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歷史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歷史情境教學“要注意將教科書內容與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水平劃分、學業質量、學業要求等結合起來理解與運用,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盵2]那么,日常教學不妨以終為始,對標不同層級的素養評價指標,依托豐富的教材資源展開問題情境教學,有效實現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素養育人培養目標。本文以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五單元《交通與社會變遷》為例,探討情境創設與素養評價指標的有效銜接之徑。
一、素養導向的教學評價指標制定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用書,“教師要結合教科書對學習專題的內容進行梳理,把握學習專題中的關鍵問題。”[3]《交通與社會變遷》借助標題開宗明義地提醒師生不要把交通作為一個孤立的事件展開教學,“交通與社會變遷”的雙向關聯才是本單元教學的關鍵問題所在。教科書的提示與高考試題的考查方向不謀而合,近些年高考在交通主題領域的考查多落腳于對時空觀念素養水平第二、三層次的測評一一學生是否能夠通過時空定位判斷交通狀況,或是能否從長時段縱覽交通變革的原因及其影響。
單元教學要“將關鍵問題的解決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建立起聯系,圍繞關鍵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4而“核心素養水平劃分 + 學業質量 + 學業要求
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
教、學、評、考的要求”[5]。那么,教師不如展開逆向設計,將“交通與社會變遷”這一單元的關鍵問題與課標對時空觀念素養不同層級劃分的共性要求關聯起來,借助清晰的介詞或行為動詞設置可視化的核心素養層級評價指標(下表),從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展開情境教學,循序漸進地按照水平層級依次促成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的進階式培養。
表1《交通與社會變遷》單元教學的可視化評價指標

二、素養評價指標導向的情境教學創設
核心素養是教材的魂魄,它以指導思想的形式隱含在教材的表達中。教學應該在教材的歷史敘述中提煉核心素養的線索和精髓,充分顯示學科核心素養在教材中的表達和含義,繼而變換問題情境,舉一反三地讓學生養成用核心素養的方法理解歷史現象、闡釋歷史問題的思維習慣。[
(一)情境活動一:聚焦主題,泛談交通“歷史中的交通”
問題1:我國在物資運輸、人員遷移等過程中會使用到哪些交通工具與設施?
【情境創設意圖】交通類型有陸運、河運、海運、航空運輸等,每種交通類型中又有多樣的交通工具與路徑選擇,例如,陸運中有手推車、馬車、汽車、火車等多式交通工具,道路有直道、馳道、馬尺道、絲綢之路、高速公路、火車線路等多樣選擇,學生只有充分考慮到相關時空狀況才能予以準確的回應,從而達成情境創設目標與時空觀念素養水平一評價指標檢測的有效銜接。
(二)情境活動二:勾連教材,以圖解史“教材中的地圖”
材料一:

問題2:請立足具體時空,推薦一種最具優勢的大宗物資運輸方式,并說明原因。
【情境創設意圖】“左圖右史”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地圖能直觀呈現文字資料無法達成的信息。借助初高中教材中豐富的交通類地圖,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能夠置身于具體的時空環境之下選擇適宜的交通工具,并形象地描述不同時期交通建設成就,以圖解史,深入淺出地打通新舊知識邏輯。
問題情境教學的創設與時空觀念素養水平二評價指標檢測由此實現有效關聯。
溫故知新之后,可鼓勵學生用表格形式對古今交通信息展開結構化整合。結構化知識建構能幫助師生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提取出有效內容并建立起邏輯關聯,這有效增強師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切實提升情境學習的效度,為時空觀念素養水平三、四層級的復雜情境創設做好準備。
(三)情境活動三:抓住關要,量體裁衣“變化中的漕運”
材料二:地圖3、6并補充“淮安運河圖”[7]
材料三:宋金時期,黃河奪淮入海,黃河、淮河、運河匯集于江蘇清江浦。明永樂年間,陳瑄總督漕運,開鑿清江浦河,并修建船閘,清江浦因而興起。明清之際,清江浦作為水運樞紐,船廠、糧倉、漕署、河署、縣署的先后之建,“大量官吏、兵弁駐扎,僑民宿賈,巨室麟次”,清江浦異常繁榮。當地“壅沙為岸”,居民“惟市井是食,語及田夫則退讓不屑”。1855年,黃河決溢北流,河督裁撤。太平天國時期,清江浦運道難以疏浚,一度干涸。1900年,河運停辦,漕糧全部由輪船招商局以大型海運運輸。清末民初,滬寧、津浦(南京浦口)和隴海等鐵路干線相繼建成通車后,清江浦徹底失去了舊時的繁盛景象,而鐵路樞紐徐州、蚌埠相繼崛起并開啟近代化的各項事宜建設。
一摘編自朱躍成《清江浦興衰研究》
問題3:漕運是政府主導下最大宗的物資流動。對比材料二中的三幅地圖,指出漕運路線的變與不變,并分析變化的原因。
問題4:根據材料三,概述清江浦興衰的歷史沿革。
【情境創設意圖】“清江浦因京杭大運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運路線的改變和津浦鐵路的開通而衰落。”清江浦是一座典型的交通城市,但教材的簡單敘述不足以支撐時空觀念素養水平三的涵養體量。那么,不妨抓住關要,適當引入學術成果做加法。以“漕運”為主題創設復雜學習情境,呈現漕運從隋唐河運到元代海運再到明清又回河運的跌宕變遷。伴隨漕運的發展,漕運沿岸城市紛紛發展起來,其中,因漕運而繁榮的首推淮安(即清江浦)。從泛化交通運輸,到具體時空下的交通選擇,再從漕運切入,聚焦淮安,直指教學重點所在。依托學術成果豐富的歷史細節,學生能從長時段對交通與社會變遷的雙向關聯形成具像化的認識,并通過對清江浦興衰的歷程梳理促成感性認知走向理性分析,有效實現情境創設與時空觀念素養水平三評價指標檢測的精準對接。
學生完成上述情境學習任務后,可將學習所獲進行即時遷移。立足前文交通知識結構表格基礎,按圖索驥完善“探因”“尋果”的結構補充。知識結構化的建構與結構化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從容應對全新、復雜問題情境的考驗,養成多層次、多視角、多主體的嚴謹思維思考與規范化的語言表述,引導學習從知識層面走向思維深處,觸發深度學習。
(四)情境活動四:選中錨點,釋史有據“交通與城市發展”
問題5:根據材料二、三,圍繞交通與城市發展的關系談談你的看法。
【情境創設意圖】交通因素在城市的形成與發展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城市是學生熟悉的學習、生活場域,因而聚集“交通與城市發展”話題展開探討,學生能結合學習所得與生活所感言之有物且言之有理。亟需注意的是,交通因素并非城市發展乃至社會變遷的唯一影響因子,政治定位、產業經濟、生態環境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立足本土,回歸現實,深中通道的開通,讓中山躍居珠江西岸樞紐位置。如何把握當下深中通道通車機遇,如何協同其它發展要素,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課堂情境學習為現實“交通與社會變遷”問題思考提供了必要的歷史經驗與充足的思維鍛煉,學生從中切實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的有效聯結,有效提升了歷史學習的獲得感與成就感。
三、情境創設與素養指標銜接的思考
(一)情境內容的取舍
三冊選修類似古代政書,因而,在學習時不要咬文嚼字,而應把握住相關主題的主要矛盾,針對重點內容設置探究問題。[8由此可知,情境內容并不等同于教材內容,情境創設宜圍繞“關鍵問題”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抓住關要做加法,淡化枝丫做減法,“通過對課程內容的整合,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盵因而,在堅守教材本位之余,教師宜常態化開展學術研修以增強對教材的理解,進而有效提升情境教學的質量。
(二)學科素養的選擇
本設計雖然聚焦于時空觀念素養的培育,但這并非本單元素養培育的唯一著力點。例如,教材數幅“中西交通對比圖”清晰呈現出這樣的情景—一中國新式交通與世界橫向對比,起步晚,但縱向對比,發展迅速。交通顯著變化的背后是國人堅持不懈的奮斗,如,航空報國的馮如、鐵路爭光的詹天佑、橋梁學家茅以升等,他們在動蕩轉型的大變局時代,引領古老中國艱難而又堅決地走向近代化。史中有人,史中有擔當,若以人串史,落腳于家國情懷與歷史解釋的融合培育,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探索方向。如何刪繁就簡、如何突出重點、如何擇選素養培育目標,這取決于教師的學識儲備與教學取舍。不管如何選擇,教與學只要能落腳于知識、能力、素養、價值觀的正向培養,所有情境探索都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養料。
(三)情境與素養的銜接
歷史核心素養的層級劃分可以直觀、高效地指導教學情境的細化創設?;跉v史核心素養四個水平層級遞進的學習情境創設讓學生對層級的“差異化”認知、理解與應用更為精準,使素養習得有徑可尋。但是,是四個層級漸進推動還是聚集若干層級展開針對性教學,這取決于課程的契合度與學情、學段的具體情況。教師應認真研讀課標,對照學科核心素養四個水平層級的可視化指標,因地制宜地展開情境與素養有效銜接的深入探索。
【注釋】
[1]徐藍:《歷史核心素養統領下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課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9期,第33頁。
[2]徐藍、方美玲:《核心素養統領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9年第10期,第12頁。
[3][4][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8、47頁。
[5]徐藍:《對教師使用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的一些建議》,《中國教師》2020年第10期,第25頁。
[6]劉芃:《卷里卷外:劉芃論考試》,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8頁。
[7]蔡紹江:《北京古籍叢書·漕運河道圖考》,北京:文津出版社,2023年,第89頁。
[8]李凱:《論新高中選擇性必修教學中的刪繁就簡——以選擇性必修 2lt; 經濟與社會生活 gt; 為例》,《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21年第7期,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