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在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地方社區資源,以豐富幼兒教育課程的內容和活動形式,為幼兒更好地接觸地方文化、參與幼兒教育活動搭建學習平臺,促進幼兒綜合素養全面發展。戶外自主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立足地方文化融入幼兒教育工作的實際要求,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主動開發適宜幼兒學習及認知發育需要的課程內容,為幼兒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本文聚焦“獅文化”的文化育人價值和現階段“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工作現狀,多角度探討“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策略。
一、“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價值指向
隨著學前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幼兒園教育目標以及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積極革新教學觀念,并立足幼兒身心發育特征,不斷豐富幼兒教育學習的資源,為幼兒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獅文化”作為閩南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將“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無疑可以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具體而言“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價值指向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推動幼兒課程的改革。時代的發展也要求幼兒園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地創新。教師作為教學設計和課程開發的第一責任人,應立足時代發展的實際要求,積極落實課程改革與創新要求。“獅文化”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融入和滲透可以為教師教學設計提供更多可用的本土化資源。在多樣化的“獅文化”中,教師可以遴選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元素,將其巧妙融入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提升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學習體驗,同時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工作有效開展。
第二,有助于幼兒感知地方文化之美,培養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在“獅文化”的融入滲透和戶外自主游開發過程中,幼兒可以在寓教于樂的戶外自主游戲中直觀感受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節日傳統以及藝術作品等文化特點。例如,閩南傳統民間故事《姑嫂塔的傳說》《石獅顯圣打倭寇》等資源的融入,不僅能進一步豐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學習的課程內容,還能讓幼兒在角色扮演戶外自主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品質,助推幼兒更直觀地感知地方文化之美。
第三,有助于傳承地方文化精神。傳統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歷久彌新,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繼承與發揚。“獅文化”在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步形成了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資源特征。將“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一方面可以有效豐富和拓展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內容,賦予幼兒更多樣化的戶外自主游戲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在“獅文化”的融入和滲透學習中,幼兒也能逐步培養起對地方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這對于傳承地方文化精神至關重要。
二、“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現狀與困境
在“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活動中,教師也在積極探索“獅文化”融入應用的途徑,以期進一步推動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方案的創新和完善。從當前“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現狀來看,“獅文化”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也得到了較好地融入,戶外自主游戲課程的內容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看到“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成果的同時,教師也要及時發現游戲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困境和問題,為進一步優化“獅文化”融入幼兒戶外自主游戲設計的路徑提供依據。
(一)部分教師對“獅文化”認識存在欠缺
教師作為教學設計的第一負責人,教師自身的觀念和認識對教學活動具有直接的影響。在“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中,雖然大部分教師都能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融合教學活動,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師忽視“獅文化”育人價值。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并未正確認識到“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教學的實踐意義和價值。“獅文化”包含地方民俗文化、意識文化、建筑文化以及民間藝術等諸多內容,其文化育人價值深厚。而部分教師在看待“獅文化”時只看到了其表面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對于文化背后的深厚內涵與文化精神并未深挖,而這也導致“獅文化”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應用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與價值。
(二)“獅文化”融入戶外自主游戲的環境有待完善
“獅文化”雖然融合了各種各樣的本土文化與民俗藝術,但是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而言,在參與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要想進行有效理解依舊較為困難。在融合“獅文化”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時,教師應基于幼兒身心發育特點,創設相應的文化氛圍和戶外自主游戲環境,以確保“獅文化”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有效融入和滲透。但從“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設計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教師都習慣將關注重點放在靜態環境的建設上,如布置靜態裝飾內容等,卻忽視了動態環境創設對“獅文化”融入的促進作用。而這一實際情況的存在,無疑會削弱環境對幼兒學習的促進作用。
(三)“獅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不夠全面
“獅文化”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融入和應用,為教師進一步優化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行的思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設計者,應立足“獅文化”資源的文化屬性與特征,從幼兒認知發育特征的角度深入挖掘適宜幼兒學習和戶外自主游戲的本地文化元素,為幼兒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提供平臺。反觀當前“獅文化”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融入和應用現狀,許多教師只是簡單地將“獅文化”進行融入,并未立足文化特性和文化特點進一步深挖本土文化的育人元素。這也導致“獅文化”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融入和應用只停留在了淺層次維度,忽略了文化背后的育人價值,無法有效培養幼兒對“獅文化”的學習意識和認同感。
三、“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策略
(一)革新教師觀念,開發本土文化資源
在“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設計與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觀念和思維,正確認識到“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育人價值,并立足本土資源,深入開發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育人元素,豐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內容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幼兒對地方傳統文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為幼兒積極學習地方本土文化和傳承地方傳統文化奠定扎實基礎。
首先,幼兒園管理人員可以在幼兒園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定期邀請本地的文化學者以及民間藝術家等“獅文化”傳承人或工藝匠人走進幼兒園開設專題的文化主題講座,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教師對“獅文化”的了解,并讓教師深刻意識到將“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教師觀念的革新提供助推作用。其次,在幼兒教師中成立專項的“獅文化”教研小組,明確教研小組組長及組員的崗位職責,結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開展需要,多角度搜集極具地方特色的“獅文化”資源,循序漸進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創新,確保幼兒教師在觀念的導向下能逐步完善“獅文化”融入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設計方案。例如,在“草地音樂會”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節奏鮮明、富有童趣的閩南童謠,如《一二三》《一的炒米香》《雞啊雞》等,將地方音樂藝術作品與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方案巧妙結合,在幼兒積極參與的表演中深挖“獅文化”的育人價值。又如,在傳統節日期間,教師可以發掘閩南傳統美食小吃資源,組織幼兒開展“小吃店”主題游戲活動,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種小吃,進行自主制作或者與小伙伴共同制作,保障幼兒游戲自主性、豐富性的同時,為幼兒學習“獅文化”提供一個實踐參與的平臺。
(二)構建戶外自主游戲環境,搭建文化融合平臺
對于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而言,“獅文化”資源的內容豐富多樣,在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設計中,教師可以立足幼兒身心發展教育本位,從幼兒戶外自主游戲體驗、實際操作能力等角度入手,做好戶外自主游戲環境的構建工作,為幼兒主動獲取學習經驗搭建平臺,確保“獅文化”能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融入中發揮出應有的育人價值和作用,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設計方案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在構建戶外自主游戲環境搭建文化融合平臺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從戶外自主游戲主題和戶外自主游戲特色方案兩個方面同步入手,搭建“獅文化”融合應用的平臺。
“獅文化”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融入和應用,旨在進一步豐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內容,讓幼兒在自主選擇游戲伙伴、游戲內容的主動參與體驗中自主感知地方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戶外自主游戲的主題方案設計中,教師可以以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為載體,通過極具地方特色的音樂、民俗表演等活動形式,將豐富多彩的“獅文化”進行巧妙的融合與滲透。例如,在“傳統節日”主題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將閩南地方民俗中的舞龍、舞獅等習俗內容進行引入,并在不同主題宣傳墻上粘貼相關的介紹資料。同時,為了保障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參與積極性與自主性,教師還可以投放與之相關的活動材料。例如,舞龍活動需要用到游戲材料,都可以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由幼兒自主選擇游戲伙伴一起制作完成,充分體現戶外自主游戲的自主性特征,讓幼兒在參與實踐活動的戶外自主游戲中體驗地方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戶外自主游戲的特色方案設計中,在“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中,除常規形式的戶外自主游戲主題活動外,教師還可以圍繞“獅文化”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設計多樣化的特色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方案,帶領幼兒通過實地參觀、戶外自主游戲實踐、戶外自主游戲表演等多種戶外自主游戲方案,直觀感知“獅文化”的豐富內涵,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戶外自主游戲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例如,在傳統節日元宵節期間,教師可以將“獅文化”中的鬧花燈、踩街表演、猜燈謎、乞龜等民間習俗與戶外特色戶外自主游戲巧妙融合,讓幼兒在民俗文化主題活動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由選擇游戲內容、玩伴、材料及玩法。這不僅能豐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內容,還能讓幼兒在積極地參與探索中更直觀地發現“獅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學習體驗和感受,為培養幼兒進一步探索“獅文化”學習興趣做好鋪墊。
(三)多元協同共育,提升戶外自主游戲育人效果
“獅文化”不僅具有豐富的活動內容,同時也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在“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中,教師還可以積極打通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互動壁壘,主動構建家園共育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方案,將幼兒家長也融入戶外自主游戲的參與,進一步拓寬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現路徑,讓“獅文化”融入幼兒日常學習及生活。
例如,教師可以在閩南地區傳統節日活動“中秋博餅”的背景下,組織幼兒開展“博餅親子文化日”戶外主題戶外自主游戲,使幼兒、幼兒家長都參與戶外自主游戲的活動,增進親子互動程度,同時發揮家長的育兒作用,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博餅”這一傳統戶外自主游戲,促進幼兒對“獅文化”內涵的了解。與此同時,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增加與中秋節文化習俗相關的手工制作等戶外自主游戲項目。例如,由家長帶領幼兒自主制作中秋月餅或用黏土制作玉兔,在教師針對性的指導以及“獅文化”的融入講解中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這種多元協同共育的設計不僅能有效拓寬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空間和學習途徑,還能在幼兒家長、社區機構的共同參與中逐步構建家、園、社協同共育的幼兒教育模式,切實發揮“獅文化”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育人價值,科學提升幼兒戶外自主游戲育人的教育效果。
四、結語
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而言,地方文化資源的融入能進一步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方式的創新。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設計中,可以借助地方文化的元素進一步豐富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學習的內容,以提升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文化深度,在引領幼兒積極參與戶外自主游戲互動的學習體驗中,逐步培養幼兒對家鄉文化的喜愛之情。為了確保“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應用效果,教師在進行戶外自主游戲設計時就需要立足當前游戲現狀與困境,積極探索匹配幼兒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特征的融合策略,確保“獅文化”的融合教育意義可以得到充分彰顯。此外,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應積極協同幼兒家長、社區機構的參與和培訓,為幼兒營造更為真實、多樣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情境,在多方資源的協同教育下逐步提升幼兒參與戶外自主游戲學習的體驗,為幼兒更深入地感知地方文化和體驗地方文化搭建平臺。
注:本文系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5年度名師專項課題“‘獅文化’融入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QZYGZ202508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