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蟬鳴漸歇,清晨的風開始染上一絲涼意,這預示著新學期將要到來。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期待又暗藏挑戰的時期,而他們的內心或許正上演著一場復雜的情緒大戲。班主任常常在開學初期觀察到孩子們的種種“心”信號。這些信號是他們內心世界的投射,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用心讀懂。
新學期的焦慮,在孩子們身上有著多樣的表現。有的孩子會像“小陀螺”一樣坐立不安,原本活潑開朗的性格突然變得煩躁易怒,一點兒小事就可能引發他們的情緒風暴;有的孩子則如同被抽走了能量的“木偶”,整天無精打采,甚至對曾經熱衷的游戲、動畫片也提不起絲毫興趣;甚至有的孩子會在夜晚輾轉難眠,或頻繁地做一些奇怪的夢,清晨起床時更是滿臉的不情愿,仿佛書包中裝著全世界的煩惱。這些變化展現著他們內心的波動。
如果家長們對這些“心”信號視而不見,忽視孩子的焦慮情緒,就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焦慮就像一顆埋在孩子心中的種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注和疏導,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不斷生根發芽。孩子可能會逐漸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導致課堂難以集中注意力,寫作業敷衍,學習成績也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長期的焦慮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變得自卑、敏感,嚴重時很容易陷入抑郁的泥潭,這樣孩子就會失去童年應有的快樂與活力。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如果得不到悉心呵護,就可能過早地枯萎凋零。那么,家長應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讀懂這些開學前的情緒表現,并幫助他們化解焦慮。
首先,家長要學會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家長不應用“這有什么好擔心的”等類似的表達來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應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被理解。例如,當孩子說“不想開學,害怕考試”時,家長可以溫柔地回應:“媽媽知道你可能有點擔心,但媽媽相信你會在新學期表現得更好?!?/p>
其次,家長要成為孩子情緒的“穩定器”。家長的情緒狀態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倘若家長自身充滿焦慮,不停地嘮叨學習的重要性,不停地催促孩子,只會讓孩子的焦慮感加劇。相反,如果家長以平和、樂觀的心態感染孩子,用輕松的語氣和孩子聊聊開學的趣事,如新的課本、可愛的文具或即將見到的好朋友等內容,就能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使其對開學充滿期待。
再次,面對開學的種種情緒,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開學過渡計劃”,幫助他們逐步調整生活節奏。家長可以提前一周開始,讓孩子每天早睡早起,與孩子一起整理書包、準備學習用品,一起閱讀和學習,讓孩子在循序漸進中適應開學后的生活。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參與一些感興趣的活動,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畫畫、做手工等,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釋放壓力,找回自信和快樂。
最后,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是孩子保持良好情緒的基礎。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飯菜,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運動,如散步、跳繩、打球等。當孩子的身體充滿活力時,其內心也會更加積極向上。
新學期的焦慮,不過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一場小雨,只要家長用心去讀懂他們的“心”信號,用愛和耐心去陪伴和引導,就一定能幫助孩子驅散陰霾,迎來燦爛的陽光。
(作者系甘肅省禮縣第三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