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中職學校教師肩負著塑造人格、塑造靈魂、塑造工匠的重任,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教師要崇德向善、崇尚技能、精益求精,追求大境界、大胸懷、大格局,要講得精彩、行得端正、干得高超,方能做到傳授知識、傳播思想、傳揚真理、傳習技藝。創新型的校本研修是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良好渠道,本文基于“啟亮教育”新理念,探討教師校本研修的方案、策略、路徑。
中山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中山一職)地處中山市橫欄鎮,該鎮以燈飾產業集群為主要經濟特色。學校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色進行專業設置,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和綜合素質。六盤水市水城區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水城職校)是中山一職的“組團式”幫扶學校。2022年以來,中山一職每學期選派一個“三人教學團隊”赴水城職校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幫扶,引導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
二、目標與思路
教師是學校發展之本,校本研修是壯大教師隊伍的良策。基于此,中山一職成立教師發展中心,精準聚焦教師專業成長,全力構建基于“啟亮教育”的校本研修體系,并通過粵黔協作“組團式”幫扶輻射到水城職校。
對標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6年起,中山一職構建了“啟亮教育”體系:啟善育德讓道德品質亮起來,啟匠育智讓技術技能亮起來,啟健育體讓身心健康亮起來,啟美育信讓賞美增信亮起來,啟勞育技讓勞動品質亮起來。“啟亮教育”根植于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期盼,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之需。
三、具體措施
(一)一校一案:基于“啟亮教育”的“三維一體”校本研修總體方案
“啟亮教育”的主張:學校是一座“持續播發”引領學生航向之光的大燈塔;教師是一盞“強勁博發”溫潤學生心靈之光的探照燈;學生是一盞“自主進發”自立奮進成才之光的小明燈。“啟亮教育”的守望:堅定“立德樹人”一個中心;打造“自我管理的學生”和“潛心育人的教師”兩支隊伍;實現“學生出彩、教師出彩、學校出彩”的三維目標。
校本研修作為學校發展的“源頭活水”,是促進教師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方式,是以教師任教學校為場所,以教師為主體,以研究學習為途徑,以促進學生成才、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為主要目的,融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于一體的教師研訓形式。其以教育教學問題為切入點,以教師的迫切需要為研修內容,以教師自覺參與、主動發展為原動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目的。其本質內涵在于“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中山一職在“啟亮教育”思想指引下,構建了“三維一體”的校本研修總體方案(如圖1所示)。
1.精準定位、逐級提升、潛心研 修,促進教師出彩
學校引導全校教師根據自身情況,找準自己的位置,確立明確的目標,選擇合適的研修方式,扎實開展論文寫作、微課設計、課題研究、精品課程開發、校本教材編寫、指導學生競賽、教學能力競賽等各類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校本研修,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剛入職的新教師力爭“一年站上講臺、兩年站穩講臺、三年站好講臺”。為了加快新教師的成長,學校為每位新教師配備兩名指導教師,分別負責班主任工作指導和專業教學指導,實行“二帶一指導”。三年以上教齡的教師要朝著較高的目標努力攀登,直至成為名師及教育專家,實現教師人生出彩(如圖2所示)。
圖1基于“啟亮教育”的“三維一體”校本研修總方案

2.課題引領、以生為本、五育并 舉,培育學生出彩
錨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學校組織發動教師申報科研課題。近年來,學校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均有省市級立項課題,取得較好成績,特別是在德智兩方面,課題多、成果多。在體美勞方面,也有相關的研究課題并取得良好效果。2024年初,在“啟亮教育”思想指引下,“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五育評價體系構建實踐研究”獲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十四五”規劃職業教育重點課題、廣東省職業教育專項課題等,學校成立由業務部門牽頭、教師全員參與的課題組。同時,課題邀請水城職校和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龍衛平名校長工作室承擔子課題研究。
為了加強水城職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達到更好的整體幫扶效果,結合兩校幫扶實際,中山一職與水城職校聯合申報2025年度廣東省重大項目課題“基于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的‘三精三有’協作新模式研究”,已于2024年11月開題,研究工作穩步推進。
3.專業組群、特色發展、雙高目標,推動學校出彩
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廣東省高水平中職學校”為建設目標,學校四大專業學部以工藝美術、工業機器人兩大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統領,將各專業囊括在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載體的校本研修體系之下。為了更好地服務專業教學,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兩大高水平專業群分別與優質企業合作,共建兩大產業學院——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燈飾照明產業學院。瞄準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總目標,全校教師立足各自崗位,勤奮做好本職工作,潛心開展校本研修。同時,學校依托兩大產業學院,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強化專業教師培訓和企業跟崗鍛煉,強化學生名企試崗和頂崗實習。

在中山一職“學部制”管理的成功范例指引下,水城職校推行“學部制”管理模式改革,組建信息技術、交通運輸、社會服務、智能制造四大專業學部,實施三級管理,有力推動了專業建設、師資培養、教育科研等,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一科一策:基于“啟亮教育”的“按需施訓”校本研修實施策略
校本研修的基石在校本,即扎根學校、圍繞學校、發展學校。學校從2017年起就一直采用“一科一策、按需施訓”的培訓策略。自上而下專業引領為輔,錨定“三維一體、人人出彩”總體目標,以學科組建設和教育的實際需要為原則,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針對性很強、實用性很高的校本研修;自下而上自主研修為主,圍繞學科組集體討論確定的主題,由學科組長或骨干教師開展專題培訓,教師團隊圍繞主題自主研修,以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自2022年起,中山一職每年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寒假研修、暑假研修等。同時,學校鼓勵教師充分利用該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備課授課等;組織班主任及心理教師利用該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等。水城職校也每年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寒假研修、暑假研修等。總體而言,該平臺賦能的教師研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師的數字素養大幅提升。
(三)一師一題:基于“啟亮教育”的“四跟四在”校本研修基本路徑
“啟亮教育”是“四跟四在”理念下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模式(如圖3所示)。“四跟”即專業跟著產業走、課程跟著技術走、教學跟著興趣走、德育跟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四跟理念”實際上就是對接產業鏈、教育鏈、價值鏈、人才鏈。“四在”即廠在校中、學在廠里、產在學中、才在產里。“四在理念”實際上就是落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從自身專業學科教學實際出發,緊緊圍繞“四跟四在”理念,將啟亮人才培養體系落實落細落地,扎實開展校本研修,提升自身業務。

(三)注重實踐,提升實效
教科研相結合:學校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如“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五育評價體系構建實踐研究”等,引導教師在研究中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升專業能力。
多樣研修活動:學校開展論文寫作、微課設計、精品課程開發、校本教材編寫、指導學生競賽、教學能力競賽、班主任能力大賽等各類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信息技術助力:學校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省市級教師繼續教育平臺等,建設數字化平臺,支持遠程教研、移動教研,實現教科研成果有效管理和輻射推廣。
四、取得成效
五、結論
(四)以點帶面,促進發展
(一)學生五育協調全面發展
學校培養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得主、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獎學金得主等一批杰出學生,培養了一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學生累計獲國家級獎項31項、省級128項、市級568項,深受企業和高校好評。
(二)教師教書育人大放異彩
學校培育了全國名校長培養對象、廣東省中職名校長、正高級講師龍衛平,全國班主任能力大賽一等獎得主金越,全國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陳俊團隊,全國技術能手、中山市緊缺實用高層次(第四層次)人才、中山市首席技師蔣燈,廣東省特級教師、正高級講師朱治國,南粵優秀教師葉亮亮等優秀教師,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三)學校辦學實力與日俱增
學校2021年獲省高水平中職建設單位,2022年高分通過了中期檢查,2024年底順利通過考核驗收。學校被評為廣東省“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培養建設單位、中山市教師發展示范學校,連續三屆獲廣東省中職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單位。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職業院校有一定知名度,取得多項國家級、省級標志性成果。
(一)理念引領,明確目標
確立啟亮教育主張與愿景:明確學校、教師、學生分別如同大燈塔、探照燈、小明燈,以點亮學生多方面素養為目標,為校本研修指明方向。
堅守“三維一體”的目標:圍繞“立德樹人”中心,打造學生自我管理、教師潛心育人兩支隊伍,實現學生、教師、學校出彩,使研修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
(二)整體規劃,構建方案
“三維一體”總體方案從教師、學生、學校三個維度進行規劃。教師層面,引導教師精準定位,逐級提升,通過多樣研修活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學生層面,以課題引領,五育并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層面,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統領,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科一策”實施策略:自上而下進行專業引領,錨定總體目標,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針對性研修;自下而上自主研修,圍繞學科組確定的主題,教師自主完成研修任務,提升業務能力。
“一師一題”基本路徑:教師圍繞“四跟四在”理念,結合自身專業學科教學實際,開展校本研修,落實啟亮人才培養體系。
發揮名師引領作用:通過師徒結對、專題講座等方式,名師領航、骨干教師帶動青年教師成長。
推動教師梯隊建設:鼓勵教師朝著更高目標努力,形成從新教師到骨干教師、名教師及教育專家的梯次發展,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五)粵黔協作,組團幫扶
深化“三精三有”模式:在粵黔教育協作大背景下,幫扶團隊奮發有為,深化“三精三有”幫扶模式,以“建機制、育骨干、創品牌”為己任,聚焦任務精準幫扶,構建“團隊帶團隊”的幫扶機制,通過名師引領、以研促教,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優秀管理團隊和高水平教師隊伍”。
[本文系2022年度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基于校企共建產業學院的‘固本強師育新人’行動研究”(課題編號:B2022181)、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5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基于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的‘三精三有’粵黔協作新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25DQJK66)的系列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陳春陽