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9-0070-03
引言
如同群賢輩出的“湖湘文化”一般,近代以來,包括閩縣和侯官縣在內的福州“大侯官”區域涌現了林則徐、嚴復、侯德榜、林覺民等杰出人物。后人把“晚清風流數侯官”的現象稱作侯官文化。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1]。響應時代需求,以當代語境激發傳統文化生命力,是發展侯官文化的應有之義。
推進文化發展必須結合其特點。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2]”近代以來,侯官人物不僅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也促進國民精神層面的升華。本文旨在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視域下構建侯官文化的當代表達,助力侯官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侯官文化的歷史源流
“侯官”早年作“候官”稱,原是官職名的組成部分。東漢建安元年,“候官”作為縣名登上歷史舞臺。此后候官行政區劃歷經變革,至唐武德六年,閩縣與候官并立的局面已經形成。至明清兩代,“候官”因避諱被改為“侯官”,閩縣和侯官分轄福州府治。1912年,兩縣合并為閩侯府,次年府改為縣。1946年,閩侯縣劃分出一片區域,作為今天的福州城區。
“侯官文化”一詞最早出自福建開放大學閩臺文化研究所教授何綿山,而后張梅、林山、宋建曉等學者都對侯官文化的內涵及價值做了不同層面的探討。本文所討論的侯官文化,時間上承接5000年的曇石山文化,尤其強調1840年以來的近代文化;空間上覆蓋有史以來不同建置、不同轄屬的大侯官地域,實際上是以現在福州市為基本盤,延伸至周邊關聯區域[3];從與其他文化的關系來看,侯官文化是閩都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就具體內容和核心特征而言,侯官文化是近代以來以林則徐、嚴復等人物為代表的福州市區及其周邊(大侯官區域)的原住民或居民所創造和發展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凝聚在他們的人生經歷及其所參與的“中國半部近代史”當中。侯官文化的底色是愛國主義,集中體現出腳踏實地、兼容并蓄等特征。
二、構建侯官文化當代表達之意義
從現實層面看,構建侯官文化的創新性表達是應對國際競爭的需要。西方國家不僅對我國實行物質封鎖,妄圖阻礙我國物質文明發展,還試圖通過互聯網等渠道在精神、文化上對我國民眾施加影響,妄圖實行“和平演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共同作用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缺少物質文明,人將失去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缺乏精神文明,人將失去支撐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侯官人物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支撐,不僅重視發展科技,而且注重文化生產和交流,他們身上彰顯的侯官文化是激勵人們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珍貴養料。例如在物質文明層面,侯官孕育出中國重化學工業開拓者侯德榜、中國近代天文學奠基人張鈺哲、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等科學家;在精神文明層面,西方傳播極端個人主義,侯官文化卻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濟世精神,侯官人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近代振聾發聘…創新侯官文化的話語表達,對侯官文化加以發揚,有利于鼓勵科技創新,在當代語境下抵御不良思潮和不正之風。
從理論層面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4]。侯官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第二個結合”中、在與馬克思主義的“化學反應”下必然呈現出與以往不一樣的形態,而創新侯官文化的話語表達正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國、在中國枝繁葉茂的必然結果。
三、侯官文化之于物質文明的內在邏輯
文化通過人或物承載,侯官文化的精髓和特征在侯官人物的經歷中得到彰顯,譬如侯官文化重視物質文明建設的部分。侯官人為實現報國理想做出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當時物質文明發展。
(一)腳踏實地,實干興邦
林則徐不僅是廣為人知的“禁煙英雄”,也是為國為民、實干興邦的代表人物。在新疆期間,為灌溉農田,他“自備斧資”,帶領民工開鑿水渠;提倡坎兒井,使當地受益至今;他還引進“林公車”,改良農耕技術,在江蘇提倡種植雙季稻,開辟“豐圃”(試驗田)試種。1866年福州船政局開辦后,“中國船政之父”沈葆楨建立起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座造船廠,裝備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海軍艦隊,設立新式教育機構[5]他認識到海防的重要性,深入造船一線,關注造船的技術細節,根據實際制定相應政策;他擴建造船工業規模,率技術人員學習外國技術,改良我國軍艦。
林則徐、沈葆楨等人以發展實業促進近代物質文明發展,為人民生活和國防安全提供物質條件,彰顯腳踏實地、實干興邦的品格,這是侯官文化不變的價值追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碼。實干者是民族的脊梁。紅旗渠、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等都是我國在物質文明建設的偉大成就,是中華民族與自然奮斗的體現。發揚侯官文化,有助于培育青年的求真務實精神,激勵青年投身國家各個崗位,以實際行動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二)科技自強,開拓創新
科學技術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在苦難的舊中國,眼見中國人民受到殘酷壓迫,侯德榜決心以科技救國。他于20世紀二十年代突破氨堿法制堿技術,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制堿廠;1932年,侯德榜用英文撰寫《純堿制造》,成功打破帝國主義對制堿的封鎖。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他又發明聯合制堿新工藝和制化肥新工藝,該技術在六十年代被大面積推廣。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學家莊巧生,指導育成20多個高產抗病早熟冬小麥新品種,從20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他的團隊育成的新品種累計推廣約4億畝,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卓越貢獻。侯德榜和莊巧生的研究成果推動了生產力發展,顯示侯官文化對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視和追求。
開拓創新精神在侯官文化中熠熠生輝,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侯官文化對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抓住時代機遇,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侯官文化注重科技創新的品格符合時代需要,是鼓勵我國科技自強、開拓創新的精神財富。
四、侯官文化之于精神文明的價值探尋
精神文明向來是我國的建設重點,侯官文化同樣強調在思想上革新,在風氣上改善,幫助人們進行身心的蛻變,與西方“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
(一)重視教育共建海濱鄒魯
福州被稱“海濱鄒魯”,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其中以侯官地區為甚。早在宋代,侯官就出現“城里人家半讀書”的盛況,是福建的科舉大縣,僅閩縣和侯官兩縣進士數合計就近千人。朱熹、黃勉齋等大儒曾在福州南郊講學。到了清代,福州鰲峰、正誼、鳳池和致用四大書院相繼出現,培養出林則徐、梁章鉅等杰出人才。侯官人注重藏書,如陳壽祺的小瑯嬛館、陳寶琛的陳氏五樓、徐氏兄弟的紅雨樓等,都是侯官書香傳世的典型代表。近代侯官地區人才輩出,著名學者林紓、鄭振鐸、冰心、林徽因等的創作為中國文學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且福州船政學堂培養了大批人才亦促進新式教育進一步發展。可見重視教育和文化修養是侯官文化又一大特點。
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儲備,實現人的現代化才能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保障。我國將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大力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傳承、發揚侯官文化并突出其重視教育和文化修養的部分有利于營造向學、好學的社會氛圍,更好地貫徹人才強國戰略,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支持。
(二)革新思想拓展文化交流
思想的革新事關培養舊式或新式的公民,事關精神文明發展程度。近代侯官人致力于推動思想革新,更新國民精神,促使國民思想向現代轉變。晚清時期,除林則徐組織翻譯班子并主持翻譯西學、向國人介紹西方世界外,近代“西學第一人”嚴復創辦《國聞報》,倡導“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他呼吁廢除八股文,主張多辦學校,支持義務教育,重視婦女教育。除學習西學外,陳季同以他流利的法文所著《中國人自畫像》《中國的快樂》等,讓西方了解中國、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包括法朗士在內的文學名家正是通過這些作品了解中國。
侯官文化體現出勇于革新、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懷,彰顯了文化自信。在當代,兼容并蓄、拓展文化交流亦極其重要,精神文明建設更需要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四個自信”,立足本土,面向未來,同時吸收外來文化對我國有益的部分,將我國文化傳播至世界,彰顯獨特的中國面貌、中國氣象。
五、侯官文化當代發展方向建構
侯官文化對推動新時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有極高價值,但侯官文化畢竟在近代得以大幅度豐富和發展,要做好侯官文化的傳承,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價值,必須對侯官文化進行創新性表達,注入當代有益元素。這要求在構建侯官文化當代表達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其他內容,緊扣時代主題。
(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習近平向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研討會致賀信時指出:“馬克思主義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指明了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6]”傳承和發揚、敘述和宣傳侯官文化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構建侯官文化的話語體系,堅持唯物主義方向,推動侯官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深刻的科學性、人民性、時代性、實踐性和創新性,這意味著發揚侯官文化精髓、以侯官文化激勵當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尤其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文化力量[7]
(二)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他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單一、孤立地敘述侯官文化不利于侯官文化自身發展,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豐富,不利于侯官文化啟智潤心。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視域下創新表達侯官文化,需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其他內容。例如,戰國時期李冰父子設計建成都江堰體現的偉大創造精神,革命戰爭年代八路軍在南泥灣屯田墾荒體現的偉大奮斗精神;中國古代詩詞散文絢爛優美,彰顯浪漫的情懷,近現代亦有諸多論著針砭時弊,彰顯認知的深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更是數不勝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其他內容敘述侯官文化,有利于展現侯官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有一致的文化品格;有利于展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并進是我國傳統,其內容不斷豐富;有助于豐滿侯官文化的敘事邏輯,增強侯官文化經過創新性表達后的感召力和信服力,增強人們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共同為中國式現代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三)以侯官文化響應現階段時代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自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新構建侯官文化的話語邏輯,應當緊扣時代主題,傳達使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促進經濟發展、以中華文化精髓賦能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目標。例如,全球科技競爭空前激烈,各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可以將侯德榜、莊巧生的事跡結合當下宣傳和發揚,激勵和鼓舞青年學子立志建設科技強國;再如通過侯官文化鼓勵青年學習,以開放包容的思想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在融人現階段時代主題后,侯官文化將愈發有生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力量。
結語
侯官文化包含愛國、實干、創新等內容,意蘊豐富,已然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符號,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向前,奮力拼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要結合黨的最新理論和精神,與時代主題相呼應,實現侯官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構建侯官文化的在新語境下的話語邏輯,使其在新時代下感染人,激勵人,煥發出新的光彩,為當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積極作用,為人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寶貴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知,2023,(9):4-7.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3]林山.侯官文化說[N].福州日報,2023-06-09(05).
[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5]全幸雅.百年船政向海圖強[N].福建日報,2023-06-27(07).
[6]習近平向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研討會致賀信[N].人民日報,2021-5-28 (01).
[7]夏春濤.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N].人民政協報,2024-4-22(03).
(責任編輯: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