深層次、多樣化表現,并賦予產品多樣化的互動機制,但這些機制卻未能與用戶需求相契合,導致用戶體驗度和參與度不高。而部分文創設計師雖然能從用戶角度出發,利用融媒體技術吸引用戶參與到文創產品的探索中,但難以激發用戶強烈的情感體驗。
四、融媒體技術賦能區域性文創產品設計思路
(一)多維度應用融媒體技術,有效控制技術成本
為有效控制技術成本投入,提高區域性文創產品設計質量,設計師應根據市場需求、企業規模及區域性文化特色,選擇多樣化的技術應用路線。首先,電子型文創產品設計。當前,文創產品設計主要集中在服裝、日用品、文教用品、電子配件等領域,而電子型文創產品相對較少,但市場潛力巨大。如GravaStar重力星球藍牙音箱、故宮文創版電腦一體機、創“芯”IP系列文創產品等,這些文創產品均成功融人了融媒體技術,多維度展現了產品的文化內涵。考慮到電子型文創產品技術投入較高,文創設計師可以選擇電子筆、電子鬧鐘、電子表以及電子手機殼等作為設計載體,這樣既能控制成本投入,又能打破傳統文創產品設計的局限,將圖像、音樂、視頻等媒體形式融入文創產品中。同時,文創企業可以省去高昂的設備成本和軟件開發成本。其次,傳統型文創產品設計。對于橡皮擦、鉛筆刀、音樂盒、手提袋、皮包、鼠標墊、杯子、盤子等傳統文創產品,設計師可以通過添加識別點的方式融入增強現實技術,用戶只需使用手機就能觀看到炫酷的立體場景。此外,設計師還可以通過添加二維碼的方式,讓用戶通過掃描獲取其他媒體上的視頻信息,如抖音、小紅書上關于區域性文化的視頻、音頻及圖文信息等。總之,在融媒體技術應用中,設計師應從電子文創產品和傳統文創產品兩方面確定技術應用方向,盡可能的降低技術成本投人。
(二)強化區域性文化導向,實現內容與技術的均衡
在實際設計中,設計師應明確區域性文創產品的設計目標,即將區域文化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需求。為此,設計師應樹立“文化 + 科技”的理念,有效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提高技術應用的實效性、有效性及針對性。首先,設計師應深人發掘區域性文化的藝術價值、歷史背景及人文傳統,確保文創產品設計及融媒體技術應用能充分、全面、有效地傳達地區文化的內涵。例如,設計師可以親自前往目標區域進行文化考察,體驗當地的文化氛圍,并廣泛收集與區域文化相關的民俗故事、藝術作品、歷史文獻等,通過文化元素提取及創意轉化,使文創產品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兼具現代氣息。其次,圍繞區域文化的內涵,明確文創產品所要達到的功能和效果,如深化用戶體驗或增強文化感染力等,然后科學選擇多種融媒體技術,使其成為文化內涵、內容及思想的表達載體。例如,在藏族地區,設計師不僅要將藏族文化元素融入茶杯設計中,還要圍繞藏族文化的思想內涵,巧妙利用二維碼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將藏族文化內涵表達出來、展示出來。一旦設計師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就要適度限制技術的應用,以確保技術應用與文化內容的均衡。此外,設計師還應持續學習,如參加培訓班、自主學習各類融媒體技術,以確保文化與技術能夠更好地結合,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三)加強互動式設計,提高消費者的文化體驗
在融媒體技術應用中,設計師應圍繞區域文化的展現、傳達及體驗來展開工作,確保各種融媒體技術得到充分、系統、均衡地利用。然而,從消費者需求和體驗的維度出發,設計師還需進一步優化融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式,以確保其契合用戶的文化訴求。首先,加強用戶調查。設計師應采用市場個案調查、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需求、期望及偏好。隨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發現消費者需求的趨勢及規律,從而確定融媒體技術及區域文化元素的應用方向。其次,強化互動設計。在文創產品設計中,設計師應著重考慮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在文化感知層面,設計師可以借助增強現實技術、二維碼技術或三維成像技術等,幫助消費者逐步地、循序漸進地探究區域性文化的內涵。例如,在文創茶壺的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在茶壺蓋、壺底、壺身設置多個識別點,引導用戶在增強現實技術的支持下,探尋區域性文化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或者融入敘事元素,將故事生動地呈現在文創產品中。另一方面,在情感感知層面,設計師可以通過融媒體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或新媒體技術,融入各類情感元素。例如,在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中,可以融入云朵、雨滴、桃花樹等自然元素,營造一個如夢如幻的氛圍,從而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結語
科技賦能文創產品設計是全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提升文化傳承質量的重要保障。它能夠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認識、體驗傳統文化內涵,推動文創行業的現代化發展。而在融媒體背景下,多種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融合應用,以及新舊媒體的交叉融合,又為文創產品設計帶來了新的時空維度,更有效地、全面地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隨著時代的發展,相信區域性文創產品與融媒體技術的融合將更加緊密,能夠更好地推進我國文創行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欣禾.區域文化背景下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以山東半島為例[J].西部旅游,2021,(07):52-53.
[2]丁芯,孫超法.地域非遺文化符號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研究—以汨羅龍舟文化為例[J].湖南包裝,2024,39(05):164-167.
[3]張利娜.苗族蠟染梨花紋樣在陶瓷文創產品中的創新設計應用[J].絲網印刷,2024,(20):11-14.
[4]于鵬.文化視域下的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以阿城區金源文化為例[J].參花,2024,(30):70-72.
[5]王雙,騰瑋銘,李思燃.融合文創產品設計與工藝美術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24,(20):144-146.
(責任編輯: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