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企業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體,管理者作為企業的基石,其個體動機如何影響企業雙元創新戰略成為研究焦點。文章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企業數據探討管理者財富預期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并進一步基于管理者個體特征(管理者能力、風險偏好)進行異質性分析。研究發現:隨著管理者財富預期程度的提升,企業探索式創新行為投入加大,利用式創新行為投入減少;管理者能力削弱了財富預期對企業利用式創新的負向影響;管理者風險偏好強化了財富預期對企業探索式創新的正向影響。文章進一步豐富了企業雙元創新的研究成果,完善了預期未來展望模型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 財富預期; 雙元創新; 管理者能力; 管理者風險偏好
【中圖分類號】 F273.1;F272.3;F27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5)20-0056-10
一、引言
創新是國家命運所系,創新強則國運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這一戰略基點,研發更多具有先發優勢的引領型技術,只有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先機。因此,企業亟須借助創新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企業創新存在多種形式,其中利用式創新和探索式創新構成雙元創新模式[ 1 ]。由于企業資源的有限性,管理者需在利用式創新與探索式創新之間作出權衡。現有研究表明,績效反饋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創新決策。績效下滑時,企業產生“窮則思變”心理,有很強的意愿改變績效下滑現狀,企業風險容忍度提升[ 2 ],傾向于加大探索式創新投入;績效上升時,企業同樣會存在促進探索式創新、抑制利用式創新投入的意愿[ 3 ]。盡管現有研究已取得長足進展,但對績效反饋與雙元創新的關系仍未取得一致性結論,并且大多研究聚焦于企業財務信息探討二者的關系,忽略了管理者這一關鍵個體。管理者作為現代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是制定戰略決策的關鍵角色[ 4 ],從管理者層面探索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因素更有助于理解企業如何決策雙元創新,從而為企業的創新戰略選擇提供參考借鑒。
在決策創新戰略時,企業管理者自身現有財富是其的關注點之一,管理者會選擇保障自身現有收益的行為,但管理者更關注其未來財富,傾向于采取冒險行動把握未來機會以實現財富增值[ 5 ]。根據行為代理模型,管理者當前以及未來財富變化會影響其作出不同類型的戰略決策。具體而言,由于現有財富處于已獲取狀態,管理者會抑制企業冒險行為,避免已獲取財富損失;而未來財富期權處于未獲取狀態,管理者期望在未來獲取更多利益,更傾向于采取高風險行為,因此管理者未來財富變化是影響其冒險行為的重要依據[ 6 ]。創新的本質是冒險,管理者是否采取冒險行為將直接影響企業創新戰略,即管理者財富預期會影響企業創新行為的選擇。鑒于此,本研究將管理者財富預期納入企業雙元創新模型中,考察管理者財富預期對企業利用式創新和探索式創新投入的差異影響。
另外,管理者特征會影響企業的戰略選擇。相較于顯性特征(學歷、教育背景等),隱性特征(風險偏好、自身能力等)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影響更難被覺察,而此類特征往往會對企業戰略行為造成重要影響。管理者能力是管理者擁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技能的整合[ 4 ],是影響企業創新的關鍵因素。能力高的管理者具有更強的判斷力,在面臨復雜外部環境時更具理性,會更加審慎地選擇創新戰略。管理者風險偏好是一種穩定且不易改變的個體心理特征,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動機,進而影響其決策行為。現有研究表明,高風險偏好的管理者在決策創新時一般會選擇高風險行為[ 7 ]。鑒于此,本文將管理者能力及風險偏好納入研究框架,探索二者在財富預期對雙元創新影響中發揮的調節作用。
與既有文獻相比,本文可能的貢獻在于:一是現有文獻更多從企業層面考察績效反饋對雙元創新的影響,較少涉及管理者層面,本研究從管理者財富預期角度入手,探索管理者財富預期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拓展了雙元創新領域的研究成果,解釋了企業異質性創新行為的動因,并基于管理者財富預期這一前瞻性視角完善了預期未來的決策模式,豐富了相關研究。二是本研究從管理者個人特征的視角,探索管理者能力和風險偏好這兩種隱性特征對財富預期與雙元創新關系的影響,深化了管理者個人特質因素在企業創新戰略中的作用,為企業管理者任命決策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文獻回顧與假設推導
(一)管理者財富預期與雙元創新
企業戰略變革的相關研究主要存在兩種重要的理論模型,回顧(Backward Looking)模型和展望(Forward Looking)模型。“回顧”即指以歷史信息為依據來應對戰略變化,這一觀點應用較廣的是以績效反饋作為組織戰略決策的依據。在有限理性約束下,企業管理者會比較實際績效與預期績效間的差距以評估自身戰略是否成功,進而作出戰略變革決策[ 8 ]。創新是一種研發周期長、金額投資大的冒險性行為,是企業戰略決策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環,本文重點關注探索式創新與利用式創新。前者是一種大幅度、激進型的創新活動,目的是開發新技術、開辟新市場、創造全新的市場需求,而后者則側重于整合利用已有的技術來滿足客戶以及現有市場需求。聚焦于雙元創新的前因研究,大多數學者以“向后看”的視角,基于企業行為理論探討績效反饋的影響,研究結論存在分歧。部分學者認為績優企業的管理者傾向于采取利用式創新這一保守戰略行為,績劣企業為突破困境,更愿意采取探索式創新[ 2 ],也有學者認為績優企業對未來設置更高的預期,導致其采取探索式創新以維持企業競爭力[ 8 ],還有學者研究表明績效反饋與企業雙元創新之間呈非線性關系[ 9 ]。
“展望”是指通過預測未來績效,幫助企業做出合適的戰略決策。在實際中,管理者在作出后續戰略選擇時,更傾向于對未來機會的把握[ 5 ],更有可能受未來狀態的影響,因此展望模型的應用更適合企業的未來決策選擇。基于展望模型的相關研究證實,管理者對未來的績效預期是導致組織作出不同戰略選擇的主要原因。企業未來績效出現偏差時,管理者將感知到來自股東、市場、社會以及自身利益訴求等多方面的壓力,可能會激勵管理者更加積極地推動企業獲取利益,采取有利于股東的決策,并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負責。部分研究發現,企業未來績效負反饋程度正向促進企業決策者對解決方案的搜尋力度從而促進企業升級[ 10 ],也有研究表明企業未來績效正反饋會降低企業戰略變化程度,負反饋則會增加企業戰略變化程度[ 11 ]。現有關于組織戰略決策的文獻大多基于回顧與展望模型從企業層面進行探討,鮮有文獻從企業管理者角度研究其對企業戰略決策的影響。
組織作出戰略決策是希望通過對資源進行一系列調整從而解決組織存在的問題,以確保未來收益的穩步上升。根據行為代理理論,管理者個體動機在企業決策參考點塑造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具體而言,管理者會將已獲取的現有財富納入決策框架,還會對未獲取的未來財富表現出更明顯的關注狀態[ 5 ]。同時,有限理性的決策者更偏好于“向前看”的認知模式,其相信采取的行動與未來收獲存在必然的因果聯系,并將其預期應用于戰略決策過程中。管理者認為未來財富屬于潛在的財富收益,其傾向于采取冒險行為獲取更多未來財富而不是避免未來財富損失[ 12 ]。因此在自身財富預期看好時,管理者將更傾向于選擇冒險性的行為以獲取更大收益。財富預期屬于一種未來的認知視角,它考慮了未來的環境變化以及行動選擇可能帶來的收益,因此本文選取管理者財富預期作為企業雙元創新戰略選擇的依據,這種前瞻性視角是更適合研究企業發展的。
(二)基本假設
1.財富預期與雙元創新
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其自身的財富變化是導致其作出不同戰略選擇的關鍵因素,同時相較于已獲取的財富,預期財富的未知性和變動性將使管理者采取風險偏好型的激進式決策。因此本文認為,隨著管理者財富預期程度的提升,為獲取個人財富最大化,管理者傾向于采取風險高收益高的探索式創新策略,減少利用式創新的開展。這是因為:首先,基于參照點理論,以未來績效目標作為決策參照點得到管理者財富預期后,管理者財富預期水平較優狀態下將產生樂觀偏差,管理者出現“不知足”的“紅皇后”效應[ 13 ],即企業或自身必須要越來越好才能保持現有的市場地位、未來財富,并一直保持較高水平才能使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這將使管理者風險容忍度升高,傾向于選擇高收益戰略,從而進一步積累財富以及維持自身競爭優勢。而探索式創新雖然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失敗風險高,但其成功可以使企業獲得壟斷收益[ 14 ],從而能為管理者帶來更樂觀的財富積累。因此隨著財富預期程度的提升,管理者將加大風險性高但收益大的探索式創新投入。其次,管理者作為一個企業的中流砥柱,對企業傾注了極大的感情和心血,相較于短期利益,其更關注企業的長期成長和發展,而利用式創新是現有產品或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有利于企業短期效率的提高和當前收入的增加[ 14 ],但可能導致企業過度依賴現有路徑,限制了企業創新思維,提升了管理者預期財富的虧損風險。并且利用式創新的“跟隨”屬性難以緩解企業被追趕的壓力,即使成功,企業所得收益也有限,不利于管理者個人財富積累,且限制了企業長遠發展。因此,隨著財富預期的增加,管理者采取探索式創新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動機增強,而不是目光短淺地著眼于見效快的利用式創新所帶來的少量紅利,導致采取利用式創新的動機被削弱。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1和假設2。
H1:隨著管理者對未來財富預期程度的提高,企業探索式創新行為的投入加大。
H2:隨著管理者對未來財富預期程度的提高,企業利用式創新行為的投入減少。
2.管理者能力、管理者風險偏好的調節影響
在管理者財富預期程度發生變化的前提下,企業雙元創新戰略的選擇還受制于當前管理者能力以及風險偏好程度。現實中不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風險偏好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將導致財富預期對雙元創新的影響作用產生偏差。
管理者能力在企業創新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管理者能力被看作一種決策能力,是影響企業創新戰略的重要因素[ 4 ]。根據代理理論,企業管理者必須約束自身行為、減少非效率投資、避免盲目進行研發投入等,以免企業陷入經營困境,保證自身收入和聲譽等。聲譽激勵理論認為,對于管理者而言,聲譽既是能力的體現形式,也是一種激勵手段。高能力的管理者具有較高的聲譽,其傾向于維持自身的聲譽[ 15 ],而外界對管理者能力、聲譽的判斷依據主要是管理者努力所帶來的企業當前績效的提升。當企業處于財富預期程度較高的情況下,管理者為了能更快地向外部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發出積極信號,表明自身的業績能力,更傾向于將資源投向花費少見效快的短期投資項目[ 16 ],即加大利用式創新的投入。同時,高能力的管理者會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更理性化的分析思考,從而在選擇雙元創新戰略時變得更加警覺小心,采取更加審慎的態度應對企業戰略行為選擇。其會察覺到高風險的探索式創新投入大多屬于沉沒成本,不確定性風險較高,將資源投入到探索式創新上可能導致企業“顆粒無收”,從而陷入經營困境。因此,相對于風險過大的探索式創新,管理者更愿意投資到利用式創新上,以減少創新失敗的概率,提升企業短期收益。因此,本文認為管理者能力高的企業會緩解財富預期對利用式創新的負向抑制作用,削弱財富預期對探索式創新的正向促進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3。
H3a:管理者能力削弱了財富預期對企業探索式創新的正向影響。
H3b:管理者能力削弱了財富預期對企業利用式創新的負向影響。
創新的本質是冒險,管理者的風險偏好對企業創新活動具有積極影響。樂于冒險并且敢于承擔風險是卓越的管理者的標簽,風險偏好型管理者并不是盲目追求刺激,而是著眼于高收益型戰略決策,其更看重給市場帶來新產品的機會,或者投資于未使用過的技術,又或是傾向于發起能使企業得到較高增長但更具冒險性的行為,從而達到推出新產品、提供新服務、搶占新市場的目的。因此,隨著財富預期增加,風險偏好高的管理者更傾向于投資使企業獲取更高收益的探索式創新活動以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同時,在面對高風險、收益不確定性的投資項目時,高風險偏好的管理者會呈現出更強烈的投資與冒險欲望,希望通過實施高風險的創新項目找到內心的滿足,以證明自身的管理和投資能力較強[ 17 ]。財富預期程度較高的情況下,管理者對未來企業收益以及地位賦予更大程度的期待,出現“好了還想更好”的心態,此時具有冒險傾向的管理者更愿意將企業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回報更多、風險更大的探索式創新項目上,減少企業利用式創新投入。因此本文認為,風險偏好程度越高,越能提升財富預期對企業探索式創新投入的正向促進關系,也促進了財富預期對企業利用式創新的負向抑制關系。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4。
H4a:管理者風險偏好強化了財富預期對企業探索式創新的正向影響。
H4b:管理者風險偏好強化了財富預期對企業利用式創新的負向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參考已有文獻的做法,本文以2007年上市企業執行新會計準則為起點,選取合適的上市企業(除ST、*ST類,金融類,資不抵債類企業以及數據發生嚴重缺失的企業)樣本,建立2007—2021年A股上市企業數據庫,實證分析財富預期與企業雙元創新之間的關系。為避免數據奇異值對結論的影響,本文對連續變量在1%和99%水平上進行了Winsorize處理,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
(二)研究變量
1.被解釋變量:企業雙元創新(探索式創新R、利用式創新D)
借鑒翟淑萍等[ 18 ]區分雙元創新的方法,將費用化支出作為探索式創新投入(R)衡量指標,將資本化支出作為利用式創新投入(D)衡量指標,并分別除以銷售收入來控制企業規模的影響。
2.解釋變量:財富預期(Wealth)
借鑒賀小剛等[ 6 ]方法采取以下公式計算管理者財富預期:
Wealthi,t=Sharei,t×(EPi,t+1-Ti.t)
其中,Wealthi,t為管理者財富預期,Sharei,t為董事長在企業的持股比例,Ti,t為企業i在t年度的績效目標,EPi,t+1為企業i在t+1年度的績效預期。數值越大,說明管理者財富預期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3.調節變量
(1)管理者能力(Ma)。借鑒Demerjian et al.[ 19 ]的思路,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度量上市企業管理者能力。
(2)管理者風險偏好(Risk)。借鑒湯穎梅等[ 20 ]研究風險偏好的方法,選取三項風險投資額占資產總額的比值來衡量管理者的風險偏好,數值越大說明管理者越偏好風險。
4.控制變量
根據需要,本文控制可能影響企業創新的相關變量。
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三)模型設定
Mi,t=?琢0+?琢1Wealthi,t-1+∑Controlsi,t-1+?滋i+?著i,t (1)
Mi,t=?茁0 + ?茁1Wealthi,t-1 + ?茁2Mai,t-1 + ?茁3Wealthi,t-1×Mai,t-1+
∑Controlsi,t-1+?滋i+?著i,t (2)
Mi,t=λ0+λ1Wealthi,t-1+λ2Riski,t-1+λ3Wealthi,t-1×Riski,t-1+
∑Controlsi,t-1+μi+?著i,t" (3)
其中,M是被解釋變量,代表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Wealth是解釋變量,代表財富預期;Ma、Risk是調節變量,分別表示管理者能力及管理者風險偏好;Controls是一系列控制變量,μ代表個體固定效應。
模型1是基準回歸模型,檢驗財富預期與企業雙元創新間的關系;模型2考察管理者能力的調節作用;模型3考察管理者風險偏好的調節作用。
四、檢驗結果與分析
(一)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表2為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數據及相關系數矩陣。本文所涉及企業共4 608家,探索式創新均值為2.796,標準差為3.136;利用式創新均值為0.670,標準差為1.676,可見差異性十分顯著。由該結果可知,目前我國企業雙元創新水平參差不齊,分析管理者財富預期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作用具有很強的理論及現實意義。管理者財富預期均值為3.053,標準差為7.436,差異十分顯著。另外,財富預期與企業探索式創新呈顯著正相關,與企業利用式創新呈顯著負相關。
2.基準回歸
表3匯報了財富預期與企業雙元創的實證檢驗結果。結果顯示,利用式創新作為被解釋變量時,財富預期顯著為負(β=-0.021,plt;0.01);探索式創新作為被解釋變量時,財富預期系數顯著為正(β=0.131,plt;0.01)。表明隨著管理者未來財富預期程度的提升,企業探索式創新的投入不斷加強,H1和H2得到驗證。
進一步,表3匯報了加入管理者能力調節效應后的檢驗結果。以企業利用式創新為被解釋變量時,財富預期與管理者能力的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β=0.006,plt;0.1);以探索式創新為被解釋變量時,該交互項系數不顯著,表明隨著財富預期程度升高,管理者能力越高,越偏好于企業利用式創新。表中還匯報了加入管理者風險偏好調節效應后的檢驗結果。以企業利用式創新為被解釋變量時,財富預期與管理者風險偏好的交互項系數并不顯著,而以探索式創新為被解釋變量時,該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β=0.123,plt;0.05)。這意味著隨著財富預期程度升高,管理者越偏好風險,促進企業探索式創新的投入,H3b和H4a得到驗證。
(二)穩健性檢驗
為增強結果穩健性,采取以下方式進行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
將利用式創新替換為企業開發資本化支出/年初資產總額×100%(DI),將探索式創新替換為企業研究資本化支出/年初資產總額×100%(R1)。
2.限定行業
根據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將樣本限定于制造業進行回歸。
3.內生性檢驗
采取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對模型進行內生性處理,考慮到探索式創新投入更大而利用式創新投入更小的企業財富預期程度可能更高,本文選取解釋變量財富預期滯后一期(Wealth2)作為工具變量。
采用以上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的結果如表4—表6所示,回歸結果依然顯著,說明本文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
(三)進一步分析
上述研究主要分析了管理層隱性特征對財富預期與企業雙元創新關系的影響,但在企業實際運營中,管理層作出戰略決策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而管理者的心理及行為學特征(性格、意念、情緒等)會在這一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影響,且這些與管理者的顯性背景特征息息相關,如學歷、海外經歷、平均年齡等[ 21 ]。因此,本文將管理者海外背景及平均年齡納入研究。
管理者具有海外背景往往會影響其自身的思維模式,此類管理者具有更高的適應環境變化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其接受了更廣泛的商業教育和國際化的管理培訓,可能會使他們更加熟悉國際市場環境和風險,持更加開放的觀點,愿意承擔一定的風險,以追求更大的回報。因此,當高管具有海外背景時,其風險偏好更高,在財富預期提升的情況下,為獲取更大利潤愿意采取高風險的探索式創新行為,而不愿意采取低風險低回報的利用式創新行為。
管理層的平均年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者的行為及心理特征。隨著年齡的增大,管理者的身體素質及工作學習能力會逐漸下降,且年長的管理者已經積累了財富,不愿意承擔大的金融損失,面對風險時會更謹慎,傾向于避免高風險決策。而年輕的管理層成員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機會,即使失敗,也有更多的時間來恢復損失,同時更渴望實現財務獨立。因此,管理層平均年齡高時,隨著財富預期的提升,其會避免高風險行為,而平均年齡低時,在財富預期逐漸看好的情況下,管理者更愿意采取高風險高回報的探索式創新行為。
本文依據以上分析進行分組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當管理者具有海外背景時,財富預期的提升將促進探索式創新,抑制利用式創新;當高管不具有海外背景時,只能顯著提升探索式創新的投入,對利用式創新并無顯著影響。當管理層平均年齡高時,財富預期的提升將抑制探索式創新;而年輕的管理層更偏好于探索式創新,抑制利用式創新。以上結果與前文分析基本一致。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企業戰略選擇是企業的重要決策行為,也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務之一。本文基于展望模型,研究管理者財富預期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管理者財富預期程度的提高促進企業探索式創新,抑制利用式創新;管理者能力高削弱了財富預期對企業利用式創新的負向影響;管理者風險偏好高促進財富預期對企業探索式創新的正向影響。
本研究結論對企業以及管理者提供的實踐啟示在于:(1)對管理者而言,在制定創新決策時需綜合考慮不同類型的業績反饋,更加合理地設定目標參照點,有針對性地調整企業不同的創新行為策略。(2)對企業來說,首先要認識到管理者的重要性,在選擇管理者時應從多方面考察管理者,除對其顯性特征關注外,還應考察其隱性特征,以選擇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的管理者;其次應利用管理者因財富預期發生的心態變化,采取適度的激勵手段,比如適度提升管理者持股比例,以增強管理者對企業決策的責任心,從而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
本文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1)財富預期的測量方式比較單一,不同的測度必然產生一定的差異,未來研究可以綜合利用問卷調查、二手數據、視頻記錄法等全面、多維度地精確量化這一指標,使其更具說服力。(2)僅將創新分類為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而在實際中企業的創新包含多種形式,后續研究可從財富預期角度入手探討其對多種創新類型的影響,并選取其他合適的驅動因素綜合討論不同因素對不同創新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BIRKINSHAW J,GIBSON C.Building ambidexterity into an organization[J].MIT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4,45:47-55.
[2] 肖書鋒,王可昕.期望落差強度和持久度對探索式創新的差異化影響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2,43(4):136-155.
[3] 莊彩云,陳國宏,梁娟,等.互聯網能力、雙元戰略柔性與知識創造績效[J].科學學研究,2020,38(10):1837-1846.
[4] 高麗霞.管理者能力、成本粘性與流通企業績效[J]. 商業經濟研究,2024(17):155-158.
[5] GAVETTI G,LEVINTHAL D.Looking forward and looking backward:cognitive and experiential search[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45(1):113-137.
[6] 賀小剛,賈植涵,彭屹,等.財富預期與企業家冒險行為:進取還是越軌?[J].管理世界,2022,38(10):226-243.
[7] 馬昆姝,覃蓉芳,胡培.個人風險傾向與創業決策關系研究:風險感知的中介作用[J].預測,2010(1):42-48.
[8] 李奉書,葉江峰,徐朝輝,等.雙重績效反饋相關性對企業異質性創新戰略抉擇的影響研究[J].中國軟科學,2024(4):201-213.
[9] 蘇濤永,陳永恒,張亮亮,等.異質性業績期望差距與企業雙元創新:家族企業與非家族企業的比較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1,33(4):169-182.
[10] 宋鐵波,黃鍵斌,姚浩.未來績效負反饋對企業升級的影響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2022,19(7):987-995.
[11] 梁杰,謝恩,沈灝.績效反饋、績效預期與企業戰略變化[J].軟科學,2015,29(2):72-76.
[12] TVERSKY A,KAHNEMAN D.Rational choice and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M].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and Risk Analysis Using Microcomputers.Berlin,Heidelberg: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1989:81-126.
[13] DERFUS P J,MAGGITTI P G,GRIMM C M,et al.The red queen effect:competitive ac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1):61-80.
[14] 馬駿,孟繁博.家族企業如何兼顧雙元創新:基于家族企業治理的經驗性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4,45(8):35-54.
[15] 姚立杰,周穎.管理層能力、創新水平與創新效率[J].會計研究,2018(6):70-77.
[16] NARAYANAN M P.Managerial incentives for short-term resul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5,40(5):1469- 1484.
[17] 齊秀輝,王毅豐,孫政凌.雙元創新,企業家冒險傾向與企業績效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37(16):104-110.
[18] 翟淑萍,畢曉方.環境不確定性、管理層自信與企業雙元創新投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6(5):91-100.
[19] DEMERJIAN P,LEV B,MCVAY S.Quantifying managerial ability:a new measure and validity tests[J].Management Science,2012,58(7):1229-1248.
[20] 湯穎梅,王懷明,白云峰.CEO特征、風險偏好與企業研發支出: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1(10):89-95.
[21] 張茹,嚴學偉.政府補貼、高管團隊背景特征與企業綠色創新[J].商業會計,2021(18):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