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發展,勞動教育作為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生活技能以及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路徑,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幼兒園作為教育的起點,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對幼兒全面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種植活動作為一種集自然、觀察和實踐操作以及情感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活動,不僅能讓幼兒親近自然,體驗生命成長的奇跡,還是實施勞動教育的有效載體。
一、幼兒園視角下的勞動教育
在幼兒園視角下,勞動教育是一種寓教于樂、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路徑。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在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中,勞動教育會被教師巧妙地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例如,教師會組織幼兒參與比較簡單的清潔活動,在勞動過程中也要注意維護現場的環境。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種植活動,讓幼兒親自種下各種植物的種子,感受勞動的艱苦和樂趣,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耐力。
在勞動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教育和引導的作用,讓幼兒認識到播種和收獲的關系,并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勞動教育中要保障學生的安全。通常情況下勞動教育會在戶外進行,幼兒活動的范圍擴大,如果教師監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所以要優化戶外活動管理辦法,盡可能做到集中管理,避免任何可能的傷害。
勞動教育為幼兒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幼兒能在未來的道路上更自信、堅韌、有擔當。
二、幼兒園種植活動開展的重要性
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開展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豐富幼兒園課程內容。
(一)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種植活動屬于體力勞動,需要發揮幼兒的肌肉力量,訓練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在種植的過程中,幼兒需要獨立或合作完成挖土、播種、澆水、施肥、觀察、檢測和記錄等環節,這些活動使幼兒的大小肌肉更靈活。除此之外,種植活動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感受,幫助幼兒更好、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理解和探索大自然。
(二)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責任感和合作精神
種植活動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夠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感。在種植過程中,幼兒需要親自動手,細心呵護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另外,在種植過程中,幼兒之間會不可避免地進行交流,合作精神就此培養,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共同完成種植任務,增強團隊意識。
(三)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幼兒受年齡和心智的影響,對陌生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種植過程中會激發幼兒想要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追求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的興趣。在種植活動實施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掌握植物的生存條件和生長規律,在勞動教育實施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四)豐富幼兒園勞動課程內容
傳統的種植活動以書本為主,具有局限性。但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種植活動豐富了幼兒園勞動課程內容,為幼兒提供了多元學習機會和體驗。另外,種植活動的開展還可以與語言、科學、藝術等學科融合,增設種植活動環節,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勞動教育視角下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創設路徑
(一)明確種植活動教育目標
目標具有導向性的作用,明確種植活動教育目標為后續環節的開展奠定基礎。幼兒園勞動視角下種植活動開展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
種植活動是幼兒親身參與,在此過程中幼兒可以收獲滿滿的成就感,感受勞動的趣味性,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通過勞動活動的開展,幼兒可以掌握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勞動的辛苦以及勞動所創造的美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意識。在種植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強調自身主體地位,讓幼兒認識到這不僅是一項有趣的活動,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需要幼兒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收獲滿滿的果實。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種植活動使幼兒離大自然更進,只有親近自然才能了解自然、體驗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幼兒在親手種植、悉心栽培后才能說:“這是我親手養大的花朵!”這樣,勞動教育目標才算圓滿完成。植物的成長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會出現枯萎、生長很慢、不結果等的情況。這時,幼兒就需要在教師或家長的幫助下進行挽救,解決植物生長道路上的所有障礙。幼兒也能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懂得保護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另外,在綠色發展大環境下,教師要引導幼兒思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人與大自然應如何相處。幼兒的想象力比較豐富,可以將他們的答案以繪畫的方式展示出來,將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等的優良品質傳遞出去,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合理設計種植活動內容
1.合理選擇植物種類
植物種類的選擇是開展種植活動關鍵。教師既要綜合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又要兼顧植物的生長習性以及幼兒園所處地方的條件等因素,盡可能選擇易生長、觀賞性強、生長周期短、特點明顯的植物,如豆類、向日葵、小番茄等。這些植物的適應性非常強,而且生長速度也比較快,可以滿足幼兒的急切需求,便于幼兒觀察和記錄。另外,教師應始終將保護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不選擇帶刺和有毒的植物,如玫瑰花、仙人掌等,以免對幼兒造成傷害。
2.設計多元活動形式
種植活動的表現形式應朝著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方向發展,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兒園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三個階段,教師要貫徹落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創設不同的活動形式,滿足各個年齡的幼兒的勞動教育需求,推動幼兒不斷向前發展。例如,播種階段帶領幼兒開展“種植發芽了”實驗;生長階段帶領幼兒開展“植物發生了哪些變化”的觀察活動;收獲階段帶領幼兒開展“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的制作活動,這一系列活動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通過多元活動的開展,幼兒能直面植物的生長情況,合力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更多的知識,收獲更多的經歷,取得最終勝利。
3.融入科學探究元素
從宏觀角度看,種植活動就是一場科學探究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種植活動的開展包括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測量植物的長度、數一數樹葉的數量,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和比較。為了共同完成這些任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將這些活動串聯起來,如“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溫度條件下植物會發生哪些變化”“不同植物需要水的含量是多少”等,鼓勵幼兒親自參與其中探索答案,尋找植物生長的奧秘,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三)創設適宜種植活動環境
種植活動環境的創設是多方面的,環境具有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良好的活動環境對幼兒各方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給幼兒帶來沉浸式的種植活動體驗,教師應從材料的供給、氛圍的營造、安全場所的構建三個方面著手創設。
1.提供多元且必要的種植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是種植活動必不可少的,如種子、土壤、花盆、鏟子、水壺等,教師要依據不同的種植活動主題,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工具和材料,并對幼兒進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指導。另外,教師要以身作則,提高工具和材料的利用率,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例如,自制教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種植工具,塑料瓶做成花瓶,勺子代替鏟子,既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也可以保護幼兒的安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師也可以提前將作業布置下去,運用家中的廢舊材料制作各種各樣的教具,這一過程需要家長的支持和參與。
2.營造良好的種植氛圍
良好的種植環境可以激發幼兒的種植興趣,提高幼兒的種植積極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外設置種植區域,如室內的窗臺花架、室外的種植園地等。很多幼兒園都建設了屬于自己的種植基地,專門為幼兒提供了種植場地,使幼兒能自由發揮。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主題墻、標語、圖片等的形式在校園內營造種植活動氛圍,如“我是種植小能手”“一起打理我們的花園吧”等,并附著視頻動畫或廣播,激發幼兒的種植熱情。
3.規劃安全的種植場地
安全是開展種植活動的前提。教師應選擇絕對安全的種植場地,并在活動正式開展前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測和隱患排查,確保種植區域地面平整、無尖銳物體、無易滑倒的水漬等。與此同時,也應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如不要隨意觸碰不認識的植物,不能將種子、土壤等放入口中,在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不能用工具和小伙伴打鬧等,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四)引導幼兒參與種植活動
參與種植活動是核心環節,它同種植活動的成功與否具有直接聯系。
1.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種植活動開展的主要推手。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激發幼兒對種植的好奇心和興趣。例如,講述與種植相關的童話故事,開展種植游戲等。另外,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如播放與種植相關的視頻、圖片或音樂等,以比較直觀的方式學習植物的生長變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外,還可以邀請知名的育兒專家到校演講,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激發幼兒的種植興趣。
2.鼓勵幼兒實踐
種植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幼兒動手參與、親身體驗,這樣才能掌握種植的技能,感受種植的樂趣。這一點也體現出教師貫徹落實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因此,教師要鼓勵和帶領幼兒參與播種、澆水、除草和施肥的過程。教師可以先給幼兒作示范,讓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自主創新,模仿也是現階段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逐步掌握種植的基本技能,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與此同時,在安全的前提下,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自主實踐的空間,主動摸索、求知,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真理、探究真理和認證真理,提高種植能力。
3.提供必要幫助
幼兒的年齡比較小,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處于啟蒙階段,讓幼兒獨立完成種植活動是不現實的。而且科學研究表明,種植活動對于幼兒來講比較困難,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持。教師應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和需求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指導。例如,有的幼兒動手能力極強,而有的幼兒動手能力就比較弱,前者就應加以勉勵,后者就應該提供更多的示范指導,實踐機會和種植資源。
(五)全面評價幼兒種植活動
評價是種植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評價具有激勵和促進的作用,下次開展種植活動幼兒會更積極主動。另外,評價也是教師收集反饋的重要環節,任何一項教學活動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教師應正視自己教學的不足,在不斷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為幼兒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1.評價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幼兒在種植活動中參與度和積極性是衡量其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教師需要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如他們是否積極主動參與、是否愿意嘗試新的任務、是否表現出對植物生長的興趣等因素來評估其參與度。此外,教師還要同幼兒緊密交流,溝通能解決99%的問題,了解他們在種植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說一說本次種植活動開展的感受和想法。
2.評價幼兒的技能發展和知識掌握
種植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勞動技能,還能幫助他們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操作習慣和方式,如他們能否正確使用工具、能否按照步驟進行種植、能否識別不同植物的特征等因素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和考量。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和討論等方式,了解幼兒對植物生長過程、植物種類等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其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評選出最優秀的幼兒并頒發獎品,發揮榜樣示范的作用。
3.評價幼兒的情感態度和社會發展
種植活動不僅能培養幼兒的勞動技能,還能促進其情感態度和社會性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如他們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能否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成果、能否尊重和愛護植物等因素。此外,通過和幼兒交流,教師可以了解他們的情感體驗和社會性發展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站在勞動教育視角,創設幼兒園種植活動不僅是對傳統幼兒教育模式的一種革新,還是對幼兒全面發展的積極響應。通過精心策劃與組織實施,種植活動不僅能促進幼兒對自然世界的認知與探索,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培養幼兒養成尊重勞動成果、節約資源的良好意識,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符合教育長期性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