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9-0169-03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總體國家安全觀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它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強調國家安全的全面性和系統性。高校作為知識傳播和思想引領的重要陣地,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增強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人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增強他們的國家認同感和責任感,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科學內涵與價值意蘊
化,科技等多個領域,關鍵在于總體二字。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人思政教育,是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1]。因為高職是為我國社會輸入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用總體國家安全觀武裝高校人才的思想頭腦,有利于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內容豐富、開放包容、不斷發展的思想體系,其核心要義可以概括為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總體國家安全觀融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有利于高職學生進一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高職學生系統的了解到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國家安全觀的價值理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和安全意識[2]。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面對多元意識形態的碰撞,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抵御多元文化的沖擊,用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提高學生的國際形勢認知能力,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職是推動國家安全理論研究不斷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為社會輸入高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人高職大學生的思政課,能夠進一步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指出,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切實保障國家長治久安。要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隨著國際化的發展和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及的領域也從傳統的政治領域延伸到了經濟,文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推進,完善國家安全教育的相關對策,形成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共同體,實現總體國家安全觀和高職思政課的深度融合。除此之外,高職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基地,將總體國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課中,也有利于進一步發揮高職立德樹人的作用[3]
二、當前高職國家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安全教育滯后于國家安全建設
當前,高職思政課堂的國家安全教育存在滯后于國家安全建設的問題。一方面,高職思政課偏重馬克思主義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相關課程的課時安排明顯不足,限制了課堂教學的系統性和深度。另一方面,國家安全教育的學術研究較為滯后,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并用合適的社會案例,深入淺出的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4]。因此,高職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是滯后于國家安全建設需要的,需要相關的教育人員和研究人員進一步推動高職思政課程體系的改革。
(二)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單一
當前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較為單一[5]。在當前高職的國家安全教育課堂上,很多老師仍然采取傳統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即在傳統的PPT上融入相關的安全觀理論,并沒有引入足夠豐富的實踐案例和多媒體教學資源來引導學生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當前很多思政老師仍然沒有把總體國家安全觀拔高到思想政治教育同一水平的高度上來,對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力度不夠,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仍然較為枯燥,需要當前的研究人員對總體國家安全觀融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進行深人的研究。
(三)高職思政教育理論課的授課方法創新不足
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高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當前高職思政教育理論的授課方法仍然較為傳統的問題,高職思政國家安全教育課堂很多老師仍然是采用講解PPT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應試中的填鴨式教學,并沒有將相應的思政理論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理論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除此之外,當前高職思政課堂還面臨著高職老師運用新媒體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無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相應的思政教育,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總
體國家安全觀和高職思政課堂融合的效果,也不利于學生進一步培養自身的憂患意識,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6] 。
(四)教師能力有待提升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國家重點強調的一個教育方向,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職的思政課堂,也是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型課題。因此,老師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程度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的授課能力有待提升。除此之外,當前高職很多思政老師仍然采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新媒體的授課技術和新時代創新性授課教學方法掌握程度不足。例如,很多思政老師無法很好的運用翻轉課堂,引導學生主動挖掘思政課程中的亮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需要高職老師正視當前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職思政教育課堂中。
三、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一)充分運用新媒體,加強宣傳教育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互聯網給我國高職青年帶來了更多意識形態的沖擊的同時,也擴大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傳播面,讓思政教育結合新興媒體擁有了更多的呈現方式。新媒體支持的教學模式可以突破傳統課堂的限制,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與數字化資源相結合。因此,教師應合理選取優質教學視頻與交互式資源,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與參與度,同時通過真實案例展現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與危害后果。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教學平臺。例如,泰州當地的高職就在主題黨日的時候積極宣傳江蘇雛鷹國防教育基地,用新媒體的方式呈現當代社會國防的多種形式,讓思政課新起來。充分利用校園場館建筑,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教育部門可以加大學校各級網絡平臺建設力度,提高國家安全教育傳播效率。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利用多元媒介,將數字化教學方式引入課堂。以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互動參與方式的引入,助力增強高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
(二)構建全面系統的安全知識框架
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職思政課的實踐過程中,老師必須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一是構建全面的教學內容框架。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各個領域內容進行系統梳理,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構建一個有機的知識網絡。比如,網絡安全與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密切相關,網絡攻擊可能導致金融系統癱瘓、企業數據泄露,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通過這種邏輯關系的梳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避免知識點的孤立和碎片化。可以聯合各大高職和社區組織干部,重視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傳播,在主題黨日及思政教育活動中融入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并通過社會實踐課程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讓學生深入理解國家安全觀的價值,培養辨析和應對國家安全威脅的能力,共同保障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人民安全。二是拓寬教育途徑。可以結合高職當地的歷史文化事件和國防教育基地來展開教育。例如,泰州市紅色思政資源和泰州當地的國防教育實踐基地就是很好的參觀場所,可以安排學生在國防教育基地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學習,通過參觀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楊根思紀念館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推動學生沉浸式學習紅色文化和國防教育相關知識,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改革理論教育方法,強化知行合一
若要進一步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必須進一步改革理論教育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采取實踐教學法,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調研與志愿服務,聯合各大高職組織學生赴國家安全教育基地、軍工企業、社區安全治理點調研,或參與反詐宣傳、生態保護等志愿服務。另一方面,可以構建多元育人網絡,聯合國際關系、法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教師開設專題講座或聯合授課,如“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邀請網絡安全專家與思政教師共同設計課程,專家講解技術原理,教師結合“科技安全”理論分析技術主權問題。實現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從“理論灌輸”向“能力建構”轉變,培養兼具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和行動能力的新時代青年[6]
(四)加大培訓力度,建強師資隊伍
思政老師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對當前社會國家安全的實際案例不熟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高職應該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這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對專職的思政老師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二次培訓,讓專職的思政老師認識到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推動這一部分的老師積極參加相關的學術講堂,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案例,推動老師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當前高職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思政課堂中的融合程度。與此同時,高職也可以積極推動思政老師觀摩相關的國防實踐基地,例如孫龍珍紀念館,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等,讓思政老師身臨其境的感受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將實踐中所得出的經驗運用到課堂講授中去。另一方面,高職可以引入在總體國家安全觀領域和思政領域皆有涉及的復合型人才,幫助高職盡快建設起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課程體系,增強思政教學的理論保障,進一步為學生的思政教育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提供教學基礎。
(五)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增強國家安全教育
高職還需要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增強自身的國家安全教育。隨著國際化的不斷發展,在高職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一方面,高職思政老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當前國家安全形勢,豐富學生對國家安全的儲備。另一方面,高職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各樣的案例和熱點事件,啟發學生自主思考,正確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辨別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能力。
結語
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特殊時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越是接近實現階段,矛盾風險和挑戰考驗就會越多,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就越重要。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把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有利于深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防范安全風險,筑牢教育領域安全防線,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在高職落實落地。
參考文獻:
[1]李淑娥.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價值意義、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23,(03):3-9.
[2]黃世虎,叢婷.新時代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協同培育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4,34(03):1-7.
[3]覃紅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緣起、思想維度與實踐路徑[J].國家安全論壇,2023,2(01): 73-81+92
[4]任菲,孫其勇.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農業院校大學生糧食安全教育[J].智慧農業導刊,2024,4(11):52-55.
[5]王巖.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J].學習月刊,2023,(04):22-23.
[6]張金海,馬振超,朱旭東,等.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的系統性文獻綜述[J].情報雜志,2020,39(05): 9-16+22
(責任編輯:陳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