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9-0166-03
引言
隨著應用型本科院校社區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不斷更新,社區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強化,學生參與社區管理協作的意識和水平不斷豐富和提高,加之社區進駐隊伍的分工協作,“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管理體系將呈現多方面、多元化的趨勢,社區的隊伍在協同發展方面形成了較多的啟示案例和豐富成果,學工部門、校機關處室等各方主體通過協商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大體保證了學生主體的利益需求,實現了社區育人的長效實踐[1]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隊伍賦能協同的必然要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社區的建設有力地落實了高等院?!傲⒌聵淙恕备救蝿找?,對于發揮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區育人協同發展,促進了育人主體的協調發展,系統性的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為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和實現載體明確了標準和方向,因此,要準確把握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針,推動社區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與新質生產力高效躍進辯證統一,主動探索社區隊伍協同的發力視角[2]
(一)回應社區育人關切,提高社區育人的思想共識情境所需
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國內外對經濟價值追求力度加大,國內外間主要爭奪對人才、智才的培養和使用,日益增長的科技人才需要同人才培養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鴻溝給了我們啟示,不僅要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提供充足的學術、知識養分,更離不開非學術等領域,如教育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強有力保障[3]。因此,要多方位形成思想的共識凝聚,推動育人隊伍的協同。一是推動“一站式”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資源、要素圍繞社區教育管理服務育人核心目標同向并進,整合社區內單獨要素與整體要素的協調發展和統一推進。二是社區之間內部成員與各社區之間建立點對點或者輻射狀的多方協作關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維度,踐行社區育人“最后一公里”的育人之路。
(二)加大育人隊伍協同整合,實現社區情景互通、力量相融的治理需求
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對“一站式”社區育人模式和理念不斷深化,在思想共識不斷凝聚的目標驅使下,社區內的學生、老師、組織、場域等各要素相互協作,發揮了協同效應。院系領導、教育管理服務人員、學生主體等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素,充分發揮主責觀念和意識。比如:學校黨委、后勤保障部門、學生工作處、院系領導、輔導員、專業教師等構成了教育管理服務的專業力量;校外的感動中國人物、出色模范、國家勛章和優秀組織群體構成了進駐社區的拓展性力量;社區學生中的優秀榜樣構成了朋輩教育的示范力量;“一站式”社區學生主體是發揮主觀意識和能動性的社區主體。這些主體協調配合大大增強了各方育人主體的主責意識,實現了社區情景互通、力量相融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三)踐行育人隊伍的協同實踐,推動社區治理提質升級的內在要求
豐富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社區育人協同治理的實踐,回應“一站式”社區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賦能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實際所需,對提高社區學生育人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充分調動社區內的學生、老師、組織、場域等各要素,充分凸顯和貢獻各自的優質屬性,推動穩定高效的協同育人實踐。發揮學校黨委、后勤保障部門、學生工作處、院系領導、輔導員、專業教師等思政專業力量,為學生進行充分的答疑解惑,解決困難;發揮專業教師科研優勢,擔任社區導師,為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大賽等學科競賽提供專業的輔導[4];發揮網絡智能化綜合大數據平臺,精準發揮數智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拓寬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線。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隊伍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社區的建設工作正在扎實開展,穩中求進,以省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社區建設為研究對象,各高校的社區育人隊伍協同發展,形成了共育互促的良好局面,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的工作經驗和典型成效。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育人隊伍協同發力的典型經驗
在滿足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逐漸豐富社區育人理論和實踐,逐步落實“以生為本”的社區建設理念,整合優勢資源和整體隊伍協同力量進駐社區,推動了資源和隊伍的協調統一和整體推進[5]。一是建立學生社區育人工作機制,實現育人資源協同、育人體制保障有力。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形成了校黨委領導、學工部門、院系領導、教師隊伍、專職輔導員的進駐體系,逐步探索“學生自治管理體系 + 學生管理部門教育體系 + 后勤保障部門服務體系”,實現以“社區居民管理委員會 + 社區民主自治管理委員會 + 學生會 + 社區社團及藝術聯盟組織”自治為主,以“學生思政服務中心 + 社區文化發展服務站 + 勤工助學指導幫扶驛站 + 心理健康咨詢與干預溫馨服務站 + 創新創新學生綜合服務崗 + 志愿服務中心”服務管理為中心,以“社區安保服務中心 + 社區保潔示范中心 + 社區對外經營服務中心 + 社區生活服務驛站 + 社區健康娛樂中心”為重點的協調統一機制,推動社區學習、教育、發展相協調,充分發揮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及網絡思政課堂的有機融合,賦予社區除學習教育功能外心理服務、專業輔導、技能提升等功能。二是以學生為社區育人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評價主體,逐步建立并完善社區育人隊伍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社區治理的相關能級迭代整合,力求解決社區建設實踐中學生的相關問題。三是以學生為社區育人工作向心點,建立多元化導師隊伍體系。逐步形成了素質過硬、專業扎實、體系穩定的社區協同育人隊伍,為社區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前景和可能性,為后續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平臺支撐。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育人隊伍協同育人的現實瓶頸
在滿足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背景下,逐步完善應用型本科院?!耙徽臼健鄙鐓^育人協同治理的實踐,是加快應用型本科院校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前社區多方建設與管理協作模式也存在現實瓶頸,社區育人模式仍存在難點和痛點。一是社區協同育人機制長效性和持續性動力不足,社區建設管理目標可能存在偏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花架子”、“搞形式”、“走過場”的問題,不僅沒有有力的解決當前社區育人存在的實際問題,還給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工作、生活帶來了干擾和不便,與社區最初始的育人理念和目標相違背。二是社區協同育人隊伍的指導性、專業性不足,社區建設協同的合力效果沒有充分顯現。首先,不同進駐隊伍對社區育人的自身理解和素質水平達不到統一的標準和共識,開展社區工作的專業性也有待于考究;其次,不同進駐隊伍對社區工作的理解能力和把控突發問題的力度有所不同,如進駐社區的領導往往只從工作任務角度思考問題,不能充分考慮社區育人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功能所需,導致學生的育人成效較差。三是社區育人的考核獎勵機制不足,社區育人隊伍的積極性難以動員和提高。進一步明確社區育人隊伍的入駐社區考核評價標準,有利于明確各進駐主體力量的目標責任,明晰當前社區考核的重點任務和標準,也有利于積極性的充分發揮。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隊伍賦能協同的主要路徑
(一)加強隊伍協調性建設,推動社區整體育人工作任務向前推進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賦能,提高隊伍協同的領導。需要明確的組織機構來協調,確保社區育人隊伍協同的順利進行,對可能涉及的資源共享、信息匹配和入駐時間安排需要統籌,例如下設“一站式”學生社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將辦公室主任辦公區下設至社區內,并召開領導小組協調辦公會,拿出專門的時間和方案來處理社區各方力量進駐的前期研討制度建設,并聘請學校黨委或校長擔任社區育人隊伍協同領導小組的組長,承擔社區隊伍協調進駐的統籌工作;由學工領導、后勤管理部門領導、院黨委書記擔任副組長并負責整體社區隊伍進駐協同的具體工作,負責推動社區進駐的具體工作落實。召開社區領導小組協調辦公會專題研究部署,以“一體化”推進社區隊伍協調建設,滿足社區“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協調性建設;由輔導員 + 專業教師擔任協同育人隊伍方案執行的具體負責人,協同推進的具體任務要求、目標原則、具體方法,以及如何協同、協同的具體過程和環節。二是明確各方育人主體的權責歸屬,加大社區協同育人的可行性。推進“三全育人”在“一站式”學生社區落實落地,通過制度框架和領導小組辦公會的協調,各方力量在討論協商基礎上明確育人主體的角色和責任,逐漸發揮的聯動、協調作用,實習職責、任務、措施的清晰化。
(二)構建社區獨特育人空間,提升育人隊伍素質能力
一是打造育人隊伍協同進駐的載體平臺,提升隊伍協同進駐的思想覺悟和行動自覺。利用“一站式”社區進駐力量綜合素質拓展平臺,凝聚各育人主體的自覺意識,充分發揮載體平臺的培訓功能,完善對學校黨委、后勤保障部門、學生工作處、院系領導、輔導員、專業教師等力量關于協同進駐的相關知識、管理等內容的培訓,加大對學生社區急難險重問題、學生熱切關注問題、學生思想輿論處理等問題的培訓力度,逐漸形成輿論信息監測、發現問題、協同處理、綜合評價反饋等機制。二是加大社區內合作目標探討和研討交流的頻率,實施好多方育人主體的協作模式,拓展社區交流的載體和方式,推進多元育人主體參與應用型本科院?!耙徽臼健鄙鐓^的協同治理。三是統籌設計好社區活動,利用好社區協同育人的主陣地。依托社區協同育人的空間載體和活動平臺,設計和實施育人空間的多元項目,動員并邀請學工領導、后勤管理部門領導、院黨委書記、輔導員、專業教師等育人主體的廣泛參與,同時分類整合好各育人主體突出的重點類項自活動,協調處理好時間、場地、物資和資金保障的要求,依托社區載體平臺,創新打造各類社區活動。
(三)落實社區育人隊伍考核評價機制,推動社區育人功能提質升級
一是加大社區資金保障力度,推動社區協同隊伍建設有力。社區隊伍的協同建設,除了人員協調、實踐推進及時間場地的保障,更離不開資金支持。資金支持是配套落實落細相關政策,整合社區資源協調推進的重要一環,是充分發揮社區育人共進和協同的有力支持和保障。社區建設應協調校黨委、校財務部門,申請單獨經費,用于保障社區建設的常態化運行,加強社區設施的軟件、硬件及配套設施進駐,提供相應的智能化、數字化操作平臺的資金保障,設立單獨的經費審批流程和執行制度,加大社區內育人經費的保障力度,解決社區內人才培養和輸送過程中的最大痛點和難點,同時號召校內外優秀校友進駐社區協調共治,鼓勵成立校友社區建設基金委,引入校外的資源和資金流入,為社區的智能化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二是加大社區考核評價力度和體系標準,完善社區進駐力量的協同推進。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強大作用,加大力度推進學生社區建設的內涵式發展,離不開健全的社區考核評價體系和標準。首先,形成定期檢查社區協同育人的評價機制,“以生為本”,圍繞社區協同隊伍的工作是否貼合學生的特點、思想情況、心理情況開展考核評價工作,針對社區考核存在的問題和實際開展動態評價和反饋。其次,充分挖掘社區育人協同共進的先進個人和模范典型、總結經驗,同時也是為干實事、真干事的社區育人主體提供精神獎勵,也是促進社區育人主體協同推進社區建設良性競爭的重要抓手。三是充分利用現代化智能化技術,推動社區共建共治的現代化水平。依托社區協同隊伍的整體化推進進程,實現綜合管理信息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覆蓋。以系統觀念和整體性觀念推動育人隊伍制度建設,以智能化平臺助力社區育人隊伍協同升級,滿足高校立德樹人的新要求,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培根鑄魂引領作用,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有力躍進。
結語
本文從應用型本科院校育人隊伍的賦能協同視角展開,對新質生產力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育人隊伍協同路徑和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向進行研究。在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其發展路徑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通過利用“一站式”社區進駐力量綜合素質拓展平臺,凝聚各育人主體的自覺意識,推進多元育人主體參與“一站式”社區的協同治理,為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毅.“一站式”學生社區改革視角下“隊伍入駐”的難題及破解[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24,42(02):108-112.
[2]金玉寶,孫宇涵,呂林海,等.應用型本科院?!耙徽臼健鄙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4,10(09):1-4.
[3]楊莎莎.耦合與賦能: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變革與創新[J].機械職業教育,2024(10):54-57.
[4]藍文婷.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質效提升研究[J].江蘇高教,2024(10):44-52.
[5]孫偉.“五育融合”視域下學生榮譽體系的價值意蘊與構建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4,16(06): 27-33+92-93
(責任編輯:陳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