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19-0066-05
Abstract:Studyingthesocialandeducationalbenefitsofonline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forruralpeopleinthe newera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continuouslypromoting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foruralpeopletoachieve \"trainingasrequired\".Onlinevocationaleducationforrural peopleinthenewerahasachievedfournewsocialachievements thatpromotetheaccelerated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forruralpeople:First,duringthepovertyallviationpriod, online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providedruralpeopletohelppovertyaleviation,supporttheiraspirations,wisdomand skill,helpingChinawinhefightagainstpovertySecond,duringthepovertyaleviationperiod,onlinevocationaleducatioand training forruralpeoplehelpedmanyrural peoplewithdisabilitesgotoe-commercesalesplatformstoachieveemploymentand povertyallviation.Third,afteragricultureencounterednaturaldisasters,ruralpeopleweretrainedonlineindisasterprevention andreductiontechniquestowintechnicalandeconomicbenefitsofdisasterpreventionandreduction.Fourth,onlinevocational educationandtraining forruralpeopleopensupanewtrackforruralpeople's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toachieve\"all training need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educationinformatization;ruralpeoplesvocationaleducation;supportingaspirationsandinteligencee-ommerce sales; disaster-resistant technical training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向世界各國及全國人民鄭重宣告,中國要通過加快發展教育信息化,實現“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上述賀信精神,新時代我國把發展信息化教育,不僅貫徹到普通教育的各級教育中,而且貫徹到農民職業教育領域,大規模、多途徑、持續性開展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取得令人欣慰的促進農民職業教育提速發展的四方面教育效益。
1脫貧攻堅期間,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助力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期間,普通高校、高職院校、開放大學、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教育部門,在做好線下面授培訓農民職業教育的同時,又開辟出線上農民職業教育的新賽道,對農民開展扶貧扶志扶智扶技的職業教育培訓。教育農民樹立自強奮斗脫貧意志、學習發展生產脫貧新技能、自力更生實現脫貧。促成我國打贏創造世界反貧困奇跡的脫貧攻堅戰,是新時代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取得的社會教育效益之一。
在脫貧攻堅戰略正處于艱苦鏖戰中期的2018年,教育部出臺實施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技[2018]6號)指出,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推進對貧困地區農民勞動力扶貧扶志扶智扶技的線上職業教育培訓,盡力擴大農民職業教育的社會覆蓋面。貫徹文件精神,全國各教育部門在對農民勞動力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中,在做好面授培訓農民的同時,各教育部門又激活挖掘、充分利用其信息化教育資源,對農民勞動力大規模開展線上職業教育培訓。
1.1清華大學建立農民職業教育遠程教學平臺及網站
貫徹教育部要做好農民職業教育精神,清華大學在脫貧攻堅期間,在做好面授培訓農民職業教育工作的同時,又創建面向包括貧困地區在內的全國農民職業教育遠程培訓平臺及教學網站,在全國1166個縣(其中有553個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建立3696個遠程教學網站,面向全國農民進行扶貧扶志扶智扶技的“軟件開發工程師培訓\"等專題的線上職業教育培訓,培訓農民人數超過251萬人次,取得無可估量的促進貧困農民發展產業脫貧的教育效益、經濟效益、民生效益和社會效益]。
1.2高職院校開展線上農民職業教育
在對農民開展線上職業教育中,許多高職院校沒有缺席、同樣作出不容忽視的重要貢獻。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對農民的職業教育培訓中,既在校內建立“國家農民科技星火培訓學院”,面授培訓江蘇等地農民;又采用線上培訓方式,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所在省區的新疆、甘肅、云南、西藏農民開展線上培訓,線上培訓人數年均約1.2萬人次。有百年建校史的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甘肅省委黨建教育中心聯袂合作,建成培訓甘肅農村黨員干部的“線上先鋒講堂”。脫貧攻堅期間舉辦甘肅農村黨員干部和“兩委”成員線上培訓班58期,培訓農村黨員干部和“兩委”成員達57萬人次,使甘肅農村黨員干部培訓覆蓋面達 81.7% ,為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黨的領導力量支持[4]。
1.3國家開放大學開展線上農民職業教育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12年改建為國家開放大學后,發揮其遠程網上教育資源優勢和豐富教學實踐經驗,新建成538間智能云教室、236個數字化學習資源示范點。借助新增設擴容的上述信息化教育資源,大規模開展對包括青年農民在內的各類成人遠程線上教育,截至2021年為農村培養輸送出60多萬名青年農民大學生學員。全國各省(市區)開放大學,同樣積極開展線上培訓農民的職業教育工作,為當地農村培訓輸送出大批農民大學生。
1.4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開展線上農民職業教育
為給農民線上學習農業科技知識開辟新賽道、搭建新平臺,2017年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新建成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為全國農民上線接受職業教育培訓,提供了學習內容更豐富、學習方式更便捷的新學習平臺。該農業科教云平臺建成后,大批農民紛紛將該平臺作為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的新平臺,截至2019年進入該平臺注冊學習的農民用戶達到390多萬戶。
1.5脫貧攻堅期間線上農民職業教育成就斐然
脫貧攻堅期間,普通高校、高職院校、國家開放大學、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教育部門,在做好面授培訓農民職業教育的同時,又激活用足各自線上教育資源,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做好對農民線上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促進大批農民堅定樹立自力更生脫貧意志、勤奮刻苦學習發展生產脫貧新技能,實現脫貧致富的良好教育效益、經濟效益、民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我國脫貧攻堅戰鏖戰中期的2018年,全國深度貧困縣先富起來的致富帶頭人中,已有 73.06% 的人員接受過高校舉辦的線上和線下職業教育技能培訓。
2脫貧攻堅期間,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幫扶許多農民殘疾人就業脫貧
在我國農村貧困家庭中,許多貧困家庭是因家庭主要勞動力,身體殘疾未就業導致家庭貧困。脫貧攻堅期間線上對農民殘疾人的職業教育培訓,促使許多農民殘疾人學會掌握電商直播帶貨等技能就業脫貧。由此既提高了農民殘疾人生活幸福指數,又使農民殘疾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難能可貴的個人貢獻,是新時代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取得的社會教育效益之二。
2.1中國殘聯推出\"互聯網 + 殘疾人就業\"的助殘脫貧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論述脫貧攻堅戰略要實現的目標時明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8。幫扶農村殘疾人中的貧困人口脫貧,是脫貧攻堅期間一項攻堅難度尤為艱巨的任務。新時代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催生農產品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新商業模式誕生。農產品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新商業模式的誕生,為許多農民殘疾人從事該新商業模式創造出就業機會。據此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推出“互聯網 + 殘疾人就業\"的助殘脫貧就業新模式。全國各地積極貫徹落實該政策,以線下培訓與線上培訓相結合方式,開展對農民殘疾人從事農產品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技能培訓,促使許多農民殘疾人掌握該項就業技能后,走上農產品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工作崗位,實現創業就業脫貧。
2.2付凡平線上線下學習農產品電商銷售技能,實現 就業創業脫貧
陜西宜川縣農民殘疾人付凡平,脫貧攻堅期間積極參加政府舉辦的農產品電商銷售培訓班學習,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學習方式,嫻熟掌握農產品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技能后,創辦線上和線下配套的銷售農產品的蒙恩農場農產品經銷公司,2019年公司營銷額達3000多萬元。付凡平自力更生創業成功、實現脫貧。付凡平脫貧后旋即投入到舉辦農產品電商直播技能培訓班。她出資50多萬元為參加培訓班的殘疾人免費提供食宿,培訓農民學員470多人次,幫扶60多人成功開辦電商網店,帶動400多名殘疾人和150多戶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付凡平榮獲全國自強模范、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
2.3徐耀慧創辦電商培訓班培訓農民殘疾人就業脫貧
江西上饒市先天患腦癱的農民殘疾人徐耀慧,在成功創辦電子商務公司,吸收殘疾人來公司就業的同時,為幫扶更多殘疾人就業脫貧,自己籌措資金創辦對殘疾人進行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的眾贏職業培訓學校,截至2023年舉辦殘疾人電商技能培訓班20多期,培訓以殘疾人為主的學員近1000人。培訓的農民學員孔國孝夫妻兩人皆為殘疾人,孔國孝夫妻經眾贏職業培訓學校的電商技能培訓,嫻熟掌握農產品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銷售業務就業后,每年從事直播帶貨就業新模式,年收入近20萬元,實現就業脫貧[1]。
3農業遭災情況下,線上農民教育培訓指導農民贏得抗災保產的經濟效益
在農業遭遇各種自然災害情況下,農技人員借助線上培訓平臺,及時對農民在大范圍內、高效率開展的線上應急抗災減災技術培訓,指導農民取得事半功數倍的抗災減災的教育效益、技術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新時代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取得的社會教育效益之三。
在當代科技發展水平條件下,農業生產經常會遭遇某些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低溫或高溫天氣變化、干旱或洪澇災害出現、危害農作物生長的病蟲害發生等多種自然災害。當我國一些地區出現危害農業生產的多種多樣自然災害后,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教學方式,能在大范圍內、高效率及時完成對農民抗災減災保產的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教育和技術培訓指導。
3.1黑龍江農科院線上培訓農民戰勝2023年洪澇災害
2023年8月初黑龍江多地遭遇罕見洪澇災害,對農業造成很大損失。為做好科技抗災減災保產工作,將洪澇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黑龍江農業科學院科技人員,在一方面深入各地面對面指導農民做好抗災減災保產工作的同時,另一方面為抓住最佳抗災減災保產時機,高效率在大范圍內及時做好對更多農民群眾,科技抗災減災保產科技知識的技術培訓,促使更多農民盡快掌握抗災減災保產技能,黑龍江農業科學院又及時新開通“科技助農抗災減災保產在線幫\"線上技術培訓平臺,向全省農民及時播放指導抗災減災保產的科技知識視頻。該線上科技抗災減災保產技術培訓平臺開通后,立即吸引大批農民上線學習、運用抗災減災保產技術,戰勝洪澇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據統計該線上培訓平臺開通10天后,上線學習科技抗災減災保產視頻的農民已超過20多萬人次,對在大范圍內提高農民科技抗災減災保產工作的效益,產生出良好的教育效益、技術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2黑龍江植保站線上常態化對農民進行防治病蟲害技術培訓
農業生產是在自然界生態環境下進行的產業,紛繁復雜的大自然界生物群中,既存在著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生物益蟲,又同時存在著危害農作物正常生長的生物害蟲。危害農作物正常生長的病蟲害災情的發生,會造成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據此做好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災情發生,歷來是農業生產中抗災減災保產一項重要工作。新時代著眼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引導農民線上學習農作物防治病蟲害基本知識,指導農民做好監測預警、科學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工作,2021年1月黑龍江植保站新創辦“黑龍江植保科技知識線上大講堂”。大講堂堅持常態化每周舉辦一期不間斷,到2024年9月累計舉辦200期,累計培訓農業科技人員、廣大農民群眾120多萬人次。與舉辦植保科技知識線上大講堂相配套,黑龍江植保站還開通科學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咨詢問診線上平臺,安排植保科技專家線上回答農戶防治病蟲害中有關技術問題,深受廣大農民群眾歡迎,大批農民紛紛上線向農業植保技術專家咨詢請教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知識。通過線上對廣大農戶進行科學防治病蟲害知識培訓,以及線上回答農民防治病蟲害技術咨詢問題,截至2024年黑龍江在科學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工作中,減少盲目噴灑農藥面積3.4億畝次,節省噴灑農藥經費50多億元。與此同時,將黑龍江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率提高到 62.1% ,將黑龍江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到 62.9% ,兩項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通過提高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工作的統防統治率、綠色防治率,為黑龍江在全面推進鄉村五項振興中,實現產業振興與生態振興的雙贏,提供了技術支持。
為便于廣大農業從業人員,更方便學習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科技知識,更及時掌握當地農作物病蟲害發生信息,更精準實施防治病蟲害的多種方式(包括生物防治病蟲害、物理防治病蟲害、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在需要采用噴灑農藥防治方案時,實現根據蟲情種類和蟲害發生危害程度,科學對口噴灑農藥、適時適量噴灑農藥、高效低毒噴灑農藥,做到盡力減少噴灑農藥施用量,實現綠色智慧防蟲害,黑龍江農業科技工作者開發創建“黑龍江掌上植保\"App,為全省農業從業人員借助“黑龍江掌上植保\"App,學習植保科技知識、科學制定防蟲害方案,搭建起內容豐富、學習便捷的社會公共學習平臺。截至2024年7月,在“黑龍江掌上植保\"App注冊的各類用戶總數已達到33.6萬戶,上網學習植保科技知識、在線咨詢防治病蟲害技術的人員累計達5247萬人次,有關專家在線回答問診農戶1574.2萬多人次。“黑龍江掌上植保\"App,成為黑龍江及全國各地大批農業從業人員,上線學習、運用科學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知識技能的新學習社會平臺[12-13]。
3.3湖北農技人員線上指導農民應對災害天氣
2024年2月湖北出現不利于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生長的寒潮、低溫、雨雪天氣,為用科學技術戰勝上述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惡劣天氣,湖北一方面派出多達2.1萬農技人員,深入各地面對面指導農民抗災保產。另一方面組織少數農技人員,及時錄制出應對寒潮、低溫、雨雪天氣的抗災技術短視頻32部及時在網上播出,很快吸引36.8萬人次農民上線學習抗災保產技術,產生出高效率、大范圍、良好的抗災保產的技術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
4線上農民職業教育開辟出促進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應培盡培\"的新賽道
線上農民職業教育,一方面為擴大農民職業教育培訓覆蓋面,實現“應培盡培\"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又為農民因個人原因未能參加面授教育培訓,搭建起個人獨立、居家、延時、補課學習農業科技的學習平臺,是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取得的社會教育效益之四。
4.1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具有的比較優勢
我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兩大國情的疊加,決定了新時代我國農民職業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任重道遠。為此國家不斷增加農民職業教育經費,擴大農民職業教育覆蓋面。為支持吸引農民參加職業教育培訓,實行為參加培訓農民發放培訓期間生活補貼和誤工補貼等惠農政策,提出農民職業教育培訓要實現“應培盡培”。但現實中,一方面,目前國家農民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仍有限,面授培訓農民教育成本遠比線上培訓農民教育成本高(面授培訓農民,要支出授課專家和農民學員往返交通費、生活食宿補貼費、農民誤工補貼費、教學設備和教學場地租賃費等)。另一方面,許多農民或因農業生產繁忙、或因承擔著撫養護理家庭老幼病殘成員生活不能離家外出、或因個人身體有殘疾不便外出、或因居住地距離面授培訓班偏遠等因素制約,無可奈何地失去接受面授職業教育的學習機會。面對上述兩方面客觀存在的現實,線上教育具有的授課者與受教育對象在空間上分離、時間上不同步的特點和優勢,能使農民不受學習場地和時間限制,獨立、居家、延時靈活安排時間,重復多次、補課學習農業生產科技知識。由此既擴大了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社會覆蓋面,又提高了國家農民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效益,實現用有限經費取得最大辦學社會效益
4.2遼寧昌圖縣將線下培訓內容同步線上直播
2022年7月遼寧昌圖縣在縣委黨校內,舉辦農民技術骨干面授培訓班,邀請沈陽農業大學專家授課。在精心組織好面授培訓的80多名農民技術骨干面授聽課的同時,為使更多農民在遠離教學現場外,獲得聽取專家授課的寶貴學習機會。昌圖縣通過使用騰訊會議平臺,對授課全程線上同步直播。該次專家授課線上直播,使全縣2600多名未參加面授培訓班學習的農民,獲得線上同步接受培訓的寶貴學習良機,極大擴大了該次培訓的農民受益面。產生的線上接受培訓人數,是線下接受培訓農民人數的32倍多,取得事半、而功達32倍的培訓農民的良好教學效果[15]。
4.3遼寧2024年春播期間線上培訓農民200多萬人次
2024年春播期間遼寧農業科學院組織600多名專家,在深人農村面對面向農民傳授春播技術的同時,考慮到許多農民因白天忙于農業生產等原因,無法接受面授培訓。為擴大對農民技術培訓的社會受益面,遼寧農業科學院及時開通線上農業科技培訓平臺,深受廣大農民歡迎和青睞,2024年春播期間遼寧上線接受技術培訓農民累計超過200多萬人次[。遼寧農業科學院2024年春播期間,借助線上途徑培訓農民人數之眾多,是遼寧全省農業科技人員即使用盡渾身解數,外加支出一大筆舉辦面授培訓班的費用,也難以通過面授方式達到的培訓人數和培訓效果。
4.4湖北開放大學將線上授課內容上傳到網絡課程資料庫,供農民長時間內反復學習
還值得研究和看到的是,許多線上農民職業教育授課方式,給農民提供了延時學習、重復溫習授課內容的技術支持。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具有的比較優勢之一是,為農民提供了在一段時間內延時、反復多次學習線上授課內容,精深掌握線上授課內容提供了技術支持。2023年初湖北開放大學將湖北當年推廣的主要農業種植和養殖技術,向全省農民進行線上授課。上網學習農民超過4萬多人次。該期線上培訓結束后,湖北開放大學又將上述線上授課全部內容,及時上傳到該校網絡課程資料庫中,供農民隨時重溫學習和具體運用授課內容。同時配套建立授課教師,為農民提供一年的線上跟蹤學習輔導和回答咨詢問題制度。農民一年內對生產實踐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隨時上線向授課老師請教咨詢,授課老師回答農民提出的問題。這就為農民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反復學習、不斷深化對授課內容的精準理解,以及更好運用授課內容指導農業生產,提供了更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機會。
5 結束語
簡要考察、評估新時代全國在農民職業教育工作中,深入貫徹用教育信息技術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思想,用足、用活線上教育具有“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等技術優勢,既通過大范圍做好對農民扶貧扶志扶智扶技的線上職業教育,助推我國圓滿打贏脫貧攻堅戰;又通過扎實做好對農民殘疾人從事電商等就業技能培訓,促使許多農民殘疾人就業創業脫貧。既在農業遭遇自然災害后,線上指導農民做好抗災減災保產技術培訓,取得抗災減災保產的經濟效益;又開辟出常態化做好農民職業培訓“應培盡培\"的新賽道。簡言之,新時代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取得多方面促進“三農”工作發展的新成就。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傳統農業大國、傳統農民勞動力資源大國、大批傳統農民文化科技素質普遍低“兩大一低\"的基本國情農情,決定了新時代我國農民職業教育的任務繁重艱巨、任重道遠。特別是在我國農業當前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的發展轉型期,提高廣大農民發展智慧農業的職業技能素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民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我國要進一步擴大農民接受發展智慧農業優質資源的社會受益面,就要在一手抓好各種線下農民職業教育工作的同時,另一手抓好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培訓工作。我國線上農民職業教育工作永遠在不斷發展、完善的路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致信祝賀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開幕[N].人民日報,2015-05-24(01).
[2]張忠義,李森林.清華大學遠程教育扶貧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8(2):100-106.
[3]本報訊.創新江蘇農林模式構筑職業教育高地[N].中國教育報,2020-01-19(04).
[4]董金霞.耕讀育人擔使命薪火相承促振興[N].甘肅經濟日報,2023-05-30(08).
[5]趙博文.育好培優農民大學生[N].農民日報,2022-12-09(06).
[6]杭大鵬,王泰群.培養造就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幾點思考[J].農村工作通訊,2019(17):28-30,2.
[7]薛二勇.教育持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9-10-08(02).
[8]李鵬.力促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N].人民日報,2020-04-22(05).
[9]王樂文,龔仕建.“干,就一定有希望\"[N].人民日報,2020-04-30(13).
[10]易永艷,黃宗振.大學生身殘志堅帶動更多殘疾人創業[N].江西日報,2023-07-14(08).
[11]李麗云,潘明華,李禹堯,等.“農技專家的指導給了我們信心\"[N].科技日報,2023-08-15(02).
[12]李麗云,朱虹.智慧植保\"蟲口奪糧\"[N].科技日報,2024-07-22(06).
[13]彭溢.發展新質生產力激活振興新動能[N].黑龍江日報,2024-08-29(03).
[14]李麗.湖北派出2.1萬人次農技人員指導抗災救災[N].農民日報,2024-02-28(04).
[15]王曉波.鐵嶺昌圖辦培訓班培養高素質農民[N].遼寧日報,2022-07-05(06).
[16]劉洪超.一場田埂上的農技答問[N].人民日報,2024-04-08(01).
[17]李麗.30項綠色高效農業主推技術在湖北推廣[N].農民日報,2024-01-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