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2.4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9-0049-03
引言
為了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論述與有效完善我國體育法治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在2022年6月24日修訂通過,于2023年1月1日開始實施[1]。新修訂的體育法充分吸納了重大經驗成果,將體育工作建設中的重要舉措上升為法律制度,從法律層面上解決了體育領域重大的基礎性和整體性問題,豐富完善了體育法治基本制度,是我國體育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2]。學校體育工作是學校教育中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對加強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實現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優先發展,國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等為青少年體育建設提供重要的政策指引[3]。所以,在新修訂的體育法中,關于學校體育部分在不斷的修改與調整,在總則中共15條規定,新增條目有8條,并將第三章的章名由“學校體育”修改為“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并在總則中指出國家要以優先發展青少年和學校體育為優先,促進體教融合建設和青少年發展。所以,本文基于新修體育法頒布的背景下研究如何高質量建設與發展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為我國體育強國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學校體育工作提供參考。
一、我國學校體育立法概述
學校體育工作是我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總方針的重要環節。在1990年2月20日,《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由我國國務院正式發布,這一條例就成為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法規。1995年8月我國正式頒布了首部體育法,有效的改善了我國在體育領域無法可依的環境,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了體育法的法律保障范疇。接下來,我國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提出要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體育場館等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等法律政策。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立法工作的發展與完善給我國學校體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變化,為增強青少年學生體質和源源不斷地培養體育后備人才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實踐措施。并且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出臺多部法律與學校體育深化改革文件保障青少年享有體育的權利,在新頒布的體育法中青少年與學校體育也成為法律中單獨立法保障的部分,旨在為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工作的良好發展建立有效的法治保障,為學校體育工作法治建設形成可靠的政策依據。所以,在新修體育法頒布與實施的背景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少年體育法治建設之路成為我國體育法治工作建設的下一步重要方向[4]
二、新修體育法中學校體育修訂部分對比分析
新修訂的體育法中關于學校體育的修訂部分,相較于舊版體育法,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調整。首先,從新修體育法中闡述學校體育部分的章節名稱來看,由“學校體育”修改為“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并提出“國家優先發展青少年和學校體育,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這一調整不但體現了對青少年的重點關注,而且表明了對在校學生的全面覆蓋,也包括病殘等特殊情況的學生及學前兒童。
接下來從體育法對學校體育的定位和目標來看,舊法中對于學校體育的定位和目標的表述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新修體育法明確將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工作置于優先發展的地位,把學校體育的定位與目標作為修改的首位,相比之前舊法僅說明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并沒給出具體的法律定位。并且,新修體育法進一步強調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即學校體育工作需要以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為學校體育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和任務,使之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提升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地位。
其次,新修的體育法對學校體育工作內容和組織方式進行了詳細規定。根據新修體育法的要求,學校體育工作應當以普及體育知識、提高體育素養為重點,注重學生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學校應當設立體育教師崗位,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學校還應當完善體育設施和器材,確保學生能夠安全、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和活動。這些規定的出臺,為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和開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保障,有助于提高學校體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最后,新修體育法還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評估和監督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新修體育法的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健全體育工作的考核制度,對學校體育工作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
三、新修體育法中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建設措施分析
高質量建設與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體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新修訂的體育法為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建設迎來了新的措施與契機。
(一)開足開齊與保障體育課時
在新修體育法中規定了學校必須“開齊”與“開足”體育課,并且要保證體育課時“不被占用”。這一要求是基于對學生全面發展與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視,以及國家教育政策與法規的明確導向,而舊體育法僅表述為“必須開設體育課”,并無在體育課的數量與質量上進行強調。其次,關于學生在學校期間體育活動時間的長短問題,新修體育法具體指出“要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鍛煉”。舊體育法僅說明“學校對學生每天用于體育活動的時間給予保證”,并無具體的體育活動時間要求。研究表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開足率平均不足 20% ,體育課被語、數、外等“主科”擠占率高達 60% ,只有“開齊開足”并“不被占用”,體育課時才能得到保障[5]。最后,在現實學校體育工作中,存在沒有開足開齊體育課的問題,形成虛假與形式主義的體育課,將體育課過度學科化與形式化,忽略體育課的真實效果。在新時代“開足開齊”體育課,并確保體育課時不被占用,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實和保障,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及定期舉辦運動會
學校體育工作除了常規的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及運動會也是學校體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舊體育法僅表明學校根據自身條件每學年舉行一次全校性的體育運動會,而新修體育法要求學校應當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體育運動會。新修體育法從舉辦全校性運動會的次數上給予了要求,把開展全校性運動會的必要性進行了法律要求。此外,新修體育法還新增了3條款項,從國家層面要求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運動會,鼓勵支持公共體育場免費向學校開放,鼓勵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體育交流活動。
(三)配齊和保障體育教師
隨著國家對體育教育的日益重視,體育課時的增加和學生體育需求的多樣化,對體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學校是否配足合格的體育教師是確保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能否正常展開的關鍵要素。基于此新修體育法強調了體育教師配置的法定要求,這一要求強調了體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并重,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體育學習需求。其次,相關研究表明,多年來體育教師未享有到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的待遇,與其他學科在地位與學科重視程度、教師經濟待遇上都有所區別,新修訂的條文將有效解決配備合格體育教師不足和同工不同酬等問題。新修體育法從體育教師的待遇上進行了重要修訂,并明確規定學校應當保障體育教師享受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包括工資、福利、職稱評定等方面,這有助于提升體育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和工作積極性。
(四)保障學校體育場地使用與管理
目前,由于許多學校的體育設施仍然比較落后,場地狹小,器材簡陋,無法滿足學生豐富多樣的體育需求。這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高質量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制約。新修體育法將配置體育場地設施的標準由原來的“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提升到按照“國家標準”配置體育場地,并增加了“不得隨意占用”的內容,擴大了體育場地的保護范圍,將有效遏制隨意占用體育場地現象。并且新修體育法將體育場地設施的發展納入法治軌道,特別是針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保障,提出了更為明確和具體的要求,旨在解決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配置不均等問題,促進學生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新修體育法不僅有效保護了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還將其建設用地一并納入保護范圍,擴大了保護的法律邊界。對于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而言,這意味著其建設用地同樣受到法律保護,不得隨意侵占或改變用途,確保了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從建設到使用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確立體育在中、高考的重要地位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習成績成為評價學生優劣的標準,而體育等非學科課程容易被邊緣化。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人民越來越重視體育鍛煉與體育科目的學習。在新修體育法第二十五條中明確指出,國家將體育科目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建立符合學科特點的考核機制。這一規定標志著體育不再僅僅是學生課余時間的活動,而是成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體育考試,可以客觀評價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鍛煉習慣,促使學生、家長和學校更加重視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總之,在新修體育法背景下,確立體育在中、高考的重要地位是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四、新修體育法頒布實施的注意事項
本文基于新修體育法頒布與實施背景下,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高質量建設進行研究發現:新修體育法的頒布與實施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高質量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新修體育法將原來“學校體育”章名修改為“青少年和學校體育”,這樣既符合了青少年體育作為國家體育強國的基本要求與目標;也有利于通過法治保障的方式拓展體育對青少年人群的服務范疇。同時,新修體育法將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主體提升到國家角度,從國家層面實行青少年和學校體育促進計劃,完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從國家規定方向上開足開齊體育課的條款修改,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及國家定期舉辦全國學生運動會,配備和保障體育教師要求,保障學校體育場地使用與管理,將體育科目納人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這些舉措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規依據和政策支持,更加有助于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新修體育法的頒布與實施,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高質量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法律條款與制度安排,為現階段我國青少年和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方向。但在法律的頒布與實施過程中還需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在學校體育工作的管理與執行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監督與評估,例如配備與保障體育教師的實施工作,管理與保障學校體育場地與設施等方面。其次,在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確保開足開齊體育課,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和綜合能力,增加學校體育課程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與運動會,加強學校與社會體育組織的合作,通過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最后,新修體育法的頒布與實施對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法律在頒布與實施過程中也將會面臨落地實施的滯后性與眾多挑戰,需要國家、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實現學校體育工作的更高質量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新修體育法的頒布與實施從學校體育整體建設、體育文化環境培養和體育師資建設等方面為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改革的理論支持,為我國體育強國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學校體育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未來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還需在該法的規范下凸顯體教融合特色,助力培養身強體健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陳寶海,戴羽.論新修訂體育法特殊主體的體育參與保障權[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3,22(09):30-36.
[2]汪輝,李國.我國青少年和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基礎、實然困境與治理策略——以《體育法》第三次修訂為背景[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3,22(12):32-39.
[3]田思源.青少年和學校體育法治化的目標、路徑與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48(04): 14-16+20
[4]田思源,徐偉康,劉盈子,廖孟誠,周萌.新《體育法》實施背景下《青少年體育工作條例》制定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6):639-646.
[5]柏楊.“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體育世界,2024,(07):25.
(責任編輯: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