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19-0193-04
Abstract:IntroductiontoAgriculturalProductQualityandSafetyisauniversalbasicelectivecourseundermajoragricultural majors.Theteachingmethodismainlyteaching,whichisrelativelyboring.Students‘learningefectisaverage,andthequalityof teaching needstobeimproved.Constructingandapplyingacasedatabasetointegrateitintotheteachingprocessandenriching teaching formscanatractstudents‘atentiontolecturesandstrengthen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whichisofgreat significancetoimprovinglearningresultsandteachingqualityHowever,theexistingcasesarenotyetsystematicandthethemes areunclear.Thispapermainlydescribesthecurentsituation,significance,framework,methodsandapplicationsofthe constructionofthecoursethemecasebank,inordertointegratesystematicthemecaseteachingintothewholeprocessofcourse teaching and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qualityandsafety;coursecasebank;themecasebank;case bank construction;case base application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核心議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提出“四個最嚴\"要求,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標志著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邁入法治化新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僅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高等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的重要陣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課程的教學與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當前農業生產仍面臨農藥殘留超標、違規使用投入品、散戶監管難等問題,如安徽省2024年通報的豇豆農藥殘留超標案和私屠濫宰案,凸顯了基層監管的復雜性。
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是農學大類專業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適用于園藝、設施、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等大三或大四年級學生,課程內容主要分為緒論,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知識,標準、服務與管理,生產技術,加工包裝和貯運和申報與認證6個章節。在此背景下,系統化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案例庫,不僅能夠為教學提供實踐支撐,還能為政策制定和行業管理提供參考,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1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課程案例庫建設的背景意義
1.1課程案例庫建設背景
1.1.1 國際現狀
在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的高校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案例庫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發達國家如美國、荷蘭等已建立成熟的農業教育案例庫體系,例如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食品安全情景模擬平臺”,通過虛擬實驗室與真實數據結合,培養學生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他們不僅擁有豐富的案例資源,還注重案例的更新和完善,確保案例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同時,他們還注重案例的多樣性和針對性,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這些國際經驗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案例庫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1.1.2 國內現狀
近年來,我國農業院校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與融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案例庫建設方面仍存在不足[4-]。一方面,現有的案例資源相對零散,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另一方面,案例的更新速度較慢,難以跟上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新發展、新變化。此外,部分案例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難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當前尚未形成覆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多場景、動態更新的案例庫,亟需構建符合中國農業實際的案例資源體系。
1.1.3 課程現狀
該門課程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聽覺疲勞,造成授課質量不高、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在授課課程中結合一些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經典事件和實事案例,以討論、視頻等形式豐富課堂內容,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授課質量增加學習效果。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相關的案例尚不成體系,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不能有的放矢,因此需要為該課程建設全面、系統、多樣化、有針對性的案例庫,以推動課程建設的發展。
1.2 課程案例庫建設的意義
1.2.1 提升教學質量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明確提出“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健全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環節。然而,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亟需通過教育手段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提升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術能力與責任意識。通過案例庫的建設,教師可以獲取豐富、多樣化的教學素材,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1.2.2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傳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以理論講授為主,缺乏真實場景下的實踐案例支撐,導致學生難以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庫建設能夠通過情境化教學、問題導向學習(PBL)等模式,推動課程從“知識灌輸\"向“能力培養\"轉型8。案例庫中的真實案例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和模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
1.2.3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涉及多學科知識,通過案例庫的
建設與應用,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案例庫的建設與應用,可以培養更多具備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意識和能力的人才,為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2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課程主題案例庫建設框架與方法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中的安全,因此本研究結合該課程內容,構建了涉及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貯藏和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多維度案例庫。同時,本課程案例庫根據思政、實事、典型事件、科普、安全教育和耕讀教育這6類主題對案例庫進行分類構建系統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課程主題案例庫(圖1)。
圖1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課程案例庫構建框架主題案例庫具體構架方法如下。

2.1 開展案例收集、整理與分析評價工作
通過文獻檢索、社會新聞搜集或聯合農業企業、檢測機構、監管部門等多種方式廣泛收集案例資源,并對案例進行分類、標注和整理。結合課程章節內容,對收集到的案例進行深人分析,挖掘案例中的關鍵點和亮點,提煉出具有普適性和指導性的經驗。
2.2構建優化主題案例庫并推廣應用
基于案例收集、整理與案例分析的結果,進行課程主題案例庫構建;課程章節、教學內容及案例分析關系舉例見表1(以課程內容第一和第二章節為例);并根據學生和教師的反饋意見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新發展、新變化及時更新和完善案例庫。
2.3結合現代教學手段推廣應用案例庫
將所構建的主題案例庫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并通過研討會、主體辯論會等方式積極推廣案例庫的應用。計劃將虛擬仿真平臺、學習通在線學習軟件、DeepSeek技術融入教學,結合課程案例庫幫助學生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課程內容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學習。
表1農產品質量安全部分章節的主題課程案例庫示例

3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課程主題案例庫應用3.1課堂教學應用
3.1.1案例一(時事類):“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的背景,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中的限制因素,教學準備:搜索“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事件相關視頻并按照事件始末、事件處理的思路進行剪輯,插人到該堂課程PPT演示文稿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部分。
教學過程:了解完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歷史發展之后,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現狀進行分析。播放準備好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視頻,之后組織同學們分組(以教師座位及分區為參考,每兩排為一個小組)就問題核心、出現此問題的可能原因2個主題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小組選派代表分享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對各小組討論結果進行梳理總結,引出我國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依然嚴峻的現狀;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出現的原因,大多數學生很容易聯想到生產環節,但該事件的安全問題出現在“食用油運輸”的環節,進而引發學生思考,在產品儲藏階段、加工階段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最終歸納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過程中“生產、加工、儲藏、運輸等\"全鏈條的問題。
3.1.2案例二(思政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名言金句
教學目標: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定義、分類及作用;熟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標準及其特點;能夠分析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搜集其中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整理歸納名言金句,在課程學習講授中引用并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
教學過程:了解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的背景,可以發現環境污染(如工業廢水、廢汽排放影響了農田生產)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指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想要生產出質量安全的農產品,對農作物生長、加工過程中的環境進行監測評估是很必要的,因此更需要相應的監測評估標準評判環境因素是否符合要求。此外,由于農業生產的高產長期依賴于農藥的使用,不合理用藥現象十分普遍,導致農作物病蟲草害抗藥性發生趨于普遍,用藥量增加,環境中農藥殘留在土壤、水系和大氣中遷移分布頻繁,農作物中農藥殘留量積累,天敵和有益生物種群數量減少,導致了飲用水、空氣污染、食物和飼料中殘留超標等環境生態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由此可見質量安全的農產品除了必須符合原來各種農產品、食品的質量標準外,在生產、流通的全過程中,即從產地環境質量、生產資料、生產技術、加工原料、加工技術、產品質量、包裝材料、包裝技術、貯藏技術、運輸技術和營銷方式,到消費者餐桌之前,都必須嚴格執行一系列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3.1.3案例三(科普類):“良壤有機生活\"生產加工模式示例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有機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基本概念、原則和方法;理解有機農產品生產的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條件;學會運用有機農產品安全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使用技術。
教學準備:搜索“良壤有機生活\"的文字介紹、圖片展示、推廣視頻等素材,整理成課程講授文稿,剪輯起介紹推廣視頻,插入到該堂課程PPT演示文稿的“有機農產品生產”部分。
教學過程:該門課程中的“質量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部分是以理論為主的部分,內容不僅枯燥還比較抽象。而“良壤有機生活”是一個現實生活中成功且典型的有機農產品生產的例子,該品牌從原料的選擇、制程的把控、產品的檢測及溯源各個環節時刻維護嚴格的作業生產狀態,從而保證生產出“安心、美味、健康\"的有機農產品。“良壤有機\"擁有自家的有機農場、有機加工廠,其中有機加工廠現有8大類(蜜餞、餅干、糖果等)食品生產線,真正實現了六產融合,從有機種植到有機加工的全生產線均符合有機認證標準,其加工產品“有機烘焙\"“有機花茶\"“有機果醬”等產品均取得了有機產品認證。良壤團隊內部共識是,良壤的打造是持續進行的,沒有完成時,他們在實踐中幾乎沒有參照,能做的只有超越自己,他們將每件事做到極致,由內而外的“慢燉”,成就了今天的良壤。通過“良壤有機生活\"生產加工模式的講授和視頻展示,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形象地理解有機農產品生產過程及關鍵因素,而且良壤的企業文化和工作人員的精神內核還能教導同學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激發同學們腳踏實地干實事的動力和毅力。
3.2 現代教學手段融合
3.2.1 學習通在線學習軟件:系統化知識傳授與案例解析
在現有學習通軟件建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概論線上課程的基礎上,各個章節嵌入對應的典型案例,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通過視頻、動畫、數據圖表等形式剖析事件成因、應對措施及教訓;設置在線測試、討論區、案例分析作業,鼓勵學生參與討論,例如:針對“某地蔬菜農藥殘留超標\"案例,要求學生分析監管漏洞并提出改進方案;引入游戲化元素,如積分、排行榜,提升學習積極性。
3.2.2虛擬仿真平臺:沉浸式體驗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
構建3D虛擬農場,模擬農產品從種植、養殖到加工的全流程,涵蓋農藥使用、飼料添加、環境監測等關鍵環節;嵌入質量安全風險點,如農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劑使用等,讓學生通過操作虛擬設備(如無人機噴灑、檢測儀器)體驗風險管控;模擬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如灌溉水污染導致減產、加工廠“臟亂差\"操作間曝光),要求學生制定應急預案并執行,包括召回流程、媒體溝通、法律應對等;學生在虛擬仿真中遇到的問題(如“如何判斷農作物生產環境是否達標”“如何快速定位農藥殘留源頭?”),可直接跳轉到網絡公開課中的相關章節學習。
3.2.3DeepSeek:智能輔助與個性化學習
利用DeepSeek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從海量文獻、報告中自動提取案例,構建結構化案例庫,例如:輸入“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系統生成包含時間、地點、事件類型、應對措施等字段的案例表格;利用DeepSeek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圖譜,學生可隨時查詢法規、標準、技術規范等,例如:輸入“農產品檢測流程”,系統自動生成流程圖、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并關聯相關案例;輸入關鍵詞(如“乳制品質量安全\"),DeepSeek生成虛擬案例,包括背景、問題、數據等,學生需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并提交報告。
4結束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例庫的建設是連接理論教學與行業實踐的重要橋梁。通過案例庫的建設與應用,可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同時,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和模擬操作等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未來還應該積極推廣案例庫的應用,與國內外高校和相關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EB/OL].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209/t20220902_319195.html.
[2]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2024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案例的通報[EB/OL].https: //nyn c.ah.gov.cn/public/7021/57661791.html.
[3]祁寧,袁羽墨.國外大學圖書館科研數據素養教育實踐及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5(3):39-48.
[4]焦衛婷,史陶中,花日茂,等.“以生為本\"理念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風險評估》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產業科技與論壇,2023,22(14):110-111.
[5]劉小寧,陳敏艷.課程思政背景下“農產品質量檢測\"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云南農業,2022(1):56-59.
[6]方慶奎,劉彥琦,廖敏,等.課程思政視角下農產品安全與檢測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課程教學,2023(4):53-56.
[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EB/OL].https://www.moa.gov.cn/ztzl/nyncxdhxczx/202202/t20220217_6388921.htm.
[8]帕提瑪·烏木爾汗,馬德英,牙森·沙力.植物蟲害生物防治課程案例庫建設的意義與應用[J].智慧農業導刊,2024(15):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