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9-0151-03
引言
建筑行業的快速變化和日益增長的創新需求使得教學改革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因而進行創新創業引領建筑教育發展的必要性、職業發展與學術成就的雙重目標、現代建筑領域變革的需求,以及構建知識與實踐綜合教學體系等內容的研究,最終可結合當前需求為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全面而具體的策略,以培養能夠適應未來建筑行業挑戰的專業人才。
一、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意義
(一)雙創引領建筑教育發展
在高校建筑專業教育中,雙創能力的培養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動力,更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首先,創新理念的融入,可以顯著提升建筑教育的前瞻性和適應性,為學生在快速變化的建筑行業中掌握先進思維和技術提供堅實基礎。其次,培養建筑專業中的創業精神意味著學生可以學習到設計與施工的技能,還能夠在市場與社會需求中發現機遇,創造價值,從而賦能自身成為行業的變革者和領導者[1]。這種教育模式的轉變,無疑將為建筑行業注人新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推動整個領域的持續發展。
(二)實現職業發展與學術成就的雙重目標
在高校建筑專業的教學改革中,雙創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實現學生職業技能與學術素養的均衡發展[2]。這種教育模式不僅注重技術技能的傳授,更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融合,旨在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實習機會以及專業講座等方式,讓學生直接接觸到建筑行業的最新發展和實際工作環境。這種實踐導向的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項目管理能力,讓學生掌握建筑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從而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適應行業變化,引領行業發展,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有效提升學生在建筑領域內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適應現代建筑領域的變革需求
在適應現代建筑領域變革的過程中,教育改革尤為關鍵。首先,教育內容必須與建筑行業的最新趨勢保持同步,即踐行可持續設計、數字化建造技術,以及綠色建筑等方面,通過引入最新的技術工具和軟件,如BIM(建筑信息模型)、VR(虛擬現實)和AI(人工智能)等,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直接應用這些先進技術,提高其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3]。這要求教育體系不斷更新課程,融入先進理念和技術,以保證學生能夠掌握行業前沿知識。其次,教學方法的創新同樣重要。采用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合作等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擬真實的建筑行業環境,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也為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培養適應性強、創新能力出眾的人才。
二、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未能凸顯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至關重要。然而,教學實踐未能充分落實這一核心理念。首先,缺乏學生中心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脫節。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感到學習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進而影響其學習動力和參與度。例如,如果課程內容主要是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而非學生需求設計的,學生難以看到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從而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未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研究、小組討論和翻轉課堂等,會減少學生參與和創新思維的機會,導致學生僅停留在知識記憶的層面,而未能深入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最后,忽視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交流平臺,影響了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和優化。在快速變化的建筑行業中,及時將最新的行業動態、技術和案例引人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和相關性,學生可能會感到所學知識過時,不利于其創新思維和創業技能的培養。
(二)跨學科和實踐導向教學的教學模式未能扎實推進
跨學科和實踐導向的教學方法,被認為是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然而,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沒有推進以上兩種形式的教學模式。缺乏跨學科教學,學生無法充分接觸到建筑設計、工程、環境科學、管理學等領域的知識,這限制了他們在解決復雜建筑項目過程中多維度思考的能力。未能強調實踐導向的教學,導致學生缺乏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情境中的經驗,而沒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學生可能難以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進而影響其創業意愿和能力。高校建筑專業教學若未能有效推進跨學科和實踐導向的教學模式,將嚴重阻礙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限制他們的職業發展和對建筑行業未來創新的貢獻。
(三)校企合作與職業實踐未能有效關聯
校企合作與職業實踐的緊密關聯對于培養其創新和創業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機會,還能夠增強其對建筑行業實際工作環境的理解和適應能力。然而,當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未能有效實現校企合作與職業實踐的關聯時,將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和雙創能力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缺乏校企合作,學生失去了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和應用知識的機會,而沒有這些實踐經驗,學生的技能發展將受到限制,影響他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未能將職業實踐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導致教育與行業需求之間的脫節,學生可能會學習到過時的知識和技能,不利于其未來的職業競爭力。此外,沒有有效的校企合作和職業實踐關聯,學生的行業信息資源和職業機會也將受到影響。
(四)過于強調教師的絕對領導地位
在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校建筑專業教學中,過度強調教師的絕對領導地位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這往往限制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抑制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自主探索的能力。首先,當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被過分強調,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機會可能會減少,這可能導致學習環境變得較為被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索和質疑精神可能被忽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能更多地依賴教師提供的信息,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次,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開放和多元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提出獨到見解,進行跨學科思考,并在實踐中學習和提升。然而,如果教學過程過度強調教師的權威,可能會限制這種學習文化的形成,從而抑制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育。此外,建筑專業的學習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需要通過實踐、實驗和項目工作來深化理解。過于強調教師的領導地位可能會導致實踐環節的忽視,學生可能會發現自己在面對實際建筑設計和建造挑戰時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能。
三、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對策
(一)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針對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將學生置于核心位置并明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關鍵對策之一。這一理念的落實涉及以下具體策略:第一,學生中心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內容應圍繞學生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需要進行設計,例如,通過調研學生的興趣點和職業目標,將這些信息融人課程設計,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符。同時,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比如案例研究、小組討論和翻轉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造力[4]。此外,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以便及時收集反饋并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相關性。第二,提升學生參與度與主動學習的策略。加強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關鍵,比如,通過實際建筑項目、工作坊或設計競賽,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建筑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如設立特定的課題讓學生自行探索,或者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二)推進跨學科與實踐導向教學
課程革新,應重視推進跨學科與實踐導向的教學。具體,通過設計與實施跨學科課程,能夠提供更廣闊的知識視角,促進學生理解建筑學與其他學科,如環境科學、工程、藝術、技術之間的相互關聯,從而促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應對復雜問題。首先,整合不同學科的專家參與課程設計,確保內容的多元性和實用性。其次,創設項目,要求學生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建筑問題。例如,設計一個涉及環境可持續性的建筑項目,需要學生利用工程、環境科學和設計的知識。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培養跨學科思維,增強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通過應用實踐導向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實際環境中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將實際建筑項目或案例納入課程,如通過與當地建筑公司合作的方式提供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另一方面,引人模擬建筑軟件和技術,如BIM(建筑信息模型),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實踐設計和建造過程。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地準備應對未來建筑行業的挑戰。
(三)加強校企合作與職業實踐
為響應現代建筑領域的變革需求,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對策需專注于以下兩個關鍵方面。一方面,建筑行業的最新趨勢與教育的對應。為了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迅速適應行業,教育內容必須與建筑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相匹配,如可持續建筑設計、智能建筑技術和綠色建筑材料。通過行業專家講座、最新案例研究和行業趨勢報告,將這些新興領域的內容納入課程體系。同時,與建筑行業企業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和項目實踐機會。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應對建筑行業的現代挑戰,增強其市場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教育內容與方法的創新以適應行業變化[5]。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育方法和內容可能已無法滿足新的行業需求。因此,教育內容與方法必須創新,以培養學生的適應性和創新能力。采用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在實際項目中應用所學知識。同時,整合數字技術如BIM軟件、3D打印和虛擬現實技術于教學中,以增強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學生將能夠在實際建筑項目中運用創新思維和技術,更有效地解決行業問題,從而為建筑行業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四)教師角色從傳授者到引導者
在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核心對策。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進行理解。其一,教師轉變在創新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教師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首先,教師需通過培訓和專業發展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其次,應用這些新方法于教學實踐中,如實施項目導向學習、鼓勵學生批判性思考和自主探索。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更主動地探索和學習,更好地培養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方法創新。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實現教育改革的關鍵[6]。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教育需求。教師應參加專業發展課程和研討會,學習新的教學技術和策略。同時,實踐這些新的方法,如融入科技工具、采用合作學習和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的創新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梢?,只有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從而更有效地支持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發展,才可以進一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為學生未來在建筑行業的成功奠定基礎。
結語
高校建筑專業教學改革需要圍繞雙創能力的培養來展開,通過實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推進跨學科與實踐導向的教學,并不斷調整教育內容以適應市場需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教師角色的轉變對于實現這些教學目標至關重要。未來,應綜合考慮實施更加有針對性的策略,以為建筑行業培養更多具備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肖成安.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新思路探索[J].工程技術研究,2023,8(24):172-173.
[2]林道光.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建筑節能案例》實踐課程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01):29-31.
[3]張琪妍,楊巖,王琦.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林區教學,2023,(12):61-64.
[4]楊勇.地方高校建筑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3,(01):159-162.
[5]胡小玲,崔玉.高職建筑專業群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探索——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觀察,2022,11(31): 87-90+104 #
[6]周衍濤,張若琰,吳曉暉.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建筑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37(24):181-183.
(責任編輯:陳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